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做人要有方圓心,隨圓就方以方納圓(2)
- 做人有心機做事有手腕(大全集)
- 陳榮賦 林墨敘
- 4294字
- 2014-01-22 15:59:34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jìn)步和發(fā)展,人們的交往越來越密切,人際關(guān)系也越來越復(fù)雜。培養(yǎng)推己及人的美德,搞好人際關(guān)系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以愛己之心來對待周圍的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以自己的感受去體會別人的感受,以自己的處境去想象別人的處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將心比心,把別人當(dāng)做自己來對待,設(shè)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
當(dāng)然,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要己所欲而施于人,推己及人要有道,畢竟并不是所有于已有益的東西也同樣適用于他人,也并不是所有對他人有益的東西,別人都能接受。在他們不想接受時,絕不可以“這是為他們好”為由,強迫其接受,因為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quán)利,如果侵犯這一權(quán)利,不是也掉進(jìn)“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陷阱了嗎?所以,即使是給予,也需要圓融。
剛?cè)嵯酀綀A無礙
方與圓、剛與柔兩者的含義具有內(nèi)在的一致性。圓為和諧、變通、靈活性,體現(xiàn)了柔韌、柔弱的一面,方則為個性、穩(wěn)定、原則性,體現(xiàn)了剛直、剛強的一面。剛而能柔,這是用剛的方法;柔而能剛,這是用柔的方法。強而能弱,這是用強的方法;弱而能強,這是用弱的方法。在處理天下事時,有以剛?cè)俚模灿幸匀崛俚模挥幸詮娙俚模灿幸匀跞俚摹L幨酪嗤死怼?
自然界中弱小者常靠柔韌的品性戰(zhàn)勝強大。天下之物莫柔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雪壓竹頭低,地下欲沾泥;一輪紅日起,依舊與天齊。颶風(fēng)狂暴地侵襲小草,小草只搖晃了一下身子,依然保持了生命的綠色。
剛直容易折斷。曾有人這樣說:方與嚴(yán)是待人的大弊病,圣人賢哲待人,只在于溫柔敦厚。所以說廣泛地愛護(hù)人民,這叫做和而不同。若只任憑他們凄凄涼涼,保持自身冷傲清高,如此,便是世間的一個障礙物。即使是持身方正,獨立不拘,也還是不能濟世的人才。充其量只能算一個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的人士罷了。但是,只有柔又會怎樣呢?倘若世界上只有柔,那就會成為可悲的柔弱,它就可任意扭曲,像一根在水里浸泡了許久的藤條一樣。
剛與柔如鳥的兩只翅膀,車子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只剛就容易方,只柔就容易圓。為人處世,最好是方圓并用,剛?cè)岵@才是全面的方法,也是成功之道。如果能剛而不能柔,能方而不能圓,能強而不能弱,能弱而不能強,能進(jìn)而不能退,能退而不能進(jìn),注定失敗。
剛?cè)嵯酀罂梢杂脕碇卫韲姨煜拢】梢杂脕硖幨莱稚怼B斆鞯娜瓝羰殖3R源巳佟W鋈说牡览恚瑒側(cè)峄ビ茫豢善珡U。太柔就會萎靡,太剛就容易折斷。但剛不是說要殘暴嚴(yán)厲,只不過不要強矯而已。趨事赴公,就得強矯。爭名逐利,就得謙退。所以他雖居在功名富貴的最高處,卻能全身而歸,全身而終。
做人處世若能剛?cè)嵯酀逊脚c圓的智慧結(jié)合起來,做到該方就方,該圓就圓,方到什么程度,圓到什么程度,都恰到好處,那就是方圓無礙了。方圓無礙,按現(xiàn)在的說法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高度統(tǒng)一,這是一種最高級的戰(zhàn)略,最高級的政策,也是為人處世最高級的方式、方法。要做到這一點,則需要高度的智慧和修養(yǎng)。
能方能圓,所向無敵
只有做到能方能圓的人,才能所向無敵。
人要動靜相宜。菜根譚中說,對于一個好動的人來說,就像云中的閃電一樣飄忽,就像風(fēng)中的殘燈一樣忽明忽暗,而對于一個特別喜歡安靜的人來說,其實就像已經(jīng)熄滅的灰燼,也像毫無生機的枯木。這些人都不合乎中庸之道,其實人應(yīng)該像在靜止的云中有飛翔的鳶鳥,同時又好像是在不動的水中跳躍的魚,通過這種心態(tài)去觀察萬事萬物,這樣才能合乎道的理想境界。
孔子為了推行仁義主張,廣泛學(xué)習(xí),廣收門徒,周游列國。據(jù)說有一次,他們師徒在大樹下乘涼,等他們走后,人們就把大樹給砍掉了。他們路過某個國家,人們就把他們的足印給鏟掉了,這種侮辱,剛烈的人恐怕早已咆哮:“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孔子忍了下來,雖然傳說中的他是個大力士,但是他能方能圓,在他看來一生的時間不是很多,確實沒有精力將這些侮辱性的事件提上日程。他將自己一生的精力和心血都用在思想傳播上,結(jié)果不但得以高壽,而且成了圣人。雖然孔子一生未曾得志,累累如喪家之犬,但是他的仁義天下確實成了中國知識分子的主心骨。
莊子也是能方能圓的人。他是屬于窮得人們都會自愿地為他哭得死去活來的那種,貧窮和他如影相隨,莊子很想甩掉它,莊子曾經(jīng)借孔子的故事自嘲:“如果富貴求得來,即使給別人趕車我都愿意;如果富貴求不來,那我就只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莊子甩掉貧窮的種種努力最后都?xì)w于失敗。然而突然有一天,玩笑地說是因為他吃肉的緣故,他智慧了,倚著一棵蒼天大樹,悠閑自得,影子不見了。他很開心,很快他就在樹下做了個夢,夢見大樹告訴他說無用就是最大的用處。誰也沒有想到,他從此再也沒有走出夢境。還是在那棵大樹下,他的思緒飛到了北海,時而為鯤,時而為鵬。他潛入水中和魚交流,舞在空中和蝴蝶糾纏,無拘無束。如果心情夠好,他還會調(diào)侃調(diào)侃孔子,杜撰些故事,聊且一笑。有人批評他的思想消極,但毫無疑問這里的消極是個褒義詞。
然而歷史上的有些人卻是方有余,而圓不足。
有一天,東郭先生派了三個弟子到襄陽去。當(dāng)東郭先生送他們到路口時,說道:“從這兒往南走,全是暢通的大道,你們沿著這條道路走就對了,別走岔路啊!”
這三個弟子分別是左野、焦苕和南宮無忌,他們?nèi)齻€人向南走了五十多里時,卻遇上了一條大河流,橫在老師指示的正前方。他們左右觀察了一下,發(fā)現(xiàn)沿河走半里左右,便有一座橋可行。
這時,南宮無忌說:“那兒有座橋,我們從那兒過河吧!”
但是,左野這時卻皺著眉頭說:“這怎么行?老師要我們一直往南走啊!我們怎么能走彎路呢?這不過是個水流罷了,沒什么可怕的。”
說完之后,三個人互相扶持,一起涉河而過,由于水流相當(dāng)湍急,好幾次他們都險些葬身河底。
雖然全身都濕透了,但也總算安全地過河了,他們繼續(xù)趕路,又往南走了一百多里時,再次遇上了阻礙。
這回,他們遇到一堵墻,擋住了前進(jìn)的道路。
這次,南宮無忌不再聽其他兩個人的意見了,他堅持地說:“我們還是繞道走吧!”
但是,左野和焦苕卻固執(zhí)地說:“不行,我們要遵循老師的教導(dǎo),絕不違背,因為我們一定能無往不利。”
于是,焦苕和左野朝著墻面撞去,只聽見“碰”地一聲,兩個人猛烈地彈倒在地上。
南宮無忌惱怒地說:“才多走半里路而已,你們干嘛不考慮呢?”
東野說:“不,我就算死在這里也不后悔,與其違背師命而茍且偷生,不如因為遵從師命而死!”
焦苕也附和地說:“我也是,如果違背老師的話,就是背叛者。”
兩個人話一說完,便相互攙扶,奮力地往墻面撞了上去,南宮無忌想擋也擋不住,于是他們兩個人就這么撞死在墻下了。
圓有余而方不足的人,他們?yōu)槿颂幨劳鄙僬龤夂驮瓌t,容易隨波逐流,最后碌碌無為,即使真做了一些事情,也很少不背負(fù)罵名的。而還有一部分人,就像東野和焦苕一樣,方有余,而圓不足,做人過于原則和正氣,而且很多時候不知道變通,最后成為了“烈士”,后一種人是值得我們同情的。這種過于正氣的人如果能夠更加務(wù)實一點,如果能夠在大節(jié)上堅持自己的原則,在細(xì)節(jié)上有所變通,也許會活得更好。現(xiàn)實生活中,確實存在這樣的人。如果他們能夠變圓一點,很多時候,并不影響他們堅持自己的原則。
總之,人要做到能方能圓,這是一種大道的適應(yīng),才能所向無敵。
多說好話,圓融悅?cè)?
著名口才大師卡耐基說:“即使你喜歡吃香蕉、三明治,但是你不能用這些東西去釣魚,因為魚并不喜歡它們。你想釣到魚,必須下魚餌才行。”
聰明的人在結(jié)交陌生人的時候,懂得迎合對方的嗜好,這樣能讓對方感覺到受重視、受尊重。當(dāng)然,這個“迎”,一定要迎合得巧妙,不能讓對方看出任何破綻,比如說放下方正,在人背后多說好話,或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
因為在背后說別人的好話比當(dāng)面贊美他人更有理論,它以戲劇性的方式給人的自尊以極大的滿足。當(dāng)我們對某人心存感激、當(dāng)我們由衷地敬佩某人、當(dāng)我們希望給某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當(dāng)我們期望與某人建立友好的關(guān)系,不妨在背后說說他的好話。
小王畢業(yè)后,到一家公司應(yīng)聘。接待他的是一位很漂亮的女士。在談話的過程中,小王也使用了稱贊的藝術(shù),夸她漂亮、有氣質(zhì)。但是,讓人失望的是,對方不為所動,對小王的態(tài)度依舊是不卑不亢。
交談結(jié)束后,這位女士對小王說:“說起來,你的條件是很適合我們公司的,但是,有一點點遺憾,你的經(jīng)驗要欠缺一些,我不能保證公司會一定錄用你。”
小王沮喪地向外走,這時一個人問他:“你是不是來應(yīng)聘的?結(jié)果怎么樣?”問話的人是一個年輕人,一副很干練的樣子。
小王說:“情況不太好。不過話說回來,我的確是沒有經(jīng)驗,比不上剛才那位女士,她可真厲害啊,知識那么淵博,幾乎是無所不知。而且她氣質(zhì)高雅,談吐不俗,這家公司有這樣的人才足以證明我來應(yīng)聘是明智的選擇。”
那個人笑了笑說:“你回去準(zhǔn)備一下來上班吧。”
小王很詫異。那個人說:“我是客戶部經(jīng)理,你這種背后稱贊人的品質(zhì)正是我們所需要的,你一定會是一個合格的客服的。”
這位客戶經(jīng)理說得一點不錯,在背后說別人的好話的人,是一個真誠而實在的人。
如果我們當(dāng)面說人家的好話,對方可能以為我們是在奉承他、討好他。相反,如果我們的好話是在背后說的,人家會認(rèn)為我們是真心的。這樣,他自然會領(lǐng)情,會感激我們。
??? 在背后說人好話,還容易消除誤會,緩解彼此的矛盾。在背后說別人好話時,會被人認(rèn)為是發(fā)自內(nèi)心、不帶私人動機的,從而能增強對說話者的好感,消除對說話者的不滿。如果我們與別人發(fā)生了一點小誤會,不妨在背后說他的好話。
??? 員工甲與他同事乙平時關(guān)系不錯,卻因小事發(fā)生誤會,很長時間不說話。彼此都感覺相處、很尷尬。雖然大家都想打破這種尷尬,但自尊心作崇,誰都不先開口與對方說話。
??? 一天,甲剛好看了一篇關(guān)于背后說人好話的文章,于是心生一計。在辦公室與同事閑聊時,甲趁乙不在,對別的同事隨意說了幾句乙的好話:“乙這人真不錯,為人比較正直,處事也比較公正,以前對我的幫助挺大,我挺感謝他的。”這幾句話很快就傳到了乙耳朵里,他心里不由得有些欣慰和歉疚。于是,找了一個適當(dāng)?shù)臋C會,他主動向甲打招呼、噓寒問暖,兩人就這樣好了。
在背后說人好話,還能滿足別人的虛榮心,給足別人面子。這好話可能在被說者意料之中,也可能在他意料之外。通常,好話越出于被說者的意料之中,好話所起到的作用越明顯,越能打動人。
做人不能太方正,太方正的人往往表現(xiàn)為太講原則,不能靈活機動,做人不夠聰明圓滑。
做人要有方有圓,方圓合一,在紛紜變化的現(xiàn)象中能不忘本質(zhì);在表現(xiàn)個性的同時不忘共性;在靜態(tài)中不忘動態(tài);在堅持原則的同時不排除適當(dāng)?shù)撵`活性;在遵守道德規(guī)范和禮儀、保持文化修養(yǎng)的同時又能不失自己的天真和本色。
大難臨頭,不懂得圓融的人就不懂得隱藏自己,鎮(zhèn)靜地面對危難。所以,圓融不僅僅是為了與人相處融洽,更多的時候是為了保護(h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