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企業產品成本會計核算詳解與實務:內容精解+實務應用+典型案例作者名: 企業產品成本會計編審委員會本章字數: 3470字更新時間: 2020-06-12 16:16:43
2.3 費用
2.3.1 費用的概念
費用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耗費。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等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產品進價和其他直接費用,直接計入生產經營成本;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應當按一定標準分配計入生產經營成本。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為銷售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進貨費用、銷售費用等,應當作為期間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2.3.2 費用的確認條件
在確認費用時,首先應當分清生產費用與非生產費用的界限。生產費用是指與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費用,如生產產品所發生的原材料費用、人工費用等;非生產費用是指不屬于生產費用的費用,如用于購建固定資產所發生的費用等。
其次,應當分清生產費用與產品成本的界限。生產費用與一定生產的期間相關,而與生產的產品無關;產品成本與一定品種和數量的產品相關,與發生在哪一期間無關。
最后,應當分清生產費用與期間費用的界限。生產費用應當計入產品成本,而期間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費用的確認除了應當符合定義外,也應當滿足嚴格的條件,即費用只有在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從而導致企業資產減少或者負債增加,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計量時才能予以確認。
因此,費用的確認應當符合以下條件:一是與費用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二是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會導致資產的減少或者負債的增加;三是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計量。
2.3.3 費用的特征
費用應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費用最終會導致企業資源的減少,這種減少具體表現為企業的資金支出。從這個意義上說,費用是資源流出企業,它與資源流入企業所形成的收入相反,它也可理解為資產的耗費,其目的是取得收入,從而獲得更多資產。
第二,費用最終會減少企業的所有者權益。一般而言,企業的所有者權益會隨著收入的增長而增加;相反,費用的增加會減少所有者權益。但是所有者權益的減少也不一定都列入費用,如企業發生的償債性支出和向投資者分配利潤,顯然減少了所有者權益,但不能歸入費用。
第三,費用可能表現為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2.3.4 費用的分類
1.按照經濟內容分類
生產費用按經濟內容分類產品的生產過程,也是物化勞動(包括勞動對象和勞動手段)和活勞動的耗費過程。因而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生產費用,按其經濟內容分類,可劃歸為勞動對象方面的費用、勞動手段方面的費用和活勞動方面的費用三大類。
生產費用按照經濟內容分類,就是在這一劃分的基礎上,將生產費用劃分為若干要素費用。
① 材料費用。
② 燃料費用。
③ 外購動力費用。
④ 工資費用。
⑤ 提取的職工福利費。
⑥ 折舊費。
⑦ 其他生產費用。
⑧ 稅金,指應計入企業管理費用的各種稅金,如礦產資源補償費、保險保障基金等。
⑨ 其他支出,指不屬于以上各類但應計入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的費用支出,如差旅費、租賃費、外部加工費以及保險費等。
按照以上費用要素反映的費用,稱為要素費用。將費用劃分為若干要素進行分類核算的作用有以下兩點。
① 這種分類可以反映企業一定時期內在生產經營中發生了哪些費用、數額各是多少,據以分析企業各個時期各種費用的構成和水平。
② 這種分類反映了企業生產經營中外購材料和燃料費用以及職工工資的實際支出,因而可以為企業核定儲備資金定額、考核儲備資金的周轉速度,以及編制材料采購資金計劃和職工工資計劃提供資料。
但是,這種分類不能說明各項費用的用途,因此不便于分析各種費用的支出是否合理、有效。
2.按照經濟用途分類
工業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發生的費用,首先可以分為計入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和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期間費用兩類。下面分別介紹這兩類費用按照經濟用途的分類。
(1)生產費用按照經濟用途的分類
計入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在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用途也不盡相同。有的直接用于產品生產,有的間接用于產品生產。因此,為具體反映計入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的各種用途,提供產品成本構成情況的資料,還應將其進一步劃分為若干個項目,即產品生產成本項目。產品生產成本項目,簡稱產品成本項目或成本項目,也就是生產費用按照經濟用途分類核算的項目。工業企業一般應設置以下幾個成本項目。
① 原材料,也稱直接材料。指直接用于產品生產并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料、主要材料以及有助于產品形成的輔助材料費用。
② 燃料及動力,也稱直接燃料及動力。其指直接用于產品生產的各種燃料和動力費用。
③ 生產工資及福利費,也稱直接人工,簡稱工資及福利費。指直接參加產品生產的工人工資及福利費。
④ 制造費用。其指間接用于產品生產的各項費用,以及雖直接用于產品生產,但不便于直接計入產品成本,因而沒有專設成本項目的費用(如機器設備的折舊費用)。制造費用包括企業內部生產單位(分廠、車間)的管理人員工資及福利費、固定資產折舊費、修理費、租賃費(不包括融資租賃費)、機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取暖費、水電費、辦公費、運輸費、保險費、設計制圖費、試驗檢驗費、勞動保護費、季節性或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以及其他制造費用。
企業可根據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對上述成本項目做適當調整。對于管理上需要單獨反映、控制和考核的費用,以及產品成本中比重較大的費用,應專設成本項目;否則,為了簡化核算,不必專設成本項目。例如,如果廢品損失在產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較大,在管理上需要對其進行重點控制和考核,則應單設“廢品損失”成本項目。又如,如果工藝上耗用的燃料和動力不多,為了簡化核算,可將其中的工藝用燃料費用并入“原材料”成本項目,將其中的工藝用動力費用并入“制造費用”成本項目。
(2)期間費用按照經濟用途的分類
工業企業的期間費用按照經濟用途可分為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① 銷售費用。
銷售費用是指企業在產品銷售過程中發生的費用,以及為銷售本企業產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的各項經費。銷售費用包括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展覽費和廣告費,以及為銷售本企業產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含銷售網點、售后服務網點等)的職工工資及福利費、類似工資性質的費用、業務費等。
② 管理費用。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為組織和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企業的董事會和行政管理部門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生的,或者應由企業統一負擔的公司經費(包括行政管理部門職工工資、修理費、機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辦公費和差旅費等)、工會經費、待業保險費、勞動保險費、董事會費(包括董事會成員津貼、會議費和差旅費等)、聘請中介機構費、咨詢費(含顧問費)、訴訟費、業務招待費、技術轉讓費、礦產資源補償費、無形資產攤銷、職工教育經費、研究與開發費、排污費、存貨盤虧或盤盈(不包括應計入營業外支出的存貨損失)、計提的壞賬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等。
③ 財務費用。
財務費用是指企業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其包括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匯兌損失(減匯兌收益)以及相關的手續費等。
3.其他分類方法
(1)生產費用按與生產工藝的關系分類
計入產品成本的各項生產費用,按與生產工藝的關系,可以分為直接生產費用和間接生產費用。直接生產費用是指由于生產工藝本身引起的、直接用于產品生產的各項費用,如原料費用、主要材料費用、生產工人工資和機器設備折舊費等。間接生產費用是指與生產工藝沒有聯系,間接用于產品生產的各項費用,如機物料消耗、輔助生產工人工資和車間廠房折舊費等。
(2)生產費用按計入產品成本的方法分類
計入產品成本的各項生產費用,按計入產品成本的方法,可以分為直接計入費用(一般稱為直接費用)和間接計入(或稱分配計入)費用(一般稱為間接費用)。直接計入費用是指可以分清是哪種產品所耗用、可以直接計入某種產品成本的費用。間接計入費用是指不能分清是哪種產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計入某種產品成本,而必須按照一定標準分配計入有關的產品成本的費用。
生產費用按與生產工藝的關系分類和按計入產品成本的方法分類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它們之間的聯系表現在:直接生產費用在多數情況下是直接計入費用,如原料、主要材料費用大多能夠直接計入某種產品成本;間接生產費用在多數情況下是間接計入費用,如機物料消耗大多需要按照一定標準分配計入有關的產品成本。但它們畢竟是對生產費用的兩種不同分類,直接生產費用與直接計入費用、間接生產費用與間接計入費用不能等同。例如,在只生產一種產品的企業(或車間)中,直接生產費用和間接生產費用都可以直接計入這種產品的成本,因而均屬于直接計入費用。又如,在用同一種原材料,同時生產幾種產品的聯產品生產企業(或車間)中,直接生產費用和間接生產費用都需要按照一定標準分配計入有關的各種產品成本,因而均屬于間接計入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