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太真生共可憐宵
- 爐邊話清史:從朝堂到市井
- 金性堯
- 1489字
- 2020-04-16 13:47:08
馬嵬之變,楊妃死難,時為天寶十五載(756)陰歷六月十五日,年三十八。由此上推,她的生年為開元七年(719),但她的生日是哪一天?史無明文。樂史《太真外傳》說:“(天寶)十四載六月一日,上幸華清宮,乃貴妃生日。”樂史是宋太宗時人,所言當有根據。
事有湊巧,傳奇《長生殿》作者洪昇忌辰也在六月初一,年份為康熙四十三年;洪氏自江寧經烏鎮,酒后登舟,墮水而死,年六十。劇中《進果》一出,渭城驛的驛子也說:“只為娘娘愛吃鮮荔枝,六月初一是娘娘的生日,涪州、海南兩處進貢使臣,俱要趕到。”這是將杜牧的“一騎紅塵”名句和貴妃生日捏合在一起了。
洪昇卒后,其友人王蓍有挽詩二首,其第二首云:“苕溪流似沅湘遙,又為騷人賦《大招》。漫把哀音翻《薤露》,便將新曲譜鮫綃。長生殿角薰風暖,小部歌聲乳燕嬌。此日淪亡君莫恨,太真生共可憐宵。”王氏原注:“楊妃以六月朔日生,明皇于是日命梨園小部奏《荔枝香》新曲于長生殿上,今昉思適以六月朔日死,故及之。”小部指梨園中設置的班子,共三十人,都是十五歲以下。
曹寅也有《讀洪昉思稗畦行卷感贈一首兼寄趙秋谷贊善》:“惆悵江關白發生,斷云零雁各凄清。稱心歲月荒唐過,垂老文章恐懼成。禮法誰嘗輕阮籍,窮愁天亦厚虞卿。縱橫捭闔人間世,只此能銷萬古情。”
趙秋谷即趙執信,官至右春坊右贊善,為王士禛甥婿。凡是談到洪昇及《長生殿》的,往往涉及趙秋谷,即因當年京城演奏時,好多文士皆因此獲譴,也是清初文壇一件大公案。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康熙帝孝懿皇后佟氏病逝。八月,洪昇招伶人于宅中演《長生殿》,都下名士多醵份往觀。因這時尚未除“國服”,給事中黃六鴻劾洪昇等于國僪時張樂為“大不敬”。康熙亦惡此劇,乃將洪昇下獄,后釋出,革去國學生籍,參加觀劇的趙執信等革職,查慎行等亦革去國學生籍。康熙時南黨北黨傾軋如水火,因洪昇與南黨中人接近,北黨借此興獄。所以這一案件,實有黨爭上的背景。秋谷贈查慎行詩有“與君南北馬牛風,一笑同逃世網中”句,慎行答詩有“欲逃世網無多語,莫遣詩名萬口傳”句。秋谷又有《聽歌口占》云:“牢落周郎發興新,管弦閑對自由身。早知才地宜江海,不道清歌誤卻人。”《寄洪昉思》云:“垂堂高坐本難安。身外鴻毛擲一官。獨抱焦桐俯流水,哀音還為董庭蘭。”皆賦罷官事,故詞意哀怨。
都人又有口號云:“國服雖除(實未除)未滿喪,如何便入戲文場?自家原有三分錯,莫把彈章怨老黃。”又云:“秋谷才華迥絕儔,少年科第盡風流。可憐一出《長生殿》,斷送功名到白頭。”為什么末句有“斷送功名”的話?據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四:黃六鴻由知縣行取給事中入京時,以土物及詩稿遍送名士,至秋谷處,答以柬云:“土物拜登,大稿璧謝。”黃遂銜之次骨,后便有此彈劾。
但經章培恒兄《洪昇年譜》考證,是附會之詞。由演《長生殿》一案而引起的好些傳說與猜測,如說劇中有影射順治帝棟鄂妃的,實是越說越離奇,《年譜》中皆作了精確的糾辨。
洪昇生于順治二年,即甲申之變次年,此劇又為康熙所惡,《年譜》中曾舉了他人題《長生殿》的幾首詩,以為劇本中或隱寓易代之際的興亡之感,這其中張奕光《回文集·書洪昉思先生長生殿傳奇后》云:“長恨有歌悲國破,返魂無術少仙游。傷心最是鈴淋雨,讀罷常呼大白浮。”倒讀之為:“浮白大呼常罷讀,雨淋鈴是最心傷。游仙少術無魂返,破國悲歌有恨長。”末句的用意尤為明顯。洪昇和《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有南洪北孔之稱,《桃花扇》寫南明福王朝故事。《年譜》云:“其后孔尚任罷官,世多疑其系以《桃花扇》賈禍。”
康熙三十九年正月,《桃花扇》上演于京城,頗受名士的賞識。三月初,孔尚任升任戶部員外郎,十余日后,即被罷去,一時成為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