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西周史
  • 楊寬
  • 8167字
  • 2020-03-26 17:16:40

第二章 周的起源和興起

一 反映周族起源的始祖后稷傳說

(一)周族早期的世系傳說

周族比起夏族、商族來,是一個后起的姬姓部族。相傳從始祖后稷起,到周文王,只有十五代。《國語·周語下》記載太子晉說:“自后稷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王)始平之,十八王而康王克安之。”又載衛彪傒說:“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興?!备鶕妒酚洝ぶ鼙炯o》和《世本》(《尚書·酒誥》正義、《史記·周本紀》的索隱和集解所引),十五王的世系有如下表:

《史記》所載十五王的名字,《世本》的記載有些不同。公非,世本作公非辟方;高圉,《世本》作高圉侯侔;亞圉,《世本》作亞圉云都?;矢χk《帝王世紀》(徐宗元輯本)以為辟方、侯侔、云都是公非、高圉、亞圉的字。但是《漢書·古今人表》第六等卻說:“辟方,公非子”;“夷竢,高圉子”顏師古注:“竢與俟同?!绷河窭K《古今人表考》認為即是侯侔。;“云都,亞圉弟”。如果班固著《漢書》另有依據,就比《史記》多三個王,成為十八王。

《史記·周本紀》說:“后稷之興,在陶唐、虞、夏之際。”這是根據《尚書·堯典》和《尚書·皋陶謨》的?!秷虻洹泛汀陡尢罩儭范际谴呵飸饑鴷r代的作品,都以“曰若稽古”開頭,是依據古史傳說的擬作,并非實錄?!秶Z·魯語上》記載展禽(即柳下惠)的話:“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興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禮記·祭法》載有相同的語句,只是“夏之興也”作“夏之衰也”。“興”字當是“衰”字之誤《尚書·湯誓》正義引《國語》這段話,認為“興當衰字之誤”,是正確的。“夏之衰也”和《左傳》所說“自商以來祀之”相合。?!蹲髠鳌ふ压拍辍酚涊d周太史蔡墨的話也相同,只是說:“周棄亦為稷,自商以來祀之。”太史是掌管歷史記載和圖籍的,蔡墨的話,該有依據。后稷該是商代周族人的祖先,把他說到夏代衰世,甚至說到虞、夏之際,都不免是增飾之辭。

如果后稷在虞、夏之際,經歷十五個或十八個王怎能到殷、周之際呢?根據《古本竹書紀年》,夏代從禹到桀,經歷十四世,十七個王,共四百七十年;商代從湯到紂,經歷十七世,三十一個王,共四百九十六年。這個商代的年數,恐怕還不足。孟子說:“由湯至于文王五百有余歲”(《孟子·盡心下》)?!蹲髠鳌ば辍酚浿艽蠓蛲鯇O滿對楚莊王說:“桀有昏德,鼎遷于商,載祀六百。”夏商二代共有三十一世,四十八個王,至少在一千年以上。如果后稷在虞、夏之際,到文王,要經歷夏商二代,只經歷十五個或十八個王,就差得太多了。過去早有人對此表示懷疑,或者另外提出解釋。一種解釋,認為后稷之后世系有脫落,從后稷到公劉不是四代而是十多代。例如漢初婁敬對漢高祖說:“周之先,自后稷堯封之邰,積德累善十有余世,公劉避桀居豳。”(《史記·劉敬列傳》、《漢書·婁敬傳》)另一種解釋,認為后稷原是官名,是指在虞夏世代擔任后稷官職的周的祖先,不是指一個人?!秶Z·周語上》記載祭公謀父說:“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棄稷不務,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于戎狄之間?!比龂鴷r譙周因此說:“按《國語》云,世后稷以服事虞、夏,言世稷官,是失其代數也。若以不窋親棄之子,至文王千余歲,唯十四代,實亦不合事情。”(《史記·周本紀》索隱引)。其實這兩種解釋都沒有可靠依據。周太子晉明確說從后稷到文王“十五王”,到康王才“十八王”,不可能從后稷到公劉就有十多世。所謂“世后稷以服事虞、夏”,也不可信。后稷原是稷神的稱謂,不是官名。西周時代確曾以后稷為農官之長,該是由于推崇后稷的緣故。稷神的稱為“后稷”,猶如土地之神的稱為“后土”,“后”原是對地下神祇的尊稱,如同“帝”原是天上最高之神的尊稱一樣。古書上常常以“后帝”連稱,或者把上帝稱為“上天后”《墨子·兼愛下》引《湯誥》:“惟予小子履敢用玄牡告于上天后?!薄墩撜Z·堯曰》“上天后”作“皇皇后帝”。《楚辭·天問》講到羿時說:“何獻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焙蟮垡嘀干系邸!昂蟮鄄蝗簟保c甲骨卜辭“帝弗若”意義相同。。后稷作為虞、夏之際的官名,是后起的古史傳說;把后稷以后說成世代做后稷之官,更是后起之說。

(二)《山海經》的后稷神話

《山海經》中保存有不少關于后稷的神話:

有西周之國,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臺璽,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赤國妻氏,有雙山。(《大荒西經》)

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孫曰叔均,始作耕(“耕”字上原衍“牛”字)《海內經》“始作牛耕”的“牛”字當為衍文?!洞蠡奈鹘洝纷鳌笆甲鞲保瑹o“?!弊郑短接[》卷八二二引《山海經》亦無“?!弊?,此時尚不可能使用牛耕。。大比赤陰(當有誤字),是始為國。禹鯀是始布土,均定九州。(《海內經》)

有系昆之山者……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郝懿行云:亡謂善逃逸也)。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大荒北經》)

《山海經》所保存的這些后稷神話,比較復雜,有不同的來源,但也反映了周人把后稷作為農神的一些實際情況。所說“帝俊生后稷”,前人對《山海經》的帝俊,或者解釋為帝嚳,或者解釋為帝舜,其實就是殷墟卜辭的高祖夋,原來出于上帝的神話(參看拙作《舜與帝俊帝嚳大皞》,收入拙作《中國上古史導論》,刊于《古史辨》第七冊上編)。所說“稷降以百谷”,把百谷的種子說成是由稷從天下降下來的,當然是神話,也正是因為他是稷神。

《大荒西經》說稷傳位給其弟臺璽,臺璽傳位給其子叔均,叔均繼承了稷和臺璽的播種百谷的職司,并且“始作耕”。臺璽的臺,郭璞注:“音胎。”“臺”即“邰”字,即后稷及其母姜嫄所在的有邰氏?!堵肥贰ぐl揮四·周世考》:“后稷封臺,故其后有臺璽,有叔均。既有臺璽、叔均,則知稷之后世多矣,不窋不得為稷子明矣。”“邰”一作“”或“漦”,在今陜西武功西南?!堵肥贰ず蠹o·高辛紀》說:有邰氏姜嫄生棄,“虞帝乃國之漦,號后稷,勤百谷而山死。取(娶)姞人,是生漦蠒,世濟其德。漦生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谷,是為田祖”?!堵肥贰贰芭_璽”作“漦蠒”,以漦作為邑名,是有根據的?!稘h書·地理志》右扶風有縣,自注:“周后稷所封?!鳖佔ⅲ骸白x與邰同,音胎。”可知后稷傳位給其弟臺璽,臺璽仍以邰為氏。后稷傳位給其弟的繼承法,和商的兄終弟及之制相同,反映了周族父系氏族制階段初期的一些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大荒北經》所說叔均“乃為田祖”的神話。這是說黃帝用能夠“蓄水”的應龍進攻蚩尤,蚩尤用能夠“縱大風雨”的風伯、雨師來反擊,于是黃帝又從天上請下天女魃來制止,才把蚩尤殺死。可是魃下來之后不能再回到天上,她所住的地方就不下雨,鬧旱災。叔均因此報告上帝,把魃遷到赤水以北地方,從此叔均就成為“田祖”,他驅逐鬧旱災的魃,開通了水道。所謂“田祖”,就是周人所崇拜的稷神?!对娊洝ば⊙拧じμ铩泛汀洞筇铩范贾v到了周人對田祖的崇拜:

琴瑟擊鼓,以御(祭祀)田祖,以祈甘雨,以介(祈求)我稷黍,以穀(養活)我士女。(《甫田》)

去其螟(吃禾心的青蟲)螣(吃禾葉的青蟲),及其蟊(吃禾根的蟲)賊(吃禾節的蟲),無害我田稺(嫩禾)。田祖有神,秉畀炎火(謂把害蟲捉來交付火燒死)。(《大田》)

《甫田》講的是祭祀田祖,祈求甘雨,從而求得豐收。《大田》講的是除去蟲害,要依靠田祖之神,把害蟲燒死。正因為田祖是稷神,要通過祭祀田祖來祈求豐年和除去蟲害。《周禮·春官·籥章》:“凡國祈年于田祖,龡豳雅,擊土鼓,以樂田畯?!贬偈侵艿淖嫦裙珓⑦w居之地,在今陜西旬邑西南。這里所說的豳,即是《籥章》文中所說的“豳籥”和“豳詩”,豳籥是指豳地用葦制作的吹奏樂器,豳詩是豳地的詩歌。“雅”即“夏”,周人自稱其所居地區為夏,是指周原有的樂章和詩歌。這樣吹奏周人故土的音樂、打擊瓦制的鼓,來向田祖祈求豐年,該就是周人傳統的禮俗。周人所崇拜的田祖,當然就是后稷以及叔均。這從《山海經》所講后稷及叔均的神話,可以證明。

《山海經》講的是神話,是由于周人把后稷、臺璽、叔均作為稷神而產生的神話。但是不能否認,這些神話反映了周族在原始社會階段的一些史實。后稷等三人,該是周族從母系氏族制轉變為父系氏族制的初期,積極領導族眾從事發展農業生產的領袖人物,曾經對周族的發展作出很大的貢獻。

(三)后稷是周族尊為稷神的祖先

從來從事農業生產的部族或國家,都要以社神和稷神作為重要的崇拜對象。因為社神是土地之神,稷神是百谷之神。“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谷之長,故立稷而祭之也”(《白虎通·社稷》)。這種禮俗起源很早,流傳時間很長。這種被尊為社神、稷神的崇拜對象,往往都是那些部族中有功于平治水土或農業生產的祖先。上面我們引述蔡墨等人的話,說烈山氏之子名柱,因“能殖百谷百蔬”而被尊為稷神,接著后稷也因同樣原因而被祀以為稷神,應該是可信的。

西周時代著作的《尚書·呂刑》,保存有比較原始的神話傳說。它講到了刑罰的起源:古時蚩尤作亂,延及平民,苗民由此作“五虐之刑”,殺戮無辜人民。被冤殺者控訴到上帝那里,上帝嗅到刑殺的腥臭,哀憐人民,于是滅絕苗民的種族,“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種,農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边@里以伯夷、禹、稷作為“三后”而“恤功于民”,禹是姒姓夏族的始祖,稷是姬姓周族的始祖,伯夷是姜姓之族的始祖。《國語·鄭語》說:“姜,伯夷之后也?!薄秴涡獭分园巡暮陀?、稷并列為三后,因為這是姜姓呂國君主奉命制作的有關刑法的文告?!秶Z·鄭語》記載周的史伯說:“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孫未嘗不章(彰)”,曾列舉虞幕、夏禹、商契、周棄為例,并說:“周棄能播殖百谷蔬,以衣食民人者也?!薄妒酚洝ひ蟊炯o》引《湯誥》又稱禹、皋陶、后稷為“三公”,認為三公“久勞于外,其有功于民,民乃有安”;“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有立”。后稷的功勞就是“降播種,農殖百谷”。這種看法,在古代貴族中十分普遍。大家認為各族始祖之所以能夠建國立業,就是由于他們“有功于民”。因此當時貴族對始祖舉行的祭祀典禮,具有報答性質。

周代有禘、郊、祖、宗、報五種重要祭禮,“禘”祭的是帝嚳,“郊”祭的是后稷,“祖”祭的是文王,“宗”祭的是武王,“報”祭的是高圉、大王(公亶父)。展禽說:“凡禘、郊、祖、宗、報,此五者國之典祀也,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彼€指出,后稷之所以會被周族作為“郊”祭之神,因為“稷勤百谷而山死”,如同冥之所以會被商族作為“郊”祭之神,因為“冥勤其官而水死”一樣(《國語·魯語上》)。正因為后稷“勤百谷而山死”,“有功烈于民”,才會被作為稷神而用“郊”祭?!敖肌焙汀岸E”是差不多的大祭,所以展禽說:“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禘”祭要“用牲”于宗廟,剌鼎載:“王啻(禘),用牡(用牡即用牲)于大室,啻(禘)邵(昭)王。”“郊”祭要“用牲”于南郊。《尚書·召誥》記載營建洛邑時“用牲于郊,牛二”?!兑葜軙ぷ黯媒狻纷鳎骸澳嗽O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這樣以后稷配合上帝祭祀,就是《禮記·大傳》所說:“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鄭注:“謂郊祀天也。”

(四)周族相傳的后稷神話

周族既然把后稷這個祖先作為稷神來祭祀,當然會有一套稷神的神話。《詩經·大雅·生民》描寫的,就是他們自古相傳的后稷神話。詩共八章,前五章講的是天生后稷的神話: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通作“祓”)無子。履帝武敏(通作“拇”)歆,攸介攸止,載震(通作“娠”)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坼不副,無菑(災)無害。以赫厥靈,上帝不(能作“丕”)寧,不(丕)康禋祀,居然生子。

誕寘之隘巷,牛羊腓(通作“庇”)字之;誕寘之平林,會伐平林;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鳥乃去矣,后稷呱矣。實覃實,厥聲載路。

誕實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通作“穎”)穟穟,麻麥幪幪,瓜瓞唪唪。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茀厥豐草,種之黃茂。實方實苞,實種實褒,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實穎實栗,即有邰家室。

這首詩之所以叫“生民”,就是說周族人民出于上帝和姜嫄所生。因為周族的始祖后稷,就是上帝和姜嫄所生的。據說姜嫄原來沒有兒子,祭祀上帝,祈求除去“無子”的災難(以弗無子)。她到野外踏到了上帝足跡的大拇指而感到喜悅(履帝武敏歆),馬上就懷孕而很早長育(載震載夙),這樣就生了后稷。懷胎滿月,分娩很順利,沒有什么破裂(不坼不副),也沒有什么災害(無菑無害)。這是上帝神靈顯現的結果(以赫厥靈),上帝因而大為安樂(上帝丕寧)。這是上帝安樂地接受姜嫄祭祀的結果(丕康禋祀),這樣就安然生下兒子后稷(居然生子)《生民》:“以赫厥靈,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毛傳》:“赫,顯也。不寧,寧也。不康,康也?!编嵐{:“康寧,皆安也。姜嫄以赫然顯著之征,其有神靈審矣。此乃天帝之氣也,心猶不安之。又不安徒以禋祀而無人道,居默然自生子,懼時人不信也?!闭x引馬融云:“上帝大安其祭祀而與之子?!泵献x“不”為“丕”,解釋“不寧”為“寧”,“不康”為“康”。馬融也讀“不”為“丕”,把“不康禋祀”,解釋為“大安其祭祀”。只有鄭玄仍然釋為“不安”,為的要說明姜嫄把后稷拋棄的緣故,但是與詩意不合。胡承珙《毛詩后箋》說:“以赫厥靈云云,乃詩人美大后稷之生而非述姜嫄欲棄之意,故傳以不寧、不康與他詩不顯、不時、不警、不盈者同義。疏引馬融云:上帝大安其祭祀而與之子,此則不康之不為巫,其意與毛同,與箋直訓為不安者異矣?!庇终f:“箋以上帝為天帝之氣,以不寧為姜嫄不安,一句之中,語氣隔斷,無此文理。又居有安義,故居然猶言安然,王肅亦云無疾而生子是也。箋以居為居處,然為默然,亦割裂不成文義。”陳奐《詩毛氏傳疏》也說:“此承上章言姜嫄克禋祀上帝,而上帝亦將安樂其禋祀,居然生子,謂生后稷也?!? class=,接著嬰孩被放置到狹隘的小巷,路過的牛羊就保護養育他;再被放置到樹林里,恰巧遇到很多來伐木的人照料他;又被放置到河中寒冷的冰面上,又有飛鳥用翅膀來覆蓋他。鳥一飛去,他就呱呱地泣叫,哭聲長而宏亮(實覃實),一直傳播到大路上(厥聲載路)。他長到能夠爬行,已有智慧(克岐克嶷),能夠自己找尋東西吃。長大之后,就會播種荏菽(大豆)、禾(小米)、麻、麥、瓜瓞(小瓜),都很茂盛,得到豐收。他種莊稼,很有一套幫助莊稼成長的方法(有相之道),除去田中雜草(茀厥豐草),使谷苗長得美茂(種之黃茂),吐芽又含苞(實方實苞),長得茁壯而漸高(實種實褒),莖長而谷花開(實發實秀),稈子堅而穗子結得好(實堅實好),穗子垂長而谷粒飽滿堅實(實穎實栗)。于是他就在有邰建立家室(即有邰家室)。

《生民》前五章所講后稷神話,描寫姜嫄如何得到上帝神靈保佑而生下后稷,后稷生下以后又如何得到上帝神靈保佑而成長,又如何播種百谷得到豐收,因而在有邰成家立業?!妒酚洝ぶ鼙炯o》有關后稷出生的情節,就是依據這詩篇而敘述的,所說姜嫄到野外見到巨人足跡,忻然踐了就懷孕,“巨人”就是上帝。至于《周本紀》所說:姜嫄“生子以為不祥棄之”,后來她又“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為棄”。這就不見于《生民》。從《生民》來看,姜嫄生下后稷的過程,得到上帝神靈的充分保佑,生來順利安全,因而上帝也很安樂,沒有什么“不祥”,而且所生胎兒也沒有什么特異。至于放置到隘巷、平林、寒冰,正是用來顯示他的靈異,并不是“以為不祥棄之”。“棄之”之說出于后人誤解?!渡瘛分娨矝]有說后稷名“棄”,“棄”之名該是由于誤解而來。這種誤解,春秋戰國之際當已產生,所以周棄之名已見于《左傳》和《國語》胡承珙《毛詩后箋》說:“《傳》曰:天生后稷異之于人,欲以顯其靈,帝承天意而異之于天下。蓋以后稷之生不異,不應見棄,棄必有異。今欲求其何以異,則典籍無征。毛公師傳甚遠,所言即為典要。而襄公二十六年《左傳》追述宋平公夫人初生以異見棄,云宋芮司徒生女子,赤而毛,棄之堤下,共姬之妾取以入,名之曰棄。其事得為《毛傳》作一旁證。”胡氏已經看到“后稷之生不異,不應見棄”,但是為了維護《毛傳》,還是曲解為“典要”。顧頡剛《尚書研究講義》戊種之四,也引《左傳·襄公二十六年》這些記載,認為“后稷之名得無取于此乎?”并且說:“后稷者,姜嫄克禋克祀以弗無子,上帝無災無害以赫其靈而生者也,如之何棄之?隘巷、寒冰云云,乃顯其靈跡耳,不可謂之棄也。故后稷得名為棄,必戰國時人不明此段神話意義之后,拘牽《生民篇》文字而創立者耳。”。

后稷是“勤百谷而山死”而被尊為稷神的,原來他只有“后稷”這個稷神的稱謂?!皸墶边@個名字,顯然是后人增添的。周族之所以尊后稷為始祖,不僅是由于他“勤百谷”而成為農耕技術的開創者,而且還把他看作舉行上帝祭禮的創始者。農業固然是周族向來重視的大事,祭祀同樣是周的貴族生活中的大事?!渡瘛返暮笕?,就是講由于上天降下多種糧食嘉種(誕降嘉種)使得豐收,于是后稷創始祭祀(以歸肇祀);他又把米糧蒸得熱氣上騰(烝之浮?。?,把香蒿涂上脂肪作祭品,又把牡羊用烈火焚燒(載燔載烈),使氣味上騰,以求來年豐收(以興嗣歲)。最后說:終于使香氣上升,為上帝所領受(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時),因此后稷創始的祭祀上帝之禮,直到當時庶民還享受其福(后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于今)。據說孔子曾經稱贊:“后稷之祀,易富(通作“?!保┮?,其辭恭,其欲儉,其祿及子孫?!对姟吩唬汉箴⒄嘴?,庶無罪悔,以迄于今”(《禮記·表記》)。“庶無罪悔”就是說使得庶民沒有罪過而享受福祿。

西周時代著作的《生民》詩篇,所講的后稷神話,清楚地說明了周族所以要把后稷作為稷神、同時作為始祖來崇拜的原因。因為魯國貴族是周公后裔,故有著同樣的神話和禮俗。魯僖公時寫作的《詩經·魯頌·宮》,概括地講到后稷神話,也說后稷是姜嫄“上帝是依,無災無害”而生,也歌頌后稷播種百谷的功勞,還說他“奄有下國,俾民稼穡”,“奄有下土,纘禹之緒”。這個說法也還比較原始,只說他據有天下,繼承了禹的事業,并沒有說他擔任虞、夏的后稷之官。

因為周人推崇后稷,重視農業,后稷就成為西周時代主管農業的官名。古史傳說里把后稷作為虞、夏或商的農官,應該在西周把后稷用作官名之后。《尚書·舜典》把棄和禹、契、皋陶、垂、益、伯夷、夔、龍,并列為臣,棄的官職是后稷。《尚書·益稷》又把稷和禹、益、皋陶、夔并列為臣,稷的功勞是“播(播種食物),奏庶艱食、鮮食(“艱”通作“”,是說給庶民熟食生食)”?!睹献印る墓稀芬舶押箴⒑鸵?、禹、契、皋陶并列為舜臣,說:“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边@樣把姬姓周族始祖后稷,和姒姓夏族始祖禹,子姓商族始祖契,姜姓之族始祖伯夷,嬴姓之族始祖益,偃姓之族始祖皋陶,同樣作為舜的大臣,各居要職,濟濟一堂,是符合當時周人的政治要求的,也是符合周王朝以姬姓貴族為主、聯合諸多異姓貴族進行聯合統治的需要的。

(五)后稷神話反映的周族原始社會情況

相傳姜嫄是帝嚳元妃,是有邰氏之女,見《世本》、《史記·周本紀》等。從后稷神話來看,后稷是姜嫄踏了上帝足跡而感生。姜嫄作為帝嚳之妃,是后起的傳說。魯國有單獨祭祀姜嫄的宗廟,叫做“宮”?!对娊洝旐灐?img alt="" class="s-pic"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D10077/16317953905392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50-1.png?sign=1754750500-vypXQvLIM7rSYM2ZEXIjDWlG2a3AcrkD-0-79261b223e5f706affe7bc05242b0ec7">宮》:“宮有侐(清靜),實實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邪辟)?!薄睹珎鳌罚骸?img alt="" class="s-pic"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D10077/16317953905392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50-1.png?sign=1754750500-vypXQvLIM7rSYM2ZEXIjDWlG2a3AcrkD-0-79261b223e5f706affe7bc05242b0ec7">,閉也。先妣姜嫄之廟,在周常閉而無事。”為什么周、魯要特設宗廟來祭祀姜嫄呢?因為姜嫄是周族的先妣?!吨芏Y·春官·大司樂》列舉祭祀用的樂舞,先是祭天神、地、四望、山川,其次是享先妣,再次是享先祖。先妣在祭禮中的地位,在天神、地、四望、山川等自然界的神祇之下,而在先祖之上,地位尊于先祖。鄭玄注:“先妣,姜嫄也。姜嫄履大人跡,感神靈而生后稷,是周之先母也。周立廟自后稷為始祖,姜嫄無所妃(配),是以特立廟而祭之,謂之宮。,神之?!敝茏逅赃@樣為姜嫄單獨設廟祭祀,把先妣看得尊于先祖,因為依據后稷神話,先祖是由先妣所生。周族這個先妣生先祖的神話傳說,祭祀上先妣尊于先祖的禮制,反映了周族在以先祖為主的社會以前,曾經歷尊重先妣為主的社會,即母系氏族制階段。

姜嫄是有邰氏之女,《說文》說邰是“周棄外家國”。但是《生民》又說后稷“即有邰家室”。因此《史記·周本紀》說舜“封棄于邰”。相傳邰即漢代右扶風縣(《漢書·地理志》),在今陜西武功、扶風間,后稷這樣在娘家的氏族建立“家室”,而且相傳后稷所娶元妃是姞氏而不是姜氏?!蹲髠鳌ば辍酚浭镎f:“吾聞姬、姞耦,其子孫必蕃。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碑敃r西北地區有姞姓的部族和國家分布,例如后來被周文王滅亡的密須(一作密),就是姞姓,在今甘肅靈臺西《潛夫論·志氏姓》:“姞氏女為后稷妃,繁育周先。姞氏封于燕?!瓓犑现畡e,有闞、尹、蔡、光、魯、雍、斷、密須氏?!鼻丶沃儭妒辣据嬔a》引“光”作“先”,謂與侁、姺同;又以為“蔡”乃“燕”字之誤,“魯”乃“偪”字之誤。密須一作密,見《詩經·大雅·皇矣》。。這種情況,反映了后稷所處的時代,正從母系氏族制階段過渡到父系氏族制階段。

從后稷傳說,還可以使我們看到,周族很早就是個重視農業生產的部族。雖然它比夏族、商族后起,它之所以能夠后來居上,就是由于重視發展農業的結果。正由于它重視農業生產,是沿襲后稷以來的傳統,所以西周的農官之長就叫后稷,在職官中居有重要地位,并且有著一系列比較完整的組織。周宣王即位“不籍千畝”,虢文公因此進諫,大談籍禮的重要性。他認為,民之大事在農,上帝的祭品,人民的蕃殖,大事的供應,國家的財用,都要依靠農業,“是故稷為天官”(《國語·周語上》,“天”原誤作“大”,從汪遠孫改正)。籍禮舉行前,立春前九天,要由太史把天時和土壤變化情況通知給稷,再由稷報告國王(即天子)。等到籍禮開始舉行,要由“后稷監之,膳夫、農正陳籍禮”。等到儀式完畢,由庶民在“籍田”上集體勞動,要由“后稷省功,太史監之”。“省功”就是視察耕作成績。最后由稷“遍誡百姓,紀農協功”;還要由各級官吏分批出動巡查,“農師一之,農正再之,后稷三之,司空四之,司徒五之,太保六之,太師七之,太史八之,宗伯九之,王則大徇”(《國語·周語上》)。韋注:“農師,上士也。農正,后稷之佐,田畯也,故次農師。后稷,農官之君也,故次農正?!笨芍敃r農官有三等,后稷是農官之長,其次農正(即田大夫),再次農師。最基層的農官叫農師,該是比較懂得農業技術的。西周所以會有這樣有組織的農官系統,該是繼承了后稷以來重視農業的優良傳統。

后稷重視發展農業的措施,對后世的影響是深遠的,直到戰國時代,人們還把后稷作為最高明的農業生產者的代表。例如《韓非子·喻老》說:“故冬耕之稼,后稷不能羨也;豐年大禾,則臧獲不能惡也。以一人之力,則后稷不足;隨自然,則臧獲有余?!薄秴问洗呵铩繁4嬗兴钠r家著作,即《上農》、《任地》、《辯土》、《審時》?!度蔚亍芬婚_頭就以后稷名義提出了十大問題,所講的農耕技術就是答復這十個問題的,當是來源于一部假托后稷著作的農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喇| 高雄县| 武威市| 磐石市| 壤塘县| 义马市| 泾川县| 合肥市| 泽库县| 会宁县| 兴国县| 融水| 濮阳市| 安岳县| 九寨沟县| 无为县| 旌德县| 海阳市| 项城市| 商河县| 平定县| 棋牌| 吐鲁番市| 英德市| 绥滨县| 永康市| 南召县| 福贡县| 深泽县| 磴口县| 南昌县| 金秀| 鄂托克前旗| 凤庆县| 平定县| 静乐县| 烟台市| 赣榆县| 丁青县| 胶州市| 天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