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根譚贏在心事法:了心自了事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多心緣自多情
【福莫福于少事,禍莫禍于多心。此心常放得寬平,天下自無險側之人情。】
譯:最大的福,莫大于少事;最大的禍,莫大于多心。把心常放在寬平的狀態,天下他人的人性,本來跟我一樣,沒有險側極端的。
解析:
意思是勸人不要多心,別人沒那么壞,或者專門要跟你過不去。
有人常說自己心眼小,“心窄”。這其實不是什么遺傳的天性,而是人之常情,說明你是一個有愛心的人。
有時你愛緊張、多心,別人說兩句什么,你就難受好幾天。多心等于猜疑,猜疑引起誤解,誤解導致人際關系的沖突。人際關系沖突會讓人的壓力系統崩潰。
女性一般需要被喜歡,需要維持社交關系,而男性需要的是被尊敬,有派頭。但這些達不到,都是因為多心。
要避免多心,辦法是:異常情況,前兩次都不算,第三次才當真。
多心,是因為在情感影響了人的認知判斷。所謂情感,就是喜、怒、哀、樂、驚等。比如,愛就會影響人的認知能力,所謂情人眼里出西施,就說明了這一點。恨和厭惡,也能扭曲人的認知,比如鄰人之子偷斧頭的故事。
有一個人丟了斧頭,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的。于是他看鄰居兒子走路,覺得樣子像是偷了斧子;看他的表情,覺得像是偷了斧子的;聽他說話,覺得是偷了斧子的。動作態度,無不是偷了斧子的。
隨后斧子在他自己家挖坑的時候找到了。于是,又一天,他再看到這個鄰居兒子,覺得他的動作態度,都根本不像偷了斧子的。
為什么會發生這個認知錯誤呢?人的判斷,只有兩套系統,一套是分析推理,另一套是直覺。直覺,更容易受情感影響。如果平時就厭惡這鄰居,或者不熟悉,帶點恐懼,那這些情緒就影響直覺認知,而認定他偷了斧頭。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盡量推遲認知判斷和做決策的時間,給出三次豁免。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即情人眼里出西施。相應地,在分手之后,因為怨的情感,人又會把對方認知得特別壞。孔子說的“愛之欲之生,惡之欲其死,惑也”,就是這么來的。
遇上什么事,聽到什么話,立刻就炸了,就是多心。多心往往自擾,惹出不必要的傷害。
楚莊王帶領群臣打獵,楚莊王射中了一只兕,然后沖上去要拿這只死兕。公子培卻攔住了楚莊王,自己搶了這個獵物。楚莊王說:“你敢搶我獵物,如此不敬,太兇惡了。”于是要殺公子培。
大夫攔住,說:“子培是個賢人啊,這次搶您的獵物,一定別有原因,您還是看看再說吧。”
于是楚莊王沒有殺。這就是給出三次豁免,避免多心導致的錯判。
過了三個月,子培就病死了。
臨死他才說:“我之所以敢搶大王的獵物,是因為忠于他啊。我曾經讀書看到:‘殺掉兕的人,不出三個月,必死。’所以我怕大王死掉,就爭來這個獵物,當作我殺死的,寧可自己三個月死掉。但我又不敢對大王說。”
楚莊王立刻派人查書,果然有這樣的話。這時候,楚莊王才知道厚賞公子培。
這個故事中,就是三次豁免,避免因為“多心”而誤殺。申公子培搶大王獵物的行為,未必是有意冒犯大王,而真實原因他又不方便說。楚王推遲判斷,才能避免誤會。這就是不要多心。所以《菜根譚》說:“禍莫禍于多心。此心常放得寬平,天下自無險側之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