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心理測驗的正確使用

一、對心理測驗的正確態度

自從心理測驗問世以來,人們對它褒貶不一。主要有兩種極端的看法:一種認為測驗完美無缺。持這種觀點的人過高估計測驗的效能,對測驗奉若神明,忽略其他信息,單單依靠測驗作各種決定。另一種認為測驗無用且有害,這種觀點將測驗一棒子打死。歷史上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測驗是為資產階級統治或種族壓迫提供理論依據,這一觀點將由于社會不公平所造成的結果強加于心理測驗。測驗有害論的另一種觀點認為測驗宣揚唯心主義的宿命論,其實這不是測驗本身的問題,關鍵是如何看待測驗結果。也有人認為心理測驗會侵犯人的隱私,對這一點,只要我們測驗有正當理由并征得被試同意,注意對測驗結果保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以上討論了對測驗的錯誤看法,下面談談對心理測驗的正確態度。

(一)心理測驗是一種有用的研究手段和測量工具

心理測驗是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法和做出決策的輔助工具。

在心理學發展過程中,心理測驗是心理學由思辨科學轉向實驗科學之后產生的。對行為的客觀測量代替了內省法,是在實驗法之后心理學研究方法上的又一次重大飛躍。測驗法與以往觀察法相比更準確、更客觀、更詳細。同時由于取樣較大,心理測驗能研究高級、復雜的心理現象,因而可以彌補實驗法的某些不足之處。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測驗不是鑒別個別差異的唯一方法,更不是萬能的方法。任何一種方法都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測驗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將各種方法結合起來,才能對人的心理現象進行全面的考察。當現實需要我們做出決定時,重要的是我們要對各種方法的功效做出評價,權衡利弊,盡可能找到最優化的解決方案。

(二)測驗作為一種研究手段和測量工具尚不完善

無論在理論上還是方法上,心理測驗都存在不少問題,絕不能認為心理測驗完美無缺。測驗分數對于人們的能力和人格并不提供非常準確可靠的指標,在對測驗分數作解釋,特別是在對具體的某個人作預測時必須十分謹慎,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心理測驗的主要問題是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目前心理學界對智力和人格還沒有統一的定義和理論,以至于有人會問心理學家:你們連什么是智力和人格都沒搞清楚,怎能對它們進行測量?事實上,很多東西在人們弄清它們的性質之前,就已經對它們進行了有效的測量,溫度和重量的測量就是兩例。正像溫度計和秤等測量工具的發明與使用,促進了對溫度和重量本質的研究那樣,隨著心理測驗的進一步使用,也必將促進人們對智力和人格的理解。任何一種工具開始時總是非常粗糙,只有在使用中才能發現它的不足,從而不斷改進和完善。心理測驗同樣有待于在使用中發展,在使用中完善。

(三)為更好地發揮測驗的效能,必須防止測驗的濫編亂用

心理測驗是一項專業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因此,心理測驗的使用必須加以控制。測驗之所以遭到一些人的反對,除測驗本身存在的問題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測驗的誤用帶來了嚴重的不良后果,敗壞了測驗的信譽。為了防止測驗的濫編亂用,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測驗的編制和修訂必須由有關領域的專家來主持

專家們精通該領域理論,有較深的專業造詣和較高的專業素養,而且通曉測驗的基本原理和編制技術。嚴禁一竅不通或一知半解的人員來編制或修訂測驗。

2.測驗的出版和發行要嚴加控制

對于多數心理測驗來說,測驗內容泄露,可能會使測驗失效。因此,對測驗的出版發行必須嚴加控制。同時,正式發行的測驗必須具備詳細的測驗手冊或說明書,不僅要講清楚施測和記分方法,而且要提供足夠的信息以便人們對測驗本身做出評價,沒有效度和信度資料的測驗是不能發行的。

二、心理測驗使用者的資格

心理量表是有用的工具,如果濫用或由不夠資格的人員實施、解釋,則會引起不良后果。因而,測驗的使用者要具備一定的資格。

測驗的選擇、實施、記分和解釋都必須由經過專門訓練的心理學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或心理醫生來進行。一般來說,個別施測的智力測驗和人格測驗對使用者的要求較高,而教育測驗的使用者只要受過初步訓練即可。中國心理學會2008年制定的《心理測驗管理條例》中對測驗使用人員的資格作了明確規定:測驗使用人員的資格證書分為甲、乙、丙三種。甲種證書僅授予主要從事心理測量研究與教學工作的高級專業人員,持此種證書者具有心理測驗的培訓資格。乙種證書授予經過心理測量系統理論培訓并通過考試,具有一定使用經驗的人。丙種證書為特定心理測驗的使用資格證書,此種證書須注明所培訓使用的測驗名稱,只證明持有者具有使用該測驗的資格。

申請獲得甲種證書應具有副高以上職稱和5年以上心理測驗實踐經驗,須由本人提出申請,經2名心理學教授推薦,由中國心理學會統一審查核發。申請獲得乙種和丙種證書須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1)心理專業本科以上畢業;

(2)具有大專以上(含)學歷,接受過中國心理學會備案并認可的心理測量培訓班培訓,且考核合格。

心理測驗使用資格證書有效期為4年。4年期滿無濫用或誤用測驗記錄,有持續從事心理測驗研究或應用的證明(如論文、受測者承認的測試結果報告或測量專家的證明),或經不少于8個小時的再培訓,予以重新核發。

測驗的使用者既要有能力,又要恪守一定的職業道德。在使用過程中,心理測驗使用者要尊重被測者的人格,對測量中所獲得的個人信息要加以保密,只有在對個人或社會可能造成危害的情況下才能告知有關方面;在分析與告訴測驗結果時要謹慎行事,要考慮對當事人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一般情況下,告訴當事人的應是對結果的解釋,而不僅僅是一個分數;要對測驗結果保密。如果發現被試在能力、人格或學習上存在某種問題,要予以輔導和幫助,并且盡可能提供相應的教育和治療的措施,把診斷與矯正結合起來。

測驗使用者要具備一定的資格,這是對他人負責,同時也是對個人所從事的工作高度負責的表現,以保證心理測驗發揮應有的效能。

三、心理測驗使用中的注意事項

為了保證測驗的效果,測驗使用中必須注意以下事項:

(一)測驗前準備的注意事項

1.要選擇合適的量表。量表的選擇要根據測驗目的和測驗對象而定。所選量表應該是信度、效度均高的量表。

2.要準備好測驗的場所。測驗場所應該空氣流通、光線充足、無噪音等干擾因素,環境的布置應樸素。

3.要準備好測驗的器材。測驗的器材制作要精確,物理性能要穩定。

4.要熟悉測驗的方法和步驟。事先要進行必要的練習,指導語要盡量背熟。

(二)測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協調好與被試的關系,充分激發被試的測驗動機,使其能配合做好測驗。

2.嚴格按測驗規定的步驟與方法進行測試,時限的掌握要準確,指導語要統一,不能對被試有任何暗示。

3.要注意排除各種干擾測驗的無關因素。測驗中不應讓無關人員在場。要妥善處理測驗中的偶發事件(如被試突然發病等),還應及時記錄,以供解釋時參考。

(三)測驗后的注意事項

1.嚴格按照測驗規定的標準記分。

2.測驗結果的解釋應謹慎,注意教育性原則,盡量使測驗結果的解釋有利于被試發展與身心健康,避免對被試造成不良后果。

3.對測驗結果要保密,未經被試同意,不能告訴其他人。

四、心理評估的倫理準則

心理評估應用廣泛,它涉及個人的隱私、權利、幸福等重大問題。針對心理測驗被濫用等不良現象和嚴重后果,各國心理學專業團體紛紛制定心理評估的倫理準則。1992年中國心理學會公布了《心理測驗工作者的道德準則》,2000年國際測驗委員會出版了《測驗應用的國際方針》,2002年美國心理學協會出版了重要文件《心理學家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綜合世界各國有關心理評估的倫理準則,現歸納如下:

(一)善行與好意

心理評估工作者應做到有益于他們的工作對象,并注意不要造成傷害。進行心理評估首先應該有正當理由,應該出于有益于被測評者的目的,如出于對被測評者更好的教育或治療等目的。在心理測評過程中,心理評估工作者應以自己的專業判斷和負責的態度預防可能出現的對工作對象的傷害,以正確的方式將所測結果告知被測者,并提供有益的幫助和建議。

(二)忠誠與責任

心理評估工作者應和他們的工作對象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他們應認識到自己對社會以及他們的專業團體負有專業責任和科學責任。心理評估工作者對待測評工作須持有科學、嚴肅、謹慎、謙虛的態度,要維護行為的專業標準,闡明他們的專業角色和義務,保證以專業的要求和社會的需要來使用測驗,不得為追求經濟利益而濫用測驗。為維護心理測驗的有效性,凡規定不宜公開的心理測驗內容、器材、評分標準以及常模等均應保密。心理評估工作者還應當無償奉獻一部分職業時間。

(三)誠實

心理評估工作者應設法提高心理學在科學、教學以及實踐中的準確性、誠實性和真實性。在介紹測驗的效能與結果時,必須提供真實和準確的信息,避免感情用事、虛假的斷言和曲解。心理評估工作者不應剽竊、騙取事實,或參與舞弊、欺騙或有意歪曲事實,而應信守諾言,并盡量避免做出輕率的不清楚的承諾。

(四)公正

心理評估工作者必須認識到,公平和公正使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并受益于心理學的貢獻,同時獲得同等質量的心理學服務。心理評估工作者應做出合理的判斷,并注意避免因他們的專業局限導致不良后果。

(五)尊重人的權利與尊嚴

心理評估工作者應當尊重所有人的尊嚴和價值,保護服務對象的隱私權,對測評中獲得的個人信息要加以保密,除非對個人或社會可能造成危害的情況下才能告訴有關方面。心理評估工作者應認識到存在文化、性別、種族等差異,并尊重這些差異,在工作中不抱任何偏見。

復習與思考

1.心理測量有哪些方面的應用?

2.心理測量有哪些特點?

3.如何保證心理測量的客觀性?

4.心理測驗從不同角度可分為哪些類型?

5.心理測驗使用者應遵循哪些倫理原則?

6.心理測驗應注意哪些事項?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居县| 芮城县| 行唐县| 河津市| 西畴县| 正阳县| 五峰| 郎溪县| 肃北| 兖州市| 皮山县| 巴彦淖尔市| 黑龙江省| 新龙县| 河池市| 图木舒克市| 洪江市| 桂东县| 泸西县| 雷州市| 恩平市| 乐昌市| 南充市| 泾源县| 腾冲县| 汕尾市| 公安县| 彰武县| 启东市| 荔波县| 长葛市| 视频| 师宗县| 长寿区| 北安市| 萨嘎县| 定南县| 陕西省| 宁海县| 和硕县| 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