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3 不失其所者久:“國在山河破”

改革開放為中國帶來了新的生機(jī),創(chuàng)造了令世界嘆為觀止的經(jīng)濟(jì)增長奇跡。然而我們付出的代價也是慘重的:破壞自然、追求物質(zhì)、踐踏道德的事件層出不窮,帶來了嚴(yán)重的環(huán)境、物質(zhì)、精神的三重污染。

1993年,作家諶容到香港出席一個研討會時曾這樣說道:當(dāng)年杜甫曾感嘆“國破山河在”,而今我們卻面對“國在山河破”的局面——至少部分山河是“破”的。[1]

山河既破,氣候和環(huán)境日益惡劣,精神上的困頓也越來越多。長此以往,有錢、有車、有大房子又有什么用?如果我們再不及時反省,那就真的是“吃祖宗飯,斷子孫糧”,小小的地球很快將不再適合人類生存。

面對環(huán)境、物質(zhì)、精神的三重污染,我常感困惑:難道人類尋求“發(fā)展”、追逐“利益”就是“自掘墳?zāi)埂眴幔咳酥俺!鼻椋斓仉y容?

我們都清楚地知道“強(qiáng)行者有志”(做生意要有恒心和魄力),但對“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道德經(jīng)·第三十三章》)(做人要對得起自己,更要對得起后人)的參悟只是模模糊糊(見1-1)。我認(rèn)為,這其中的關(guān)鍵在于如何平衡“志”、“久”和“壽”三者的關(guān)系:這里的“志”、“久”、“壽”分別代表人、地、天,即儒家所謂的“三才”。三者要想“合一”,必須服從于更大的“道”(老子將人、地、天、道叫做“四大”,其中道“最大”),畢竟自然才是終極的平衡。

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孟子·離婁上》)我們現(xiàn)在缺的是對自然的敬畏之心。我們只有遵從道,對“山河”“盡孝”,將已“破”的加以“修復(fù)”、對未“破”的施以“保護(hù)”,這樣人人都“久”了,“國在”也才有意義。

所以,“不失其所者久”。

金銀雖大把,垃圾比山高。近看似勝,遠(yuǎn)看是敗。我是喜憂參半。

環(huán)境、物質(zhì)、精神的三重污染

從“有所為有所不為”到“無為而無不為”


[1] 徐迅雷,“絕不能‘國在山河破’”,《中國經(jīng)濟(jì)時報(bào)》,2007年7月6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安县| 胶南市| 阜新市| 汉沽区| 饶阳县| 年辖:市辖区| 屯昌县| 昔阳县| 易门县| 土默特左旗| 定州市| 海城市| 墨脱县| 新丰县| 南平市| 和田县| 西宁市| 九龙城区| 柳林县| 来凤县| 华阴市| 射洪县| 吴旗县| 左权县| 阳西县| 霍林郭勒市| 丰城市| 扎鲁特旗| 嵩明县| 兰西县| 岳普湖县| 岢岚县| 呼和浩特市| 天祝| 盐源县| 淅川县| 乳山市| 鹰潭市| 边坝县| 花莲市| 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