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軍事法律顧問制度研究(軍事法律知識與服務)
- 王明勇
- 3898字
- 2021-03-12 13:19:04
三、軍事法律顧問的特征
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所謂特征,就是那些只有在對比之后才能顯現的與眾不同的內在本質屬性。此處所謂的軍事法律顧問的特征,主要是就軍事法律顧問與地方律師或地方法律顧問相比較而言的獨特之處。之所以在此提出這個命題,是因為有人基于部隊法律服務人才奇缺這個現狀,尤其是基于部隊編制體制的限制等客觀情況,主張不必配備專職軍事法律顧問,聲稱“到需要的時候,再根據任務需要臨時聘請地方律師擔任軍事法律顧問即可”。毫無疑問,即便不考慮是否與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精神相違背,僅從軍事法律顧問的以下特征,就足以看出這種臨時抱佛腳的“不必配備專職軍事法律顧問,到時候再根據任務需要臨時聘請地方律師擔任軍事法律顧問即可”的觀點明顯不能成立。
(一)身份地位的特殊性
軍事法律顧問是軍隊內部的一個職務,由部隊根據工作需要予以任命,以軍人身份執行法律規定的或首長指派的使命任務。換句話說,軍事法律顧問開展法律業務是履行軍人職責的行為。即便作為委托代理人參與地方訴訟活動,也是由軍事法律顧問工作機構出具出庭函,以軍隊律師工作證為執業憑證(軍事法律顧問應該同時持有兩個工作證:一是軍事法律顧問工作證,二是軍隊律師工作證),依法開展工作。因此,軍事法律顧問需要嚴格依據部隊的條令條例等規章制度或首長機關的命令行事,無規定或無命令即不可為。
(二)服務對象的特定性
按照現行《軍隊法律服務工作暫行規定》,軍隊律師被賦予兩項基本職能任務:一是擔任首長機關的法律顧問,為領導決策提供法律服務;二是接受聘請擔任軍隊單位常年法律顧問或專項法律顧問。軍事法律顧問制度建立之后,此等職能任務必然予以合法延續。由此可知,軍事法律顧問的服務對象必然是部隊單位、官兵及其相關人員。
需要說明的是,軍事法律顧問的服務對象雖然是部隊單位及其相關個人,但具體法律事務的當事人卻不能完全局限于部隊單位和軍人本身,還應當包括與部隊、軍人有關的單位和人員。一方面是因為軍隊法律服務工作是軍隊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服務保障首長機關重大決策和軍事行動外,另外一項非常重要的職能任務,就是維護部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保證官兵安心服役。軍事法律顧問作為部隊法律服務工作的全面負責人,對于解除軍人軍屬法律困境、消除官兵后顧之憂責無旁貸。如果將軍人的配偶、父母、子女等軍屬排除在外,必將有悖于軍隊法律服務工作的初衷。
另一方面是因為作為軍事法律顧問,出于維護國防和軍事利益的實際需要,也有可能根據首長機關指示幫助處理其他單位或人員的法律問題,這也是軍事法律顧問的職責所在,不應被無端禁止。例如,在軍事行動中,我方法律顧問在必要時,也可以根據需要為友軍提供適當服務,這也是維護國家軍事利益、保障軍事勝利的重要手段??傊?,軍事法律顧問開展法律服務工作,一切以最大限度維護國防和軍事利益為準則,而不應對其服務范圍進行過多的非正常限制。
(三)無私奉獻的常態性
雖然軍事法律顧問也屬于國家律師隊伍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執業卻不以賺錢為目的,必須具備無私奉獻精神。很顯然,如果沒有無私奉獻精神,就不可能做好軍事法律顧問工作。
與地方律師或地方法律顧問的有償服務,甚至是高額有償服務相比,軍事法律顧問堅持無償服務原則。具體而言,就是軍事法律顧問只領取軍隊統一的工資津貼,不因為承辦具體法律顧問業務而另外有所“提成”,即便是接受委托參與訴訟,也只是收取必要的交通、食宿等基本辦案費用,而不會像地方律師那樣收取高額律師費。無償原則是由軍事法律顧問的軍人身份決定的,軍人履行職責以保障國家軍事利益實現為目的,不以獲取經濟利益為目的。
在地方,律師職業屬于服務行業,依靠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賺錢謀生。因此,地方律師除了考慮委托人利益外,必然考慮其自身經濟收益。但軍事法律顧問就不同了,必須有比掙錢更為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這一方面是因為軍事法律顧問的職業是軍人,與地方律師相比,軍人收入雖然不高,但卻比較穩定。身為軍人,就應該有比一般律師更高的價值追求,應該把使命任務看得高于一切,應該珍惜榮譽甚于珍惜自己的生命。
更為重要的是,軍事法律顧問雖然使命任務相對特殊,但其軍人屬性卻永遠不能改變。是軍人就得隨時準備為國捐軀、流血犧牲。這是軍人義不容辭的責任。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將來必然也是這樣。而地方律師則沒有這種強制性義務。尤其是伴隨保障軍事行動,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流血犧牲的代名詞。在這樣的事關身家性命的場合,地方律師是否仍然愿意接受部隊聘請擔任軍事法律顧問都很難說,更不要說讓他隨時冒著流血犧牲的風險去履職盡責了??梢灾v,對軍事法律顧問而言,無私奉獻和流血犧牲既是“老常態”,也是“新常態”。
(四)責任承擔的獨特性
地方律師如果違反執業規定并給委托人造成損失,就要依法承擔相應的損失賠償責任或者更為嚴重的行政責任。這在《律師法》中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定。有關軍隊律師的管理辦法,盡管至今尚未出臺,但從軍事法律顧問的職業特點不難看出,軍事法律顧問的責任承擔方式理應不同于地方律師。
在民事責任方面,地方律師如果違法執業或者因為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由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軍事法律顧問顯然不宜適用這一賠償制度。主要原因:一是軍事法律顧問為部隊單位和軍人個人提供法律服務時,服務者和被服務者往往同屬于部隊內部個體,不是單獨的民事主體,如果因為違規或者過失而給服務對象造成了損失,一般都會通過內部行政手段解決,而不宜訴諸法院要求賠償;二是軍事法律顧問提供法律服務秉持無償原則,如果要求貫徹跟地方律師一樣的民事責任承擔制度,既不符合權責相當原則,顯失公平,也不利于軍事法律顧問職能任務的積極發揮,最終有損于部隊利益。
在行政責任上,軍事法律顧問工作機構與其管理機構同屬于部隊內部機構,對軍事法律顧問的管理屬于“內部行政管理”,承擔的是行政處分,而不是行政機關對管理相對人可以實施的行政處罰。
(五)相對更高的保密性
在平時,尤其是對于一般性的民事經濟糾紛或審查合同、參與談判等非訴訟性質的法律服務工作,除了是否收取律師費這個根本性差別外,委托地方律師辦理或交給部隊律師去做差別不大。但對于涉密事項的處理,乃至對于涉密單位的一般性民事經濟糾紛的處理,聘請地方律師與委托軍事法律顧問,其間的差別不言而喻。實踐證明,在保密性方面,軍隊律師往往更能滿足要求。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對于涉及軍事秘密犯罪的刑事案件,軍隊司法機關一般都會嚴格限定必須要由軍隊律師進行代理了。
(六)軍事素養的專業性
軍事法律顧問,顧名思義就是服務軍事的法律顧問。而且,軍事法律顧問必然“姓軍”。事實上,“姓軍”的含義不僅僅是指其必然身為軍人,更為主要的,是指其必須具備一定的軍事素養,因為服務保障軍事行動才是軍事法律顧問的應有之義。毋庸置疑,軍事法律顧問的層級越高,其所需具備的軍事素養必然越深厚。別的不說,僅僅這一軍事素養條件,未經專業化訓練的一般社會律師就不可能具備。因此,單就必須具備相對深厚的軍事素養任職資格條件而言,那種根據任務需要臨時聘請地方律師擔任軍事法律顧問的說法就不可能站得住腳。
毋庸置疑,設置軍事法律顧問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以法律軟實力有效提升軍隊戰斗力。按照美國等傳統軍事強國對軍事法律顧問的區分標準,軍事法律顧問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軍事行動法律顧問。從身份性質和地位作用來看,軍事行動法律顧問更是具備特殊才能的軍隊律師,不僅能夠為軍事行動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保障,還要當好軍事指揮官的智囊高參。其職能任務不同于一般軍事法律顧問或其他一般軍隊律師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軍事行動法律顧問的業務范圍,主要限于軍事行動領域內的法律咨詢和法律保障。從軍事指揮的時效性和保密性要求看,軍事行動法律顧問應該采取伴隨保障的方式,以滿足軍事行動連續不間斷的服務保障需求。這就要求軍事行動法律顧問必須能夠具體參與相應的軍事行動(服務保障對象不同,具體參與程度也會相應的有所不同),掌握與部隊軍事主官同樣的軍事行動信息,從準備階段開始,直至善后工作結束,對整個軍事行動中的涉法問題進行全過程的無間斷式服務保障。
二是軍事行動法律顧問要有較強的,能夠滿足服務保障對象在武裝沖突法方面實際需要的專業技能。這是因為一般的軍事法律顧問往往只處理國內法律事務,較少涉及國際法尤其是武裝沖突法方面的問題,而軍事行動法律顧問的產生有其很強的國際法背景,在實際工作中也必然經常大量接觸國際法事務,這就要求其必須具有較為深厚的國際法理論知識和實踐運用技能,尤其要在武裝沖突法方面具有非常出色的危機應對和隨機處理能力,以保證軍事行動在國際法允許的框架內依法進行。
三是軍事行動法律顧問需要具有一定的軍事指揮官實踐經歷,尤其需要具備相應層次等級的指揮官實際任職經歷,否則必將難以具備能夠與服務保障對象相適應的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由于直接參與指揮決策,所以軍事行動法律顧問必然需要對軍事行動相關信息具有較強的綜合把握、敏感反應和快速處理能力,并將這些信息與那些需要充分考慮或顧及的法律問題進行無縫對接,從而向自己的服務保障對象提供切實可行的法律意見或建議。這就必然要求軍事行動法律顧問要有相應的軍事知識和指揮實踐經歷,否則就難以保證其所提意見建議能夠“接地氣”。可以講,軍事行動法律顧問就是軍事法律顧問中的“特種部隊”。他們經過嚴格考核,從相應層級的軍事法律顧問中優中選優。基于能力素質的特殊要求,筆者認為,軍事行動法律顧問必然是位于軍中法律人這個層層遞進、層層拔高的金字塔結構體系的最塔尖,相應地,軍事行動法律顧問也必定一將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