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錢還是要命:《道德經(jīng)》的啟示
- 周南
- 1136字
- 2019-11-29 15:33:30
1-12 大巧若拙,大富若窮:不忘稼穡艱辛
“大巧若拙”(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看似笨拙)(《道德經(jīng)·第四十五章》)和“大富若窮”(真正富有的人,不顯露自己,看似貧窮)在境界上是相似的。
大巧若拙。關(guān)于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經(jīng)歷。我沒有聰明的本錢,只上過十五年學(中國的十年加美國的五年):小學六年,中學一年,大學三年(工農(nóng)兵學員),MBA兩年,博士三年。相對短暫的國內(nèi)求學生涯讓我的中文底子很薄——本書的很多內(nèi)容都請我的學生們修改過幾遍。自1994年離開北美已經(jīng)快二十年了,所以英文已退步了不少。雖說現(xiàn)在在香港生活,粵語卻沒學好。若非要說有什么“強項”的話,也許只有白了的頭發(fā)讓我可以倚老賣老,所以人們叫我“老”師是有道理的。
我的“拙”在很多方面顯而易見。比如,無論是手機還是電腦,我至今仍不太懂得使用。這說明,在某些方面,我正一步步地落后于時代。
不過我并不恥于自己的“拙”。作為“學”者,我知道自己的“學”和“識”皆有限。生有涯,學無涯,思也無涯,我時刻都想學習一些新東西。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大富若窮。我不是“大富”。仍記得1984年5月念完MBA后從美國回福建探親,我?guī)Щ亓穗婏L扇和彩色電視機。三歲的大女兒很是興奮。當時,我們住在福州西湖旁邊的福建教育學院里。宿舍是木結(jié)構(gòu)的,夏天非常熱。有了電扇和電視,女兒就可以在家里和鄰居一起看電視,而不用晚飯后趕著到西湖邊乘涼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那時我覺得滿足,這么多年來我也一直感恩。
現(xiàn)在,很少有孩子會因為家里買電風扇或彩色電視機而興奮,畢竟生活水平提高了。雖然大多數(shù)人衣食無憂了,卻常常有人因他人比自己有錢而愁眉苦臉,甚至有些人為了面子而“窮大方”——酒席結(jié)束時不將海量的剩余食品打包帶走而悉數(shù)丟掉就是一種表現(xiàn)。我和妻子都插過隊,深知糧食來之不易。如今的生活比起從前雖已富足很多,但我們?nèi)匀唤逃⒆觽円湎ЪZ食,也希望她們不要唯富是求,同時又要保有一副幫助他人的熱心腸。
越珍惜,越快樂
清朝文學家王永彬所著《圍爐夜話》里有以下一段話:“家縱貧寒,也須留讀書種子;人雖富貴,不可忘稼穡艱辛?!绷糇x書種子是向前看、發(fā)憤圖強,不忘稼穡艱辛是向后看、珍惜擁有。
如今,幾乎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學”人家的(虛),“習”自己的(實),應(yīng)該更懂道理、更有道德(虛),更多地為人類作貢獻(實);生活條件好了,年紀大的要“憶苦(溫飽)思甜(小康)”,年紀輕的更要“思苦(比下)知甜(知足)”。
珍惜擁有并不是讓我們“駐足”,而是學會“滿足”。滿足于上天的恩賜和關(guān)愛,才有動力去愛他人、愛社會、愛地球,才會將“知?!鞭D(zhuǎn)化為“造福”。
我常對孩子們說,我們不缺擁有,缺的是珍惜;我們越堅持精神上的“愛我所有”,而不總是堅持物質(zhì)上的“有我所愛”,人生將越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