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控力:掌控情緒提高效率的實用心理學
- 張為娜
- 1986字
- 2020-06-19 10:40:20
自我效能感良好,才能諸事順利
俄羅斯撐桿跳運動員伊辛巴耶娃是女子撐桿跳項目當之無愧的“女王”。至今為止,她共打破女子撐桿跳項目的28項世界紀錄,是第一個跳過5米并繼續刷新著這個紀錄的杰出運動員。
伊辛巴耶娃非常注意保持好的自我效能感。她一次又一次刷新世界紀錄,除了與她的體能有關外,更與其心理素質相關。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她為了能再創佳績、超越以前的紀錄,在比賽休息期間,她用毯子將自己蒙起來,不去打聽對手的成績,以便使自己不受外界的影響,保持心里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在這次奧運會上,她再次打破了自己創下的世界紀錄,以5.05米的成績再次震驚世人。
之后她乘勢而上,在2009年國際田聯黃金聯賽蘇黎世站的比賽中,以5.06米的成績再次打破了自己創下的女子撐桿跳世界紀錄。
在競技運動場上,有的優秀運動員會連連發揮失常;而有的優秀運動員卻能不斷地超越自我,一次又一次創下輝煌的紀錄。這其中的差別,心理因素,尤其是自我效能感發揮著重大的影響。
所謂“自我效能感”,是指一個人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感受到自己能夠做到或做好某件事。這首先是一種感覺。例如,我們感覺到自己能夠或者不能夠成功地戒煙,這兩種心理狀態會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行為類型:感覺自己能夠戒煙的人,其戒煙效果最好;感覺不能成功地戒煙的人,其行為效果也是糟糕的。
一個人的身心狀態是所有事情的出發點,因為外界的環境我們無法左右,而自己的身心狀態卻是可以調節的。增強自我效能感,能推動事情順利地進行。
如果能把身心狀態調整到最佳,保持最佳的自我效能感,那么事情發展順利的可能性就會極大地提高。現在的大多數心理學家都承認,自我效能感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個人自制力的形成。當個人感覺到自己能夠做到某件事的時候,他確實會表現出高度的自制,并實現這一結果;反之,則很快會放棄對自我的控制,轉而開始懈怠。
根據吸引力法則,一個人想要什么就來什么的時候,通常也是一個人自我效能感最好的時候。反過來也一樣,當一個人自我效能感好的時候,想什么就會來什么。自我效能感與幸運是相互促進的。
2010年,一首拍于簡陋民工棚的MV《春天里》,使許多人都知道了一個名字“旭日陽剛”。這是由兩位流浪歌手組成的樂隊,四十多歲的“大叔”叫王旭,“80后青年”叫劉剛。
他們兩人對音樂、唱歌有著共同的追求。王旭在八十年代時就是一個被人看做是“異類”的青年,他燙頭發、穿皮褲,從農場回來放下鋤頭后,就會拿起吉他唱起歌來。他還組建過自己的農村青年樂隊。但迫于生計,他一直在家鄉務農,后來到城里做了一名鍋爐工。二十多年的時間里,他種過西瓜、賣過水果、做過賣水煎包的小販、燒過鍋爐,一直過著漂泊、手頭緊的生活,有時連頓面條都吃不起,但一直都帶著樂器、唱著歌。
劉剛2003年到了北京,住的是四處透風的工棚,吃的是最便宜的饅頭。他出名之前已經在北京漂了8年,家人認為他年齡不小了,應該“務點正業”,不要總是在天橋、地下通道“賣唱”。但他還是一無所有地唱著他的歌,最窮的時候,把鍋賣了,去買饅頭吃。
在多數人的眼里,用“一事無成”來形容他們,真不過分。
但他們有著比一般人強的地方:執著地唱歌,唱得還可以。這就是他們的“突擊點”。唱歌讓他們對自己更有信心,更有成就感。
由于一名網絡拍客的無心插柳,王旭、劉剛在民工棚里唱的《春天里》傳到了網上,幾天的時間里,這個視頻的點擊量急速上升。他們倆成了網絡紅人,開始被公眾知曉。接著,他們被邀請到各電視臺參加演出,緊接著有唱片公司與他們簽約、出唱片。通過唱歌他們倆找到了成就感,成全了自己多年來的追求。相對于許許多多不知名的流浪歌手,他們是“幸運的”,他們的幸運是因為他們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一個突擊點。
能找到一個人生成就的突擊點,讓自己在艱苦的環境中有一份信心、堅持,才有可能成全自己的夢想。當然,突擊點也不是一開始就能有的,而是需要長期的堅持、鉆研。旭日陽剛也不是一開始唱歌就紅火起來,而是堅持了許多年以后,才有突破。
當我們想要什么就來什么時,我們的期待得到了滿足,心情就會很愉快,平時不怎么喜歡的事物都會瞬間變得親切起來,對周邊的人也更和善、禮貌。這個時候做起事情來狀態也會很好,狀態好了,我們才會把事情做到位。把事情做好了,就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其他事情也會跟著順利起來,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反過來,我們的自我效能感很低時,我們做事情就會煩躁、心不在焉,身心狀態不好,工作時總是走神,就容易出差錯。事情的進展不順利,又會加重我們本已低落的情緒。如此往返,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此外,如果一個人身邊成功、幸運的人多,也會提高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因為他會認為,大家都是一個圈子里的人,別人能幸運,自己也不會很差,這就從側面提升了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心境平和、積極時,自我效能感會更強;如果發生了影響心情的負面事件,自我效能感就會受到影響。這也是為什么教練往往不將負面消息告訴正在參賽的運動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