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經上(6)

【解讀】陷入困境中無法自脫時,只有等待外援,當地位低下,但是勇武有力的“不速之客”同來增援時,一定要“敬之”,不能顯示出絲毫“貴族”的派頭和架子,如此上下才能契合,吉星高照。遇險者得以脫困,雖說是得力于救援,也多虧它采取誠敬待援的態度。這是需卦始終強調的基本思想。卦辭指出,遇到危險,要心懷誠敬,守正待時,切忌躁進,在險外,不輕進;在險中,靜守待援。處險的基本態度是沉著謹慎,守正待時,這正是需卦的精神實質。

【處世活用】

積極的等待

等待也分積極消極嗎?需卦的卦辭與爻辭告訴我們是的。需卦中所說的等待,絕不是坐吃等死,而是具有積極意義、充滿陽剛進取意味的等待。積極的等待是學問,而消極的等待,根本就是人性的沉淪。

積極等待應當是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弱小者需要,剛強者同樣需要。這一點,從需卦的卦象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內卦為乾,至剛是也,外卦為坎,險陷是也。至剛者遇到險陷而不知等待,不能謹慎從事,同樣會招來禍患。

積極等待必須建立在理智的耕耘之上。積極等待有時是一種迫不得已的臨機行為,是求生存、求發展的權宜之計。在某些情況下,如果不這樣做就可能出現我們不想要的嚴重后果。但積極等待更應該是一種自覺的、主動的行為,是深思熟慮后的有計劃安排。故而《象》把這種狀態叫做“未失常也”,即沒有失去理智,完全被理智所支配的狀態。姜太公渭河垂釣以待文王、諸葛亮躬耕南陽以待劉備便是最好例證。他們在等待的時候,不僅設計好了自己的未來,更對經世治國胸有成竹。難道世界上還有比這種等待更具智慧光彩的學問嗎?朱元璋起義時,朱升建議他采用“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路線。這里的“高筑墻、廣積糧”便是休養生息、積蓄力量,而“緩稱王”則是在保證生存的前提下,發展自己,壯大自己,免遭攻擊,尋找適當時機以圖霸業。

總之,等待是一種藝術,等待是一門學問。一個人只有當他懂得等待并學會如何等待的時候,他才具備了成熟完美的人格。

§§§第六節訟卦第六(下坎水上乾天——天水訟卦)

訟卦,由下坎()上乾()組成,卦形作“”,象征“爭訟”。上卦“乾”為天,下卦“坎”為水。天西轉,水東流:兩者背道而行,喻示事物不和睦而“爭訟”。全卦展示了置身訟事、審理訟事時必須明了的諸方面規律或道理,重在誡人止訟免爭。

【插圖】圖題訟卦83頁

【經文】訟①:有孚②,窒惕③,中吉,終兇。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譯文】訟卦:內心誠實,克制、警惕。中途停止是吉祥的,爭訟到底有兇險。利于出現大人。不利于涉越大河。

【注釋】①訟,卦名,爭。本卦是異卦相疊(坎下乾上),上卦乾為天;下卦坎為水。《集辭》引荀爽說:“天自西轉,水自東流,上下違行,成訟之象”。此言以物象而喻人事。②孚,信也。③窒,借為恎,懼。窒惕,即警惕。

【經文】《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①,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②。“終兇”,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

【譯文】《彖傳》說:《訟》:上卦為乾,乾為剛,下卦為坎,坎為險。為人外剛健而內陰險,這是喜斗好爭之性,也是訟的卦象。訟卦辭說:“人雖有誠信之德,但須警惕戒懼,之所以中間吉利”,因九五、九二之爻居于上下卦的中位,象征剛健之人得中正之道。“后來兇險”,因為訴訟終不獲勝。“有利于會見貴族王公”,因為九五、九二之爻象表明其人得中正之道,必獲貴人之助。“不利于涉水過河”,恐怕墜入深淵。

【注釋】①《彖傳》釋“孚”為誠信。②剛,指九二,九五之爻,陽性,為剛,所居分別為下卦中位,上卦中位,故又曰“得中”,喻人有剛健之性而得中正之道。

【經文】《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譯文】《象傳》說:上卦為乾,乾為天;下卦為坎,坎為水,天水隔絕,流向相背,事理乖舛,這是訟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以杜絕爭訟為意,從而在謀事之初必須慎之又慎。

【解讀】訟卦上乾下坎,上為天,下為水。日月星辰等天體從東往西轉,地上的江河水流則從西往東流,二者是反方向運行的。古人直觀自然,看到這一現象,聯想到在反向中存在著矛盾,預示著爭訟的可能。因此,善于謀事的君子從一開始就仔細思考,如何協調矛盾,防止爭訟的產生。訟卦不是教人如何爭訟,而是告誡人止訟息爭。如何做呢?

首先,要保持內心誠實,尊重事實而不感情用事,這就是立足于“孚”。其次,警惕因一時之忿而失去理智,努力從自己這一方平息爭訟。第三,確實非爭不可時,也要適可而止,見好便收,最好中途退出爭訟,這是最吉祥的結局。如果一意孤行,爭訟到底,即使在形式上把官司打贏了,也只能是相爭結怨,仍然是兇,這就叫“終兇”。

【經文】初六:不永所事①,小有言,終吉。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譯文】初六: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稍有過錯,最后還是吉利的。

《象傳》說:做事不能持之以恒,說明官司不可能長久打下去。雖然稍有過錯,但爭訟雙方的是非曲直終將辨別清楚。

【注釋】①永,久,持久。

【解讀】在爭端未起之前就認識清楚雙方的實力,雖小有言語磨擦,但盡力化之于無形,不至于發展成訟。這是很明智的決策,不要因小小的事端與人爭訟,避免長久糾纏會得到吉利。

【經文】九二:不克訟①,歸而逋②,其邑人三百戶無眚③。

《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上訟下,患至掇也④。

【譯文】九二:爭訟沒有成功,歸到采邑,他的三百戶邑人(邑中奴隸)可以免災。

《象傳》說:訟事失敗,逃竄回家。在下之人與在上之人爭訟,敗訟而歸,勢在必然。幸好災難沒有進一步擴大。

【注釋】①克,成功,勝利。不克,即失敗。②逋(bū),逃亡。③眚(shěng),災難。④掇,借為輟,止。

【解讀】爭訟失利,要及時中止以免禍。九二與九五處于相對位置,兩剛相遇而不相應,造成爭訟。九二居下,失敗無疑。九二以陽爻處于陰位,又在坎險之中,地位和形勢都極為不利;九五以陽居陽,又是君位,勢不可敵,九二怎么是它的對手!九二與它爭訟,根本就無法進行,必然吃虧,招來的禍患將俯拾皆是。幸虧九二很快就明白了過來,發現官司不能再打下去,于是立即打退堂鼓,火速退出爭訟,這種急流勇退的行為是不容易的,也十分明智。虧得他在急處抽身,使得他的邑人三百戶得以免禍。

【經文】六三:食舊德①。貞厲②,終吉。或從王事,無成。

《象》曰:食舊德,從上吉也③。

【譯文】六三:依賴先人遺業過活。守持正道以防危險,終將吉祥。或輔助君王的事業,不以成功自居。

《象傳》說:依賴先人遺業過活,因為六三爻象表明,居于九四之下,只有憑借祖上余蔭才獲吉利。

【注釋】①舊德,先人遺業。食舊德,指享用祖先的余蔭。②貞,堅守。③上,先人,祖上。

【解讀】《老子》中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就是“柔弱勝剛強”的道理。柔弱者陷入爭訟,是陷入進退兩難的是非之地。只有安分守己,與人無爭,處危境而知防危慮險,才能保持舊祿不失,獲得吉祥。即使從事君王委派之事,取得成績也不敢自己居功,能這樣小心謹慎就差不多了。即便對方咄咄逼人,很難對付。但甘居下風的柔弱者,不與它相爭。一個巴掌拍不響,這場訟事終于作罷。這就是所謂爭未必得,不爭未必失。

【經文】九四:不克訟,復即命①,渝②,安貞吉③。

《象》曰:“復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譯文】九四:爭訟失利,回到家里,遵從王命,改變態度安守正道,終得平安。

《象傳》說:敗訟回家,服從判決,安守正道,不會再受損失。

【注釋】①復,返回。即命,從命。②渝:改變。③《彖傳》解釋“安”為恪守,解釋“貞”為中正。

【解讀】九四表明,陽剛好爭之人,一旦認識到真理不在自己這一邊,自己在道義上失敗了,趕快回頭轉彎,改變態度,仍可歸于正理正道,修正自己的行為,按常規常理說話。這種改弦易轍,修正錯誤的做法,會帶來吉祥的結局。經過“復”(回頭)和“渝”(改變),終于變剛為柔,化訟為和。能夠改過當然是吉祥之兆。

【經文】九五:訟,元吉。

《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譯文】九五:爭訟得勝,大吉。

《象傳》說:爭訟得勝,大吉,是因為九五之爻以陽剛居中正之位,象征人守中正之道,故大吉。

【解讀】九五之爻以陽剛居中正之位,這表示大人得位,以公正的態度處理訴訟,就爭訟而言,這是理想的情況了,所以說大吉。

【經文】上九:或錫之鞶帶①,終朝三褫之②。

《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譯文】上九:或許會得到賞賜官服佩帶,但是一天之內被剝奪三次。

《象傳》說:由于爭訟而得到賞賜官服佩帶,也是不值得尊敬的。

【注釋】①錫(xī),通“賜”,給予,賜給。鞶(pán)帶,古人佩玉的皮帶,為古代官員的服飾。②終朝,終日,即一整天。褫(chǐ),剝奪。

【解讀】上九象征恃強爭訟到底而不知悔改的人,即便他因此而得到升官之賞,但是這完全是由于偶爾遇上了退讓不爭的人而已。一般來說,這種強訟不止的人沒有什么好下場,所以爻辭在“錫之以鞶帶”之前加了一個“或”字,表示偶然性。即使如此,這種通過爭訟而獲得的高官厚祿也是極不光彩的,必然受到輿論譴責,結果還是保不住,甚至在一天之內被君王連下三道命令加以剝奪。很快便弄得身敗名裂。這完全是咎由自取。上九所得到的惡果,正好印證了卦辭和《彖傳》中所強調的“終兇,訟不可成也”的告誡。可見,整個訟卦不是教人如何爭訟,而是教人息爭止訟的。

【處世活用】

以直止訟

訟卦告訴我們,與人發生爭執是無用的,只要本性中正,就一定會得到公正的裁判。陳平初到漢時,受人詆毀,陳平沒有與詆毀他的人辯論,而是依靠忠信正直的品行消除了別人的疑慮。

一般情況下,一個有誠信的人不會輕易離開自己的主子,而陳平卻是開始的時候服務于魏咎,后來追隨項羽,最后歸附劉邦。所以,他自然遭到別人的猜疑。如他通過爭執來消除疑慮,肯定會適得其反。陳平本性中正,對別人的無端猜疑從不理會,只在恰當的時機進行解釋。結果他得到了劉邦的信任。

陳平通過魏無知的推薦見到劉邦。劉邦跟他談話,見他有才智,很高興地問他在楚國時任何官職。陳平答:“為都尉。”當天,劉邦就任陳平為都尉。諸將知道了都不平,說劉邦只要得到了楚國的流亡之徒,也不管是不是有真才實學,就封予高官。陳平知道了,也未與諸將爭論。

后來,陳平又因智勇過人,得到了劉邦的嘉獎,引起了周勃、灌嬰等大將的不滿,認為劉邦如此信任陳平不當,都詆毀陳平,說他雖長得英俊,人品卻不好,居家的時候與嫂子有染,謀事的時候又數易其主,現在因受寵于劉邦,又收受諸將錢財。劉邦聽了也起疑,但推薦他的魏無知說,楚漢相爭,陳平稱得上是奇謀之士,用他有利于國家。

知道諸將所作所為的陳平,沒有著急辯解,他知道那樣只會引起別人更大的反感,反而不利。后來劉邦找陳平問話,陳平也未詆毀這些將領,而是用事實說話,讓劉邦心服口服。

劉邦叫來陳平,責問他為何頻繁更換服務的主人,陳平答道:事魏的時候魏王不用自己的建議,所以取侍奉項王。項王多疑不能信人,所以再度離開。聽說劉邦能夠用人,所以前來歸附。雖然收取錢財,但所言皆有可用之處,若劉邦認為無用,大可封財罷官,甚至賜死。劉邦見他說得有道理,便向他道歉,厚加賞賜,擢升為護軍中尉,監察全體官兵。從此,諸將不敢再詆毀陳平。不做無謂的爭論,只在當說的時候表明態度,陳平真是典范。

【插圖】圖題:陳平

§§§第七節師卦第七(下坎水上坤地——地水師卦)

師卦,由下坎()上坤()組成,卦形作“”,象征“兵眾”。上卦“坤”為地,下卦“坎”為水:水源聚藏地下,喻示“兵眾”蓄于百姓之中。全卦闡發行軍、擇將、進退等各種用兵規律,含有某些可資借鑒的古代軍事思想的因素。

【插圖】圖題師卦94頁

【經文】師①。貞。丈人吉②,無咎。

【譯文】師卦:守持正道,以賢明長者為統帥,可以吉祥,無災禍。

【注釋】①師,卦名。本卦是異卦相疊(坎下坤上),下卦坎為水;上卦坤為地。地下有水,數量無窮,水流所向,隨勢而行。這正是軍旅之象,所以卦名日師。②丈人,有威望的長者,也常被認為是“大人”誤寫。

【經文】《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①,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②,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譯文】《彖傳》說:師,是兵眾的意思。貞,是持正的意思。能使眾多的軍隊守持正道,就可以成就王業了。統帥剛健居中,而與君王相應;進行危險的戰爭,而能得到兵眾的依順。憑借這些來攻伐天下,百姓愿意服從,這是吉祥的征兆,哪里還談得上災禍呢?

【注釋】①剛中而應,此以九二爻象、爻位為據,九二陽爻,性剛,而居下卦中位,故曰剛中。應,和應。②毒,治也。

【經文】《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①。

【譯文】《象傳》說:下卦為坎,坎為水;上卦為坤,坤為地,像“地中有水”,這是師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于容納江河的大地,收容和畜養大眾。

【注釋】①容民畜眾,即收容、蓄養大眾。

【解讀】師卦上為坤、為地,下為坎、為水,是水聚于地中之象。水藏于地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象征兵藏于民中,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民為兵之本,民眾是兵眾之源。所以,君子要效法大地蓄水,平時注意蓄養民眾,戰時兵眾的來源才不會斷絕。《象傳》論兵直溯本源。

【經文】初六:師出以律①,否臧②,兇。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兇也。

【譯文】初六:整軍出戰全憑紀律,不遵守紀律就會有兇險。

《象傳》說:整軍出戰全憑紀律,失去紀律的約束就會帶來兇險。

【注釋】①師,師旅,軍隊。律,紀律。②否,漢帛書《周易》作“不”。臧,高亨說:“臧,讀為遵。”否臧,即不遵守紀律。

【解讀】初六指出紀律是軍隊的生命。出兵打仗,軍紀為先。必須以節制之師,依法度行事,才能所向披靡。初六處師卦之始,正是兵眾初出之象。可惜它以陰柔居下,象征著弱才為將,很可能做不到“師出以律”,所以用“否臧”必“兇”的嚴重后果來告誡它。不說“吉”而說“否臧兇”,還有一層含意。因為“師出以律”只是取勝的一個前提,而不是唯一條件,不能僅僅根據這一點就預測勝負,所以還不能判斷為“吉”;可是如果軍紀不良,就必然打敗仗,所以“否臧”就可以斷定為“兇”。

【經文】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①。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②。王三錫命,懷萬邦也③。

【譯文】九二:統率軍隊,守持中道,可獲吉祥,無災禍。君王多次頒命嘉獎。

《象傳》說:統率軍隊守持中道,可獲吉祥,說明受到了天子的恩寵。君王多次賜命嘉獎,說明懷有安撫天下的志向。

【注釋】①錫,借為賜。賜命,即頒命嘉獎。②承,接受。天寵,上天的眷愛保佑。③懷,來,即懷柔招來。邦,國。

【解讀】指出統帥受到君王信用的重要。九二是本卦唯一的陽爻,是一卦之主,象征帶兵的統帥。將帥受到君王的委任派遣,出征作戰,授有指揮軍隊之權,非如此就無法打仗;但又不能過分專權,過分專權則會受到君王的猜忌。這就要求統帥善于掌握適度的分寸,這個分寸就是“中”。中則不偏,守持中道就不會有偏差了。這樣的統帥就會受到君王的信任、恩寵和嘉獎,所以“吉無咎”,所以“王三錫命”。《象傳》最后特別指出“懷萬邦也”,用意在于君王三次獎賞作戰有功的將帥,并不是鼓勵窮兵黷武,而是為了迅速結束戰爭,以安撫萬方百姓,統兵將領對此應有所領會。這里再次強調必須堅持戰爭的正義性,意在防止勝利沖昏頭腦,防止戰爭逸出正義的軌道。

【經文】六三:師或輿尸①,兇。

《象》曰:師或輿尸,大無功也。

【譯文】六三:軍隊出征,有人載尸而歸,這是兇險之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银市| 全南县| 西华县| 胶州市| 云浮市| 措勤县| 偏关县| 广昌县| 襄樊市| 双牌县| 南京市| 福鼎市| 开化县| 柘荣县| 兴山县| 舟山市| 丰镇市| 白城市| 东至县| 望奎县| 射阳县| 屯门区| 西充县| 阳西县| 旬邑县| 大英县| 江津市| 阿勒泰市| 玛多县| 淮阳县| 北宁市| 宝坻区| 南雄市| 鲜城| 南雄市| 洛扎县| 白山市| 大渡口区| 明水县| 商都县| 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