第6章 心靈的對白(2)
- 心靈雞湯大全集(超值金版)
- 葉舟編著
- 5335字
- 2014-01-28 09:20:34
心靈的對白
席慕蓉
在每天晚上入睡之前,每天早上醒來之后,我總禁不住想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
我想要把握住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要怎么樣才能為它塑造出一個具體的形象?要怎么樣才能理清它的脈絡呢?
窗外的槭樹,葉子已變成一片璀璨的金紅,又是一年將盡了,日子過得真是快!這樣白日黑夜不斷地反復,我的問題卻還一直沒有找到答案。我一直沒辦法用幾句簡單和明白的話,向你描述出我此刻的心情。
而你是知道的,對現在這個時刻,我有多感激,有多珍惜!我心中一直充滿了一種朦朧的歡喜,一種朦朧的幸福,可是,我就是說不出來,幾次話到唇邊,就是無法出口,好像隱隱然有一種警惕:若是說出來,有些事物有些美妙的感覺就會消失不見了。
而今夜,就在提筆的那一剎那,忽然有一句話進入我心中:
“世間總有一些事,是我們永遠無法解釋也無法說清的,我必須接受自己的渺小和自己的無能為力了。”
是的,在命運面前,我必須要承認我的渺小與無能為力,一向爭強好勝的我,在這里是沒有什么可以爭辯和可以控制的了。
就是說:在這世間,有些事物你是無法為它畫出一張精確的畫像來的,一旦真的變成精確了以后,它原來最美的,最令人疼惜的那一點就會消失不見了,有些事物,你也不能用簡單和明白的語句來為它下一個定義的,當那個定義斬釘截鐵地出現了以后,它原來最溫柔的,最令人感動的那一種特質也就沒有了。
所以,我終于明白了,我終于知道,這么多年以來,一直煩擾在我心中的種種焦慮和不安,其實都是不必要和莫須有的啊!因為,世間有些事情,實在是無法解釋,也不用解釋的啊!
原來,我又想畫畫,又想寫詩,必定是因為心里有著一種想畫和想寫的欲望,必定是因為我的生命能從這兩種創作活動里,得到極大的歡喜和安慰。因此,這實在是我自己的一種需求,一種自然的現象,我又何必一定要想出一個完美和完全的答案來呢?事情的本身應該就是一種最自然的答案了呢。
其實,你一直都是很明白,并且看得很清楚的,你一直都是知道我的,因為,你一直都認為:“沒有比自然更美、更坦白和更真誠的了。”
不是嗎?如果萬物都能順著自然的道理去生長、去茁壯、去成熟,這世間就會添了多少安靜而又美麗的收獲昵!
一位哲學家告訴過我,世間有三種人,一種是極敏銳的,因此,在每一種現象發生的時候,這種人都能馬上做出正確的反應,來配合種種的變化,所以他們很少會發生錯誤,因而也不會有追悔和遺憾。另外有一種人又是非常遲鈍的,遇到任何一種現象或是變化,他都是不知不覺,只顧埋頭走自己的路,所以盡管一生錯過無數機緣,卻也始終不會察覺自己的錯誤,因此,也更不會有追悔和遺憾。
然后,哲學家說:“所有的藝術家都屬于中間的那一個階層,沒有上智的敏銳,所以常會做出錯誤的決定。但是,又沒有下智的遲鈍,所以,在他的一生中,總是充滿了一種追悔的心情。”
然而,就是因為有了這一種追悔的心情,人類才會產生了那么多又那么美麗的藝術作品。
這位哲學家和我同齡,然而他的頭發卻因豐富的思慮變成花白,可是他的面容卻還保有一種童稚的熱情。每次與他交談,我總有一種無所遁形的感覺,好像不管是我的壞或者我的好,在他的眼睛里都已看得清清楚楚,而且就算我怎樣努力地掩飾或者去顯露,都沒有絲毫的效果,因為,我的本質他完全明白。
那么,你是不是也是這樣呢?不管我用什么面貌出現在你的面前,不管是毫無準備或者準備得很充分,你都能一樣地看透進來呢?在你面前,我永遠只是一個最單純的我而已呢?
“沒有什么比自然更美、更坦白和更真誠的了。”
然而,這樣的一種單純,這樣的一種自然,是要用幾千個日夜,幾千個流淚與追悔的日夜才能孕育出來的,要經過多少次的嘗試與錯誤才能過濾出來的,要經過多少次的努力的克制與追求才能得到的,要用幾千幾萬句話才能形容得出來的啊!
“自然”是什么呢?應該只是一種認真和努力的成長罷了,應該只是如此而已。然而,這樣認真而努力的成長,在這世間,有誰能真正知道?有誰能完全明白?有誰能絕對相信?更有誰,更有誰能從開始到結束仔仔細細為你一一理清、一一說出、一一記住呢?
沒有,沒有一個入,甚至連我自己在內。在這世間,我相信沒有一個人能把成長的歷程中每一段細節、每一絲委婉的心事都鏤刻起來,沒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
多少值得珍惜的痕跡都消逝在歲月里,消逝在風里和云里。在有意或無意間忽略了一些,在有意或無意間再忘記了一些,然后,逐漸而緩慢地,我蛻變成今日的我,站在你眼前的我,如你所說的:一個單純而又自然的我。
然而,這樣的一種單純和自然,是用我所有的前半生來做準備的啊!我用了幾十年的歲月來迎接今日與你的相遇,請你,請你千萬要珍惜。親愛的朋友,我對你一無所求,我不求你的贊美,不求你的恭維,不求你的鮮花和掌聲,我只求你的了解和珍惜。
我們只能來這世上一次,只能有一個名字。我愿意用千言萬語來描述這一種只有在人世間才能得到的溫暖與朦朧的喜悅。我很高興我能做中間的那一種人,我不羨慕上智,因為沒有挫折的他們,不發生錯誤的他們,盡管不會流淚,可是卻也失去了一種得到補救機會時的快樂與安慰。
其實,歲月一直在消逝,今日的得總是會變成明日的失,今日的補贖也挽不回昨日的錯誤,今日朦朧的幸福也將會變成明日朦朧的悲傷,可是,無論如何,我總是認真而努力地生活過了。
無論如何,借著我的畫和我的詩,借著我的這些認真而努力的痕跡,我終于能得到一種回響,一種共鳴,終于發現,我竟然不是孤單和寂寞的了。
那么,我禁不住要問自己了:“我想要的,是不是就是這種結果呢?”
我想要把握住的,是不是就只是今夜提筆時的這一種朦朧的歡喜與幸福?是不是就只是你的了解與珍惜?“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
論人生
【古希臘】伊壁鳩魯
1.幸福和不朽的存在者自己不多事,也不給別人帶去操勞,因此他不會感到憤怒和偏愛,所有這些情緒都是軟弱者才有的。
2.死與我們無關。因為身體消解為原子后就不再有感覺,而不再有感覺的東西與我們毫無關系。
3.快樂增長的上限是所有痛苦的除去。當快樂存在時,身體就沒有痛苦,心靈也沒有悲傷,或者二者都不會有。
4.持續的痛苦在身體中不會存在很久,相反,極度的痛苦只會短暫地存在。那種幾乎壓倒快樂感覺的劇烈身體疼痛不會持續許多天,久病的人甚至有可能感到遠遠超過痛苦的身體的快樂。
5.快樂的生活離不開理智、美好和正義;理智、美好和正義的生活也離不開快樂。如果缺乏了其中的一樣,比如缺乏了理智,那么雖然一個人還過著美好和正義的生活,他已經不可能過上快樂的生活了。
6.任何能夠幫助達到免除他人威脅的安全感的目的的手段,都被看作是自然的好(以及最源初的、首要的好)。
7.有些人追求名望,認為這可以帶來免除他人威脅的安全感。如果這些人的生活當真是安全的,那么他們就獲得了自然的好;但是,如果他們并不感到安全,那么他們就沒有獲得自然本性推動他們去追求的目的。
8.沒有任何快樂本身是壞的,但是某些享樂的事會帶來比快樂大許多倍的煩惱。
9.如果所有的快樂都可以累積起來,那么在重復了一段時間之后,整個人體或至少其主要部位就感受不出各種快樂之間的差別了。
10.如果帶來放蕩快樂的東西真的能夠解除內心對于天象的、死亡的和痛苦的恐懼,如果它們能夠教導人明白欲望的界限,那么我們也就看不出有什么指責他們的必要了,因為他們沉醉在一片快樂中,一點也不感到身體韻痛苦和心靈的悲傷(這些就是惡)。
11.如果天空中的怪異景象不會使我們驚恐,死亡不令我們煩惱,而且我們能夠認識到痛苦和欲望是有界限的,我們就根本不需要自然科學了。
12.如果不清楚地認識整個自然,一個人就不能在最關鍵的事情上消除恐懼,就會生活在神話造成的懼怕中。所以,如果沒有自然科學的話,就不能獲得純凈的快樂。
13.如果我們害怕天上和地下的事情,或一般來說無限宇宙中的任何事情,那么我們即使獲得了免除他人威脅的安全感,又有何益?
14.一個人如果獲得了免除他人威脅的安全感,那么,在充分的支持和優越財富的基礎上,他可以獲得遠離人群而寧靜獨處的真正安全感。
15.自然的財富是有限度的和容易獲得的,虛幻的意見所看重的財富卻永無止境,永遠無法把握。
16.厄運很少能擊垮賢人,因為理性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都一直指導他追求生活中真正重大的目標。
17.正義的人是心靈最為寧靜的人;不正義的人心里充滿了驚恐。
18.當身體由于匱乏而產生的痛苦全都被消除了以后,身體的快樂就再也不會增長了,只能在種類上變換花樣。至于心靈快樂的界限,乃是通過反思那些引起心靈極大恐懼的東西和類似的東西而達到的。
19.無限的時間與有限的時間所具有的快樂是一樣的,如果一個人知道用理性來量度快樂的界限的話。
20.肉身以為快樂的界限是無限的,并且認為快樂需要無限的時間。可是心靈用理性的思考來確定肉身的目的和界限,去掉人對于未來的恐懼,使人獲得圓滿的生活,因此再也不需要無窮的時間。不過,這樣的人也不回避快樂。即使在外部環境把他帶到死亡面前時,他也不缺乏對最好的生活的享受。
21.知道好的生活的限度的人,也知道由于匱乏而來的身體痛苦是容易消除的,完滿的生活是容易達到的,所以他不需要那些必須通過苦苦爭斗才能獲得的東西。
22.我們應當仔細考慮那些實在的目的和清楚明白的事實,所有的意見都應當用它們來檢驗。否則的話,一切都會混亂難斷,充滿了紛擾。
23.如果一個人反對所有的感覺,那他就沒有任何可以據以判定錯誤的標準了,他甚至無法說哪些判斷是錯誤的。
24.如果一個人排斥所有的感覺,如果他不區分有待證明的意見和已經被感覺、感受以及心靈的直觀所把握了的呈現,那就會由于愚蠢的意見而把其他感覺也都混起來,結果丟掉了一切標準。另一方面,如果一個人倉促接受思想中那些尚待證實的東西和沒有被證實的東西,那么他還是無法避開錯誤,因為那樣的話,他在分辨對錯時就會模棱兩可、無法評判。
25.如果一個人不是在一切行為中都依據自然的目的,而是在追求或規避中偏離到其他方向上去了,那么,這個人的行為就與他的信念不一致。
26.那些沒有滿足也不會導致痛苦的欲望,就不是必要的。那樣的欲求是容易去掉的。而且這類欲望的滿足很難或是滿足后會帶來傷害。
27.在智慧給整個一生的幸福帶來的各種幫助中,最大的幫助是獲得友誼。
28.使我們堅信可怕的事情不會永遠持續,甚至不會持續很久的同一個信念,也讓我們相信,在我們的有限的生活中,友誼最有助于增強安全感。
29.在所有的欲望中,有的是自然的和必要的;有的是自然的但不是必要的:有的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必要的,而是由于虛幻的意見產生的。
30.在那些自然的欲望中,有的是即使滿足不了也不會導致痛苦的。盡管這種欲望的對象被人熱切地追求,也不過是由虛幻的意見所產生的。如果它們很難消除掉,這不是因為它們自身的本性,而是因為人類的空洞意見。
31.自然正義是人們就行為后果所作的一種相互承諾——不傷害別人,也不受別人的傷害。
32對那些無法就彼此互不傷害而相互訂立契約的動物來說,無所謂正義與不正義。
同樣,對于那些不能或不愿就彼此互不傷害訂立契約的民族來說,情況也是如此。
33.沒有自在的正義(絕對的正義),有的只是在人們的相互交往中在某個地方、某個時候就互不侵犯而訂立的協議。
34.不正義并非本身就是惡(自在的惡),它的惡在于焦慮地害怕被奉命懲罰的不正義的官員所抓住。
35.任何人都不能在隱秘地破壞了互不傷害的社會契約之后確信自己能夠躲避懲罰,盡管他已經逃避了一千次。因為他直到臨終時都不能確定是否不會被人發覺。
36.一般地說,正義對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都是指在交往中給彼此帶來益處。然而就其在某地某時的具體應用而言,同一件事情是否正義,就因人而異了。
37.一個法律如果被證明有益于人們的相互間交往,就是正義的法律,它具有正義的品格,無論它是否對于所有的人一樣。相反,如果立了一個法,卻不能證明有益于人們的相互交往,那就不能說它具有正義的本性。如果法律帶來的益處后來發生變化了,如果它只在一段時間里與正義概念相和諧,那么這個法律在當時還是正義的,只要我們在看待這些事情時不被空洞的名詞所困惑,直面事情本身。
38.在環境沒有變化時,如果現行法律從其運作后果上看與正義概念不一致了,那么這個法律就是不正義的。如果環境變了,同樣的法律不再能產生同樣的正義后果了,那么,當它還有益于公民的相互交往時,它還是正義的;但是當它后來不再有利時,就不是正義的了。
39.那些知道如何最佳地防范外在威脅的人,能夠盡量待人如己,如果他實在無法把有些人視為一體,至少也可以不視為異己;如果連這也做不到,他可以不和他們交往。只要方便,他就與他們保持距離。
40.那些最能夠獲得免除鄰人威脅的安全的人,也是那些滿懷信任與別人融洽相處的人。不過,盡管他們享受著充分的親密友誼,當朋友中有人早逝時,他們也不會為之悲哭,好像這是什么值得悲痛的事情似的。
論人的尊嚴(節選)
【意大利】喬萬尼·皮柯·德拉·米蘭多拉
我們至高無上的圣父、造物主——上帝,依照他的神圣的智慧的法則,建造了供萬物棲息的世界,上帝的殿堂。然而,當這項工程完成以后,圣父卻感到需要一個造物,能夠珍視他的神奇的杰作,熱愛它的美,贊頌它的偉大。于是,他決定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