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人類歷史之初(1)

隨著從猿人演變而來的智人【7】(Homo sapiens)的出現,人類歷史開始了。這個過程無疑是非常緩慢的,不過,到了大約10萬年前,已經有在生物學意義上屬于現代人類的散居狩獵者分布于非洲的熱帶大草原,也許,在亞洲氣候溫和、更適宜生存的地區也有人定居。這些最早的人類共同體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從猿人祖先那里繼承而來的技術。例如,木制和石制工具的使用,可能早在完全意義上的人類形成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原始的語言,以及共同狩獵的習慣,也起源于猿人。火的使用,可能也是如此。

在完全意義上的人類與在他們之前繁衍的類人的生物之間,一個主要的區別就是人類有更長的嬰兒期和兒童期。這意味著年輕人依賴父母的時間更長,同時長輩給后代傳授生活技巧的時間也相應更長。從孩子的角度來看,緩慢的成熟意味著塑造過程的延長和學會能力的大大提高。學習能力的增強,反過來,使得有意識地保護那些發明和發現——可以推測,或多或少是偶然獲得的——的行為更為頻繁。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文化演化就開始超越了生物演化的緩慢步伐。【8】支配人類行為的,更多是人從社會中學會的知識,而不是個體通過神奇的DNA分子遺傳機制、生物性地繼承來的東西。當文化演化超過生物演化而占據首要地位時,嚴格而恰當意義上的人類歷史便發端了。

最早的人類

如果確實有一個地理上的中心,現代人類就是從那里開始進化的,那么,最早的人類是如何從發源地向外散布的,確切情況尚不得而知。細微的生物差異當然是存在的——對此,看看現存人類之間的種族差異就知道了。但是現代的各個種族是何時、何地形成的,這一點還不清楚。幸好歷史學家能夠提供忽略這種問題的理由,因為歷史過程中改變人類行為的那些變數,似乎跟不同人群之間的生物差異沒有什么可靠的關聯。

甚至文化之間的差異起初也許并不是非常顯著的。無論如何,在舊大陸的廣大地區,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手斧和其他石制工具表現出了顯著的同一性。的確,在智人時代約十分之九的時間內,人類局限于狩獵和采集的生活,使用簡單的木制和石制工具,熟悉火,一代又一代,生存方式——就我們所知道的而言——幾乎一成不變。

現存的石器——都是按特定目的熟練地砍削和打磨而成——并不能告訴我們多少關于制造者的生活情況的信息。可以推測,只要人類主要是以狩獵為生,除了動物的肉類之外,以能夠撿拾到的任何東西——如幼蟲和昆蟲,可食用的植物根莖和種子——作為補充,那么,他們過的還只是一種飄忽不定的生活,就像現代世界里殘留的少數原始的狩獵民族一樣。人群規模可能很小,由20到60人組成。偶然會與其他的鄰居有所接觸,這顯然是原始生活的特點之一。當相鄰的人群聚在一起,共同慶祝自己的幸存和進行非同尋常的交易的時候,這種接觸也許會變成正式的儀式。在這種場合下,可能會安排不同群體的成員之間的聯姻,而且,肯定要交換像貝殼那樣的珍稀物品。在鄰近的人群之間,也可能發生敵對行為,至少有時會發生,但是相關證據很缺乏,【9】因為現存的石刀和石斧既可以用于狩獵,也可以用于殺人。

生態影響

早期狩獵生活方式似乎具有穩定性,這表明,人類已能很好地適應環境。每支人群都繼承了慣常的應對方法,足夠應付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在動植物的生態平衡——早期狩獵者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沒有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人類生活可能仍然依賴于那種適合小股的、四處游蕩的狩獵和采集人群的行為方式。如果這樣的話,那么人類的文化演變步伐將會更為緩慢,更接近于它所發源的生物演化的節奏,而不是突飛猛進的歷史。

但是,在地球上的一些重要地區,自然環境并不穩定。相反,人類(和猿人)定居地區的北部邊界一帶的氣候變化,劇烈而反復地改變了生態環境,并給人類適應環境和技術發明的能力帶來了一系列嚴峻挑戰。很有可能,正是這一因素,使得文化演變的潛力從習慣與慣例的緊密網絡——古代狩獵者的生活既因之而成又受其限制——中釋放了出來。

觸發人類歷史的生態變化都與北半球大陸冰川最后一次后退有關。大約三萬年前,歐洲、亞洲北部和美洲的冰川開始融化。在光禿禿的地表上,凍原和稀疏的森林首次生長出來。舊大陸的大西洋沿岸,漂浮的低氣壓風暴穿越墨西哥洋流的溫暖水域,在西歐形成了比較濕潤和暖和的氣候。因此,植物生長茂盛,維持了北極圈以南地區大量食草動物的生存,比如猛犸、馴鹿、野牛等等。接著,這又為原始人類和其他大型食肉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

不過,在利用這些潛在優勢之前,人類需要一些基本的技術發明。特別是人類必須學會如何縫制獸皮,制成毛皮衣服,以便讓身上未披長毛的人類能夠在非常寒冷的地區保持體溫。10接著,這就需要有錐子和某種可以作為“線”的東西——也許是動物的肌腱或是毛皮搓成的條。大約2.5萬年到3萬年前,必要的發明出現后,與現代人外形區別不大的狩獵隊伍開始向西歐的凍原和森林地區入侵。隨著入侵者的推進,更早的人類或“前人類”(parahuman)——即所謂“尼安德特人”,他們與存活下來的人在體形上有很大的差別——消失了。

關于這些入侵的狩獵者的生活,石制的工具和武器并非他們留下的唯一證據。正是他們,繪制了法國南部巖洞中的著名巖畫,并在地表的暗穴中留下了他們的巫術—宗教儀式的其他痕跡。是什么樣的一種觀念,讓大約18000年前的獵人們把他們捕獵的場景繪制在昏暗幽深的巖洞的墻上,如今已經不得而知。很有可能,人類與他們殺死的獵物之間是怎樣一種關系,可以從復雜的神話中找到解釋。也許,巖洞中的儀式是為了借助動物的神靈,促進世上的豐裕和繁衍;不過,我們也只能是猜測而已。

西歐北極圈內的大型動物狩獵者依賴野獸群,而野獸群依賴草地、苔蘚和其他植物。當冰川進一步消退、氣候進一步變暖時,茂密的森林開始形成,這些食物來源被切斷了。大型野獸消失,一種新的人類生活方式必然就產生了。當冰川消融時,洞穴被放棄了,那些曾經穴居的人也許追隨不斷減少的北極圈野獸向北、向東遷徙。在西歐,在森林里覓食的動物,如鹿和牛,隨著樹木而到來,狩獵的人類(也許是新來者)很快便學會了捕獵它們。不過,那些終生追捕馴鹿和野牛的狩獵隊伍留下的考古證據比較少。而其他的人群,則發明了簡單的船只、漁網和魚鉤,從而學會了利用水生的食物資源。因為船只必須返回停泊,而且只能找到少數適合躲避暴風雨的棲身之所,從此,在地理上,有固定活動區域的人類共同體發展起來了。主要由甲殼類動物遺骸堆積起來的大垃圾堆在這些地點形成。它們使得現代的考古學家們能夠研究定居點的順序,追溯歷史上工具群發生的變化。

【11】世界上的其他地區,開發程度都不如西歐,而且,在舊大陸的西北邊緣地區發生這些變化的時候,其他地方發生了什么,目前尚無法在細節上還原。這些變化也可能沒這么劇烈。西歐寒冷的冰川與墨西哥灣暖流之間的動態平衡所造成的氣候和生物圈的改變,遠比其他地區更為劇烈;至今為止仍然十分有限的一些探索讓我們可以推測,與此相應的是,在世界上的其他地區,人類的定居方式和生活方式所發生的變化也不太劇烈。也許美洲是個例外,因為正是冰川的消退使狩獵隊伍可以遷徙到亞洲的太平洋沿岸,并穿越阿拉斯加。然后他們轉而南下,足跡遍及整個美洲大陸以及附近各島。人類首次到達新大陸的時間仍然有爭議,不過,可能在2萬年前左右,最早的狩獵隊伍就開始散布在北美洲了。在世界上另一個可居住的大陸,澳大利亞,人類的定居顯然更為久遠,可能要追溯到一座大陸橋把澳大利亞與東南亞連接在一起的時候。

農業帶來的變化

當一種新的人類生活方式明顯在中東的廣大地區確立起來的時候,原始狩獵隊伍才剛剛到達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島。可能就是在公元前8500—前7000年間,定居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和東部丘陵地帶的一些人類共同體開始培植作物和馴養動物,重新塑造了他們所生活的自然環境。小麥和大麥,是他們培植的最重要的作物;綿羊和山羊,是他們馴養的最重要的動物。最早的生產糧食的人類共同體喜歡樹木茂盛的土地。通過剝除樹干周圍的樹皮,他們就能很容易地毀滅任何數量的樹木。這樣一來,陽光可以照進林地,撒播在死樹軀干周圍的腐葉土壤里的種子能夠生長和成熟。當二茬或三茬作物消耗了土地的肥力后,焚燒干枯樹干并把灰燼撒在地上,土地的肥力就能更新。【12】原始農民無法防止雜草在他們在森林中開辟的耕地上生長扎根;幾年之后,自行生長的雜草就開始侵奪莊稼的土壤。唯一的應對方法就是遷徙,在森林中開辟新耕地,開始新一輪的耕作過程,讓被廢棄的耕地重新變成林地并逐漸恢復其原始狀態。這種耕作方法至今仍然在世界上一些偏遠地區保留著。地理學家稱之為“刀耕火種農業”。

第一批農民需要三件無助于狩獵者的工具:能砍入樹木的斧頭、能翻動腐葉土壤以便播種的鋤頭、能收割成熟莊稼的鐮刀。一把有用的鋤頭可以全部以木頭制成,鐮刀需要鋒利的刀刃,與狩獵者用于砍削動物尸首的刀具沒有本質的差別。但是斧頭必須足夠堅硬,以便用力砍砸時不會碎裂。狩獵者曾經長期用于削制箭頭和刀刃的燧石是不能用于制作斧頭的,因為它太易碎了。其他種類的石頭,主要是花崗石和玄武石,太堅硬而不能被砍削,必須通過磨制和拋光這類緩慢的操作,才能被制成斧頭的形狀。這就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新石器”或“新石器時代”的工具。

此外,新石器時代的農民在狩獵者的基礎上,發展了大量其他重要工具。由于人們不再經常遷徙,所以用于儲藏糧食和其他東西的籃子和陶罐變得重要也變得可能了。泥磚砌的房屋、織布機、適合煮糧食和其他食物的燒制陶器、烘焙和釀造技術等都很快得到應用。村社共同體取代了漫游的人群,成為人類社會的基本單位。由于田間勞動十分艱苦,規律性強,并需要計算時間以便確定正確的耕種季節,所以農民的生活方式不同于狩獵者的生活方式。人們還需要考慮未來和有所節制,因為即使在饑餓的時候,人們也必須保留一定數量的糧食種子,以確保來年的收獲。暴力活動的勇氣和習慣對狩獵者來說十分重要,但是對農民來說,就無關緊要了。

最后,當人類不再僅僅是自然環境的掠食者時,人口數量大幅度增加。人類不再是一個相當稀少的種類,【13】其數量足以徹底打破動植物的天然平衡,部分地是有意識地,部分地是無預見地和無意識地。

在亞洲季風帶的某些地區,一種區別于中東以谷物為中心的種植業的農業發展起來了,其中心是根莖作物。許多專家也認為,美洲、東亞和西非都獨立地發展了糧食生產。但是考古研究還沒有清楚地表明,種植業何時和如何在這些地區產生,由于最早的農民通常很少留下痕跡,所以人們也許永遠不可能精確地重建地理范圍和時間先后方面的事實。

最早的文明

但是中東的谷物種植和動物馴養確實值得在人類歷史上占有特殊地的地位,因為最早的文明正是從這種生活方式中誕生。

迄今所知的超越簡單村莊的最早居民點位于古代中東的幾個地點,那里能夠發現一些非常珍貴而稀有的物品。例如,杰里科控制了獲得死海食鹽的通道;當人類轉向谷物膳食時,他們開始需要食鹽來維持體內的體液平衡。通向這種重要物資的道路就變得非常寶貴,因此,當農業在其附近地區廣泛傳播時,即大約公元前7000年之后,杰里科就出現了有城墻的城市。另一個早期的中心是小亞細亞的卡塔爾·胡玉卡(Catal Hüyük),那里可以發現松脂石(也稱為“黑曜石”)。黑曜石被砸碎時能夠產生極其鋒利的邊緣,因此,也是非常珍貴的石材。公元前6000年前后,一個類似于杰里科的貿易中心也相應地在這個地方興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蚌埠市| 韶山市| 额尔古纳市| 石家庄市| 浠水县| 宁陕县| 阳城县| 南靖县| 耒阳市| 九江市| 柳州市| 宾阳县| 奉新县| 岳阳县| 襄樊市| 紫阳县| 离岛区| 乌什县| 通道| 新和县| 德庆县| 大安市| 绥德县| 武功县| 兴业县| 康定县| 微山县| 方山县| 姚安县| 庆云县| 甘泉县| 牡丹江市| 荥经县| 集安市| 惠州市| 渭源县| 西昌市| 运城市| 闽清县| 玛曲县| 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