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勝戰計(10)

此時的袁世凱正熱心帝制,經日本人這么一恐嚇,很快便不顧國人的一致反對和唾罵,簽下了屈辱的賣國條例,還對內做出公告:“外交部與駐京日本公使,磋商數月,昨經簽約,和平解決。所有經過困難情形,已由外交部詳細宣言,雙方和好,東亞之福,兩禍取輕,當能共喻。雖膠州灣可望歸復,主權亦勉得保全……”賣國條約一簽,全國嘩然。在國民強大的輿論攻擊之下,負責交涉的外長陸征祥、黎元洪、段祺瑞等紛紛引咎辭職,日本的無理要求更是引發了國內群眾尤其是愛國學生的激烈反對,由此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五四運動”。

日本狡猾地“趁火打劫”,用武力脅迫奪取膠州灣,是因為有隙可趁,當時中國貧弱,西方列強又激戰正酣,無法從中獲得保護。此例中,“貧弱”和“無法獲得保護”是“火”,日本利用這兩點,無恥地搶奪中國領土,實屬罪惡至極。

賽場“打劫”贏對手

“趁火打劫”之計,同樣可以巧妙地用在體壇上,幫助運動員反敗為勝。

1964年4月,在南京舉行的全國乒乓球錦標賽中,莊則棟要和浙江隊的吳小明爭奪決賽資格。當時吳小明實力很強,力壓群芳,一路過關斬將,連續打敗了郭仲恭、王家聲、張燮林等多位名將。比賽開始后,吳小明攻打得很兇,一度壓得莊則棟喘不過氣來。莊則棟奮力還擊,才將前四局打成二比二平手。第五局開戰后,吳小明越戰越勇,以八比四領先。莊則棟深感不妙,怎么辦?情急之下,他只能背水一戰了。于是,他心一橫,接發球搶攻,來個先發制人,竟然連續四個球都擦網而過,成了死球。這給吳小明出了個很大的難題,莊則棟心里輕松了,吳小明卻連連愣神。莊則棟抓住吳小明心神不定、接連“打盹”的機會“趁火打劫”,猛打強攻,竟然奇跡般地連勝十球,以十四比八的比分贏了第五局。最后,莊則棟竟以三比二的總成績贏得了這場比賽的勝利。

同樣,在足球比賽中利用對手之“亂”,“趁火打劫”,也很常見。在第十三屆世界杯足球比賽中,丹麥隊同烏拉圭隊都已順利進入“八強”。強隊相遇,戰況甚是激烈。開戰不到十分鐘,丹麥隊便首開紀錄,攻入一球。烏拉圭隊先失一球,有些急躁,導致主力前衛博西奧接連犯規,被裁判出示紅牌罰下場。丹麥隊借十一打十的優勢和先得一球的機會,“趁火打劫”,進攻之勢咄咄逼人,連進四球。比賽結束前三分鐘,更是以三打一的局部戰術攻進絕妙一球,最終以六比一的絕對優勢大勝烏拉圭隊。

體育比賽中,不論是強強相遇,還是強弱相遇,都很有可能發生出人意料的狀況。再強的對手都有疏忽和失誤的時候,只要仔細觀察對方的變化,善于在對手氣勢減弱或戰略轉移時牢牢抓住機會,果斷出擊,“趁火打劫”,就很有可能變被動為主動,全面掌控局面,轉敗為勝。

地主明救暗搶得民女

20世紀30年代,朝鮮有一位名叫何泰叔的農民。他的女兒在丈夫被日本人抓到中國服勞役后,心痛不已,便動身前往東北地區尋找丈夫。幾個月過去了,何泰叔始終沒有得到女兒的消息。他等啊等,終于有一天,賣油的小販捎來一封女兒的親筆信。但他看何泰叔不在家,自己又急著趕路,于是隨手將信放在何家門前的臺階上便走了。何泰叔不識字,以為這封信不過是賣油小販隨便扔掉的一張廢紙,便從上面撕下一條卷了煙絲,剩下的部分被他粘在窗上,補貼窗洞了。

不久,傳來了中國東北地區發生水災的消息。何泰叔擔心女兒的生命安危,決定向本村的大地主借一筆錢,好讓妻子去中國找女兒。不想,這個地主卻是有名的惡霸,早就想把何泰叔的女兒弄到手,見何泰叔有求于他,便心生一計,一邊很爽快地答應借錢,一邊騙何泰叔在借錢的契約上按上了手印。就在何泰叔的妻子準備動身之時,那個賣油小販又恰巧路過該村,于是順便問起何泰叔有沒有拿到女兒的信。何泰叔這才知道,那張用來糊窗戶的廢紙原來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女兒帶來的消息,可是當他拿著這封殘缺不全的信四處奔走時,就是沒有一個人能把信讀懂。何泰叔沒有放棄,最后終于找到一個將信讀完整的人,知道女兒很平安,甚是欣慰。然而他馬上又陷入了無盡的痛苦之中,因為這個識字的人告訴他,他按過手印的借錢契約上赫然寫著:“何泰叔自愿以20元將自己的女兒賣給本村地主。”

大地主對何泰叔的女兒早有所圖,最終借著何泰叔急于用錢而又大字不識,欺騙其簽下賣身契,這種“趁火打劫”的陰險行為之所以能施行,就是借了何急于想知道女兒下落之“火”。明著是救人,實則暗中搶人,乘人之危,取己所需,可謂狡猾至極。

■ 職場活用 ■

在“火”中大顯身手

“趁火打劫”,從字面上看,無疑會為正人君子所不齒。但在紛繁的現實生活中,完全可以把它引申到職場中來。例如單位出現別人無法解決的難題,或承擔重要工作的同事正好生病或犯了一些錯誤時,你如果可以在這些緊急的“火災”中依照自己的決斷,毅然行事,顯山露水,最終將這些問題解決得很好,那提拔重用落在你頭上的幾率就很大了。

在山東的一家半軍工企業里,有一位姓王的電工班長曾受到過一次重獎。事情發生在某天早上6∶30。那天,一只巨大的耗子突然竄到變電控制室,造成了嚴重的線路故障。正在生產的三個車間立刻陷入一片混亂之中,500多名三班倒的工人已經工作了整整一個晚上。他們的神經在這個時候已經很脆弱,如果處理不好,不但會造成設備報廢的巨大損失,還有造成人員傷亡的可能。

此時,車間主任和廠領導都還沒有上班,而王班長也沒有拉閘停電、處理緊急事物的權力。在這個危機時刻,王班長顧不得那么多,果斷將閘拉了下來,并帶領值班電工開始緊急搶修。

等車間主任匆匆從家趕來時,全廠已經恢復了正常。車間主任立即把此事報告了廠長。廠長聽完,馬上召開班子會,宣布給王班長獎勵3000元,并將他提升為工段副段長。

類似這樣的“趁火打劫”在職場上是屢見不鮮的,許多成大器者就是如此。他們肯動腦筋,能夠及時發現“火源”,準確出擊,敢于打破常規,義無返顧,直達勝利。當然,用計者也要充分認識到,如果“火源”和“火候”把握不好,就可能造成“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的后果。

第六計 聲東擊西

原典

敵志亂萃①,不虞②,坤下兌上之象③,利其不自主而取之④。

注釋

①萃,野草叢生。敵志亂萃:敵人情志混亂,失去明確的主攻方向。

②不虞:不加戒備,不及防備,意料不到的意思。

③坤下兌上之象:喻指聚在一起的是一潭高出地面的死水,遲早會潰決。

④不自主:即不能自主地把握自己的前進方向和攻擊目標。利其不自主而取之:敵人不能把握自己的前進方向,這對我方有利,應趁機進攻、打擊敵人。

譯文

敵人處于心迷神惑、行為紊亂、意志混沌的狀態時,就像處于高出地面的沼澤,潰決之勢已成,不能正確預料和應付突發事件。此時,應該利用他們心智混亂,無法自主把握前進方向的時機,靈活機動地運用時東時西,似進似退的戰略,造成對方的錯覺,進而出其不意地將其一舉消滅。

■ 解讀 ■

“聲東擊西”之計一般用在己方處于進攻態勢的情況下。“聲東”旨在虛晃一槍,所擊之“西”才是主攻目標。因此,此計的重點在于對我方的企圖和行動絕對保密,制造假象、佯動誤敵來偽裝己方的攻擊方向,轉移敵人的目標,使其疏于防范,讓“西”成為敵方的不備或不及之地,然后乘其不備,發動突然進攻,一舉擊敗敵人,出奇制勝。

“聲東擊西”的戰例頗多,使用的方法也各異,而成敗的關鍵在于攻方的“聲東”是否能讓防御方完全相信,或迷惑其意志,或故布疑陣,使對方力量分散,使其減弱“西面”的防御甚至完全放棄對“西面”的防范,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總結起來,“聲東擊西”之計可以有以下幾種使用方式:一是忽東忽西牽制敵人。不固定我方的進攻方向,時而向東,時而向西,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在那兒,把敵方弄得暈頭轉向,無法確定我方的主攻方向和真實意圖,只好處處被動設防。時間一長必然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我方便可利用時機大獲全勝。二是即打即離迷惑敵人。是指我方時而主動攻戰,時而遠遠離開。敵方以為我方要打時,我方不打;敵方以為我方不打,我方卻突然發動襲擊。以致敵人無法部署戰前準備,失敗也就在所難免。三是發動佯攻蒙蔽敵人。是指我方故意向甲地發動進攻,吸引敵人的注意力,等敵人把兵力全部調到甲地時,我方突然在乙地發起猛攻。敵人知道后,為時已晚。四是避強擊弱襲擊敵人。是指在我方飄忽不定的進攻下,敵人無法制定準確的進攻計劃,我方就避開了敵之鋒芒,乘機猛攻敵人的薄弱環節,讓其無力應對,妥協就范。總之,“聲東擊西”歷來受到中國兵家的重視,但是如果此計運用不好,被對方發現了自己的真實意圖,則會搬起石頭反砸到自己的腳。

秘密與主動是處事的最高手段,公開等于不設防,被動則必然受牽制。不管在戰場、商場還是政治舞臺上,“聲東擊西”之計都處處可見,時時可用,種類繁多。只不過有的利用得好,結局很成功;有的使用不當,反而弄巧成拙。而當別人對我們實施“聲東擊西”之計時,我們應該采取一些防范對策來應對。首先,要盡可能前后呼應,防備不測。為各個方向的部隊建立良好的即時聯系,這樣一處受到攻擊時,另一處就可以立刻趕到救援,有效應對敵人的陰謀。其次,敵人偽裝得再隱蔽,也會有蛛絲馬跡露出來。勤于觀察善于分析,總可以發現破綻。最后,多換位思考,謹防被詐。經常站在敵人的立場上進行思考,設想如果自己是對方會采取怎樣的行動,然后觀察敵人的所作所為是否與自己所設想的相同,如果完全相反,就要防備敵人是否有詐了。

■ 兵家活用 ■

美軍沖出重圍

1950年9月,朝鮮戰爭進入關鍵時期。韓國軍隊和部分美國軍隊被朝鮮人民軍牢牢地困在釜山周圍。針對如何解除圍困并實施反攻這一問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總部達成了一致意見:一方面繼續固守釜山防御圈,另一方面從人民軍后方實施登陸。但對于此次登陸的最佳地點,各國卻分歧嚴重。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主張在朝鮮半島腰部的仁川港登陸,進而收復漢城,順勢阻斷恪守釜山的人民軍的后勤供應。美國海軍則認為,登陸點應選在朝鮮南部與釜山遙相呼應的群山港,以盡快緩解釜山的緊張形勢。

起初,對于麥克阿瑟提出的仁川登陸作戰方案,華盛頓的軍事首腦、美遠東軍總參謀部高級將領,以至美國海軍方面都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首先,仁川距離朝鮮的釜山戰場過遠,這樣即便登陸成功,也不能形成南北合圍,還很可能導致兵力分散,被對方抓住機會,逐個擊破。其次,仁川的地形和水文條件都不適合登陸作戰。仁川港潮水漲落的平均差高達6.3米,最高時還可達9米。因此漲潮和退潮時,潮水對海港的水道“飛魚海峽”的沖擊速度可達到每小時96公里。而且從地形上看,飛魚海峽既狹窄又彎曲,容易被對方的火炮和水雷封鎖,加上海岸又是長期沖積形成的軟泥灘,將對登陸造成極大的不利。除此之外,受潮汐的水文限制,登陸艦船只能選在大潮高漲時節的黃昏時分接近仁川港岸,而大潮時節只有9月15日、10月11日和11月2、3日,極其不利于對聯合軍的登陸時間實施隱蔽。而且,10月以后的上陸海灘和黃海因受強烈的季風影響,會給航渡和上陸作戰帶來很大困難,登陸時間最終只能定在9月15日。經推算,9月15日的大潮漲落期是16時19分到19時19分(日落時間為18時40分),由于潮差過大,物資器材必須在2小時內全部上陸,否則,艦艇就會被擱淺在被敵方火力網控制的泥沼之中。同樣讓人頭疼的還有仁川港入口處海拔105米的月尾島,該島防御設施堅固,要保障仁川成功登陸,需要對該島進行長時間的火力攻擊。于是,在決策會議上,人們紛紛要求“取消困難的仁川登陸,轉為安全的群山登陸”。

而麥克阿瑟卻堅持勸說大家:“諸位對不能實施仁川登陸所列舉的重重阻礙,反而正是我們可以取得奇襲效果的理由。正因為敵方的司令官不會料到我們采取如此魯莽的作戰方式,我們才能趁勢出擊,出其不意地取得成功。”一番討論過后,仁川登陸計劃終于被確定下來。行動開始后,為了隱蔽仁川登陸點,美軍采取了一系列迷惑朝軍的手段。先是通過各種報刊和廣播,公開散布美軍登陸作戰的一些情報,暗示美軍將在10月份以后登陸朝鮮人民軍的后方,并故意透露登陸點可能在仁川。美軍企圖用“10月以后”的假情報掩蓋9月15日這個真實的登陸時間,并且用“登陸點可能在仁川”的真情報,讓朝鮮軍認為實際登陸點決非在仁川。登陸前,美軍對朝鮮東海岸的三陟和西海岸的鎮南浦、達陽島實施了全面的火力準備。為了造成主要登陸點選在東海岸的假象,9月13日晨(仁川登陸前兩天),美“密蘇里號”戰艦在數艘驅逐艦的掩護下,突然出現在朝鮮東海岸的三陟海面,并對海岸上各主要目標進行了強火力襲擊。與此同時,英國輕型航空母艦“海倫娜號”和美國巡洋艦“凱旋號”成功占領了平壤外港鎮南浦和清川江口的達陽島,在群山港佯裝登陸。

經過嚴密部署和充分準備,美軍未遇到任何強有力的抵抗,便迅速占領了仁川,將漢城攻克。隨后,登陸部隊北上攻占了平壤和元山,造成戰勢急轉直下,讓朝鮮人民軍蒙受了極為慘重的損失。美軍的這一計“聲東擊西”,很好地掩蓋了自己的真實意圖,并順利誤導對手將注意力集中在錯誤的登陸點,成功突圍并反攻,可謂主動出擊、出奇制勝。

英軍突襲登陸

1982年,在與阿根廷的馬爾維納斯群島戰中,英軍就曾利用“聲東擊西”戰略成功地突襲登陸。

馬爾維納斯群島海岸線曲折,有許多避風海灣和自然港。英軍在其中選擇的登陸地點圣卡洛斯港,其優點是入水處水深36米,可供大型艦只停靠,岸上地域開闊,便于部隊活動。但其不利之處在于海灣呈狹長狀,寬度僅6~16公里,導致艦隊活動余地狹小,無法對空建立大縱深的防御警戒體系,容易被敵方戰機集中襲擊。而且,此處交通很不便利,只有一條小道和斯坦利港相通,一路還沼澤叢生、泥濘不堪、行進困難,不便于登陸部隊向斯坦利港移動。因此,阿軍斷定英軍不會由此登陸,便只派出極少量的部隊進行防衛,而將防御重點部署在海面較為寬闊、交通條件較好的斯坦利港、達爾文以及古斯格林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堆龙德庆县| 河源市| 西宁市| 新乐市| 永修县| 松潘县| 乐都县| 九龙城区| 五河县| 邵阳市| 仁寿县| 高密市| 洛宁县| 临朐县| 依兰县| 灵宝市| 从化市| 噶尔县| 青龙| 定襄县| 临猗县| 新宾| 纳雍县| 漯河市| 库伦旗| 延长县| 绍兴县| 松桃| 河源市| 闸北区| 彰化市| 台山市| 鞍山市| 北辰区| 师宗县| 德清县| 盐津县| 平泉县| 四会市| 左贡县| 林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