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在5月初,就已選定圣卡洛斯港為登陸點,但為了掩蓋這一真實目的,迷惑阿軍,英軍采取了各種“聲東擊西”的措施:首先是在英國報紙上大量登載虛假預測及分析,指出英軍將在馬爾維納斯群島的西島或東島南部登陸。在發起登陸作戰前不久,英國防部官員仍在向媒體佯稱,英軍目前只是利用小股作戰部隊對阿軍進行襲擾,消耗阿軍的武力,并不準備大規模登陸。接著,在登陸前兩天,英軍又用飛機連續轟炸駐扎東、西島南部的阿軍,對馬島北部不聞不問。到了5月20日午夜,登陸艦船向圣卡洛斯灣進發之際,英特遣艦隊的兩艘航空母艦仍在從東北方向駛往馬島南端海域,假裝進攻目標為馬島南部。就在英軍登陸圣卡洛斯港時,他們仍在不停地用飛機、軍艦對斯坦利港、古斯格林港、豪沃拉港、路易港和狐貍灣進行轟炸。同時,突擊隊還煞有介事地強行登陸達爾文港、路易港和狐貍灣,并發起牽制性的攻擊。英軍在做了以上這些“聲東”準備后,還覺得不夠,又把阿軍的通訊設施通通摧毀,導致阿軍無從得到前線消息,不能及時實施空援。同時,還利用無線電靜默中斷向美國提供英阿雙方艦位的相關情報。這既使得阿軍無法準確判斷英軍的真正意圖,同時還將他們牽制在錯誤的地點。阿軍明知圣卡洛斯已失守,卻無法抽兵解救。
由于英軍采取了一系列“聲東擊西”的措施為總戰略服務,阿軍一直被蒙在鼓里,不斷地加強對斯坦利港和南部達爾文港的警戒與防守,卻沒有在北部的圣卡洛斯港增加一兵一卒。5月21日凌晨2時,英軍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迅速上岸,輕而易舉地完成了登陸。阿軍一直到天亮后才醒悟過來,而此時,英軍已在圣卡洛斯港建立了穩固的灘頭陣地。這次成功登陸為英軍后來取得節節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最終將阿軍7000人被困在斯坦利港,迫使阿軍投降求和,從而結束了戰爭。
■ 商家活用 ■
總裁造勢救企業
十年前,日本SB咖喱粉公司一度產品滯銷,入不敷出,瀕臨破產。新上任的總裁為此寢食難安,他絞盡腦汁,終于想到一種特殊的制造輿論的辦法,幫助公司起死回生。當時,日本的私車價格昂貴,一般家庭都無力承擔,因此不少人持有駕駛執照卻沒有車。新總裁了解到這情況后,果斷決定利用這點來為公司擴大名聲。幾天后,他在幾家報紙上同時刊登了一條廣告:“征求有照無車者。本公司出租咖喱色小轎車,租期一年,收費低廉。”這則廣告很快吸引了眾多有照無車的年輕人。僅僅幾天時間,東京街頭便隨處可見咖喱色的小轎車。每當人們看到這種小車時,都會不由自主地說:“這些車是SB公司出租的。”小小的咖喱色轎車,為SB公司做了極為有效的活廣告,讓SB公司名聲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咖喱粉的銷量自然而然也就增加了,SB公司從此擺脫了困境。
第二年,為了進一步擴大公司的影響力,SB公司又拋出新的一招:他們在日本幾家最大的報紙上同時刊出巨幅廣告,聲稱將租用幾架直升飛機,將公司的咖喱粉撒到白雪皚皚的富士山頂,讓富士山變顏色。“天呢!白色的富士山頂將一去不復存在!以后人們看到的會是黃頂的富士山啦!”廣告一經刊出,全國民眾立刻嘩然,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怎么可以隨便玷污!人們紛紛提出批評,甚至開始對SB公司進行猛烈的抨擊。在一片譴責聲中,SB公司的大名傳遍了整個日本。而精明的SB公司在飛臨富士山的前一天,又在報紙上發表聲明,決定撤銷原來的計劃。日本民眾欣喜若狂,以為是他們的聲討發揮了作用,而SB公司也同時在慶祝自己的勝利。因為這一切都是總裁虛張聲勢的計謀,并不是真的要把咖喱粉撒到富士山上。他完全料到了這則啟事會遭來的輿論壓力,因此決定用這種看似瘋狂的舉動引來日本民眾的關注,讓他們牢牢地記住SB的名字,并且誤以為這是家實力極其雄厚的企業。這一出人意料的舉措,果然讓SB公司名聲大噪,并在人們心目中樹立了“財大氣粗”的形象。許多企業紛紛前來與SB洽談業務,幾年之后,SB果真一躍成為了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大公司。
在企業競爭中巧妙地使用“聲東擊西”,大造輿論,故布疑陣,是有力打敗對手、拓展產品銷路、占領市場的有效手段。SB公司先后采取的兩種造勢策略,讓他們成功地蒙蔽了民眾和合作伙伴,利用輿論的力量,為自己的產品贏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前蘇聯智竊商業機密
1973年,前蘇聯打算在美國挑選一家最好的飛機制造公司為他們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噴氣式客機制造廠,實現年產100架巨型客機。前蘇聯人還對美國聲稱,如果美國公司的條件不合適,他們就將和英國或德國的公司做這筆價值3億美元的生意。美國三大飛機制造商——波音飛機公司、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和麥克唐納·道格拉斯飛機公司聞訊后,都積極謀劃拼搶這筆“大生意”。三家公司都紛紛背著美國政府,私下與前蘇聯進行秘密接觸。前蘇聯方面則在他們之間巧妙周旋,意在讓它們互相競爭,以更好地滿足蘇方的要求。
波音飛機公司為了第一個搶到生意,毫不猶豫地同意了前蘇聯方面的第一項要求:讓20名前蘇聯專家到飛機制造廠參觀、考察。前蘇聯專家在波音公司受到了貴賓待遇,不僅仔細參觀了各條飛機裝配線,而且還鉆到機密的實驗室里做了細致而精密的研究。他們先后拍了成千上萬張照片,獲得了大量的生產資料,最后還帶走了波音公司制造巨型客機的詳細計劃。波音公司熱情送走前蘇聯專家后,還滿心歡喜地期待他們回來談生意、簽合同,不料,這些人竟一去沒了蹤影。
不久,美國人意外地發現,前蘇聯竟然利用波音公司提供的技術資料設計制造了伊柳辛式巨型噴氣運輸機,這種飛機的引擎也居然是美國羅爾斯·羅伊斯噴氣引擎的仿制品。更讓美國人不解的是,波音公司在向前蘇聯方面提供資料時特意做了保留,沒有讓蘇聯人知道任何制造機身合金材料的秘密,而前蘇聯用于這種寬機身的合金材料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波音公司的技術人員絞盡腦汁,反復回憶,終于想起來前蘇聯專家考察時穿了一種有些怪異的鞋子。結果證明,秘密果然在這種鞋上。前蘇聯專家穿的是一種特殊的皮鞋,這種鞋底能吸住從飛機零件上切削下來的金屬屑。他們把金屬屑帶回去分析,很快就能獲得制造合金的秘訣。這一招,讓一向精明的波音公司叫苦不迭,有苦難言。
蘇聯人在這件事上的狡猾,表現在他們成功地應用了“聲東擊西”的計謀。表面上誠心與波音公司做生意,并在對手中制造緊張情緒,蒙蔽對方,降低對方的警覺性,順利地讓波音公司將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如何討好蘇聯人上,而實際上蘇聯人已經私下部署如何竭盡全力地盜取制造巨型客機的機密。蘇聯人巧妙地制造“聲東”的假象,隱瞞了自己的真實意圖,轉移了對手的注意力,成功地在產品研制上占領了絕對的主動地位。
婁維川巧逼對手讓步
1984年,山東掖縣土山鎮農民婁維川從青島得到消息,日本某紡織株式會社正準備向我國出售市場上最先進的塑料編織袋生產線。于是,他立即到進口過類似設備的青島、濰坊等國營大廠實地考察。在了解到此生產線性能及運轉情況均良好,可以引進的情況之后,婁維川便于1985年春天,以煙臺市塑料編織袋廠廠長的身份與日本株式會社東吉村先生達成了正式購買生產線的口頭協議。4月5日,婁維川與其他同事一道開始在青島與日方進行談判。一周的技術交流過后,談判進入了實質性階段。對方代表首先聲稱:“我們經銷的生產線,由日本最守信譽的3家公司生產,具備80年代最先進的水平,全套設備的總價為240萬美元。”說完,他漠然一笑,露出一副不容商量的神情。婁廠長微微一笑,心想,以前中國進口的同類設備,貴的也才180萬美元,便宜的140萬美元即可,你這次還真是獅子大開口。于是,他緩緩站起身,不緊不慢地說道:“據我們掌握的情報,你們的設備性能與貴國某會社提供的產品完全一樣,我省某廠已購買過該設備,成交價比貴方開價便宜一半。因此,我希望貴方能重新考慮價格。”日方代表聽罷,相視而望,無以還擊,首次談判宣告失敗。
當晚,日本代表就列出了各個分設備的詳細價格,再三考慮之后,于第二天報出了180萬美元的總價。在此后長達9天的談判中,雙方共計談崩了35次,彼此互不妥協讓步。“是否到了該簽字的時候了?”婁廠長苦苦思索著,回顧整個談判過程,之前基本上是日方漫天要價,我方就勢還價,非常被動,如果讓日方代表看出中國方面是急于購進這批設備,就難以讓對方讓步。于是,婁廠長靈機一動,計上心來,用“示形于東而攻于西”的策略和另一家西方公司開始洽談聯系。這一小小的動作立即被日商發現,日商爽快地將總價降到了120萬美元。此時,婁廠長了解到還有幾家外商同時在青島競銷自己的編織袋生產線,于是他索性決定利用這個機會,迫使日方代表做出進一步的讓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