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六萬年:基因中的人類歷史
- 張振
- 1393字
- 2020-06-15 17:29:11
自序
我們大多數人知道祖父母的名字,許多人知道曾祖父母的名字,而曾曾祖父母的名字卻已經很少人知道……再向前去,眼前一片黑暗和神秘,我們只能邁著遲疑的腳步,在歷史的記載中摸索……我們從哪里來?我們的先祖如何熬過饑餓與寒冷?我們曾經在哪里生活?
更重要的是,未來,我們要往哪里去?
每一個活著的人,都需要一個生物意義上的答案。
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我們的DNA攜帶的遺傳基因代碼里。
本書雖然涉及幾十億年的生命起源或者人類的起源,但是主要論述的是六萬年來人類這一物種走出非洲的旅程。
我們每一個人約有100萬億個細胞,每一個細胞里都攜帶著來自祖先的信息。它們就在我們的DNA里。在這種代代相傳的遺傳物質中,不僅記錄著我們每一個人的歷史,還記錄著整個人類這一物種的歷史。在生物遺傳技術的支持下,這部歷史終于穿過層層迷霧,展現在我們面前。
我們終于可以解讀來自遠古的信息。
在幾十億年的進化中,DNA與我們每一個人始終在一起。
這些DNA代碼不僅使我們成為獨一無二的人類,也使世界上的每一個人成為互不相同的個體。通過DNA攜帶的歷史文獻——四個簡單字母的數字串構成的基因代碼,我們可以追溯到生命的起源——第一批自我復制的分子,我們的阿米巴先祖。最近幾十年的DNA研究成果發現,我們人類,正是修修補補融合焊接的進化過程的結果,這些修補痕跡和焊縫焊點揭示了數十億年的故事。
雖然起初誰都不情愿承認我們人類是這樣進化來的,但是科學研究證明事實確實如此,而且地球上的其他所有生物的進化也是如此。
DNA傳承并攜帶著我們祖先的故事。
所有史前的歷史——兩河流域的幾十個文明、埃及的神話、希臘羅馬的世界……這些曾經的歷史,都隨著基因科學的出現正在改寫。甚至我們地球生命的起源和地球的生態體系,也出現了全新的解讀。
許許多多學科都探索過這同一個目標,但是,卻都遇到了一堵堅實的石墻:沒有完整而充分的證據。只有DNA穿透了這堵石墻,把在不同的探索道路上艱難跋涉的人群——各個學科的科學家們聚合在一起,帶領我們從現在走向深邃的先祖的家園。
與其說是DNA傳遞了人類走出非洲六萬年的旅程的信息,不如說是遺傳生物學家通過對比兩個或多個個體的DNA的差異,一點一點地找到了六萬年的故事。差異,是基因的歷史語言。研究相同的DNA毫無意義,揭示人類基因圖譜研究的是基因代碼的差異,而所有的故事都在這些差異里。
科學家們正是利用在現代的活人身上采集的各種DNA的多樣性和多態性等證據,運用數學手段,反向計算分析出了人類的歷史和六萬年的旅程。
我們必須了解自己的歷史,為了過去的真相,也為了未來的發展。
想象一下:很可能有那么一天,我們會與來自其他星球的智慧生物相見,難道我們可以說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起源?
我們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往哪里去。
人類六萬年的旅程包括男人和女人、“亞當”與“夏娃”,論述這個過程極其困難,既要考慮時間關系,又要考慮邏輯關系;既要講述科學研究,又要簡單易懂,具備趣味性。
所以,本書是在時間順序的大體框架下,按照邏輯關系編排論述的。
1987年,人類第一次用DNA找到了“夏娃”在非洲。
2000年,人類第一次用DNA找到“亞當”也在非洲。同年,“人類基因組工程”宣布完成。
追尋我們先祖的故事,充滿了科學研究的坎坷和曲折。
這個故事是從追尋大自然的不可思議的多樣性和多態性開始的。
這個故事是從追尋我們人類自己的起源的疑問開始的。
這個故事最后帶出了一系列的反思和反省。
這個故事,現在僅僅剛剛開始。
張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