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典再生產:金圣嘆小說評點的文化透視
- 吳子林
- 464字
- 2020-05-22 18:43:07
第一章
金圣嘆小說評點的文化語境
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金圣嘆不僅是一個杰出的文學批評家,還是一個比較深刻的思想者——這使得他卓然于一般的小說評點家之上。美國文學理論批評家雷內·韋勒克(René Wellek,1903—1995)指出:“批評就是識別、判斷,因此就要使用并且涉及標準、原則、概念,從而也蘊涵著一種理論和美學,歸根結底包含一種哲學、一種世界觀。”[1]可以說,金圣嘆的小說評點,就是其哲學思想、道德觀念與審美理想的自由展示。晚明思想家李贄(1527—1602)說:“凡為學皆為窮究自己生死根因,探討自家性命下落。”[2]那么,金圣嘆思考過關于宇宙、人生的哪些根本問題呢?關于這些問題他存有哪些苦悶或焦慮?它們得到了怎樣的解釋和超越?金圣嘆所憑借的精神資源有哪些?它們與金圣嘆的評點有著怎樣的關系?由此,金圣嘆提出了怎樣的文學思想?……也許金圣嘆批評家的聲名太盛了,這些問題的研究,一直未得到人們應有的重視。
[1] 〔美〕雷內·韋勒克:《批評的概念》,張金言譯,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9年,第298頁。
[2] 李贄:《答馬歷山》,《李贄文集·焚書·續焚書》,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第3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