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健美運動基礎知識
應知導航
本章介紹了健美運動與生理解剖的關系;健美運動的動作技術要求和原則;健美運動的有氧訓練和無氧訓練;健美運動的量的概念等健美運動的基礎知識。通過本章學習,使大學生對健美運動形成基本認識,為以后的健美健身學習訓練打下良好基礎。
第一節 健美運動與生理解剖的關系
一、肌肉
人體的肌肉,可分為隨意肌、不隨意肌兩大類。
隨意肌:即為骨骼肌,俗稱肌肉,它是受一個人的意識所控制的,每塊肌肉都是附著在骨和骨連接(關節)上,肌肉收縮時,引起關節的活動,并使身體各個部位產生動作。
不隨意肌:在一般情況下,它是不受個人的意識所控制的,它的收縮和伸展動作,都是通過人體的神經系統支配來做自動調控的,它可分為平滑肌,指內臟器官中,如胃、腸和血管壁的肌肉;心肌,指心臟的肌肉。
人體內共有600多塊肌肉,肌肉中75%是水,25%是固體物質,其中蛋白質占20%,其他物質占5%。人體內肌肉占體重的40%~50%。肌肉的組成可表示為:肌球蛋白+→肌纖維束×n →肌束×n →肌肉。
肌肉受到不斷加深的負重刺激后,肌肉的收縮蛋白就會不斷地增加,從而使肌纖維變粗,肌肉橫斷面就增大。由于肌肉結締組織的增長,肌肉中的毛細血管的數量也隨之增加,它不但使肌肉不斷變發達,同時使肌肉的收縮能力也增強。在健美訓練中,“漸增反抗力訓練”是最基本的訓練原則,這就是在訓練中,必須逐漸加強重量,使肌肉產生一定的反抗力,并不斷加深肌肉的刺激,從而使肌肉逐漸粗壯增大。從生理學上來講,肌肉只有通過“超負荷”才能獲得“超補償”,這也是人體生理變化而引起的必然結果。
肌肉收縮的形態分為動態和靜態。
靜態:又稱為等長收縮,是指肌肉在等張收縮時,它的長度沒有變化,肌肉的兩端跨過關節和附著在骨骼上的角度也沒有變化。
動態可分為:
等張收縮,是指肌肉在承擔著一個不變的負荷或重量所產生的收縮作用。
等速收縮,是指肌肉遵循著一個固定不變的速度進行收縮和伸展。
向心收縮和離心收縮,是指肌肉在收縮時,當它的長度縮短,稱為向心收縮;相反,肌肉在伸展時被拉長,則稱為離心收縮。
強力收縮:肌肉在做向心收縮前,先做離心收縮動作,就是把要進行活動的肌肉拉長,以增加它的收縮幅度,使肌肉的向心收縮能產生更大的力量。
健美訓練的動作,都是采用動態的等張收縮來完成的。肌肉在等張收縮時,由于舉起重量后引起關節角度的變化,肌肉等張收縮的強度也隨之改變,它和物體的杠桿原理與運動的效果有密切的聯系。
二、人體生理變化的能量系統
當你在進行各種不同的體育活動時,都是依靠肌肉的收縮和伸展來完成的,但是肌肉的收縮和伸展,都必須由人體內所產生的能量來推動。在人體內肌肉引起收縮的能量來源稱為ATP,又稱三磷腺苷,當ATP分解為ADP,又稱二磷酸腺苷時,就會釋放出肌肉收縮所需要的能量,肌肉就利用它來做各種動作。
(一)ATP-CP系統
人體內除了儲存著能量來源的ATP外,還儲存著CP,又稱磷酸肌酸,而CP的儲藏量要比ATP多幾倍,當分解時會迅速產生能量,但它不能被肌肉直接利用,CP會使ADP與磷酸合成ATP,因此,當ATP再次分解成ADP時,就會釋放出肌肉所需要的能量。由于ATP和CP在體內均有一定的儲藏量,所以我們稱ATP和CP是一種產生能量的系統,這個系統的優點有:無須氧氣的參與,ATP和CP可在肌肉中隨時分解提供能量,它產生能量的過程很快,因為它儲存在體內,需要提供能量時立刻放出。
(二)乳酸系統
乳酸系統是屬于無氧供能系統,它所提供能量的燃料是儲存在肌肉和肝臟中的肝糖,在有需要的時候,體內會將肝糖分解產生ATP,再分解產生能量。乳酸系統與ATP-CP系統所不同的是,它在分解燃料時會產生另一種物質——乳酸,然而乳酸在體內集聚起來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如果體內乳酸過多,它表示肌肉和血液的酸度增加(即pH酸堿度降低),這時肌肉的活動能量和酵素就會受到抑制,它就會引起肌肉無法產生有效的收縮。在激烈運動時,如要產生大量的ATP,就必須利用大量的肝糖,但它同時也會產生大量的乳酸,然而,乳酸系統所產生的能量比ATP-CP系統要多。在大強度的劇烈運動時,供應的量只能維持30秒鐘,因此,這兩種系統提供能量的時間相當有限,如果要進行超過1分鐘的活動,就必須依靠另一種供能系統來補充,這就是有氧供能系統。
(三)有氧供能系統
在人體中有三種供能系統,即ATP-CP系統、乳酸系統和有氧供能系統。這三者間,有氧供能系統產生的能量最多,因為當利用乳酸系統時,1摩爾的肝糖只能產生3摩爾的ATP,如果同時存在有氧的參與,便可另外產生36摩爾的ATP。有氧供能系統在運動時會產生兩種代謝物,水和二氧化碳,水是人體所必需的,而二氧化碳則會經過血液輸送至肺部排出體外。有氧供能系統的特點是:它需要氧氣的參與才能產生能量,另外產生的代謝物也不會被積累,因此它不會對身體構成不良的影響。這三種供能系統的速率,有氧供能系統是最低的,因為氧氣分子進入鼻孔經氣管、肺部,再由血液帶到心臟,然后再由心臟經血管輸送到肌肉,其中間經過路程頗長,所以它不能應付緊急需要。
(四)能量系統的運作
ATP-CP系統是利用儲存在肌肉中的能源,及時供應能量以滿足肌肉所耗能量的需要。在持續工作或活動中,人體需要更多的ATP,同時乳酸系統也發揮作用。假使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的運作能滿足對氧氣的需求,有氧供能系統便會分解大量的肝糖和脂肪,從而釋放ATP來不斷地供應能量。這時,乳酸系統產生的乳酸,只是被一些較少參與活動的肌肉應用,或者是被暫時留在體內,直到活動結束才能被清除。
這三種供能系統,在正常情況下,當在運動時,是同時應用而產生能量,這就要看運動的時間和訓練強度而定。在休息時,體內大部分的能量是由有氧供能系統來提供的。如果突然增加工作量或增大用力程度,例如在瞬間疾跑或做一些急促動作時,有氧供能系統就不能滿足在短時間內對ATP的大量需求,這時就必須由無氧供能系統(即由ATP-CP或乳酸系統)來應付,同時,有氧供能系統會提高工作量來產生更多的ATP。當我們在采用中等強度或大強度訓練,并持續了一段時間時,體內就會自動提高氧氣輸送系統的效率,如果這時有氧供能系統能滿足所需要的能量,體內便會減低其他兩種無氧供能系統的工作,肌肉中的乳酸含量也會保持穩定。相反,如果訓練強度加大,以致有氧供能系統處于極限而不能滿足時,無氧供能系統就會保持高度的運作,同時體內的乳酸就會隨訓練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如表2-1為鍛煉后人體中ATP-CP中糖原、神經系統和肌纖維的恢復以及乳酸消除所需時間。
表2-1 鍛煉后所需恢復時間

三、人體生理生化的基因和健美訓練的關系
(一)不同人體類型在生理上的區別
生理學家把人體分為三種不同類型。在健美訓練中,不同類型的體格,必須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訓練效果。
1.內含型(又稱瘦削型)。內含型者,一般是體內的紅肌含量較多,必須增加肌肉塊的訓練,才可以達到理想的體形。
2.中含型(又稱運動型)。中含型者,由于體內白肌含量較多,具有較大的力量性能和發達肌肉增長較快的特點,具有訓練高水平健美運動員的基因條件。
3.外含型(又稱肥胖型)。外含型者,體內脂肪細胞含量較高,除了要調整飲食結構外,還必須加強有氧訓練來減少體內多余的脂肪,同時還要增加無氧訓練,以鍛煉肌肉塊,改變成理想的健美體形。
(二)生理生化的基因與健美訓練
1.肌肉組織的數量:每個人由于體內基因的不同因素,肌肉組織的數量都不一樣,有些人較多,有些人則較少。
2.肌肉組織的分布:人體內肌肉組織分布在全身的各個部位,有些人在某個部位分布較多,肌肉發達較快;有些部位肌肉分布得較少,肌肉發達就慢些。
3.肌肉纖維的種類:人體內基本上是兩種肌纖維,它屬于有氧的“紅肌”和無氧的“白肌”。每個人體內的肌纖維分布和種類都不相同,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適合哪一種體育運動項目。對于高水平的健美運動員,則需要有這兩種混合肌纖維,才會取得較好的訓練效果。
4.肌內腹的長度:每個人由于先天的基因和遺傳因素,肌肉的形態和肌內腹的長度都是不一樣的。如:有些人的胸大肌呈橢圓形,有些則呈矩形;胸腹間的比例,有些中間溝較狹,有些則較寬;肱二頭肌的肌內腹,有些人較長,有些人則較短。它與骨骼一樣,都是不能通過健美訓練來改變的。
5.骨骼的比例:人體的骨骼比例,也是取決于先天的遺傳因素,有些人先天肩寬腰細,四肢修長勻稱,有些則是窄肩粗腰,腰長腿短,四肢比例不勻稱。
6.脂肪含量的數量:每個人體內的脂肪細胞含量都不一樣,有些人是屬于先天遺傳,有些則是由于過多地攝入脂肪性食物和缺少體育鍛煉而脂肪含量多。
7.人體內各種新陳代謝作用的功能:它取決于體內新陳代謝作用的快慢,激素分泌功能和生理生化的完善及旺盛程度。
上述這些基因和生理生化的因素,都會影響到肌肉的增長和訓練的效果,還會影響到肌肉中所需能量的輸送情況和兩次訓練間的恢復能力。
四、訓練過度和恢復手段
人體是一個動態能量系統,在生命的過程中,每時每刻都要通過呼吸來產生能量和補充能量,這種動態能量系統,必須遵循著人體所產生的能量和補充的能量始終維持平衡狀態,否則就會引起能量的消耗大于補充,造成能源不足,從而產生訓練過度或運動量超負荷狀態。
人體能量的產生是依靠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作用,使肌肉在活動中進行收縮和伸展。
人體能量是依靠合理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來補充。訓練過度和運動量超負荷是增長肌肉和體力最大的障礙,它會引起肌肉消瘦和體力急劇衰退。
(一)怎樣防止訓練過度
1.合理安排訓練強度和運動量
要不斷提高訓練水平和增長肌肉塊,就必須合理地安排運動量和訓練強度。在有效的時間內進行大強度的訓練,必須適合個人的訓練水平和適應能力,不要采取在不增加訓練組數情況下,延長訓練的時間。也不能無限制或過多地增加單個動作的訓練組數,或者是較長時間連續采用極限重量和大強度的訓練,這樣都會引起訓練過度。如果出現訓練過度的跡象,就必須立即停止訓練,少則休息3~4天,甚至一個星期,待體力完全恢復后,再進行過渡性的訓練,逐漸調整訓練強度,但必須避免再次出現運動量超負荷或訓練過度。
2.合理調整訓練課程
為了能長期地保持旺盛的訓練熱情,使訓練情緒處于最佳狀態,除了避免運動量超負荷或訓練過度外,還必須定期調整課程。如果在一段時期內,肌肉和體力感到不斷地增長,就不要輕易去調整它,只有當感到體力停止不前或某個部位發展不平衡時,才進行調整。對初、中級水平者,必須按照計劃定期調整課程,才能發展得更快和更全面。
調整訓練課程內容,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
(1)采用各種訓練動作來鍛煉局部肌肉群的各個不同部位,使局部的整塊肌肉群獲得全面和完整的發展。如:鍛煉胸大肌要包括上、中、下三個部位的訓練動作。
(2)強迫自己去做些新的和特殊的訓練動作,以刺激各部位肌肉群和小肌肉群。因為有些動作看起來似乎都是鍛煉同一塊肌肉塊,但鍛煉后發脹程度和刺激感覺不完全一樣。如:站立杠鈴推舉和采用啞鈴的坐姿推舉,前者著重刺激三角肌前束,而后者不但刺激三角肌前束,對三角肌中束也有較強的反應。因此,訓練后的感覺略有不同。有些訓練動作,對個人來說有些不大習慣,但不同的訓練動作對局位肌肉的刺激和反應都有差異。因此,定期地調整訓練課程和訓練動作,是防止訓練超負荷和獲得完整發展的有效方法。
3.訓練過度引起的十種不良的生理反應
(1)缺乏耐久力;
(2)持續感到關節或肌肉的酸痛;
(3)脈搏增快;
(4)清晨血壓增高;
(5)心情容易激動;
(6)失眠;
(7)食欲不振;
(8)肌肉控制能力衰退;
(9)缺乏鍛煉熱情;
(10)易受傷,有病感或精神不振。
如果上述癥狀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出現時,說明已有訓練過度現象。
(二)良好的恢復手段
鍛煉肌肉的四個基本要素:科學的訓練、合理的營養、心理上的促進因素、每次訓練課之間良好的恢復手段。因而,恢復手段是健美訓練中非常重要的環節。
肌肉經過大運動量和超負荷的訓練后,必須在兩次訓練課之間,有一個充分的休息和恢復,才能促使它不斷地粗壯。每次訓練課之間至少休息48個小時,如果要達到完全恢復需要72~100小時,也就是使肌肉獲得完全恢復后,才能進入下一次訓練。事實上,鍛煉過后的肌肉群比沒有活動過的肌肉群的恢復要快得多。但不同的肌肉群和不同的身體素質的恢復時間也不一樣。如:肱二頭肌恢復較快些,下背肌群的恢復就慢得多。
良好的恢復手段有:
1.調整好每次訓練課之間的休息時間,使肌肉和關節獲得充分的恢復,如果運動量太大,必須延長一天休息時間,再進入循環訓練。
2.合理調整好組與組之間的休息時間,一般為30~60秒鐘,最多不能超過3分鐘。
3.合理調整生活節奏,每天要有7~9小時的充足睡眠。實踐證明,入睡后的第一、二小時,是引起肌肉增生的最好時刻,這時體內的機能重新獲得修補和補充。
4.安排合理頻率的有氧訓練,它既能調節體內有機體的功能,又能提高肌肉素質,減少多余的皮下脂肪,每周安排3~5次的有氧訓練,每次30~45分鐘。
5.采用合理的食譜和營養成分的配比,也是良好的恢復手段之一。
五、人體肌肉忌諱的生活方式
(一)固定不變的姿勢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過固定不變的姿勢使肌肉處于靜止不變的狀態,而不能施展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這種由于不良習慣帶來的危害非常大。
比如,習慣于側臥且蜷曲睡覺的人,人一旦蜷曲,那么最先反映出來的就是背像弓一樣彎。所謂的駝背就是后背肌群全都處于拉長松弛的狀態。肌肉的這種松弛狀態,不僅使后背肌群失去彈性而發硬,且因腹部肌肉折疊,腹腔內的器官會受到壓迫。再加上髖關節的彎曲,導致髖關節前面肌肉的縮短。因此,睡覺時,會不自覺地進行伸展活動,致腹股溝部被牽拉,進而引發腰部病癥。側臥睡眠時,因為長時間采用固定的姿勢睡覺,一側肌肉就會長時間遭受壓迫,導致血流不暢而受壓一側肢體感到發麻及產生其他不適的癥狀。
又如兒童收看電視時的姿勢,成人也一樣,由于電視屏幕普遍比兒童的視力高度要高,所以在大多情況下,兒童就要將頭往后仰,下頜上抬。這時脖子喉嚨部分的重要肌肉(特別是胸鎖乳突肌)就會被拉長而產生視力模糊、鼻塞、耳病等癥狀,尤其是頸前肌被拉長的話,感冒時常會伴有嗓子痛,而頸后肌肉則會變短緊張,骨骼肌勞累過度,致神經系統活動遲鈍,后脖頸發病變硬,不僅會帶來雙肩沉重的感覺,而且容易導致疲勞,所以因不良姿勢導致的疾病,即使用藥時間比其他疾病長,還不見疾病有大的好轉。
(二)持續給肌肉施加緊張壓力的職業
為了衣食住行,人們離不開工作。不管哪種職業都要求人們采取與職業相適應的工作姿勢,相應地會形成職業性的肌肉群運動。由于需每日重復進行職業性的運動姿勢,所以自我認識是很容易的。
例如一整天坐著工作的打字員,由于工作的連續性,不論是1小時,還是2小時,都無法抬身,當人們坐著的時候,臀大肌(臀部部分肌肉)支撐全身體重,所以自然會給臀部施加壓力。如果座椅好的話,壓力會減輕一些,但壓力還是持續的。這種持續性的壓力,勢必會給坐骨神經及其他組織造成損傷。相應地,后背肌、肩膀、脖子等處肌肉亦會緊張。這時,如果頭部不處于一個承受最小壓力的最佳狀態,那么馬上就會出現后脖頸發硬、頭痛、雙肩沉重,后背繃緊等癥狀。這是因為上肢與頭部的重量持續給支撐肌肉施加壓力的結果。因此,要經常改變運動方式,活動肌肉以減少肌肉的緊張。
例如整天站著工作的柜臺職員,由于整天站著,所以小腿肚要長時間承受肌肉緊張的壓力,帶動膝關節進行伸直運動的股四頭肌(前面),也會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而且為保持軀干直立姿勢,臀大肌和腹背肌不得不持續處于支撐上身的高度緊張狀態,穿高跟鞋,更是如此。
所以,要想健康、快樂、長時間持續有效的工作,就要充分理解自己工作的職業特點,自我解除職業的習慣性動作帶來的肌肉緊張。
(三)精神壓抑緊張
這種人的肌肉不論是運動還是靜止,都處于緊張狀態。但倘若過度緊張,勢必會妨礙肌肉的正常運動。肌肉緊張的人臉部沒什么表情,全身僵硬。這種人,不可能有好的睡眠,而且工作起來也像被人追趕,非常不放松。
實際上肌肉最不喜歡這種緊張、勞累過度和忙亂。緊張常打亂柔和、舒服狀態下工作的肌肉組織,這樣必然導致受肌肉支配的關節變得不靈活而遲鈍。各種肌肉的痛癥,又使身心疲勞加重,即使休息了也得不到恢復。所以肌肉只有在放松的狀態下,才能正常發揮其作用。
(四)寒冷(溫度)
寒冷的冬季,大街上常可以看到,穿著超短迷你裙瑟瑟發抖的女性。實際上再健康的肌肉也承受不住零度以下的寒冷。
低溫會令我們的肌肉緊縮,活動不靈。體質弱的人更是如此。身體在溫度降低時,肌肉就要抖動即寒戰,以此維持正常體溫。這時,如果超出其極限,肌肉就失去了顫抖的力氣,最后導致肌肉僵硬,而無法正常代謝。特別是在冬季,女性穿超短裙,大腿內側肌肉就會打戰,寒冷也會侵襲到下腹及陰部。不論男女,都要根據季節調整穿著,冷的時候穿著暖和一些,熱的時候穿著涼快一些,才是正常的(絕對不要貪涼,要知道夏季空調的涼氣也會損傷肌肉的)。
每到冬季就特別容易得病的人,一部分是因為自己體內熱量不足,肌肉難以維持自身體溫。因此要格外愛護肌肉、增強熱量以度過一個舒適美好的冬季。
(五)熱量不足
肌肉要實現伸縮運動,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產生一些熱量,即肌肉將化學性能量轉化成機械性能量,產生運動,同時釋放一些熱量。人體要進行正常的活動和維持肌肉的良好狀態,熱量是必備要素。問題很簡單,只要認真運動,肌肉狀態是會得到充分改善的。在這里熱量會給肌肉收縮運動提供更好的能量和力量。
(六)瞬間的超負荷(事故)
在交通發達的今天,交通事故日漸增多,出現事故傷害巨大,肌肉難以承受瞬間強大的沖擊力,因此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將損傷降低到最低限度。運動場上有許多激烈的對抗項目,常出現瞬間的超負荷而導致損傷,因而運動員要遵守比賽規則和職業道德,同時自己要加強防范,避免運動損傷。健美健身運動訓練中,大重量器械鍛煉要做到:準備活動充分,注意力高度集中,同伴保護與幫助,動作規范和準確,依據自身情況量力而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