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技巧之外
“離婁之明”,此人非常聰明,聰明絕頂。古代相傳,有人是眼睛厲害的聰明,有人是頭腦特別聰明,離婁是怎么聰明,這里沒有詳細地講。歷史上有好多聰明的人,不過聰明的結果是騙了自己一生,也騙了人家一生。孟子說離婁,這是一個聰明的人。
第二個人是中國古代的工程師,可以說是一個科學家,名叫公輸班,魯國人,也比孟子的年代早,比孔子晚。我們中國的泥水匠、木匠,所拜的祖師爺就是公輸班。大家都曉得墨子跟公輸班斗過法,兩人在戰術工程上比過本事。“公輸子之巧”,這個巧就是現在講第一流的科技人士,什么機械都能夠做,什么戰斗的工具都能夠發明,這是第二個人。
第三個人是音樂家師曠,孔子佩服他,孟子也同孔子一樣佩服他。在上古,相傳這個音樂家是非常了不起的,為了學音樂自己把眼睛刺瞎了。為什么刺瞎呢?《陰符經》上所講的道理是,“絕利一源,用師十倍”,這一句話包括很廣泛。譬如一個人假使眼睛瞎了,耳朵的聽覺會比平常人增加到十倍。而有些書上講“絕利一源,用師百倍”,這兩句話后來用于兵法、軍事思想,也是很重要的。當然這個原則可以舉很多的例子來發揮,我們現在不是講《陰符經》,只是說明師曠這個人,他為了音樂成就自己把眼睛刺瞎,所以耳朵的聽覺特別靈敏。這是第三個人了,另兩個是皇帝唐堯和虞舜。
現在看書上的文字,“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假使一個人有離婁那樣聰明、公輸班一樣的靈巧,如果“不以規矩”,就不成方圓。規矩是兩個東西,規是畫圓的,矩是畫方的。中國古式的規矩,在《天工開物》這本書上有樣子留下來,《古今圖書集成》也有。現在所用的,都是新的科學儀器,舊的規矩是什么樣子,就要自己去找了。
他說以這兩個人的聰明智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如果不使用規矩想要造一個東西,他畫的方不一定是正方,圓也不一定是正圓,不標準;要絕對標準的話,必須依靠儀器,就是規矩這兩個東西。換句話說,一個人特別聰明,只靠聰明而沒有學問,沒有了解傳統的東西,沒有了解世界上已經成就的知識,而想求新的發明,幾乎是不可能的。雖不是絕對,但是非常非常冒險的。
“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這個音樂家師曠,雖然有這樣的聰明,但音樂也有它的法則,這個法則是六律。如果不根據六律,就不能辨正五音。所以音樂還是有音樂的道理,必須要照六律五音的道理來,才能夠作出好的音樂。
上面這兩句話都是陪襯的話,下面另外有一句話,才是重點。“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他說像古代所標榜的唐堯、虞舜兩位圣人,如果他們的修養、作為不能達到仁政的標準,也是不能夠平治天下的。這是講些什么啊?我們看到這些文字都懂,似乎孟子說也好,不說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