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
原文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釋義
做哥哥的要愛護弟弟,做弟弟的要尊敬哥哥;兄弟之間和睦相處,這其中就包含了孝道。
故事
孔融是東漢末年人,出身世家,從小就聰明過人,有超人的才智,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東漢建安年間七位文學家孔融、陳琳、王粲(càn)、徐幹(gàn)、阮瑀(yǔ)、應玚(yáng)、劉楨(zhēn))之一。據說在他四歲時,一次有人送來一筐梨,他和幾個哥哥一起挑,孔融挑了最小的一個。父親問他:“你怎么不拿大的呢?”他說:“哥哥年紀比我大,應該吃大的,我年紀小,怎么能拿大的呢?”父親聽后,連連稱贊孔融是個懂事的孩子,從此更喜歡他了。

清人繪《歷代名臣像解》中的孔融畫像

清徐揚繪《讓梨圖》
孔融讓梨,是流傳千古的禮儀謙讓佳話,也是盛傳不衰的兒童啟蒙教育的典型故事。在中國,孝敬長輩叫孝,尊敬兄長叫悌(tì)。孝悌之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個人應該懂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