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環形的河流
一
田疇和河堤的狹長地帶,有一條溝渠,溝渠的埂邊長了許多黃槐。溝渠是饒北河的一條引水渠,水壩筑在一個巖石山前。巖石山的三岔路口,有一個石灰廠。石灰廠并不大,只有一個石灰窯。隔兩天我便以找江春、慶喜為由,去石灰廠蹭一餐飯吃。一般在上午放學后,我會出現在石灰廠食堂,遠遠聞到米飯在飯甑里打滾的香味,綿長,甜淡。我們四季都在跑,一群孩子,相互追逐著,像風追逐著風。
二
十三歲,當當當,消失了。我們去了小鎮鄭坊讀初中。去讀書的人有十幾個,更多的人放棄了學業。江春、慶喜、始初、軍權、陸波、齊勇、紅霞,大家始終在一起。我們住校,星期六中午回家,星期天下午返校。返校的時候,背個書包,扛個米袋,提個菜罐,步行八里。
陸波不愛讀書,喜歡打架,時常到街上的湯點店偷吃,偷油條包子、清湯煎餃、油麻餅米糖,也偷甘蔗、柚子、黃瓜。和陸波一起離校的,還有齊勇。可誰也不知道齊勇去了哪兒。初中的學業晃眼間結束了。江春、慶喜考上縣中。始初隨父親去了九江。
那個暑假,我們都特別焦躁。玩伴也一下子四散而去。
河灣呈一把彎刀形,一邊是田疇一邊是河灘。河灘上有榆樹、洋槐、柳樹,四月初,嫩芽尖尖,一卷一卷往枝丫上翻,翻出一層層的波浪。
在很多年里,我默念著這個和長江相依相擁的城市,仿佛我和它之間有著某種隱隱約約的關聯。
三
二十歲之前,我很想去一次九江。我和始初通了兩年的信,后來再也沒通信了。我都忘記有這個人了,只是每次回父母家,看到她家高出屋頂的柚子樹枝葉,才會回到年少時代的記憶之中。夜里的半邊街,早早沒了人。鵝卵石的路面有油滑的水漬,門縫里漏出半暗的燈光,像浮在晃動的水面上。冷寂的夜晚,不遠處的河水在咆哮、撲打,山鷹尖利的叫聲劃過村舍上空。這是另一條河流,有時間的淹沒感,悄悄地,推搡著人,吞沒著人。
我參加工作那年,江春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他是村里的第一個名牌大學生,族里和鄰里開了二十桌酒席。年輕的時候,我們需要去遠方,需要一種無聲的召喚。
饒北河的冬天,短暫而寒冷。各家的人,圍攏在火盆邊,說說笑笑,婦人在忙碌著一家人的吃喝。入夜,雨停了,當當當當當,瓦楞上的敲擊聲更響亮更密集,急促,熱烈,奔放。
四
饒北河兩岸,有一個開手扶拖拉機的,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三十七八歲,開手扶拖拉機有五六年了。他就是當年考上科大的江春。他大學畢業之后,分配在省里的一個廳級科技單位。上了兩年的班,辭職不干了,去了東莞,在一家大型企業干了兩年,又辭職了。有一次鎮里去東莞舉辦招商引資活動,還特意把江春請到會展上,書記親自介紹項目,希望這個饒北河長大的人,回到饒北河,返鄉投資,支持家鄉發展。
人是回來了,可錢沒一分。誰也不知道他為什么回來。每次回家,我都叫他來坐坐,吃一餐飯。每次相聚都是愉快的。我從不問他的過去,也不問他的將來。我知道,有一些人厭惡過去,也厭惡將來;也有一些人,過去已遠,將來更遠。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人,活得過于具體,具體得沒了自己生命蘊涵的內容。
五
今香是軍權的母親,死的時候,八十一歲了,死在廁所的木板上。今香有三個兒子,老大軍禮,老二軍紅,老小軍權。還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岸柳,二女兒河柳。
她逼死了兩個媳婦。軍禮的第一個老婆,被逼投井自盡。軍紅的媳婦,被逼在油茶山用一根棕繩了結了自己。軍紅一直單身。軍權幾年也不回家一次,在溫嶺,出海打魚,把老婆孩子一起帶去,有二十幾年了。
今香是在中秋節早晨死的。我在父母家里。也是這一天,齊勇回家了。齊勇回家出乎任何人意料。下午三點多,村里來了一輛高檔小車。整整二十五年了,齊勇第一次回家。村里人才知道,齊勇活著,沒死。
之后,齊勇再也沒回到過他的故地。母親去世,他也沒回來。也是在這幾次,我發現陸波開始吸毒。我們在一起,坐兩三個小時,他開始流清清的鼻涕,眼皮耷拉下來,渾身無力,瘟雞一樣。
六
饒北河從一片沙洲地彎彎曲曲地流出來,流得那么平靜。清晨的薄霧在沙洲上織了一層籠紗。太陽出來,霧氣漸漸散去,遠處一片灰白。那是瓦屋頂,灰黑色,古老的灰黑色。
沙洲,有寬闊的蘆葦地和一片果樹林,桃樹梨樹不約而同地開花,也不約而同地凋謝。果樹林里,有一座寺廟。從大門進去,走十來步,有一個大銅鼎,銅鼎里是香灰和燃著的香。寺廟從河南迎來了一個老僧,開壇說法。管理寺廟的人,是個四十五六歲的本地人,他很少走出寺廟,在一間尾房里,臨帖,打坐,念經。
出去的人,有一部分不再回來,也有一部分下落不明。也有個別的,會在幾十年之后,突然出現在村里,像個陌生的闖入者,鄉音有改。大部分人候鳥一般,正月出,臘月歸。
一部分人老去。又一些人出生,在深夜啼哭,嚶嚶嚶嚶。啼哭聲里,指甲花旺旺地開在墻埂上,白白的,紅紅的,艷艷的。饒北河,從亙古而來,又奔向亙古,周而復始,生生不息。雨在呼嘯。河在呼嘯。村舍在暴雨中,沉默,隱忍。仿佛一切都不曾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