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油刀魚
“春潮迷霧出刀魚。”桃紅李白的三月,春光無限,又到刀魚顯貴出鮮時,尊尼大廚擺起了江刀宴。
江刀特別講究適時而食。“清明前細骨軟如綿,清明后細骨硬如針。”也就是說,清明前的刀魚最好吃。
此外,“如刀江鱭白盈尺,不獨河豚天下稀”,這是元代王逢在《江邊竹枝詞》中對江刀的點贊。而在宋代名士劉宰的筆下,江刀的鮮美有點讓人迫不急待:“肩聳乍驚雷,腮紅新出水,佐以姜桂椒,末熟香浮鼻。”所以,能吃頓“長江三鮮”之一的江刀非常讓人期待。
刀魚吃法很多,有清蒸,有紅燒,還可油酥,也可做刀魚面、江刀餛飩等。袁枚在《隨園食單》里介紹過他的經驗:“刀魚用蜜酒釀、清醬放盤中,不必加水,用火腿湯、雞湯、筍湯煨之,鮮妙絕倫。”這些吃法,我去年三月在泰州、揚州吃過一些。中國淮揚菜大師劉金貴說,清蒸的刀魚一般就放兩三根蔥、幾根姜絲、一點豬油,蒸10分鐘,就很鮮了。
揚州運河邊的江南一品干脆將刀魚油酥。連肉帶刺入口,一次吃完,酥嫩鮮香。連刀魚骨刺也是酥酥的,火候掌握得好好的。
在無錫,中國烹飪大師顧克敏用刀魚做成草帽刀魚,像一件藝術品。刀魚去刺取肉剁成茸,加入面粉、雞蛋清、蔥姜汁、紹酒,調鹽味,抓勻上漿,制成草帽狀,上籠蒸熟,澆刀魚骨頭熬成的湯汁,掛薄薄一層琉璃芡,潔白鮮嫩,仿佛頂著草帽、豐姿卓約的女子裊裊而來。
尊尼大廚沒有用筍湯提鮮,他用西班牙橡果火腿增鮮碼味,以豬身上嫩如脂的網油潤化。我站在那里,只見他把新鮮的黑花豬網油往刀魚上一鋪,切幾片伊利比利亞半島上的陳年橡果火腿擺在網油上,撒上幾絲姜絲、幾根蔥白頭,恰當的火候一蒸,新鮮出鍋,豐腴泛光,鮮嫩如脂。
刀魚上來后,服務生小心翼翼地為我們把刀魚的刺,從頭到尾完整地剔出來,送廚房又做成了一道椒鹽魚骨,吃起來骨酥酥的,香脆脆的,椒香活味。從嫩鮮到酥脆的舌尖誘惑,他們用多種手法呈現刀魚之美。
刀魚煮爛,用紗布濾去魚刺后煮面,是鎮江人的專利,叫刀魚面。用早上出水的肥碩的雌刀魚,去刺取刀魚肉做餡包成小餛飩,再配上刀魚湯,叫刀魚餛飩。尊尼大廚煮了一小碗刀魚餛飩上來,精精致致,清爽鮮美,一口嗍下去,春的味道。
與江刀同席上來的,是瑞昌的山藥汁,乳白色,喝一口,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尊尼大廚又現場科普:這些產在瑞昌的山藥每隔五年才有,這樣的鮮榨汁,男人喝多了,有人受不了;女人喝多了,還有人受不了;大家喝多了,不知誰受不了。
一陣歡笑,大家趁熱吃刀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