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辯論準備階段(8)
- 成大事必備的99個辯論技巧
- 盛安之
- 5705字
- 2014-01-22 10:39:06
古時候一位姓邢的進士身材矮小,在鄱陽湖遇到強盜。強盜已經搶了他的錢財,還打算殺了他。正要舉起刀時,邢進士以風趣的口吻對強盜說:“人們已經叫我邢矮子了,若是砍掉我的頭,那不是更矮了嗎?”強盜不覺失笑,放下了刀。
面對兇惡的強盜,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與之鋒芒畢露地進行爭辯,只能加速自己的滅亡!在某些場合,恰當地使用幽默答辯術,借助輕松愉快的氛圍,能使對方在忍俊不禁之中,消除對抗情緒,取得論辯的勝利。
對于自身弱點及閃失表現出一種成熟的態度,體現了一個人的可信度與自信心。
示弱可以減少來自周圍的嫉妒,使處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地位高的人表明自己是個平凡的人,成功者不忌諱言說自己失敗的紀錄和現實的煩惱,可以使示弱產生積極作用。
富蘭克林在年輕的時候,被推選為賓夕法尼亞州議會秘書。在此之前,他卻被一位新議員在一次長篇演講中罵得狗血噴頭。
如果以牙還牙,富蘭克林絕不是這位議員的對手。怎樣對待這位新對頭呢?富蘭克林決定用誠懇的態度來打動他。聽說那位議員有幾部很珍貴的藏書,富蘭克林便寫了封短函,表示很想向他借閱。
議員收到短函,果真把書送來了。
過了一星期,富蘭克林把書還給他,另附一封信表示誠摯的謝意。
結果,當兩人在會議室相遇的時候,議員主動親切地和富蘭克林打招呼,開始友好地交談,后來還許諾要在一切事情上支持富蘭克林。就這樣,兩人逐漸成為知心朋友,友誼一直維持到議員去世。
富蘭克林不是軟骨頭!他的骨頭硬著呢!他口才不好,但他十分謙遜,對他人的意見總是相當尊重,即使覺得有些不對的地方,也用十分溫和的間接方法指出來。同時,一發覺自己有錯誤,就立刻坦白承認。這種態度上的柔術,為他贏得了無敵的說服力。示弱有時不僅表現在語言上,還要表現在行動上。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
有很多人不是不懂得說軟話,而是覺得自賤身份而不愿意說,即使有求于人,也不忘說幾句硬話,以示尊嚴。這種想法雖不能說錯,但并不可取。為了達到說服的目的,不妨說幾句懇求性的軟話。
在使用剛柔相濟技法時要避免走入兩個極端,既不要過分溫和,使對方覺得你軟弱可欺;又不要咄咄逼人,使對方覺得你是在乘勢要挾。要講剛強正直,又講通情達理。理不直,則于“剛”有害;理直,“剛”才有刃。
19假裝糊涂的技法
在辯論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對立方的語言表面是說的“此”,而實際的含意卻是“彼”;或者話中有話,或者話外有話,總之存在著“潛臺詞”。在這種情況下,辯者可以佯裝不懂,只是順著對立方語言的表面意思去理解,而對其“潛臺詞”不予理睬。這樣就可以置對方于被動。運用這種技巧,有時可以收到既生動幽默,又雄辯有力的效果。
◎常見的裝糊涂的方法
1.曲解語義裝糊涂
有個富翁,左鄰是銅匠鋪,右舍是鐵匠鋪,晚上總是被吵得睡不好覺。這一天,一貫小氣的富翁特地為兩家鄰居準備了一桌酒席,席間提出分別以十兩銀子為價,請兩戶人家搬家。兩家的主人都答應了,隨后也真的搬了家,但富翁晚上還是睡不好覺——原來,兩戶窮匠人喝酒吃肉拿銀子,卻裝做不懂富翁的意思,左邊的搬到了右邊,右邊的搬到了左邊,實質上一切照舊。
富翁氣得不行,但也沒有辦法,因為他們確實“搬家”了,只不過此“搬家”非彼“搬家”。
利用概念的不同,裝做不懂對方的意思,可以使對方糊里糊涂地就敗下陣去。
2.裝糊涂逼迫對方說出真相
一個窮人把馬拴在路旁的一棵樹上,一個富人也把馬拴在同一棵樹上,窮人說:“我的馬性子烈,拴在一起它會把你的馬踢死的,你還是另找一棵樹吧!”
看見富人不當回事,窮人重復了一遍,但富人還是不理睬。一會兒,富人的馬果然被踢死了。富人于是扯著窮人一塊去見法官,要求窮人賠一匹上等的好馬。法官問窮人:“是你的馬踢死了他的馬嗎?”
窮人只是眨眼,卻不吭聲。法官提高了聲音再問,窮人仍然只是眨眼睛。法官泄氣地說:“唉,他原來是個啞巴!”
富人急了,立即反駁說:“不!他是裝的!剛才他還跟我講話,說‘不要把馬和我的馬拴在一棵樹上,我的馬性子烈,會踢死你的馬的’。”
法官于是宣判窮人不用賠馬,又問窮人為什么要裝啞巴。窮人說:“讓他把真相告訴你,不是比我講更能讓你相信嗎?”
自己裝聾作啞,逼迫對方在不知不覺中說出真相,自扇耳光,當然可以收到以逸待勞之效。
3.裝作不知道對方底細
明末清初,著名的少年英雄夏完淳被清軍抓去,審訊他的是明朝叛徒洪承疇。審訊時,洪承疇假以長者的口吻說:“你這孩子,懂得什么,還不是被那些叛亂之徒給拉了去!你要是肯歸順,可就前途無量了。”
夏完淳裝作不認識他的樣子說:“人各有志!我一向仰慕本朝的洪承疇先生,決心做一個他那樣的英雄!”
洪承疇心中高興,問道:“噢,你仰慕洪承疇?”
夏完淳作出無限感慨的樣子說:“先生血戰清兵,最后彈盡糧絕,不肯投降,英勇就義了。全朝為之震動,先帝也為之垂涕。這樣的忠臣難道不值得仰慕嗎?”
洪承疇面紅耳赤,不知所措。旁邊的隨從忙替他解圍,對夏說:“不要胡言亂語,堂上坐的就是洪大人。”
夏完淳一聽,立刻聲色俱厲地指著洪承疇怒斥道:“胡說!洪先生早已為國捐軀,天下誰人不知。你這賊子,竟敢冒充洪先生,人人得而誅之!”
洪承疇無可奈何,審訊以失敗告終。
裝作不知道對方的底細,往往可以淋漓盡致地揭露和鞭笞對方的行徑,使對方難以反駁。
4.有選擇的聽講話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受帝國主義列強欺壓的土耳其打敗了甘當英國傀儡的希臘。英國準備嚴懲土耳其,糾集法、意、美、日、俄、希臘等國,各派談判代表,企圖脅迫土耳其簽訂不平等條約。英國的代表聲如洪鐘,土耳其代表伊斯麥卻耳朵微聾。當伊斯麥提出維持土耳其的條件時,英國外相咆哮如雷,各列強代表也是助桀為虐。伊斯麥耳朵雖聾,但一般還能勉強聽得見,至于大聲叫喊,更是句句聽得清楚,可他仍然大裝其聾,一聲不吭。等英國外相叫嚷完了,他不慌不忙地張開右手靠在耳邊,把身子移向英國外相,十分溫和地說:“你說什么,我還沒聽明白呢?”英國外相無法再現“火山爆發一樣的激情”,只是氣得直翻白眼,連話也說不出來。
半聾半啞,該聽清楚的就聽得清清楚楚,不需要理會的就聽不進半個字,如此一來,最強大的對手對我們也只有望洋興嘆的份了。
◎用裝糊涂來爭取主動
有一次,一個銀行家揶揄地問大仲馬說:“聽說你有四分之一的黑人血統,是嗎?”
“我想是這樣。”大仲馬說。
“那令尊呢?”
“一半黑人血統。”
“令祖呢?”
“全黑。”
“請問,令尊祖呢?”
“人猿。”大仲馬一本正經,淡淡地說。
“閣下可是開玩笑?這怎么可能?”
“真的,是人猿,”大仲馬怡然地說,“我的家族從人猿開始,而你的家族到人猿為止。”
這里,大仲馬開始用“假癡”掩飾自己的真實目的,麻痹銀行家,然后反守為攻,突然出擊,使對方猝然不防,陷于窘境。大智若愚是假癡不癲,故作癡傻,即智而示之頑愚,能而示之乖傻。
某國機場售票處,許多旅客排隊購票。一位穿著考究的紳士,擠到售票口,粗暴蠻橫地要買票,售票員客氣地要求他去排隊,他卻威嚇地吼著:“你們知道我是誰嗎?”售票員卻佯裝不解地轉過身,對別的售票員說:“這位先生真健忘,他居然不記得自己是誰了!”又從售票口探出身來,對排隊的購票者大聲說道:“請大家幫幫忙,幫助這位先生想一想,他已經不記得他自己是誰了!”話音剛落,立即引起哄堂大笑,使得那位紳士異常尷尬,只得悻悻地排隊去了。
“你們知道我是誰嗎?”這句話含有另外的意思,即他的身份高貴、地位不凡,是售票員和一般旅客惹不起的。而售票員偏是假裝愚鈍,只從這句話的表面意思去理解,認為這位紳士不記得自己是誰,而來問她,并以此發動大家來對這位紳士進行幫助,這就陷其于尷尬的境地。這種辯論技巧有時確實可收到奇效。
在論辯時,有時面對謬論,面對強辯,假裝愚蠢,故作糊涂,謬釋敵意,從而引出其荒唐,暴露其缺點,攻其不備,出奇制勝。
大智若愚即假癡不癲,本來是足智多謀,故意裝成癡傻,即智而示之頑愚,能而示之乖傻。借此欺騙對方,爭取論辯主動。
大智若愚是一種“演戲”方法,是曲線型思維的結果,它采用拐彎抹角的進攻方式,曲徑通幽,因而可以產生強大的幽默和諷喻效果。
20委婉的表達意思
辯論賽中,多半是唇槍舌劍,咄咄逼人;但有時溫文爾雅、委婉含蓄也能起到以情動人,以柔克剛的作用。
下面是’99上海“日立涼霸杯”大學生辯論賽關于“大眾傳媒的媚俗現象可否避免”的辯論中,反方吉林大學隊二辯牟大鵬同學的一段辯詞:
對方一辯剛才說,她不喜歡媚俗的節目。我方也承認,對方一辯的確是個高雅的人,但大自然尚且允許玫瑰花與紫羅蘭開出不同的顏色,對方辯友您又怎能不允許其他人有一些低俗,但是并非罪惡的想法呢?正像有人喜歡吃生猛海鮮,有人喜歡吃臭豆腐一樣,大眾傳媒也要滿足人們雅與俗不同層次的需求,所以大眾傳媒的高雅不可避免,大眾傳媒的媚俗也不可避免。下面我將正面論述我方觀點。
牟大鵬同學在辯論中剛柔兼備,這段辯詞就很“柔”,很委婉。他首先肯定“對方一辯的確是個高雅的人”,因對方是個女孩子,便以玫瑰花與紫羅蘭為喻,委婉地批評了對方的觀點,表明了本方的觀點。后又以“有人喜歡吃生猛海鮮,有人喜歡吃臭豆腐”進行比喻論證,來證明大眾傳媒高雅、媚俗都不可避免,可謂是曲徑通幽。
委婉,本是一種修辭手法,也叫婉轉、諱飾、曲語等。委婉術,就是指在論辯中,不便說的話和不必直說的話,以委婉含蓄的形式說出,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余意盡在不言中”的說辯效果。所謂不便直說的話,往往是由說話的場合,說話者的身份,說話時的心理情況等決定的。比如,為尊者諱,便是造成委婉的一個重要原因。古人對于君父尊長的所作所為不敢直說,而要采取拐彎抹角、委婉曲折的方式來表達。
傳說漢武帝晚年時很希望自己長生不死,一天,他對侍臣說:“相書上說,一個人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長,命就越長;‘人中’長一寸,能活一百歲。不知是真是假?”
東方朔聽了這話,知道皇上又在做長生不老夢了。當眾位大臣附和皇上時,他卻仰天大笑。皇上見東方朔似有譏諷之意,面有不悅之色,喝道:“你怎么敢笑話我?”
東方朔脫下帽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我怎么敢笑話皇上呢?我是笑彭祖的臉太難看了。”
漢武帝說:“為什么笑彭祖呢?”
東方朔說:“據說彭祖活了800歲,如果真像皇上剛才說的,‘人中’就有8寸長,那末,他的臉不得有丈把長嗎?”
漢武帝聽了,也哈哈大笑起來。
東方朔是聰明的,他用笑彭祖的方法來諷刺漢武帝的荒唐,真有些指桑罵槐的味道。在古代,臣子看到君王有過失,進諫時都講究說話的委婉含蓄。如果大臣有損“龍顏”,是要殺頭的。東方朔這里運用委婉說話術,漢武帝卻是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批評和諷刺。
那么怎樣在具體的語言交際中和說辯中運用委婉術呢?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曲語法
曲語法是為了增強語意或其他目的,而把話說得含蓄曲折一些。
春秋戰國時期,游說家蘇秦周游列國,力主抗秦,被推為“合縱抗秦”的縱約之長,身掛六國相印。一些人妒嫉他的才干,便在燕王面前進了讒言,說他是別有用心的人。燕王聽信讒言,疏遠了蘇秦。蘇秦察覺此事后,有苦難言,便以委婉的方式對燕王作了自我辯解。
他說:“臣以忠信得罪了君王。”
燕王奇怪,追問何故。
蘇秦說:“君王不知,我家鄰居的妻子有外遇,怕丈夫知道,便在酒中下了毒。他的小老婆奉命獻酒,既怕毒死丈夫,又怕他知道后趕走主母,便假裝失手摔碎了酒杯,結果挨了一頓毒打。我的處境跟鄰居的小老婆一樣,本來是為了燕國取回十城,卻因忠信得罪了君王,引起了猜疑。”
蘇秦運用曲語,把自己比做鄰居家的小老婆,說好心未得好報。
燕王終于被蘇秦委婉誠懇的言辭所打動,又再度信任他并委以重任。
曲語法不僅能增強語意而獲得對方信任,也可以用來表示諷刺和嘲弄。
曲語運用的關鍵是不直陳本意,而是委婉地加以烘托或暗示,它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含蓄的風格。曲語含蓄的特點決定了它應該以“點到即止”為其度,不必饒舌。哪怕是用曲語來進行諷刺和挖苦,也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要把能用一兩句話就能表達清楚的意思畫蛇添足地拉長而成贅言,或導致動機與效果的脫節。
二、婉言法
婉言法是指為了減弱語句的刺激性,而把話說得委婉一些。我們來看一則外國小幽默:
一位婦女急匆匆地走進一家商店,對售貨員說:“五分鐘前,我讓小兒子來買一磅果醬,回去一稱,分量不夠,這該怎么解釋?”
售貨員禮貌地答道:“太太,請回去稱一稱你的兒子。”
這里,售貨員沒有直接說明是這位婦女的兒子偷吃了,而是說讓她回去稱一下兒子的體重。這樣便含蓄地啟發了這位婦女:果醬之所以分量不夠,是她的兒子“偷了嘴”。
婉言法在運用當中,其技巧是建立在“心誠”和“體貼”的原則上的。婉言的表達常常需要控制自己的感情,對要說的話選一選,要用的詞挑一挑,對要表達的語言先在頭腦中加加工,使之更易為對方所接受,更易達到自己所要達到的目的。婉言的情感控制,只表示尊重對方的感覺、體貼對方的心態,不妨害對方的情感,絕對沒有虛偽的意思。
在社交中,我們常常遇到以下一些情況:當他人有求于你,而你又不愿滿足其要求卻又不便斷然拒絕;或別人提出一些辦法,你不同意,又不便直接反駁,便可采用婉言拒絕方法,使自己擺脫困境。因為這樣可以向對方表明這樣做并不是由于個人主觀上的原因,而是因為環境和現實的客觀原因所致,使自己無法滿足對方的要求。所要求者雖被拒絕,也不好對你有什么怨言。
三、諱飾法
諱是忌諱,飾是美飾。用美飾之詞,代替忌諱之詞,就是諱飾。例如“死”字,就有許多美飾之詞。如“逝世”、“去世”、“故去”、“作古”、“長眠”、“謝世”、“辭世”,還有“與世長辭”、“停止呼吸”、“心臟停止跳動”,等等。在說辯中,用一些美飾之詞來替代忌諱之詞,使之產生較好的表達效果,并達到同樣的表達目的,這便是諱飾法。
在日常的語言交際和論辯中,委婉地拒絕別人的要求,含蓄地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意見,藝術地表達社交乃至政治生活中不便直言的事情,婉轉地表達批評或作否定性評價,已成為現代人追求文明,追求高雅的表現形式之一。誠然,委婉術的具體運用是千變萬化的,絕不止于上述幾種。“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但只要在說話時適當地運用委婉的方式,就能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就能使自己的意見易于被人接受,使自己成為交際中受歡迎的人,成為舌戰中的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