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1 一個目標
定義
社交故事的目標是通過某種過程、格式、人稱以及內(nèi)容來分享準確的信息。這些內(nèi)容對聽眾來說是描述性的、有意義的,而且在身體、社交以及情感方面都是安全的。每一個社交故事在整體上都要有一種沉著冷靜、不急不躁,且令人感到安心的語調(diào)特點。
練習活動
不同于其他的教程,這個教程一開始就是練習活動。先完成練習,然后閱讀答案以及教程的其他部分。
標準1 練習活動:一個目標
說明:再讀一遍本教程開始的定義。然后回答下面的問題:
社交故事的目標是為了要聽眾去做作者或者團隊想要他/她去做的事情嗎?請選擇:□是 □否
答案:最普遍的誤解就是社交故事的目標是為了改變聽眾的行為。社交故事的目標絕不是為了改變聽眾的行為。社交故事的目標是安全而準確地分享有意義的信息。不可否認,對一個具體的概念、技能,或者場合的關(guān)注往往起源于某一行為。然而,如果我們的目標僅僅是改變行為,那么我們可能要專注于“告訴孩子做什么”。事實上,聽眾可能早已聽多了要做什么。與此相反,我們的焦點是放在困擾或者錯誤信息的深層原因上。作者要努力明確什么樣的信息能帶來更加有效的回應(yīng),從而分享信息。聽眾行為能力的提高常常被歸功于社交故事;但我的看法是,這是他們對事件、期望的理解能力提高的結(jié)果。
討論
無論主題是什么,每個社交故事都要對它的聽眾表現(xiàn)出尊重。讀一讀書中題為“為什么要泡澡或者淋浴”(P149)的故事。很多父母和專業(yè)人士發(fā)現(xiàn)很難向他們照顧的兒童、青少年甚至成人解釋清楚個人衛(wèi)生的重要性。這個故事就是針對這個主題。它的措辭非常謹慎。作者使用第三人稱的句式講述了洗澡的重要性,而沒有對聽眾做出任何指責。同時,故事中的歷史事件加入了一點幽默,這使其內(nèi)容聽起來好玩而有趣。書中的其他故事也運用了相似的策略,這都是為了分享信息;而這種信息的分享要準確、鄭重、有明確目的而又能確保聽眾安全。
一個故事在身體、社交以及情感方面的安全性是作者首先要考慮的要素。從身體安全的角度來說,想想下面這個例子。某位媽媽給她的兒子哈里森寫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在海邊游泳的事情。她在故事中加了一張哈里森在水中的照片。照片里只有他一個人。拍照的時候,孩子的爸爸其實就在孩子身邊,只是他沒出現(xiàn)在取景器中。但在哈里森的眼里和心里,這張照片從表面看來就是他可以獨自一個人游泳。下文中我們會深入討論,社交故事的作者要努力寫出真正準確的文本并使用準確的插圖。這樣做才能得到一個準確且清晰的故事。正如在這個哈里森游泳的故事中體現(xiàn)出來的一樣,表達的準確性對他的實際人身安全同樣重要。
社交安全性也同樣重要。巴恩斯夫人是一位一年級教師。她給6歲的亞當寫了個故事。她在故事中這樣描寫她的班級:“在這里我們都是朋友。朋友之間要合作。”亞當讀了這個故事。課間休息時,他班級里的兩個“朋友”走過來,要求他把褲子脫下來。根據(jù)從故事中學到的信息,他想這兩個同學是朋友,而朋友之間需要合作,于是亞當聽從了他們的要求。當那兩個孩子笑著轉(zhuǎn)過身跑開時,亞當十分不解。亞當?shù)墓适虏粶蚀_。同一個班級的同學并不一定都是朋友。巴恩斯夫人寫的并不是社交故事。盡管用心是好的,但是她的故事缺乏社交安全性。
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作者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寫下那些會威脅到情感安全的句子。這里有一些取自故事檔案中的例子:“我經(jīng)常打斷別人。”“有時候,我會打其他孩子。”以及“別人和我說話的時候,我常常不聽。這很不禮貌。”在學習第五條標準的時候,我們將更詳細地討論,在社交故事中不容許用自我貶低的句子,也不能用對聽眾有負面影射的句子。這樣做既不能給聽眾提供其他的回應(yīng)方式,又沒能說明其中的道理,還會直接威脅到他們的自信。另外,使用聽眾的口吻,即以第一人稱句式來講述錯誤的行為會導致與使用自我貶低的句子一樣的負效應(yīng)。而且,這樣做同時也是對聽眾的一種不尊重。
結(jié)束語
支撐每個社交故事的目標是其他標準的基石。第二條、第三條以及第四條標準針對的是故事的研究、寫作以及運用的過程,以確保故事有堅實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以及有意義的格式。每個故事的敘述方式由第五條標準來定義,從而保證了故事的冷靜平和且令人感到安心的語調(diào)特點。每個社交故事的描述性特點是第六條、第七條以及第八條這三條標準的關(guān)注點。立意在社交故事中極其重要,第九條標準就是通過聽眾的參與來達到這一目標。最后,第十條標準確保每個故事都是經(jīng)過認真研究才寫出來的,而這個寫作過程在最后運用故事的時候能反映出來。在教程剩下的部分,我們會更加詳細地討論每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