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評威爾弗雷德·麥卡尼的《張開血盆大口的高墻》由康普頓·麥肯齊撰寫序言 結語和章節評論[130]
- 奧威爾書評全集(上)
- 喬治·奧威爾
- 1366字
- 2020-01-16 16:39:21
這本非常有價值而且引人入勝的書記錄了在潘赫斯特監獄十年勞役監禁的生活,展現了關于監獄生活的兩個不為大眾所理解的事實。第一個事實是,英國監獄體制的邪惡不在于虐待,而在于體制本身。當你和一個曾經蹲過監獄的人聊天時,他一般會強調那些難吃的伙食、在小事情上的不公待遇、個別典獄長的殘酷等等,讓你以為只要每間監獄的這些小惡能被改正的話,我們的監獄就會變得可以忍受。事實上,英國現代監獄冷漠刻板的紀律、里面的孤獨死寂、亙古不變的關鎖和開鎖(這些都是拜那些監獄改革者所賜,始作俑者是托奎曼達[131])要比中世紀野蠻的刑罰更加殘忍和令人意氣消沉。比失去自由更痛苦的,比性剝奪更痛苦的是無聊。麥卡尼先生對富有象征意味的細節觀察很敏銳,并將這一事實闡述得很到位。他說,在周末孤獨地被關押44個小時,沒有任何刊物可以讀。結果,最微小的消遣變得非常重要。顯然,潘赫斯特監獄的許多犯人總是會找到玻璃碎片,偷偷地把它們磨成透鏡——這得花幾個月的時間——然后用牛皮紙卷做成望遠鏡,用它瞭望牢房窗外的景色。只有無聊得半發瘋的人才會不厭其煩地做這種事情,有時候還得冒著吃不上面包和水的危險。
麥卡尼先生揭示的另一件事情是我們的監獄體制就像英國生活的其它方面一樣,真正的權力掌握在尸位素餐、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官員手里,他們根本不在乎當前的政府或公眾輿論。顯然,就連一位典獄長在那幫繼承了一個殘忍野蠻的體制,以經驗法則實施管理的“混蛋”面前也幾乎毫無作為。讀到潘赫斯特的官員審查監獄圖書館的書籍時我實在是覺得非常有趣。他們特別焦慮,不想讓那些犯人看到“有顛覆性”的文學作品,而那些書其實沒有“顛覆性”可言。似乎唯一曾經與監獄體制的殘酷惰性進行過斗爭的內政大臣就是溫斯頓·丘吉爾。事實上,工黨的內政大臣克里尼斯[132]本人努力取締了犯人的幾項福利。難怪大多數長期服刑的犯人都是托利黨人!
這本書最可怕的章節是《監獄性生活記》。當我讀到這一章時,心里很是震驚,因為它突然間讓我理解了幾年前一段對話的意義。我曾經詢問一個緬甸犯人為什么他不喜歡蹲監獄。他一臉嫌惡地用一個詞作了回答:“雞奸。”當時我以為他只是在說犯人里有幾個同性戀者會騷擾其他人,但麥卡尼先生點明任何人在監獄里呆過幾年,雖然經過苦苦掙扎,最后都會變成同性戀。他有一篇可怕的描寫,講述了自己如何被同性戀漸漸征服的,最開始的時候是以夢境作為媒介。在服刑監獄里,同性戀非常普遍,就連獄卒也身受其害。事實上,真的有獄卒和罪犯為了同一個俊男的垂青而爭風吃醋。至于自慰,那是“公開而且毫不在乎的事情”。如果你恨一個人,那就把他送到監獄去長期服刑。這就是那些親愛的、善良的改革者在消除十八世紀監獄的混亂上所取得的成就(見查爾斯·里德的《浪子回頭》)。
這是一本不同尋常的書。它結構松散,而且文筆很糟糕,但描寫了很多關鍵的細節。作者是個非常勇敢、機智而且好脾氣的人。他是共產主義者(他因替蘇聯政府進行某項未有成效的間諜工作而被判處重刑),但我想不算是非常正統的共產主義者。如果我說他是個太正統的人,沒辦法做到“意識形態”上的正確,或許他不會覺得高興。康普頓·麥肯齊先生的序言和評論乍一看似乎并沒有必要,但事實上它們起到了統籌全書的作用,并提供了有力的證言。沒有麥肯齊先生的幫助這本書或許無法出版,正是因為這樣,每個在乎道義的人一定都會深深地感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