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章 做人要有進退心,既能急流勇進也能急流勇退(1)

毛羽不豐,暫時讓步

過早的將自己的底牌亮出來,往往會在以后的交戰中失敗。羽翼未豐時,要懂得讓步,低調處之,不可四處張揚。《易經》乾卦中的“潛龍在淵”,就是指君子待時而動,要善于保存自己,不可輕舉妄動。

公元616年,李淵被詔封為太原留守,北邊的突厥竟用數萬兵馬多次沖擊太原城池,李淵遣部將王康達率千余人出戰,幾乎全軍覆滅。后來巧使疑兵之計,才勉強嚇跑了突厥兵。更可惡的是,在突厥的支持和庇護下,郭子和、薛舉等紛紛起兵鬧事,李淵防不勝防,隨時都有被隋煬帝借口失責而殺頭的危險。

人們都以為李淵懷著刻骨仇恨,會與突厥決一死戰。不料李淵竟派遣謀士劉文靜為特使,向突厥屈節稱臣,并愿把金銀珠寶統統送給始畢可汗!

李淵為什么這么做呢?其實,他早有自己的盤算。原來李淵根據天下大勢,已斷然決定起兵反隋,要起兵成大氣候,太原雖是一個軍事重鎮,但不是理想的發家基地,必須西入關中,方能號令天下,而太原又是李唐大軍萬萬不可丟失的根據地。那么用什么辦法才能保住太原,順利西進呢?

當時李淵手下兵將不過三四萬人馬,既要全部屯駐太原,應付突厥的隨時出沒,同時又要追剿有突厥撐腰的四周盜寇,已是捉襟見肘。而現在要進伐關中,顯然不能留下重兵把守。唯一的辦法是采取和親政策,讓突厥“坐受寶貨”。所以李淵不惜俯首稱臣。

退一步海闊天空,唯利是圖的始畢可汗果然與李淵修好。由于李淵甘于讓步,還得到了突厥的不少資助。始畢可汗一路上送給李淵不少馬匹及士兵,李淵又乘機購來許多馬匹,這不僅為其擁有一支戰斗力極強的騎兵奠定了基礎,而且因為漢人素懼突厥兵英勇善戰,李淵軍中有突厥騎兵,自然憑空增加了聲勢。

李淵讓步的行為,不失為一種明智的策略,它使弱小的李家軍既平安的保住后方根據地,又順利的西行打進了關中。如果再把眼光放遠一點看,突厥在后來又不得不唐求和稱臣,突厥可汗還在李淵的使喚下順從地翩翩起舞哩!

由此看來,暫時的讓步,往往是贏取對手的資助、最后不斷走向強盛、伸展勢力再反過來使對手屈服的一條有用的妙計。

多退一點,海闊天空

進退之學,歷來為人重視,其隱含著做人辦事之道。我們知道,人生中總有迫不得已的時候,該怎么辦呢?大凡人在初創崛起之時,不可無勇,不可以求平、求穩,而在成功得勢的時候才可以求淡、求平、求退。這也是人生進退的一種成功哲學。

懂得后退是做人的哲學。為什么要后退?因為再往前面沖,就可能遭遇大麻煩,甚至大危險。換句話,退一步是為了更好地前進一步。這個道理人人皆知,但有許多人就是做不到后退一步,總是想向前逼進,結果是適得其反。在做人之智中,后退哲學令人深思、反復玩味。

早在安慶戰役后,曾國藩部將即有勸進之說,而胡林翼、左宗棠都屬于勸進派。勸進最力的是王閩運、郭嵩燾、李元度。當安慶攻克后,湘軍將領欲以盛筵相賀,但曾國藩不許,只準各賀一聯,于是李元度第一個撰成,其聯為:“王侯無種,帝王有真。”曾國藩見后立即將其撕毀,并斥責了李元度。在《曾國藩日記》中也有多處戒勉李元度慎審的記載,雖不明記,但大體也是這件事。曾國藩死后,李元度曾哭之,并賦詩一首,其中有“雷霆與雨露,一例是春風”句,潛臺詞仍是這件事。在進退關系上,曾國藩把握得極好,他不愿只做一個只知進而不知退的人,因為他相信這樣一句話:“退身可安身,進身可危身。”

不善進退者,自然是敗者。我們知道過于急進者,常會自以為聰明至極,從而在某一天突然遭到大敗。因此,進是基于摸準對方心理的行為——只有摸準對方,才能進行有效的行動,這是人際交往的基本道理。有頭腦的人在這方面做得很出色,即摸透對手的弱點,以退為進,把“退功”發揮得淋漓盡致。

身處各種角逐場中的人,常會遭到意想不到的危機。我們從歷史上看到,李斯得到秦始皇的信任,卻死于秦二世手里,賈誼得到漢文帝的賞識,卻遭到一批老臣的排擠。有赤誠之心者,如比干、如屈原盡忠而死者比比皆是,因而留下了美名。文天祥的兩句詩對此作了概括:“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狡猾手段的如趙高,如后來的秦檜之流,雖然曾經一時得勢,終究不能長久,也常常有大禍臨頭的時候。

進退之道是一種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解決問題的最穩妥的辦法。也許,對于那些有頭腦的人來說,暫時的退是為了下一次更猛烈的進。

退步有時是為了獲得更大的進步,就像體育運動中的跳遠一樣,為了跳出好成績,退幾步是必須的。許多人對后退常常不理解,認為是一種倒退。事實上,在前進中,雙方對峙勢均力敵的時候,干耗不是出路。當有一方出現異常而后退時,他的目的很明顯:打破僵局,爭取最大的沖擊力。同樣,生活和學習也是一樣,在走進犄角而不能擺脫時,我們把問題放下,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放棄和精神松弛后,原本復雜的難題此時也許會變得非常簡單,這就是以退為進,調換思維的結果。

身處弱勢者,一定要巧妙避開對方的鋒芒,從對方弱處找機會,尋找以退為攻的機會。

屈伸相對,屈可為退,伸可為進,合為躲閃之功。在較量的各種場合,都不能不注意屈伸,否則就會掉進懸崖。有人說,屈伸有度,進退自如行天下,這是明白人熬過難關的智舉。

只有具備了長遠眼光和全局觀念,有屈有伸,善于斗爭,才有可能得到發展,奪取最后的勝利。

路留一步,禮讓三分

在漫長的人生中,我們要做很多事情,有時可能一帆風順,有時就可能有許多不如意。不管在哪種情況下,人都不能忘記自己的最終使命,追求屬于自己的成功。特別在不如意之時,要能承受別人的嘲笑,這是一種雅量,同時也是忍的標志。時刻要記住:讓人三分不為輸。

無論做什么事情,采取不甘示弱、針鋒相對,或以牙還牙、以一報十的做法,都不會有什么好的結果。要想處理得好,就應該學會諒解,學會寬容,學會忍讓,決不可為了一點功名拍案而起或拳腳相加,更不能為了蠅頭小利反目成仇,導致兵戎相見。

有些人喜歡爭強好勝,這是他固有的性格,在外表看來似乎是英姿勃發、頗具陽剛之氣。其實不然,一個真正有氣度的人,是善于忍耐的,在有理可爭的情況下,他還學會了善待對方,而不是只求自己痛快而耀武揚威。有些人因芝麻大一點小事想奪回自己的面子便結伙成群,聚眾欺人,或是干脆憑一時之勇而“提刀問斬”。在處理事情時,不可沖動,還是要學會忍耐。其實許多事在心靜下來之后就很快能發現它是不應該的。

在戰國時期,智伯麻痹衛國,就虛情假意地給衛君送去四百匹馬和一塊玉璧。衛君很高興,群臣都來爭相祝賀,只有大夫南文子面有憂色。衛君問他:“大國與我們交好,而你面有憂色,這是為什么?”南文子說:“無功而受賞,沒出力而得到禮物,這是不能不明察的。送四百匹馬和一塊玉璧,是小國間的禮節。而大國這樣做,大王就要有所提防了。”衛君聽了南文子的話,要求邊境部隊注意,加強防范。后來智伯果然起兵襲擊衛國,等到了邊境,見到衛國早有準備,就回去了。智伯說:“衛國有賢人,已預先知道我的計謀。”

“小不忍則亂大謀”。諸葛亮三氣周瑜,都是因為周瑜心胸狹窄,多疑多慮,才會受諸葛之氣。董卓霸氣集身,呂布戰無不勝,兩人原本以為可成大事,結果卻因為美女貂禪而一敗涂地,英雄難過美人關,最終英明一世,糊涂一時。可見小也要忍。

忍耐是意志的磨練,爆發力的積蓄,是用無聲的奮斗沖破羅網,是用無形的烈焰融化堅冰。倔強的心靈在忍耐中發憤,在忍耐中拼搏。然而,生命的負累往往正是生命的光榮,高聳的豐碑、輝煌的業績都誕生于忍耐之中。忍耐絕對不是消極頹廢,我們要學會忍耐,在沉默中悄然降下信念的帆篷。顛沛的人生使人感到迷離恍惚,忍耐卻把難熬的寂寞、憂忿、艱辛強壓在心底,不讓它偷偷鉆出來,漫開去,甚至傾斜心靈的天平。

其實,在現代的社會生活中,經常都可以看到這種場面:因為話不投機或者是為了蠅頭小利,所以鬧得面紅耳赤,輕者怒目相視,重者大動干戈,事后都感到后悔不已,甚至帶來不可彌補的重大損失,這些都是不知忍讓的具體表現。或許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忍讓的重要性,或許他們認為“忍”就有傷大雅,而忍讓的對立面“沖動”就成了其尋釁滋事的最好理由。實際上,在日常瑣事和生活細節上能夠做到忍而不發、淡泊于事,才真正不失君子風度。所以,凡事都要堅守心靈的“防護堤”,學會忍讓,在大是大非面前更好地把握自己,永遠堅持“讓人三分”的態度,做一位心寬體胖的“忍”君子。

忍讓是通向幸福的鑰匙,忍讓更是一段悠揚的旋律,更是一曲優美的贊歌。一直有一個感動我們的美好的故事:有一對人人非常羨慕的恩愛夫妻,一起共同走過了五十個春秋,彼此感情依舊。五十年的歲月竟不能讓他們的愛情有一絲的褪色。有人問:五十年的相隨歲月,是如何走過來的呢?她回答了一個字:忍。問他,他答一個字:讓。

這真是不可思議,如此忍讓度過一生,人生還有什么樂趣?生命還有什么意義呢?人常說,忍字頭上一把刀,不傷別人就傷自己。她慢慢地說,一點都不難嘛,凡事都要多為他人考慮一下,就沒怨氣可發了。問他怎樣讓,他說,很簡單呀,她喜歡的事,就讓她去做,總得給她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

我們生活在現實之中,每天都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適度的忍讓對我們保持愉快心情是大有好處的。適度的忍讓才是善讓,無限度、無原則的忍讓是惡讓。善讓,可以以柔克剛,避免因惡而發生事端,惡讓是無用者的別名,是和事佬的行為,是人性的退化,是對惡意競爭者的放縱。

因此,適度的忍讓,是開明者的善讓,是文明人的禮讓,是虛心者的謙讓,是識時務者的急流勇退。善于忍讓,有助于愛情的美好,善于忍讓,有助于事業的成功,善于忍讓,更加有助于社會的進步。

大文豪蘇軾還曾經指出:“君子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他又說:“高祖之所以勝,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朱熹也曾談過:“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小不忍則亂大謀,這些都是現實生活中血與火凝結而成的至理。

古語說:“用爭斗的方法,你決不會得到滿意的結果。然而用讓步的方法,收獲會比預期的高出許多。”可見,忍讓是一種境界,是人生的一門學問。

天下有許多事,都不可能稱心如意。一次,曾任美國總統的林肯,和兒子羅伯特驅車上街,遇到一列軍隊在街上通過。林肯隨口問一位路人:“這是什么?”林肯原想問是哪個州的兵團,然而卻沒有表達清楚。那人竟以為他不認識軍隊,就粗魯地回答:“這是聯邦的軍隊,你真是個他媽的大笨蛋。”林肯面對著一個普通路人對自己的斥責,只說了聲“謝謝”,毫無怒容。其實,林肯的忍讓精神,成就了他的一番事業。

俗話說:“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句話:“有時寬容引導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

上海市公交22路車隊的售票員柯莉萍雖然受到乘客羞辱,但她依然文明服務。有一天,一名青年買車票時,故意將一口痰吐在一張5角紙幣上,又扔在車廂的地板上。眾乘客在指責男青年的同時,也悄悄地注視著售票員。只見她彎下腰拾起紙幣,用餐巾紙細心地擦去痰沫,隨后又禮貌地向男青年遞上車票,柯莉萍的行為受到了乘客的贊揚。

這時的男青年自感慚愧,終于向售票員道歉。在事后,柯莉萍獲得了眾多榮譽中最特殊的獎項——委屈獎。忍讓者必能受到尊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吉沙县| 阳江市| 枝江市| 平潭县| 龙门县| 井陉县| 长乐市| 余江县| 郸城县| 沐川县| 扎赉特旗| 富锦市| 慈溪市| 阜南县| 芜湖市| 大田县| 泰兴市| 博野县| 房产| 涞水县| 额济纳旗| 吐鲁番市| 普格县| 鄄城县| 许昌市| 运城市| 湘西| 醴陵市| 合江县| 屏东县| 开封市| 弥勒县| 宝山区| 海晏县| 洪泽县| 扶沟县| 凤山县| 前郭尔| 巨鹿县| 南康市| 沾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