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侯劾鬼
【原文】
壽光侯[1]者,漢章帝時人也。能劾[2]百鬼眾魅,令自縛見形。其鄉人有婦為魅所病,侯為劾之,得大蛇數丈,死于門外,婦因以安。又有大樹,樹有精,人止其下者死,鳥過之亦墜。侯劾之,樹盛夏枯落,有大蛇,長七八丈,懸死樹間。章帝聞之,征問,對曰:“有之。”帝曰:“殿下有怪,夜半后,常有數人,絳衣,披發,持火相隨。豈能劾之?”侯曰:“此小怪,易消耳。”帝偽使三人為之。侯乃設法,三人登時仆地,無氣。帝驚曰:“非魅也,朕相試耳。”即使解之。或云:“漢武帝時,殿下有怪,常見朱衣披發,相隨持燭而走。”帝謂劉憑曰:“卿可除此否?”憑曰:“可。”乃以青符擲之,見數鬼傾地。帝驚曰:“以相試耳。”解之而蘇。
【注釋】
[1]壽光侯:東漢初年,漢光武帝劉秀封族兄更始帝劉玄第三子劉鯉為壽光侯,其后子孫世襲,到漢安帝時代爵除。本故事里具體是哪位壽光侯,不明。
[2]劾:處理。
【譯文】
壽光侯某,他是一位東漢時代漢章帝在位時(公元76—88年)繼承了壽光侯爵位的貴族。他能夠施展道法處理各種類型的魑魅魍魎,命令它們把自己綁好,乖乖地顯形。他有個老鄉家里鬧精怪,老鄉的老婆被精怪折磨得病怏怏。壽光侯前往施法,捕獲了精怪,原來精怪是幾丈長的大蛇,現出原形死在了老鄉門外,于是老鄉的老婆就痊愈了。又有一棵大樹出了事,樹上也有妖精,人停留在樹下會死去,鳥飛過樹梢會墜落。壽光侯又去施法除怪,正值盛夏,這樹的葉子枯黃掉落了,一條長達七八丈的大蛇現身,掛在樹上默默死去。
這些神跡被漢章帝聽說了,他招來壽光侯詢問。壽光侯回答說:“這些事情都是真有其事。”漢章帝便說:“我這宮殿下面也有精怪。到了深更半夜,常會出現幾個人影,穿著大紅色衣服,披頭散發,舉著火把,成群結隊跟隨在路人后面。怎樣才能除掉這些精怪呢?”壽光侯爽快地說:“這是沒啥能耐的小妖怪,很容易消滅掉!”
漢章帝就特意造假,派遣了三個人,讓他們偽裝成精怪,半夜出來。于是壽光侯不慌不忙,擺好陣勢施展道法。結果那三個人馬上仆倒在地,斷氣了。漢章帝吃驚地說:“這三個人不是精怪,是朕派來考驗你的。”壽光侯就痛快地收了神通,放過了他們。
有人說,這樣的事情在西漢時代漢武帝在位時(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也發生過。當時,宮殿下面經常出現鬼怪,穿紅色衣服,披頭散發,成群結隊,拿著蠟燭走路。漢武帝問壽光侯劉憑(前文的壽光侯某的祖先)說:“愛卿可以除掉這些鬼怪嗎?”劉憑說:“沒問題。”于是劉憑拿出青色的符箓,向鬼怪們拋擲過去,結果這幾個鬼怪都倒在了地上。漢武帝驚呆了,連忙說:“他們只是我派來考驗愛卿的。”于是劉憑就解救了他們,裝鬼怪的人才蘇醒過來。
樊英滅火
【原文】
樊英隱于壺山。嘗有暴風從西南起,英謂學者曰:“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嗽之,乃命計其時日。后有從蜀來者,云:“是日大火,有云從東起,須臾大雨,火遂滅。”
【譯文】
樊英是一位在壺山隱居的隱士。有一次,從西南方刮來暴風,樊英對一起講學的人說:“成都城里的集市著了火,火勢很猛。”于是,他含了一口水,往西南方噴了過去,然后吩咐大家記下來當時的日期和時辰。后來,有人從巴蜀來到壺山,告訴他們:“那一天成都城里確實起了大火,但是有云從東邊飄了過來,瞬間下起了大雨,于是大火就被撲滅了。”
徐登與趙昞
【原文】
閩中有徐登者,女子化為丈夫。與東陽趙昞,并善方術。時遭兵亂,相遇于溪,各矜其所能。登先禁溪水為不流,昞次禁楊柳為生稊。二人相視而笑。登年長,昞師事之。后登身故,昞東入章安[1],百姓未知。昞乃升茅屋,據鼎而爨。主人驚怪,昞笑而不應,屋亦不損。
【注釋】
[1]章安:今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章安街道。
【譯文】
東漢時代的閩中郡,有個仙人叫徐登。他曾經是女子,后來變化成了男人。他和來自浙江東陽的趙昞,都很擅長方術。當時他們居住的地方都正逢兵亂,兩人逃難時在溪流邊相遇了,都覺得自己很有本事,展示了能力給對方看。徐登先出手,用意念止住了溪流,讓溪流里的水不流了。趙昞接下來用意念讓楊柳變回了初生發芽的狀態。兩人互相看著對方笑了,惺惺相惜。徐登年齡大一些,趙昞便拜師侍奉他。后來,徐登去世了。趙昞來到了東邊的章安縣。而當地的百姓不知道他是仙人。趙昞便跳到茅屋頂上,擺上鼎,生火做飯。主人感到吃驚怪異。趙昞只是哈哈大笑,并不回應主人的詢問,而這茅屋也沒有損壞。
趙昞臨水求渡
【原文】
趙昞嘗臨水求渡,船人不許。昞乃張帷蓋,坐其中,長嘯呼風,亂流而濟。于是百姓敬服,從者如歸。章安令惡其惑眾,收殺之。民為立祠于永康,至今蚊蚋不能入。
【譯文】
趙昞曾經走到河邊,求船夫渡他過河,船夫不愿意。趙昞便展開隨身攜帶的帷蓋,坐在帷蓋中間,張嘴長嘯,呼喊大風,讓河水按照他的意念散亂地流著,把他送到了對岸。于是,目擊者和聽說這事的百姓都很敬重佩服他,人們像回家一樣習以為常地追隨他。章安縣令厭惡他,認為他蠱惑人心圖謀不軌,逮捕并殺害了他。老百姓為他在永康修建了祠堂,至今祠堂里都沒有蚊蟲敢飛進去。
徐趙清儉
【原文】
徐登、趙昞,貴尚清儉,祀神以東流水,削桑皮以為脯。
【譯文】
徐登和趙昞,都崇尚清心寡欲的儉樸生活,用往東流的河水來祭祀神祇,削桑樹皮來當成果脯食用。
東海君遺襦
【原文】
陳節訪諸神,東海君以織成青襦一領遺之。
【譯文】
陳節拜訪了很多神仙,東海的君主龍王贈送他一件絲綢織成的青色短襖。
邊洪發狂
【原文】
宣城邊洪,為廣陽領校[1],母喪歸家。韓友往投之。時日已暮,出告從者:“速裝束,吾當夜去。”從者曰:“今日已暝,數十里草行,何急復去?”友曰:“此間血覆地,寧可復住。”苦留之,不得。其夜,洪欻發狂,絞殺兩子,并殺婦,又斫父婢二人,皆被創。因走亡,數日,乃于宅前林中得之,已自經死。
【注釋】
[1]領校:郡軍事長官。
【譯文】
邊洪是兩晉時期一位籍貫在宣城郡的官員,出任了廣陽郡領校。由于母親去世,他回到了家里。他的朋友韓友前去吊喪,打算就投宿在他家。到了太陽落山以后,韓友從邊洪家走出來,對隨從人員說:“趕緊收拾好行李,我們今晚就離開這里。”隨從人員說:“現在太陽已經落山,我們剛剛穿行了幾十里草木茂密的山路才趕過來。大人您為什么要馬上急急忙忙走呢?”韓友說:“這里看起來像要遍地鮮血橫流,怎么能住得下去?”邊洪一家人苦苦挽留韓友,沒能成功,韓友還是告辭了。當天晚上,邊洪突然發狂,掐死了自己的兩個兒子,順便把兩個兒媳婦也殺了,并且拿刀猛砍他父親的兩個婢女,使得她們身負重傷。然后,邊洪就逃跑失蹤了。幾天過后,人們在他家前面的林子中找到了他,可他已經上吊自殺了。
鞠道龍說黃公事
【原文】
鞠道龍善為幻術。嘗云:“東海人黃公,善為幻,制蛇,御虎。常佩赤金刀。及衰老,飲酒過度。秦末,有白虎見于東海,詔遣黃公以赤刀往厭之。術既不行,遂為虎所殺。”
【譯文】
有位高人叫鞠道龍,他很擅長變幻法術。他曾經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東海郡有個叫黃公的人,很擅長變幻法術。黃公可以制服毒蛇,讓老虎聽話,常常隨身佩帶一把赤金刀。等到黃公邁入老年,他經常酗酒。秦朝末年,有人在東海郡發現了一只白虎,皇帝頒下詔書,命令黃公攜帶赤金刀去用法術制服它。遺憾的是,黃公的法術已經不靈了,于是他就被白虎吃掉了。”
謝食客
【原文】
謝嘗食客,以朱書符投井中,有一雙鯉魚跳出。即命作膾。一坐皆得遍。
【譯文】
謝有一次設宴款待客人,用朱砂寫了符箓,扔進了井里,井里就跳出了兩只鯉魚。他立刻命令廚師把它們做成了生魚片,在座的客人都有幸吃到了。
天竺胡人法術
【原文】
晉永嘉中,有天竺胡人來渡江南。其人有數術:能斷舌復續、吐火。所在人士聚觀。將斷時,先以舌吐示賓客,然后刀截,血流覆地,乃取置器中,傳以示人。視之,舌頭半舌猶在。既而還取含續之。坐有頃,坐人見舌則如故,不知其實斷否。其續斷,取絹布,與人合執一頭,對剪中斷之;已而取兩斷合,視絹布還連續,無異故體。時人多疑以為幻,陰乃試之,真斷絹也。其吐火,先有藥在器中,取火一片,與黍合之,再三吹呼,已而張口,火滿口中,因就爇取以炊,則火也。又取書紙及繩縷之屬投火中,眾共視之,見其燒爇了盡;乃撥灰中,舉而出之,故向物也。
【譯文】
西晉時代晉懷帝永嘉年間(公元307—312年),有一個印度人渡過長江,來到江南地區。這個人擅長法術,能讓自己斷了的舌頭再重新接上,還能吐火。他走到哪里,當地的人都會聚到哪里看熱鬧。
在他快要截斷舌頭的時候,總會先把舌頭伸出來讓觀眾看清楚,然后用刀截斷,鮮血隨之流淌下來,覆蓋地面。他把截斷的半截舌頭放在容器中,讓大家傳閱。人們看得清清楚楚,這容器里果然是半截舌頭,另外半截還留在他嘴里。過了一陣子,大家把斷舌歸還給他。他不慌不忙拿起斷舌,含在口里,就這樣續接好了,然后坐在那里休息。不多會兒,坐在周圍的觀眾們就看到他又開口說話了,而他的舌頭和之前一樣好端端的,也不清楚他的舌頭是不是真的被截斷過。
他不止能把截斷的舌頭續接上,還能把其他截斷的東西續接上。他常常會拿出一塊綢布,請觀眾出個代表抓住一頭,然后拿出剪刀,當眾把綢布剪成兩半。過一會兒,他把這斷掉的綢布合到一起揉一揉,再展示給大家看,綢布好端端地接成了一整塊,和剪斷之前看起來一模一樣了。當時很多人都不相信他真的剪斷過綢布,認為這不過是一種障眼法幻術,暗地里試著來當這個抓綢布的代表,結果發現他真的會把綢布剪斷。
而他表演吐火時,會先拿出一件裝有火藥的器皿。然后從器皿里取出一片火藥,和黍米制成的糖混到一起,塞到自己嘴里,然后反復地吹氣、呼吸。等他最后張開嘴時,嘴里已經滿是火焰。接下來,他就用這嘴里的火焰點燃了煮飯的柴,冒出了炊煙,證明這是真正的火焰。然后,他又拿來書本、紙張以及粗繩細線之類的東西,湊到嘴里的火焰里,大家一起靠攏他察看,親眼看著這些東西被燒得干干凈凈,變成了灰燼。他就把這些灰燼抖落到地上,把灰燼都撥開,輕松在里面找到了這些東西,和焚燒它們之前一模一樣。
范尋養虎
【原文】
扶南[1]王范尋養虎于山,有犯罪者,投與虎,不噬,乃宥之。故山名大蟲,亦名大靈。又養鱷魚十頭,若犯罪者,投與鱷魚,不噬,乃赦之,無罪者皆不噬。故有鱷魚池。又嘗煮水令沸,以金指環投湯中,然后以手探湯:其直者,手不爛,有罪者,入湯即焦。
【注釋】
[1]扶南:中南半島古國,又稱夫南、跋南。轄境約當今柬埔寨以及老撾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國東南部一帶。
【譯文】
扶南國王范尋,在山上養了老虎。遇到犯罪的人,可以扔給老虎當食物。只有老虎不吃這人,這人才能得到饒恕赦免。那座養老虎的山,就被稱為大蟲山,又叫大靈山。范尋又養了十頭鱷魚,遇到犯罪的人,可以扔給鱷魚當食物。只有鱷魚不吃這人,這人才能得到饒恕赦免。鱷魚很通靈,凡是原本被冤屈的無罪的人都不吃。于是有了鱷魚池。范尋還煮了一大鍋開水,在開水里扔了金指環,然后讓犯罪的人把手伸到開水里去拿金戒指。那些正直無罪的人,去拿了金指環,手也不會爛掉。那些有罪的人,手伸進開水就燙傷了。
賈佩蘭說宮內事
【原文】
戚夫人[1]侍兒賈佩蘭,后出為扶風人段儒妻。說:“在宮內時,嘗以弦管歌舞相歡娛,競為妖服以趨良時。十月十五日,共入靈女廟,以豚黍樂神,吹笛擊筑,歌《上靈之曲》。既而相與連臂,踏地為節,歌《赤鳳皇來》,乃巫俗也。至七月七日,臨百子池,作于闐樂。樂畢,以五色縷相羈,謂之‘相連綬’。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戶,竹下圍棋。勝者,終年有福;負者,終年疾病。取絲縷,就北辰星求長命,乃免。九月,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命。菊花舒時,幷采莖葉,雜黍米饟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正月上辰,出池邊盥濯,食蓬餌,以祓妖邪。三月上已,張樂于流水。如此終歲焉。”
【注釋】
[1]戚夫人:漢高祖劉邦晚年最寵愛的嬪妃,漢高后呂雉的情敵。
【譯文】
有個叫作賈佩蘭的女人,當過戚夫人的侍女,后來離開了漢朝皇宮,做了扶風郡人段儒的妻子。她跟別人講述了在漢高祖時代漢朝皇宮當中的見聞:“在宮里生活的時候,我跟其他宮女們曾經彈動琴弦、吹響笛管,演奏音樂,唱歌跳舞,一起享受歡快的生活,用娛樂讓大家開心。宮女們爭先恐后穿起妖艷的衣服,來迎接各種各樣的美好節日。比如說,農歷十月十五這一天(漢高祖在位時期沿用秦代歷法,以農歷十月為一年的首月,以九月為一年的結尾),宮女們一起來到靈女廟參拜,用豬、黍米制成的食物做祭品,獻給神仙,為求得神仙歡心,還會吹響笛管、擊響筑弦,演唱為靈女譜寫的《上靈之曲》。隨后,宮女們互相手挽手,腳步合拍,踩起地面,打起節拍,演唱名為《赤鳳皇來》的曲子。這正是按照巫師的習俗。而到了七月初七,宮女們會來到百子池,一起欣賞于闐國的樂曲。當音樂演奏完后,宮女們拿出五色絲線,將它們相互纏繞,并且把這種游戲叫作‘相連綬’。八月初四,宮女們離開雕梁畫棟的宿舍,走岀宿舍區域的北門,到竹子遮蔽的陰涼處下圍棋。這天的棋局,贏棋的人可能就會幸運一整年,輸棋的人可能就會生病一整年。如果取岀一縷絲線,對著北極星祈求保佑長壽無病,據說就可以避免病痛。到了農歷九月這深秋季節,大家都佩戴茱萸,吃蓬蒿做的餅,喝菊花酒,據說這樣做就可以使人長壽。在菊花開的時候,把花瓣、葉子、花莖一起摘下來,用黍米攪拌均勻,來釀造美酒,一直釀到第二年九月初九才算大功告成,按時喝掉。這便是所謂菊花酒的制作方法。正月上旬的辰日,宮女們都到池塘邊洗浴,吃蓬蒿做的餅,以此來驅除邪惡的妖氣。三月上旬的巳日,宮女們都來到溪水邊奏樂。就這樣一年年度過歲月。”
李少翁致神
【原文】
漢武帝時,幸李夫人。夫人卒后,帝思念不已。方士齊人李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施帷帳,明燈燭,而令帝居他帳遙望之。見美女居帳中,如李夫人之狀,還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視。帝愈益悲感,為作詩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婀娜,何冉冉其來遲!”令樂府諸音家弦歌之。
【譯文】
漢武帝在位時,他最寵幸李夫人。李夫人去世以后,漢武帝一直思念著她。有一個來自諸侯國齊國的方士李少君,自告奮勇,說能夠為漢武帝把李夫人的靈魂招來。于是,他挑選了一個合適的晚上,設置了帷帳,在帳中點上了燈和蠟燭,然后請漢武帝待在別的帷帳里,遠遠望著這邊。漢武帝果然看到一個美女的身影在帷帳中出現了。這倩影很像李夫人,在帷帳里,或是步行,或是坐下歇息,但是,漢武帝不可以走近前去仔細看,畢竟人鬼殊途。這讓漢武帝更加感到悲傷,為此作了首詩說:“這真是她嗎?這不是她嗎?我站起來,遙望她的身影,偏偏婀娜多姿,卻又慢慢移動,來得這樣晚!”漢武帝又命令樂府里的各家樂師為這首詩歌配曲彈唱。
營陵道人令見死人
【原文】
漢北海營陵有道人,能令人與已死人相見。其同郡人婦死已數年,聞而往見之,曰:“愿令我一見亡婦,死不恨矣。”道人曰:“卿可往見之。若聞鼓聲,即出勿留。”乃語其相見之術。俄而得見之。于是與婦言語,悲喜恩情如生。良久,聞鼓聲悢悢,不能得住。當出戶時,忽掩其衣裾戶間,掣絕而去。至后歲余,此人身亡。家葬之,開冢,見婦棺蓋下有衣裾。
【譯文】
在兩漢時代,有一位道士居住在北海郡營陵縣,他能讓活人和已經死去的親人見面。有一個和他居住在同一個郡的人,其妻子已經去世了很多年,聽說道士的法術,就主動前去和他見面,說:“希望你幫助我和我去世的妻子見一面,要是能達成這個心愿,即使我死了,也不會有什么遺憾。”道士說:“你可以去見她。不過,只要一聽到鼓聲,就趕緊回來,千萬不能留下。”接下來,道士就把相見的具體辦法告訴了老鄉。老鄉照著去做,很快就見到了他去世的妻子。于是,他就和妻子交談起來,而悲哀、喜悅以及恩愛的感情,都和妻子活著的時候一樣。過了好久,老鄉聽見鼓聲,感覺很遺憾,因為不能繼續留在那里。當老鄉出門的時候,他的衣襟忽然在門檻上被掛住了。老鄉拽斷了衣襟,離開了那里。過了一年多,老鄉就去世了。家人將他和妻子合葬。等挖開妻子的墳墓時,發現他那被拽斷的衣襟剛好被壓在了妻子的棺材蓋下。
白頭鵝試覡
【原文】
吳孫休有疾,求覡視者,得一人,欲試之。乃殺鵝而埋于苑中,架小屋,施床幾,以婦人屐履服物著其上。使覡視之,告曰:“若能說此冢中鬼婦人形狀者,當加厚賞,而即信矣。”竟日無言。帝推問之急,乃曰:“實不見有鬼,但見一白頭鵝立墓上。所以不即白之,疑是鬼神變化作此相,當候其真形而定。不復移易,不知何故,敢以實上。”
【譯文】
吳國的君主吳景帝孫休生病了,尋求巫醫來看病。臣子們向孫休推薦了一個巫醫,他想試探下這巫醫的本事,就殺了一只鵝,把鵝埋在御花園里,在鵝的墳墓上修建了小屋,擺放了床鋪、茶幾,還讓人在床鋪、茶幾上放了女人的木屐、私履、衣服等用品。然后,孫休讓巫醫去查看這墳墓,對他說:“如果你能說出這墳墓里埋葬的女人的樣貌,我就會重重地賞賜你,而且會立刻信任你。”巫醫看了一整天,都不肯說話。孫休急切地追問他,他才膽戰心驚地說:“我確實沒有看見墳墓里有鬼,只是看到一只白頭鵝站在墳墓上。所以我不立刻說出來,懷疑是這鬼神變化成鵝的樣子來迷惑我。我想等它露出原形,但是它卻保持這副模樣不再變化了。我實在不知道這是什么緣故,只能把實情稟報給皇上。”
石子岡朱主墓
【原文】
吳孫峻殺朱主[1],埋于石子岡。歸命[2]即位,將欲改葬之,冢墓相亞,不可識別,而宮人頗識主亡時所著衣服,乃使兩巫各住一處,以伺其靈。使察戰監之,不得相近。久時,二人俱白見一女人,年可三十余,上著青錦束頭,紫白袷裳,丹綈絲履,從石子岡上,半岡而以手抑膝長太息,小住須臾,更進一冢上,便止,徘徊良久,奄然不見。二人之言,不謀而合。于是開冢,衣服如之。
【注釋】
[1]朱主:吳國公主,孫權二女兒,名孫魯育,嫁給了朱然,所以被稱為朱主。由于參與政治斗爭,和其兄孫和一起被權臣孫峻、孫<纟林>殺害。
[2]歸命:即吳末帝孫皓,孫權長孫,其父孫和被廢太子位。公元264年,在其叔吳景帝孫休去世后,被大臣擁立。公元280年,向西晉投降,被封為歸命侯。
【譯文】
三國時代,東吳權臣孫峻殺死了孫權的女兒朱公主孫魯育,把她埋在了石子岡。被晉武帝封為歸命侯的東吳末代皇帝孫皓即位后,想要重新埋藏孫魯育。但是那里是亂葬崗,墳墓眾多,沒辦法識別出來。不過,還有老宮女記得朱公主去世時所穿的衣服。于是,孫皓派遣兩個巫師分別住在不同地方,等候朱公主的鬼魂顯靈。還派人監督她們倆,不讓她們離得太近便于串通作弊。許久以后,兩個巫師都說,自己看到一個女人的鬼魂,年紀三十多歲,用青色錦緞束起頭發,穿著紫白色相間的夾衣,系著紅色絲帶,穿著絲綢制作的鞋,在石子岡出現,走到半山腰,便把手壓在膝蓋上,長聲嘆息,稍微休息下,便走到一座墳墓上,停留下來,徘徊很久,忽然消失。兩個巫師的話,不謀而合。于是,孫皓按這說法,打開了那座墳墓,墳墓里果然是朱公主,她的穿著和巫師見到的一模一樣。
夏侯弘見鬼
【原文】
夏侯弘自云見鬼,與其言語。鎮西[1]謝尚所乘馬忽死,憂惱甚至。謝曰:“卿若能令此馬生者,卿真為見鬼也。”弘去良久,還曰:“廟神樂君馬,故取之。今當活。”尚對死馬坐。須臾,馬忽自門外走還,至馬尸間,便滅,應時能動,起行。謝曰:“我無嗣,是我一身之罰。”弘經時無所告。曰:“頃所見,小鬼耳,必不能辨此源由。”后忽逢一鬼,乘新車,從十許人,著青絲布袍。弘前提牛鼻,車中人謂弘曰:“何以見阻?”弘曰:“欲有所問。鎮西將軍謝尚無兒。此君風流令望,不可使之絕祀。”軍中人動容曰:“君所道正是仆兒。年少時,與家中婢通,誓約不再婚,而違約。今此婢死,在天訴之,是故無兒。”弘具以告。謝曰:“吾少時誠有此事。”弘于江陵,見一大鬼,提矛戟,有隨從小鬼數人。弘畏懼,下路避之。大鬼過后,捉得一小鬼,問:“此何物?”曰:“殺人以此矛戟,若中心腹者,無不輒死。”弘曰:“治此病有方否?”鬼曰:“以烏雞薄之,即差。”弘曰:“今欲何行?”鬼曰:“當至荊、揚二州。”爾時比日行心腹病,無有不死者。弘乃教人殺烏雞以薄之,十不失八九。今治中惡輒用烏雞薄之者,弘之由也。
【注釋】
[1]鎮西:鎮西將軍,晉代為武官第三品。
【譯文】
夏侯弘自稱他看到了鬼,還和鬼說話了。東晉鎮西將軍謝尚的愛騎忽然死掉了,他感到非常憂愁煩惱。謝尚對夏侯弘說:“你要是能讓我的馬活過來,那么我就相信你真的看到鬼了。”夏侯弘便走開了,很長時間才回來,對謝尚說:“廟里的神仙很喜歡大人這匹寶馬,所以把它牽走了。經過我交涉,現在這馬就應該復活了。”謝尚對著死馬坐下。過了一會兒,有匹馬忽然從門外跑進來,跑到死馬的尸體邊,就不見了。那死馬立刻會動了,從地上站起來,行走如常。
謝尚又說:“我沒有子嗣,這應該是上天對我的終身懲罰吧。”夏侯弘過了很久也沒和他說起這事。夏侯弘說:“最近我看見的那些鬼,都只是小鬼,肯定不知道此事的原因。”后來,夏侯弘突然看見一個很有氣派的鬼,這鬼穿著青色絲綢做的衣袍,坐著嶄新的牛車,還帶著十幾個仆從。夏侯弘走上前去拉著牛的鼻子,把車止住。車里的鬼質問夏侯弘:“你憑什么攔住我?”夏侯弘說:“我只是想問您一件事。鎮西將軍謝尚沒有兒子。他是一個風流人物,擁有很好的名望,不應該讓他家斷絕香火呢!”車里的鬼臉色變了,遺憾地說:“您說的這個謝尚,正是我的兒子。他年輕的時候,和家里的婢女私通,還詛咒發誓不會娶別人,而他卻違背了誓言。現在這婢女已經死了,去天上告狀,所以他才沒有兒子。”夏侯弘把這些話詳細地告訴了謝尚。謝尚說:“我年輕時的確做過這事。”
有一次,夏侯弘路過江陵,看見一個大鬼手里拿著長矛、戟,身后還跟著幾個小鬼。夏侯弘感到畏懼,趕緊走到路邊躲避他們。等大鬼走過后,他捉住了一個小鬼,問道:“你們是干什么的啊?”那小鬼說:“我們是被派來用長矛、戟殺人的。要是這些東西刺中了人們的胸部、腹部,都會馬上死掉的。”夏侯弘說:“有治療這種疾病的藥方嗎?”小鬼回答說:“把烏骨雞熱敷在發病的部位,病就痊愈了。”夏侯弘說:“那你們要去什么地方?”小鬼說:“我們要去荊州、揚州。”當時,周圍正在流行這種病,患者就沒有不死的。夏侯弘讓人殺了烏骨雞熱敷在病人的胸部、腹部上,十之八九都見效了。現在治療這種突發的急病,醫生還常常會用烏骨雞熱敷在病人的胸部、腹部上,這方法就是從夏侯弘那里流傳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