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走向成熟的開始(5)
- 人性的優點(大全集)
- 卡耐基
- 3735字
- 2014-01-17 09:14:56
“你知道,麥克近來就是不好好吃早餐了。就是昨天,他把整碗麥片倒翻過來,蓋在自己的頭上。你看,真是調皮透頂了!于是,我打電話給小兒科醫師。醫師問我有沒有試試看把麥片加點香蕉。但奇怪的就是,麥克從來就不喜歡吃香蕉。當然,他是比同齡的小孩長得快,我們附近沒有一個小孩像他這么有表達能力,真是奇怪!對了,前幾天,他還把桌巾從桌上拉下來,然后用那對漂亮的黑眼珠子望著我,說:‘麥克拉拉。’我和他爸爸差點笑死了。”
像這種沒完沒了的說話方式,聽到這里,相信你也會崩潰。
令人無奈又可恨的是,這種人能夠把各種話題輕而易舉地引到他所想要說的方向,無論是多么風馬牛不相及的事,都能馬上“言歸正傳”。你若想岔開話題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他們只喜歡談自己的寶貝孩子。
實際上,這些都是心靈不成熟的人的表現,因為他們還不懂得交友的第一法則——為別人著想。
4.不管談的話題是什么,都一直在爭論
與這種類型的人談話時,任何話題都會像回力球一樣,反彈打到你臉上。
這類型的人似乎知道每件事的結果,并且能斷然用幾句話,便很有效率地結束任何討論,別人沒有第二次發言的余地。假如你同他有不同的觀點,他會毫不客氣地站起來反抗你: “天啊,你瘋了嗎?難道你不知道這事早經證實,就是……”
這種缺乏情趣與理性的人,其實也是不成熟的表現。麻煩的是,他們總會告訴你一些斷然的、魯莽的事,而且這些事也不是你特別感興趣的。
而對這種人,只有一個應付方法:就是無論他講些什么,都要點頭表示贊同。否則,就會開始一場消耗戰,他會將你折騰得精疲力竭。與這種人交談,你很難期待能彼此討論或交換看法,因為他只注意如何把自己的意見說清楚,并且像法律那樣具有不可侵犯的權威性。
5.永遠唱低調的人
這類型的人對于任何事都表現得十分悲觀。在他們眼中,這世界簡直像地獄一樣。他們對人生沒有什么指望,認為人世間到處是傻瓜、騙子和各式各類惡毒的人;甚至還會認為氣候也變得更壞了。
如果你與這種人在一起交談,可以說,談不到10分鐘,你可能就會不知不覺地感染上這種低調,變得悶悶不樂起來。因為這種氣氛跟壞天氣一樣,具有不良的影響力,無論你自己的情緒有多好,只要氣候一變,就會很難掙脫風暴的糾纏。
上面我們所論述的這些令人苦惱的人士,最讓人無奈的是,他們并不知道自己的言談令人生厭。正如我們所說,沒有人會故意惹人討厭。這些人,他們認為自己是聰明伶俐的社交家、是各種集會的活力泉源、是提供情報或珍貴信息的人。也許你和我也正是這一類型的人,只是自己還沒有發覺罷了。
讓人感到欣慰的是,這類狀況還是有跡可循的,只要我們留心觀察,隨時警覺,應該能及時挽回我們的聽眾。
比如,在我們演講的過程中,有些聽眾會現出不自然的微笑或眼神。如果我們正滔滔不絕地談到自家的孩子如何討人喜歡時,發現聽眾正坐立不安、心神不寧的樣子,那時我們就要懂得趕快把話題打住,或是讓對方也有機會談談他們家的孩子。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對方開始偷偷地看手表。假如,他們開始用力甩手表,或是把手表拿到耳朵旁邊,其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更明顯了。
如果你那時不立刻停止話題的話,就要明白對方已開始在內心嘀咕,甚至開始咒罵了。對于公開演講的人士來說,更應該隨時注意這種面部的“晴雨表”。
此外,還有一項不可忽略的警示,那就是飄忽的眼神,那是對方對目前的話題不感興趣的象征。
此時或許你會問:以上談到的問題,與心靈的成熟究竟有何關系呢?
我們可以以此為答案:言語乏味可以顯示出說話的人缺乏智性、想象力和對人的敏感性,而這些特性都是完成健全人格、能對別人有正常反應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言語乏味的人由于不能使別人了解自己的基本需要,并得到滿足,因此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也很難去了解并滿足他人的需要。為了使內心的空虛得以補償,這種人會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瑣事上面,并且還顯得對這些瑣事過分關注。
可以說,他的精神與他的溝通方式一樣毫無趣味。言語乏味是人格生病的一種癥狀,也是人格不再成長的一種現象。
一個人如果是心靈成熟,或心智繼續成長,就能與人討論任何事情而不致引人生厭。因為凡是由他處理的事,都會變得有意義。同樣的事,言語乏味的人處理起來是毫無趣味,但成熟的人卻能將其變得活潑而富有朝氣。
所以,如果你想讓自己變得更加成熟,第八項原則是:
不要做令人討厭的人。
先使自己讓人喜歡
年少時,我曾有一種愚蠢的心態,既渴望友情卻又想和別人保持距離。我這種心態正和大多數人一樣,既想讓別人對自己感興趣,但是卻不肯花時間來讓別人接受自己。
生活中,我經常聽到許多這樣的抱怨:“沒有人會對我感興趣”、“別人并不想認識我”或是“我性情過于羞怯,很難引起別人注意”等。
不錯,別人為什么要接近與喜歡你呢?這世界沒有任何人有義務非要喜歡你或我。有什么特別理由別人會特別選中你?除非你具有他們所喜歡的特質,否則他們沒有必要接近你。
與他人相處時,要想贏得別人的友誼或感情,先不要擔心別人是否喜歡我們,而是要用心去改善自己的態度,并增進能讓別人喜歡你的品質。
曾經,瑪麗安·安德遜生動地描述過她早期的生活。她那時事業失敗,整個人很不得志,幾乎準備放棄歌唱生涯。后來,憑借心靈的追求,她才逐漸恢復勇氣和信心,準備繼續為自己的事業奮斗下去。“我要再唱下去!我要每個人都喜歡我!我要繼續追求完美!”她這樣對她的母親說。
母親聽到后,高興地回答道:“很好啊!這是很好的志向。但是,你必須知道,人在成就偉大的事業之前,必須先學會謙卑。”瑪麗安聽后深受感動,因此決心在音樂造詣上“力求”完美,而不是“想要”完美。“謙卑先于偉大。”這是母親送給她最美的禮物。
大家都知道,人們在玩高爾夫球時,眼光通常都集中在球上。我在向學生教授人際交往的技巧時,則通常告訴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傳達的信息上面。假如你做事過于在乎結果的話,就容易產生緊張、害怕、表達不良等副作用,反而達不到你的預期效果。
我個人也是歷盡千辛萬苦才學到這個教訓。由于我膽子小,因此引起有人經常欺負我。像餐館的侍者、計程車司機、火車站的腳夫等等,都經常喜歡嚇唬我。此外,我非常不喜歡,也非常害怕公開演講,要我站在眾人面前講點話,簡直比登天還難。
許多年前,在準備發表一場演講時,打聽到當時的聽眾相當難纏。我事前與一位好朋友一起吃飯,不自覺地就將緊張情緒了表現出來。我神經兮兮地問那位朋友:“假如聽眾不同意我講的話,怎么辦?假如他們不喜歡我,該怎么辦?”
朋友回答道:“不錯,他們為什么要喜歡你呢?你能給他們干什么?你認為自己要講的話很重要嗎?”
我承認那些東西對我來說有著重大意義。
朋友繼續說道:“很好。我倒不覺得聽眾喜不喜歡你很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把想表達的信息傳遞出去。至于他們喜歡或討厭你,你又何必在乎呢?至少,你已完成了自己的任務。”
經過朋友這一指點,我改變了自己對整個演講的看法。現在,每當準備發表演講時,我都會在事前先靜心禱告:“神啊,求你幫助我傳達出對這些聽眾有益的信息來,讓他們有所收獲,滿心歡喜地回家。”對我來說,這樣的禱告非常有用,而我也的確希望能對聽眾有所幫助。這樣的禱告讓我變得謙虛,使我認識到自己只不過是個傳達某些信息的講解員,而不是要顯示自己的學問或風采。我要展示的是那些對聽眾會產生一定鼓舞性的思想,并希望對他們的生活產生幫助。
得到友誼的最佳方法,是必須注重施予,而不是靠一時的吸引或哄騙。所謂贏取友誼的能力,并不是指勾肩搭背、與人攀談、動作滑稽或講些逗趣的笑話等。那應該指的是一種心境、一種處世的態度或是一種愿意把自己的愛、興趣、注意力及服務精神獻給他人的愿望。我的一位朋友就將這點做的很好。
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名叫荷馬·克洛維。在人際交往上,他很有自己的一套。凡是遇到他的人,無論是百萬富翁、清潔工、婦孺老幼,都會在與他第一次相處中對他產生好感。為什么呢?克洛維其貌不揚,更非百萬富翁,他吸引人的魅力是什么呢?很簡單,因為他一點也不矯揉造作,并且能讓別人感覺到他內心的真誠。
朋友家的仆人會特別用心為他準備餐點;小孩也會爬到他的膝上;而且,假如有人宣布:“今晚荷馬·克洛維會到這里來!”那么當天參加宴會的人一定是滿滿的。除了朋友間深厚的感情之外,荷馬·克洛維的家人也都十分敬愛他。他的妻子、女兒,還有好幾個孫兒女,全都非常喜歡他。
這位作家究竟是用什么方法來贏得這種幸福的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待人誠懇、熱愛他人而已。對他來說,對方是什么人,或做什么事,他都不會在意。每個人在他面前都具有重要意義,每個人都值得他去付出關愛。每次遇到陌生人,他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像老朋友一樣交談起來。在這其中,并不只談自己的事,而是盡量談對方的事。他通過提問題,可以知道對方是從哪里來,做什么事,有沒有什么家人等。他不會嘮叨個不停,只是向對方表示自己的興趣和關心,從而增進彼此的友誼。
面對這樣熱心的人,相信每個人都會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吐露芬芳。正像約瑟夫·格魯大使所說的:“外交的秘訣僅在5個字:我要喜歡你。”
荷馬·克洛維從不擔心如何結交朋友——因為每個人都是他的朋友。他不在意別人是否喜歡自己,而是專心一意去喜歡別人,結果反而達到了“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境界。
如果你想使自己變得更加成熟,第九大原則是:
要讓別人喜歡你,先得使自己讓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