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不僅做事細心、有魄力,更有謀略。到1979年,長江實業(yè)擁有的地盤物業(yè)總面積雖然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置地,但實際價值卻大為遜色。置地的優(yōu)勢,在于單位面積的價值高。而長江實業(yè)當時的市值僅為77.69億港元,遠遠低于置地的市值(據(jù)估計置地市值是150億港元)。李嘉誠揚長避短,決定大力發(fā)展土地資源較豐富、價格較低廉的地區(qū),大規(guī)模地興建大型屋村,以此來取勝。功夫不負有心人,1990年6月底,長江實業(yè)市值升至281.28億港元,位居香港上市地產公司榜首,遠遠地超過了“地產巨子”置地,置地輸?shù)眯姆诜T谂c置地的爭霸過程中,李嘉誠避實擊虛,迂回作戰(zhàn)。不僅如此,在進行土地拍賣時,他更是抱著“不取此地,以后還有其他地”的想法,以實際是否能盈利為標準來決定是否競標,而非盲目跟風。所以每次競標前,李嘉誠總是先洞察先機,再仔細研究分析,根據(jù)具體情況制定出競標的最高價格,高出此價,則果斷退出。正因為心里有數(shù),以利潤而非競爭為基準指導行動,李嘉誠才能做到志在必得,出師必勝。
一言以蔽之,李嘉誠的經(jīng)商竅門在于耐心等待,智勇雙全,捕捉商機,長遠考慮,不炫耀,不自大,不逞一時之氣。不計后果,魯莽行動,這絕不是李嘉誠的做事風格。李嘉誠的瞞天過海,最重要的就是心懷“全”念,定奪全局,不盲目出招,將有把握的戰(zhàn)術隱藏在“靜觀其變”之中,用智慧和膽量的完美擊敗對手,成就大事業(yè)。
■ 處世活用 ■
蔡鍔“風流”為反袁
蔡鍔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愛國軍事家,1911年武昌起義后出任云南省都督,政績頗多,因此備受群眾愛戴。袁世凱竊取革命勝利果實之后,暫時還沒有暴露企圖稱帝的野心,以致蔡鍔此時還抱有為袁世凱效力的極大幻想。因此他寫信給梁啟超,希望調離云南,以施展自己盡忠盡國的遠大抱負。而狡猾的袁世凱深知蔡鍔擁有很強的軍事實力,對他始終心存芥蒂,見蔡鍔的念頭正中他意,便于1913年9月發(fā)布命令將其調到北京,出任參政院參政,授銜昭威將軍。袁世凱意在為蔡鍔升官加薪,便可以趁機將其管控在身邊,幫助他實現(xiàn)投靠帝國主義,復辟做皇帝的狂野用心,如果蔡鍔不從,再將他殺掉也不遲。謹慎的袁世凱同時在蔡鍔身邊安置了眾多密探,日夜監(jiān)視和跟蹤蔡鍔,以防其圖謀反袁。
不久,袁世凱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登基稱帝一事,而蔡鍔也早已識破了袁世凱的陰謀,多次悄悄乘火車到天津,與梁啟超等進步人士秘密集會,商量如何共同抵制袁世凱復辟帝制。同時,為擺脫當時被袁世凱軟禁北京的困境,蔡鍔想盡各種辦法對其進行蒙蔽,在他面前裝聾作啞、裝癡扮呆,甚至在被抄家之后雖然憤怒至極,表面上卻還佯裝無事,繼續(xù)裝聾作啞。為了成功騙過袁世凱,蔡鍔又以得過肺病,如今又患上了咽喉病,健康狀況欠佳為由,特請袁世凱批準休養(yǎng)一事。蔡鍔還經(jīng)常涉足花街柳巷,假裝貪圖女色,不思進取,腐朽墮落,讓袁世凱產生此人“毫無出息”、“難成大器”的錯覺,戒備心也就慢慢松懈下來。1915年夏天,蔡鍔結識了年方16歲的歌女小鳳仙,利用其制造家庭不和的輿論,甚至請袁世凱的親信為自己找房子,聲稱要“金屋藏嬌”。同時,他還經(jīng)常公開和妻子吵架,讓袁世凱最終相信了他的“昏然無能”。
小鳳仙生于杭州邢姓沒落的滿族武官人家。雖然父母早逝,嘗盡了人世間的凌辱之苦,但她生性善良、富有正義感。她看出了蔡鍔想早日回云南舉兵反袁,完成救國大業(yè)的遠大抱負,便主動提出愿意冒殺頭之險,幫助蔡將軍逃離袁世凱的魔掌。1915年11月11日清晨,蔡鍔穿上提前買好的華貴狐皮大衣,并以一個大大的口罩做偽裝,與小鳳仙一起出門。袁世凱指派的跟蹤密探們,看到蔡鍔的背影和行走姿態(tài)與往日沒有什么異樣,也沒多在意。濃妝艷抹、錦衣繡裙的小鳳仙,更是如貴婦人般挽著蔡鍔走出八大胡同,乘著馬車出入大柵欄等繁華場所,還不惜重金在商店和鬧市里購買奢華之物,兩個人說笑打逗,很是輕松,儼然一副閑情逸致的模樣。后面跟蹤盯梢的密探一看蔡將軍又與小鳳仙閑逛大街找樂去了,也就放松了警惕。時機一到,小鳳仙便立即催促馬車快馬加鞭,來到了琉璃廠內的榮寶齋。在榮寶齋的密室里,蔡鍔的戰(zhàn)友戴戡迅速換上蔡鍔的全身裝扮,并和小鳳仙一起走出榮寶齋,坐上等候在外的馬車回到了八大胡同妓院里。這一計騙過了袁世凱手下所有的密探,直到第二天,他們才知道蔡鍔已經(jīng)成功逃離北京。
勝利出逃的蔡鍔,經(jīng)天津到達日本。為了讓袁世凱以為他滯留在了日本,他讓老同學將寫好的明信片定期發(fā)送到北京,告知袁世凱自己在日本的所有行蹤。與此同時,蔡鍔已經(jīng)香港、越南河內回到昆明,期間躲過了數(shù)次暗殺,歷盡艱險,并聯(lián)合了眾多志士同仁。同年年底,蔡鍔組織的護國反袁戰(zhàn)爭全面發(fā)動,最終使袁世凱的帝制夢徹底破滅。
蔡鍔利用“瞞天過海”的計謀成功騙過了狡猾的袁世凱,讓袁世凱對他的人品及志氣漸漸產生了懷疑,由此斷定這是顆對他不會產生威脅的棋子,這為后來蔡鍔的一步步反袁行動提供了便利。蔡鍔的英勇和謀略為他榮立了再造民主共和的功勛,并被永載史冊。
曾國藩“藏口”成大事
中國歷來就有“禍從口出”、“言多必失”的規(guī)誡,為人處世不能太過透明,要適當隱瞞自己的品性,否則就會將壞習慣暴露,殃及他人。
曾國藩在現(xiàn)代人眼里是一副作風嚴謹、不善言辭、沉穩(wěn)木訥的君子形象。但早年的他巧言善變,喜好浮夸,舉止瘋狂,一點都不遮蔽自己的脾性。只是后來認識到剛愎自用,炫耀自己的“不善隱瞞”者,往往會被人抓到把柄,釀成苦果,他才下功夫改正過來。
青年時代的曾國藩直來直去,每日多語,與朋友切磋學問時也總是強言爭辯。更有甚者,他還喜歡在暗處議論別人的短長。一次,竇蘭泉來訪,曾國藩在沒有理解好友本意的情況就大發(fā)言辭,最后弄得二人不歡而散,更別說交流心得了。后來陳源兗母親的壽慶也被曾國藩的不慎言辭弄得十分尷尬,大家不歡而散。曾國藩的言多、自負,經(jīng)常引發(fā)與朋友間的矛盾。偶有不合,他就大發(fā)脾氣。好友深知他的性格,都不愿相勸,只有陳源兗敢直言。一天,陳源兗到曾家,彼此深談了很久,曾國藩又口若懸河,大講對別人的苛望之事。陳源兗見曾國藩依然我行我素,只好把話挑破,希望他改掉那些不好的習慣。
幾天之后,曾國藩在家給父親祝壽,期間又與朋友發(fā)生沖撞。客人走后,父親與曾國藩談起做人之道,希望他尤其注意說話及做事的分寸。曾國藩終于意識到問題有多嚴重,立即起身前往朋友家中賠禮道歉。此后曾國藩的父親更是以書信對他誠懇相勸。陳源兗的話和父親的親筆信讓曾國藩很是觸動,但不久曾國藩就舊戲重演。1843年春節(jié)后不久,曾國藩在文昌館主持湖廣籍的舉人同學團拜會,于情于理他都應該竭力招待好舊日同窗,但他的怠慢和狂妄,又一次傷害了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
此后,曾國藩檢討自己的同時,卻又慢慢向另一個極端走去,有意和朋友們越來越疏遠。他認為距離反而會增加同學們對他的一分敬意,但效果也并不明顯。曾國藩很是困惑,突然像“眾叛親離”一樣,無所適從。幸好好友吳廷棟及時開導,讓他打消消極的念頭,親力而為,善聽勸言,嚴于律己,讓朋友們重新接納他。
一番努力之后,曾國藩漸漸懂得為人處世的真諦,慢慢成熟起來。他已經(jīng)完全領悟到“瞞”計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不善瞞者,其過分外露的語言和行動多會傷到別人,而善瞞的人,往往多注意與他人交往時的分寸,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歡迎和尊重,別人更愿意和你交流學問、切磋人生、共謀大事,這樣的行為利人利己。悟透這個道理,曾國藩才闖過了人生的道道關卡,成就了一番大事業(yè)。
■ 職場活用 ■
為夢想踏實起跑
吳起大學畢業(yè)后就順利進了一家出版社,因為有學校社團活動的豐富經(jīng)驗,剛進社里他就懂得少說話、多做事的道理。新員工入職后的第一項任務是接受為期五十多天的校稿培訓,吳起做得比其他人都更賣力,更認真。五十多天過去了,吳起的踏實和努力贏得了編輯部主任的極大認同。到了分配崗位的時候,吳起主動向社長提出想去最基礎的校稿崗位工作。正式進入部門之后,吳起每天都提前十五分鐘到辦公室打掃衛(wèi)生,準備熱水。主任如果需要去別的部門取個東西,他都會自告奮勇?lián)屩ツ谩2块T的同事因為他的勤快從來不缺熱水喝,同事需要協(xié)助的時候他也會及時出現(xiàn),甚至別的部門需要有人幫著打雜的時候,只要他有時間一定會去幫忙。在做本職工作已經(jīng)很累的情況下,吳起從來沒有遲疑,雖然表面上他是在吃苦,但他深知做老實人,辦老實事會給自己的工作表現(xiàn)加很多分,當好機會來臨時,他就更有贏取的資格和勝數(shù)。
果然沒多久,吳起就得到了全出版社的好評和信任。此時恰巧發(fā)行部改選,需要有人接任原發(fā)行部副主任的職位,吳起雖然沒有能說會道的天賦,也不太會拍領導的馬屁,可是他為人和善,工作也一直勤勤懇懇,給編輯部主任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社長對他也很是青睞。于是編輯部主任與社長分別找吳起談話,希望他能擔任此職務。激動之余,吳起還是沉下心來好好分析了一下自己是否適合這個職位,畢竟沒有什么根基,而且雖然接受這個職位能讓他風光一陣子,但自己還是更適合實干型的工作,無法勝任這份需要四通八達、左右逢源的工作。于是他開誠布公地將自己的想法與編輯部主任和社長進行了溝通,最后還不忘透露自己對文字編輯及管理工作的偏愛。不出所料,這次談話不僅更加深了編輯部主任和社長對他的好印象,而且也讓大家記住了吳起對自己職業(yè)所做的規(guī)劃。很快,在編輯部副主任的職位空出來之后,吳起順利地接任,做上了自己喜歡的管理工作,而此時距他入職只有一年半的時間。
能實現(xiàn)自己的職業(yè)訴求,吳起的領悟是:在對自己有一個明確的人生規(guī)劃之后,許多時候做事情一定要牢記“堅持”二字,堅持才會形成習慣。表面看,他好像做了很多不足掛齒的小事,但是所有的事情都在為他的職業(yè)發(fā)展增加籌碼,每件事都做到了“心里有數(shù)”。尤其當這個習慣成為你下意識的活動時,你就不僅瞞過了別人,也瞞過了自己,你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生疏的職場新手,成功就在不遠的前方。
“一無所長”助成功
維斯卡亞公司是美國20世紀80年代最為著名的機械制造公司,其產品銷往全世界,并代表著當今重型機械制造業(yè)的最高水平。許多人畢業(yè)后到該公司求職遭拒絕,原因很簡單,該公司的高技術人員爆滿,不再需要各種高技術人才。但是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足以自豪、炫耀的地位仍然向那些有志的求職者閃爍著誘人的光環(huán)。
詹姆斯和許多人的命運一樣,在該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測試會上被拒絕申請,其實這時的用人測試會已經(jīng)是徒有虛名了。詹姆斯并沒有死心,他發(fā)誓一定要進入維斯卡亞重型機械制造公司。于是他采取了一個特殊的策略——假裝自己一無所長。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為該公司無償提供勞動力,請求公司分派給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計任何報酬來完成。公司起初覺得這簡直不可思議,但考慮到不用任何花費,也用不著操心,于是便分派他去打掃車間里的廢鐵屑。一年來,詹姆斯勤勤懇懇地重復著這種簡單但是勞累的工作。為了糊口,下班后他還要去酒吧打工。這樣雖然得到了老板及工人們的好感,但是仍然沒有一個人提到錄用他的問題。
1990年初,公司的許多訂單被退回,理由均是產品質量有問題,為此公司將蒙受巨大的損失。公司董事會為了挽救頹勢,緊急召開會議商議解決,當會議進行一大半?yún)s尚未見眉目時,詹姆斯闖入會議室,提出要直接見總經(jīng)理。在會上,詹姆斯把對這一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釋,并且就工程技術上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隨后拿出了自己對產品的改造設計圖。這個設計非常先進,恰到好處地保留了原來機械的優(yōu)點,同時克服了已出現(xiàn)的弊病。總經(jīng)理及董事會的董事見這個編外清潔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詢問他的背景以及現(xiàn)狀。詹姆斯面對公司的最高決策者們,將自己的意圖和盤托出,經(jīng)董事會舉手表決,詹姆斯當即被聘為公司負責生產技術問題的副總經(jīng)理。
原來,詹姆斯在做清掃工時,利用清掃工到處走動的特點,細心察看了整個公司各部門的生產情況,并一一作了詳細記錄,發(fā)現(xiàn)了所存在的技術性問題并想出解決的辦法。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搞設計,做了大量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為最后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礎。
這個故事中,詹姆斯在外人看來是毫無所長的清潔工,而實際上,他對自己的職業(yè)生涯有著清晰的認識和規(guī)劃,因此,他利用各種便利為自己的“破繭成蝶”做著準備。“瞞天過海”的絕妙不僅為他爭取到了進入維斯卡亞的機會,也為他獲得理想職位推波助瀾。
第二計 圍魏救趙
原典
共敵不如分敵①,敵陽不如敵陰②。
注釋
①共敵:兵力集中的強敵。分,分散:使分散。
②敵陽:古代兵法中指先發(fā)制人、正面進攻的戰(zhàn)略。敵陰:古代兵法中伺機出擊、后發(fā)制人的戰(zhàn)略。
譯文
進軍兵力集中、實力強大的敵軍,不如把這樣的敵軍分散減弱了之后再攻打。與其從正面攻擊敵軍的強盛部位,不如從防守相對薄弱的部分進攻更有效。
■ 解讀 ■
此計適用于敵我力量懸殊之戰(zhàn),對于軍事實力幾倍、幾十倍于自己的敵人,如果采用莽撞、強硬的方式與其一決高下,一定會頭破血流、傷亡慘重。在己方處于軍力劣勢的情況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分導引流,找準敵人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要害部位,避實就虛,全力攻擊,或是繞到敵軍的后方攻其不備,對其造成威脅和牽制,用最少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這是一個可以很好地轉換敵我軍事地位的迂回戰(zhàn)略。
對“圍魏救趙”的應用,重在對強大的對手實行避其鋒芒的策略,在避免與其發(fā)生正面沖突的同時,繞道或者從側面對其進行巧妙出擊,乘虛而入,勢在必得。但應用此計時要嚴格區(qū)分因果及目的,“圍魏”是因,“救趙”是果。“圍魏”是為了讓敵人放棄原來的目標“趙”,返身解救自己“魏”國的危難,“趙”就得救了。不論采取什么方式,如果不能實現(xiàn)“救趙”的結果,“圍魏”就沒有意義。
“圍魏救趙”被廣泛應用于軍事、政治、經(jīng)濟、職場、處世等領域,為人們解決諸多難題提供了實用、便利的指導方針,效果顯著。而要充分挖掘此計的潛在智慧,為我們所用,需要注意以下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