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有一座花園,通過悉心的照料和灌溉,它就會開滿鮮花、郁郁蔥蔥。若是對它置之不理,它很快就會成為一片荒蕪之地,雜草叢生。但是不可改變的一點就是,無論你是否開墾它,都將得到一個結果。如果你沒有播種有用的種子,那些無用的雜草之籽就會趁機而入,飄落在花園的土壤中,使得整座花園很快就野草遍布、一片狼藉。
所以要想擁有美麗精致的花園,就需要一名園丁來精心照料自己的那片土地,悉心呵護美麗的花木,播種需要的種子,清除所有的雜草。
我們的頭腦正是這樣一座花園。如果我們不悉心護理自己頭腦的花園,那么也會荒草叢生。所以要想得到完美、純凈的思想,就應該清除各種錯誤的、不純潔的以及無用的思想,栽培正確的、單純的以及有用的思想。
在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后,人們便會發現這樣的真理:每個人都是自己心靈花園的主人,每個人都在指導并主宰著自己的人生。人們都能揭示自身思想的法則,找尋到人生的真諦,并且可以越來越精準地了解到思想力量及思維因素是如何在造就自身品質、所處的境況,及人生的命運過程中發揮作用的。
思想與品質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自身的境況是反映自身品質的唯一通道,所以一個人在生活中的外在表現,也就幾乎反映了他所有的內心狀態。當然,這并不是說一個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所處的境況,反映出來的就是他全部的品質,但那些境況與其自身內的一些思想要素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因此,在他個人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就構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人生的境遇并沒有什么注定和巧合之說。依據人生的法則,每個人都應有屬于他自己的位置。而他融入自身品質中的那些思想,將會帶領他走向自己應處的位置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于一種絲毫不會出錯的法則起作用的結果。這種法則在適用于那些對自己的純凈心滿意足的人以外,同時也適用于那些深感自己與四周環境“不相和諧”的人。
整個宇宙都是不斷發展和進化的,人更是如此。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該朝某一個方向發展,并且下意識去培養了那種思想,他最終就會成為那樣的人。這就是人們所需要學習的精神課程——思想水平是最終境況的決定力量。當他掌握了這一課程后,他就能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將其加以靈活廣泛地運用。
如果一個人認為是外部環境塑造了自己,那么他必然會時時刻刻受到外界各種境況的影響。如果他能夠意識到,他自身實際上就具有這種創造性的力量,是他自己塑造了自己本身,他的靈魂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那么,不管遇到什么樣的情況,他都能夠把握住自己的人生不被外界牽制,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
思想決定了所處的境況。每個人都可以認識到,如果自己能夠很好地自我控制和心靈凈化,那么他所處的境況就會根據思維的改觀而改變,將會變得越來越平衡和協調。同樣,如果一個人能夠認真地自我反省,并且盡量彌補自己性格品質上的缺陷和不足,那么他將會看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顯而易見的神速進步,他也將會經歷一個越變越好的蛻變過程。
所有他所秘密隱藏的、他深愛的以及他懼怕的內容,都會被心靈深深地吸引。心靈能夠達到思想所期望的高度,而如果一味地放任思想墮落,任憑欲望泛濫,心靈也將會淪落到不堪的地步。
每一粒被播種的,或是允許其落下的種子都會生根發芽,這些思想的種子都會在那兒破土而出,開花結果。而人們所有的行為都是在運用思想的前提下進行,并且收獲自己所結出的果實,最終得到自身所處的境遇。顯而易見,好的思想必然結出精美的果實,壞的思想只能收獲糟粕。
所有的境況即外在世界都使一個人與他的思想即內在世界保持一致。無論外部境況是令人愉悅的,還是讓人煩躁不安的,這都與個人的內在思想緊密相關。人們作為自身耕耘者和收獲者的同時,通過遭遇痛苦和收獲幸福來感知生命的真諦。
一個人的行為會受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志向、思想以及欲望的支配,并且會在它們的指引和暗示下作出行動,而人最終并非是在思想里收獲自己的果實,而是在所處的外部世界里收獲果實。而我們生命的過程,就是成長與調整的法則不停發揮作用的過程。
思想品質良好的人,常常能夠獲得令人驚喜和羨慕的結果;而卑劣、品行不端的人,往往只能落得可憐可悲的下場。世界是公平的。一個生性善良、思想純潔的人,不會因為任何來自外界的力量脅迫而走上惡劣的道路,甚至跌入犯罪的深淵。而內心長期隱藏和培養邪惡思想的人,一旦時機到來,這些邪惡的思想便會洶涌而出,迸發出蓄積已久的巨大力量一發不可收拾。境況只是展示自我的方式,而并非造就了人。一個人如果不是暗藏著邪惡的思想,他不可能會有自食其果的下場;同樣,一個人如果不能堅持培養自己優良純潔的品質,也永遠得不到至高無上的幸福。因此,我們可以十分確切地說,人就是自身的創造者,是境況的塑造者;思想的主人就是人本身。
我們的心靈甚至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觸及了我們自身。而在人生歷程的最早時期,自身的狀況就已經反映出了心靈本身的狀態,反映出了它是純潔或是不純潔,是有力的還是軟弱的;這些狀況在這里通通都得以匯總。
人們引來的不是他們之所想,而是他們之所是。他們頭腦里蹦出來的那些突然而至的念頭、異想天開的遠大抱負,實現的每一步都要遭受阻攔和挫折,但他們又不得不供養著內心深處的思想及欲望,不管供其存活的養分是骯臟的,還是純凈的。我們的體內始終都存在著這樣的“以實現我們目標的神奇力量”,而這就是我們真正的自我所在。只有自己才能束縛自己。思想與行動禁錮著人,讓人在其圈出來的領域中失去自主,它們做著命運這所監獄的看守者;而同時,它們也解放人們,使人高尚和偉大,它們扮演著自由的天使。并不是說一個人祈禱什么,就能夠獲得什么,而是他有了什么樣的思想以及與思想一致的行動,他才能得到他所期待的結局。簡單來說,只有當他的祈禱、期盼與思想及行動相一致時,希望才能成為事實。
如果這是一條真理,那么我們的“與身處的境況抗爭”又代表什么呢?它說明了人在不停地與一種“果”進行反抗,而同時,他的內心卻一直都在孕育并保留著這種“果”的“因”。那種“因”可能以任何方式呈現出來,或是有意識的惡習,或是無意識的弱點。但是無論它的表現方式如何,它都執意妨礙它的擁有者所作的任何努力,并且大聲呼叫要進行補救。
人們總是希望自己所處的境況能得以改善,但又不愿意去完善他們自身,所以他們的境況依舊。而那些堅持不懈進行自我磨煉的人,總是能達成自己的目標和理想。這個道理適用于任何事。甚至連那些以追求金錢財富為唯一目標的人,都作好了付出巨大代價的準備以實現這一目的。可想而知,那些立志要獲得成功的人,將要為此而付出多大的辛苦、作出如何巨大的犧牲呢?
下面我們來看這樣一位窮人的例子。
這個窮人一直迫切地希望改善自己卑微的身份地位,想要過上富足的生活,擁有美滿的家庭,但是他從未想過要為此付出努力。對待工作他馬馬虎虎,從來都做不到兢兢業業,甚至認為既然老板開的工資待遇就那么一點兒,自己的漫不經心也是應該的,小欺小騙也是公平合理的。可見,這樣一個人一輩子只能扣著窮人的帽子,他連最簡單的致富之路都不懂,何談富足?他不懂負責擔當,不去努力奮斗,只知道投機取巧,揣著小伎倆混日子,那么他當然不可能走出他目前的不幸處境。實際上,他是在引導自己走進更大的不幸。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位富人的境況。
這是一位長期暴飲暴食、備受病痛折磨的富人。他樂意盡情去享受各種美食,從不克制自己的欲望,又希望同時擁有健康。然后他就只能一面花大價錢去治病,一面又毫不顧忌地暴飲暴食。試想一下,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健康原則都不懂,連最原始的欲望都不能控制,又怎么可能擁有健康,怎會過得幸福愉悅呢?
最后我們來看一位老板的例子。
這位老板只是為了免交管理費,就對政府管理部門玩盡花招。同時,為了進一步滿足自己的私欲,就不惜大幅度削減員工的工資。這樣的人又如何可能獲得成功發財致富呢?甚至當他一敗涂地的時候,他也只會抱怨時運不濟、老天不公,到最后也不會認識到自己為什么會名譽掃地遭遇破產。他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昔日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繭自縛。
我舉這三個例子,只是想要闡明一個許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的真理:造成所處境況的“因”就是人本身。一個人為什么會在自己定下良好的目標后,仍舊對所處的境況感到萬分沮喪?就是他們的思想不能與目標達成一致,他們的心里一直在培養著某種與目標不和諧的欲望。這樣的例子隨處可見。反之,當人們培養了協調一致的思想和行為時,確保了內心所想與目標是在同一個水平之上,那將會是另外一種結果。
世界如此紛擾復雜,每個人所處的境況、所擁有的思想都如此不同,就連幸福的形狀都千姿百態,因此一個人處于什么樣的心靈狀況,僅僅靠其所有的外在方面是很難被推斷和判斷出來的(往往也就只有他自己才知曉自己的心)。比如說,一個許多方面都很誠實的人,他可能處于水深火熱的困苦當中;而一個在某些方面不誠實的人,也有可能站在成功的彼岸。
人們往往會對此下這樣的結論:一個人由于過于誠實而失敗,而另一個人則因為欺騙手段而獲取成功。可想而知這完全是謬論,這只是根據表面現象來斷定本質的膚淺理論,而這個結論成立的前提條件應該是:誠實的人擁有完美無缺的品質,而不誠實的人則是徹頭徹尾的卑鄙小人。在后來的深入調查和了解中,這個假設的前提條件被發現是不成立的。
被稱為“不誠實”的人,可能具有一些別人沒有的令人敬仰的品質,而“誠實”的人則可能會有一些非常令人不快的惡習。誠實的人因為其誠實的品質收獲成果,同時也承受著自身惡習所帶來的苦果;不誠實的人因為其不誠實而飽受磨難,同時也因其他的良好品質而收獲幸福。
虛榮心往往會讓我們想當然地認為,為什么我們已經具備了優良高尚的品質,卻還要遭受苦難貧困。而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只有當一個人把自身所有不良的因素全部消滅,所有不純的思想通通清除,心靈的每一個污點通通都洗刷干凈,那么他才可以聲稱,他所遭受的艱難困苦,是由自身良好的品質造成的,這一切與惡劣的因素無關。
當人們在努力靠近擁有完美無缺的品質這個境界時,就會發現作用于思想行為和境況的原則是合理公正的,這些在大腦及生活中起作用的偉大法則并不偏袒歪曲。由此可見,良好的品質不會造成惡果的發生,邪惡的品質也不可能帶來好的結局。一個人一旦了解了這一原則,他就能夠意識到自己過去是多么愚昧和盲目,并且確信今后的人生一定能得到公正的回報。他頭腦中高尚的思想會帶給他幸福,而那些邪惡的念頭只會讓他自食其果。他所有的思想——正在改善卻尚未進化到完美境界的自我,都將時時刻刻得到公平的待遇。
在作物種植方面,人們知道要遵守“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自然法則。時刻根據它的原則去行事。但是在思維與道德的世界,人們卻總是忽略同樣的法則:好的思想與行動不可能會收獲壞的結果,壞的思想與行動也不可能結出好的果實。兩者的本質是同樣的,但人們往往不懂得后者,不去遵守它的規律,盡管它起作用的過程也如前者一樣簡明直接。
思想里某些方面的不足和錯誤必然會導致困苦的產生,這表明了他的思想與個人外在及行為法則不能保持協調一致。困苦所帶來的唯一用處,就是警示人們需要清掃思想中不純潔的部分,凈化心靈。當人的思想達到至純的境界時,所有的困苦都不復存在。就如同清除了雜質的金子就成為純金一樣,至純、得道的人便不再遭受困苦。
一個人的思維不和諧就有可能導致身處苦難的境地;而他的思維和諧,則必然會獲得幸福人生。正確的思想所體現出的幸福,并非是物質和財富占有;而有些物質并不缺乏的人,卻感受不到幸福,這就是他錯誤的思想體現之處。有的人雖然很富有,但卻得不到人們的敬重,甚至是備受唾棄;而有的人雖然很貧困,卻也生活得悠然自得、幸福快樂。對那些富裕者來說,財富只有被正確明智地使用時,才能感受到幸福與之結合的愉悅;而那些清貧的人若是視自己的處境為不公正的負擔,那他只能愈來愈不幸。
不幸的兩個極端就是缺乏或過度。它們是思維紊亂所導致的結果,是反常的現象。一個人只有擁有了幸福和健康,成為精神和物質都富有的人,才說明他剛好處于和諧的狀況。幸福、健康及富有,是人內在與外在和諧的結果。
要想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就必須立刻停止哀訴與謾罵,踏上去尋求管理人生的潛在的正義之路。當他能夠游刃有余地管理自己的思維,使其與行為和諧一致時,他就不會再怨天尤人,抱怨自己的境況不盡如人意了。他停止與境況的抗爭,開始用一種堅強、高尚的思想來支配自己,進行自我完善,利用它來幫助自己更快更好地進步。而原本不好的境況,會被作為一種發現自身潛在力量與可能的手段。
宇宙的支配原則,是法則,而非混亂;生命的靈魂,是正義,而非邪惡;推動整個世界的精神力量,是正直,而非卑鄙。人只有踏上了正確的道路,才能發現宇宙真正的運行規律。而在這樣一個尋找真知的過程中,他將會發現,隨著對他人他事認知的發展,他自己的行為也同樣會得到別人的認知與理解。
這是適用于每一個人的真理。每個人通過系統的自我反省及自我分析,都可以對這一真理加以驗證。一個人若是可以努力改變自己的思想,很快他就可以驚訝地發現,這種思想的轉變給自己的境況所帶來的變化是多么的巨大。
許多人都暗自想象,認為他思想中的某部分可以被秘密地隱匿起來,而事實上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人的所有思想都會很快體現在具體的行為習慣當中,而這些行為習慣會使人處于某些特定的境遇里。
野獸般的思想體現在夜夜笙歌、紙醉金迷的放縱行為中,而這種行為習慣只會讓人落入貧困與疾病的地步。
任何不純潔的思想所體現出的都是一種衰弱、混亂的狀態和習慣,而這些習慣只能導致人長期處于逆境當中。
一個人的膽小、生性多疑及優柔寡斷,則會體現在他的懦弱、缺乏男子漢氣概以及做事不果斷的習慣中,這也將會使他走向失敗,使他落入由于缺乏勇氣而過度依賴他人的處境。
懶惰的思想體現在拖泥帶水、做事拖拉以及不誠實的行為習慣中,而這會讓人處處遭受遺棄,處于被淘汰的境地。
思想中抱怨、憎恨及譴責的元素,則會體現出責難他人、暴力粗魯的行為習慣,這會導致傷害與壓迫的存在,甚至會有人身攻擊的惡果產生。
頭腦中各種自私自利的思想,都會體現在追求一己私利的習慣中,這種習慣到頭來只會落得貧困潦倒,貪圖一己私欲而落入悲慘境地。
與之相反,所有美好、純潔的思想,都能夠表現在大方得體、助人為樂、善良的行為習慣中,這種習慣不僅會讓自己感到幸福和愉悅,同時也讓整個世界都處于愛和陽光的沐浴下。
純潔的思想體現在自我控制及節欲的習慣中,這種習慣會讓人擁有寧靜安詳的日子。
勇敢、獨立及果斷行事的思想,會體現在許多的行為習慣當中。這些習慣能夠給人帶來成功,帶來一種富足、自由和舒適的境況。
精神飽滿、信心十足的思想,體現出愛好整潔及做事勤快的習慣中,這些習慣能夠讓人處在心曠神怡的境界。
溫和待人、寬容體諒的思想,體現出和藹可親、大度的習慣,這種習慣能夠讓人得到備受擁戴的地位,處于備受他人關愛的境況。
而關于愛和無私的思想,能夠體現在舍己為人、樂于奉獻的習慣中,這種習慣帶給人的是真正充實和富有的境況,帶來的是真正的成功。
無論思想是完美的還是惡劣的,它都能塑造出相對應的品質與境況,它也如前行的列車般從不后退。人雖然對自己的境況沒有選擇權,但他可以選擇自己的思想,因此,人的思想對他所處的境況間接地起著塑造作用。
一個人的內心樹立何種思想,他就會相應得到何種結局。不論是優良、純潔的思想還是邪惡、骯臟的思想,一旦扎根在內心深處,便很快就會在人的行為習慣中體現出來。
一個人一旦走出自己邪惡思想的誤區,就會發現原來周圍世界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好,身邊的人們也都是樂于助人的。一旦他放棄了自己思想中的懦弱的部分,清除了病態的思想,機會立刻就會垂青,做起事來也會頓感得心應手。一旦一個人下定決心要鼓勵自己樹立良好的思想毫不動搖,他便再也不會被命運把玩,再也不會陷入可悲可恥的境地。
不斷變動的思想編織成一幅美輪美奐的畫卷,就如同整個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萬花筒,每時每刻都在向你呈現著不同的顏色組合,為你送上五彩繽紛的美麗。
讓失敗見鬼去吧!你想成為哪一種人,經過努力后,你便可以成為那樣的人。即使你清貧不已,你不屈的精神仍能帶給你自由與幸福。
假若一個人居心叵測,試圖支配時間、征服空間,挖空心思想出各種陰謀詭計,妄圖借此奴役民眾,成為世界的獨裁者,而最終他會發現,他的結果只能是身敗名裂。
宇宙中無形的力量、人類不朽靈魂的結晶——人的意志,人強大的思想,能讓人克服種種艱難險阻,最后使自己崇高的目標和理想得以實現。
人做事應要學會耐心,不急不躁,不急于求成。但在等待的時候要懂得做一個明白人;實現目標之前,不要忘了高掛精神的旗幟,它將給你以無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