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老狐貍說話提問經(3)

同是一個問題,措辭略有不同,效果相差很遠,例如,說“郵筒在哪里?”和“在哪里有郵筒?”便有不同的答案。因為你問法不同,聽起來就有差別。

以講究衣著出名的美國電影明星辛西婭?吉布,某次出席一個聚會,穿的是一件紅色的大衣,用一句形容詞就是“紅得很好看”。第二天,許多親友和記者來問及那件紅大衣的事,問法有如下的不同。

“吉布小姐,昨天你穿了件什么顏色的大衣呀?”(自由式)

“吉布女士,你昨天穿了件大衣,是紅色,還是什么別的顏色?”(半自由式)

“是紅色的么?”(肯定式)

“不是紅的吧?”(否定式)

“是紅的,還是白的?”(選擇式)

“是深紅還是淺紅?”(強迫式)

吉布事后對人說,她最不開心是聽到“否定式”的提問,對于強迫式也不感愉快。她笑道:“他們何不問我那大衣是淺綠還是深綠?這樣,我會爽快地答他是紅的。”

否定的方式常會使問話的意義模糊不清,比如:

“你昨晚喝醉了酒所以沒有回家么?”

公共汽車上有一個女學生問她的同學小趙:“你覺得這個假期的電影不算沒有好看的吧?”

小趙聽不慣對方的談話,因為小趙一時也想不出如何答她,答“有”呢?還是“不算沒有”?實在是因為她的問題令人難解。

聰明人都喜歡間接,但是大都加以濫用,所以有時弄巧成拙。凡是可能直接使對方難過,有所損害的,都以間接法為宜。

有這樣一個例子:某地有一個退休干部,年已九十九歲,已拿退休工資數十年,每次都由他的孫兒到有關方面領取。某次財務處換了一個新人,他看見花名冊上寫著領薪人的出生年月是1907年,算一算豈不已近百歲,心想可能是他的兒孫蓄意瞞報領薪人死亡,從而冒領退休工資。

本來他可以問:“喂,同志,這個老先生究竟死了沒有?”可是他并不這樣問,卻用“間接法”:“老先生在1907年出生,今年可有幾歲了?”聽話的人當然知道對方用意何在,于是答道:“今年九十九了,托福他還健在。”對方疑團頓釋,當即語帶歉意地說:“是嗎?恭喜你有這么一個長壽的祖父。”于是雙方滿意告別。

要知道別人的年齡,直接詢問也常會得不到好結果,尤其是問女性今年多少歲,簡直會被對方認為是一種侮辱。被選為日本第一號保險推銷員的原一平,就常用以下的方法問別人的年紀。

他先問對方:“你看我今年有多少歲呀?”對方說:“三十四五歲吧?”原一平就答:“你猜中了,我今年三十四,你呢,我看是四十二三吧?”(故意把對方估計年輕一些)

“哪里,我今年四十八歲了。”

先用一種方法向對方示以敬意,就是間接法的經典之處。比方說,你看見一個婦女大腹便便,你與其問她:“你懷孕啦?”就不如說:“恭喜你!”

問句類型舉例

下面是一些問句類型的舉例:

★封閉式問句

例一:有相當程度威脅性,令人不舒服

“上星期三,你上哪兒啦?”

“你有沒有向××提那件事?”

例二:供對方任意選擇

“你的專業是文科還是理科?”

“畢業后,你是去政府機關,還是到工礦企業?還是選擇留校?”

例三:讓對方進一步明朗態度

“你想辦×××那件事,決定了沒有?有什么困難嗎?”

“你說領導交給你的那項任務非常不好辦,現在有沒有勇氣承擔?”

例四:敦促對方表態

“一個共產黨員,必須無條件服從革命需要,你說是嗎?”

“學習劉翔的拼搏精神,就能克服困難,你說對不對?”

“他一貫表現很好,應不應該受到表揚?”

例五:參照式問句,用第三者的意見說服對手

“老李認為××事應該采取××措施完成,你以為如何?”

“經理說,今年把營業額提高10%,大家認為怎么樣?”

★開放式問句

例一:使大家暢所欲言

“你對自己當前工作表現有什么看法?”

“你看我們承擔××任務應該怎樣開展才好?”

“你對明年的工作計劃有什么考慮?”

例二:征求意見

“公司經理說需要派一個人去××洽談業務,你愿意去嗎?”

“工廠要搞一項技術革新,你在這方面有基礎和經驗,你愿意參加嗎?”

“我校新興學科缺乏教師,要公開招聘,你愿意報考嗎?”

例三:探索式問話可以顯示興趣和重視

“你談到在工作中遇到不少困難,你能不能告訴我主要有哪些?”

“你剛才講不適合承擔這項工作,你能進一步說明原因嗎?”

“你說小張有才華可以提拔重用,能不能進一步談談理由?”

例四:啟發對方談出新看法

“現在接近年末了,你能不能談談對今年工作的評價?”

“你在報刊上發表了不少××方面的學術論文,對于學術研究有什么竅門?”

“明年的物價可能還要上漲,你有什么看法和意見?”

棘手問題巧應對

這個世界上,總是會有一部分人去刁難另外一部分人,而你作為一個人,必然要面對這些場面。這時候,就是考驗你的口才的時候。一方面,你要合體地應對,圓滿地回答對方的問題;另一方面,你還要注意言辭,不給對方留下可乘之機。這樣回答的難度可想而知。不過,要想使你的社交活動成功,你就要想方設法達到這個目標。

不管你是要回答記者們帶試探性的問題,還是面對怒不可遏的顧客、心懷不滿的雇員或者是愛尋根問底的競爭者提出的尖刻的問題,只要肯于動腦,你總會找到辦法回答的。

沃爾特?列士敦剛剛宣布自己從市銀行總裁的崗位上退下來,就有記者向他發問:“如果保爾?伏爾克辭職的話,聯邦儲備銀行的職位會使你感興趣嗎?”

列士敦:“沒有人這樣問過我。”

記者:“現在我就想這樣問你。”

列士敦:“過去教過我的一位歷史學教授曾告誡我,絕對不要回答那些虛擬的問題。”

只用了精心挑選的寥寥數語,列士敦就得體、幽默又不無權威地對一個可能令人窘迫的問題作出了回答。諸如此類的巧妙應答當然不是容易做到的,即使是知名度很高,又有豐富經驗的領袖人物,也往往因為遇到特別棘手的問題而茫然不知所對。

下面列出善于思索、反應靈敏的人士應對棘手問題的最常見的幾種形式:

1.假設型問題

“如若你不能按期移交工作怎么辦?”

許多人常常會陷入“如若……怎么辦”之類的問題,都感到很難自拔。明智的人卻不會被這類問題逼得走投無路;相反他們會采取積極的態度。下面就是一位廣告公司經理回答此類問題的一則實例。

問:“如果公司整頓搞不成怎么辦?”

答:“我們花6個星期籌劃公司整頓事宜,我們打算搞好它。”

2.“是與否”的問題

“由于這個原因,你們將雇更多的人來干活,是不是?”

如果你急于用“是”或“否”來回答這類問題,那你被逼入死角也是咎由自取。明智的人知道,在這種情況下,自己完全有權利談出自己的看法并做出解釋。試看一家印刷公司的主管是如何回答上述問題的。

“現在我們正在研究來年的生產計劃,看看我們的人手是不是夠了。如果我們需要雇更多的人,那我們一定會考慮的。”

當然,回答這樣的問題也不宜講得太多,講多了反而有“含糊其辭”之嫌。

3.“你認為某某怎么樣”的問題

“你認為這位房地產經紀人將對指控做出什么樣的反應?”

明智的人往往避免對任何別人會說什么或做什么做出預言,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無法控制別人。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論。可取的回答是:“關于那位房地產經紀人的情況,我確實一無所知,你們得問他本人。”

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記者問里根是否相信這樣的說法:蘇聯人認為他會再度連任總統,所以想和他會晤。里根總統回答:“究竟什么原因(使他們想和我會晤),你得問他們。”

4.“何者為最”的問題

“你可以列出你們人事部門最關心的兩大問題嗎?”

對此類問題要小心。雖然問題聽上去很簡單,但是如果掉以輕心、隨便應答,那你可能會后悔莫及。一家公用事業公司的人事經理曾直率地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最關心的是生產率和吸毒問題。”殊不料,該公司一位女性雇員當即跳出來責問他:“這么說,難道你就不關心關心給婦女平等機會的問題?!”

為了避免陷入這種窘境,明智的人會這樣回答:“我們最關心的是這樣一些問題,比如……”或“讓我給你講講我們關注的幾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

5.“非問句形式”的問題

“我很欣賞你的訓練計劃,但是我并不認為我現在就需要一位私人教練。”

對這種斬釘截鐵、毫無回旋余地的陳述,不妨將對方的陳述先改成問題,然后陳述自己的主張給以回答。紐約有一位健身咨詢顧問,對來自客戶的抵制之聲一向胸有成竹。當客戶對她講,他們不需要家庭授課時,她是這樣做出反應的:“你們一定也有這樣的疑問:從你的家庭授課中我能得到什么呢?”接著她便侃侃而談其適應不同需要的健身服務項目的益處,以打動對方,爭取對方改變立場。

6.“私下里隨便談談”的問題

“請你和我談談——這是咱倆私下隨便聊聊,不要顧慮——關于那項工程建設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如果你認為這只是小范圍的晤談,或認為只是在跟一些耳目閉塞的人講話,所以盡可能講得自由、隨便一點,那你就很可能上當,且悔之晚矣。何以見得?因為當你對任何一個問題做出反應時,你都應當把你的回答看成可能在明晨頭版見報的,而事實上也確有這種可能性。所以明智的人會這樣抵擋:“無論如何那不是應該私下解決的問題,還是大家開會一起商量的好。”

7.“非此即彼”型問題

“對你們公司來說什么更重要——是重新裝修董事長辦公室呢?還是修繕職工食堂?”

沒有哪一條規則規定動作,你必須選擇A或B。你盡可這樣回答:“兩者對我們來說都很重要。”或者“這正是我們今年要著手改進的兩項工作。讓我再跟你講講其他的吧。”下面是一位行政長官在記者招待會上對付一個“非此即彼”型尷尬問題的實例。

記者:“瓊斯太太,你是另有他就還是被迫下臺?”

瓊斯:“昨天下午5點鐘我正式提交了辭呈。”

8.帶有“為什么”的問題

“大凡銷售員都差不多,為什么我非買你的貨不可?”

一聽到這個“為什么”,你就首先應該設身處地考慮一下,對方需要什么?如何投其所好。

請看一位健康食品推銷員羅賓斯坦是怎樣回答上述問題的:“我不強調價格,因為大多數推銷員的索價大同小異。我要告訴顧客,他們和我打交道不會吃虧,使顧客都愿意跟我做生意——那才是銷售產品的決定因素。”

9.“非真實前提”型問題

“既然你手下的人已經延誤了交貨,你打算采取什么措施來彌補?”

當你聽到一個不真實的前提時,你應該立刻糾正它,不要讓它毫無異議地滑過去,否則你會給人留下同意這個前提的印象。如果必要的話,你可以打斷對方,稍稍提高嗓門,甚至舉手示意對方別再講下去。然后你可以這么回答他:“對不起,史密斯先生,情況可并不是像你說的那樣,我可以給你看看你寄來的訂單。”

10.“開門見山”的要求

“那么,跟我講講你們公司(你們以前的工作或你們的新生產線)的情況吧。”

一個“開門見山”的要求往往給你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宣傳自己的機會。你可以準備一些短小精悍而又能高度概括的講話腹稿,以便伺機出擊。

當有人問起“賓西法尼亞人”合唱團的情況時,該團領導人弗蘭德?沃倫就曾這樣回答:“我們唱的歌將永遠留在聽眾心里。我們干得比誰都要好。”

只要肯于動腦子,積極借鑒別人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遇到特別棘手的問題時,你也會應付自如,而不會遭遇茫然不知所對的尷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津市| 法库县| 勃利县| 涞源县| 保山市| 永年县| 长汀县| 襄城县| 遵义市| 共和县| 琼中| 福清市| 乐山市| 南华县| 新巴尔虎右旗| 丽江市| 棋牌| 河津市| 定陶县| 榆社县| 壶关县| 富锦市| 凌源市| 锡林郭勒盟| 九江市| 新闻| 昌都县| 获嘉县| 康平县| 万全县| 古浪县| 织金县| 兴仁县| 鄂托克前旗| 新乡市| 灵丘县| 若羌县| 盐津县| 南康市| 湄潭县| 沐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