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國孩子該怎么吃
  • 趙霖 趙和 鮑善芬編著
  • 1617字
  • 2019-12-12 18:48:32

一 營養不良與營養過剩同在,貧困病與富裕文明病并存

由于我國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少年兒童營養狀況呈現“營養不良與營養過剩同在,貧困病與富裕文明病并存”的局面。貧困地區兒童營養不良人數達2400萬,佝僂病與貧血等仍是重要的營養缺乏病,同時營養不良又是傳染病流行的重要因素;經濟發達地區膳食結構“西化”日益嚴重,“洋快餐”無孔不入,營養過剩和營養不平衡誘發“文明病”,肥胖已成為威脅少年兒童和國民健康的嚴重問題。1985~2005年,7~18歲兒童和青少年中體重超標與肥胖人群增加了28倍,這一代兒童成人后其健康形勢非常嚴峻:2010年,我國18歲以上居民體重超重率為30.6%、肥胖率為12.0%。目前,我國城市少年兒童出現營養不良癥狀的約20%,體重超重和肥胖患者約20%,體魄健康的孩子不足60%。
1.貧困地區營養不良狀況有所改善
維生素A缺乏、缺鐵性貧血、缺鈣(佝僂?。?、蛋白質-能量不足,是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的世界四大營養缺乏病。我國為中度兒童維生素A缺乏的國家,城市為輕度缺乏,農村為中度缺乏,西部地區農村為重點缺乏。全國4~5歲兒童維生素A缺乏率為8%,6個月以下嬰兒維生素A缺乏率高達33.4%(城市為21.2%,農村為39.4%)。維生素A缺乏的兒童,其發熱、急性呼吸道感染及腹瀉的發病率明顯高于正常兒童。維生素A缺乏還會導致佝僂病。小兒佝僂病發病緩慢,不容易引起重視,嬰兒期較為常見。佝僂病會使小兒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肺炎及腹瀉等疾病,影響生長發育。因此,必須積極防治。
目前,營養缺乏性疾病主要是指5歲以下兒童的生長遲緩率,以及人群貧血發生率兩個指標。小兒缺鐵性貧血容易影響智力發育,或引起發育遲緩。近年,我國5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的患病率明顯下降,2000~2010年,城市兒童生長遲緩率已控制在5%以下,但2010年調查發現,農村5歲以下兒童的生長遲緩率仍高達12.1%。針對貧困地區的現狀,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建議要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的溫飽、實現脫貧作為首要任務;要創新食物營養改善的方式,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開發利用當地天然食物資源;同時采取營養干預措施,提高農村居民、特別是孩子的食物消費水平;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
2.發達地區少年兒童營養失衡形勢嚴峻
飲食營養質量的優劣,對兒童的成長發育影響極大。小孩子太瘦,去醫院一檢查,醫生說:營養不良。胖孩子看起來好像比瘦孩子健康,可也一樣總是生病,到醫院一檢查,小小年紀,竟然血脂、膽固醇都高。醫生告訴胖孩子的父母:這也是營養不良。好多小孩子愛哭鬧、好沖動、又任性,大人都以為是嬌慣、溺愛或者教育方法不當造成的,實際上,過多食用肉、蛋、糖這類酸性食物就有可能使參與大腦正常發育和維持大腦生理功能的鉀、鈣、鎂、鋅等元素大量消耗掉,而丙酮酸、乳酸等代謝產物在體內蓄積,特別是在腦組織內蓄積過多,導致孩子的行為異常。我國18歲以下青少年超重及肥胖人群已達1.2億,5歲以下城市兒童的肥胖率從2005年的5.3%上升到現在的近10%。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營養過剩的人群中,存在營養不平衡的問題:蛋白質、脂肪攝入過多,而大量微營養素,即維生素及必需微量元素攝入不足——存在營養“隱性饑餓”的少年兒童。
“病從口入”過去是指吃了不干凈的食物致病,現在含義更廣,即因膳食結構不合理而誘發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也包括在內。 “飽生眾疾”是古代先賢的教誨,孩子飲食經常過量、飽腹時,因營養過剩、細胞膜會增厚,血液和組織中吞噬細胞與淋巴細胞的敏感性降低,會導致免疫功能下降。
“文明病”又稱為 “五病綜合征”,即以肥胖為核心,包括高血壓、高脂血癥、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都是與營養過剩密切相關的疾病。這些疾病進程緩慢,不易察覺,后果卻非常嚴重。《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3》指出,少年兒童高血壓患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從1991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13.8%。所以控制體重、預防肥胖一定要從娃娃抓起,做到“管住嘴、邁開腿”,通過節制飲食、調整膳食結構,控制和調節孩子能量及營養素攝入水平;在堅持平衡膳食的同時注意加強體育鍛煉,科學合理地控制孩子體重,才能實現營養與健康的相互促進。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宁省| 会理县| 时尚| 柘荣县| 五指山市| 綦江县| 玉林市| 林芝县| 新丰县| 灵宝市| 隆尧县| 仪陇县| 化德县| 东乡族自治县| 喀喇沁旗| 西安市| 洛南县| 慈利县| 阿拉善右旗| 杭州市| 房产| 定陶县| 武山县| 上杭县| 洱源县| 永修县| 汉中市| 通州区| 滁州市| 天峨县| 靖江市| 唐山市| 和顺县| 丹东市| 瑞丽市| 六枝特区| 聂拉木县| 鹿泉市| 万年县| 米林县| 珠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