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經絡調筋術
- 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
- 831字
- 2021-03-26 17:33:58
013 足太陽經筋
足太陽經筋始于足小趾,如果其循行范圍內出現問題,人體通常會有頸項區域內酸楚、疼痛、麻木等癥。
循行路線
《靈樞經》原文:足太陽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結于踝,邪上結于膝,其下循足外側,結于踵,上循跟,結于腘;其別者,結于腨外,上腘中內廉,與腘中并上結于臀,上挾脊上項;其支者,別入結于舌本;其直者,結于枕骨,上頭,下顏,結于鼻;其支者,為目上網,下結于頄;其支者,從腋后外廉結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結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頄。
現代醫學解讀:足太陽經筋起始于足小趾,上結于外踝;斜上結于膝部;下方沿足外側結于足跟,向上沿跟腱結于腘部;其分支結于小腿肚,自小腿肚上腘內側,與腘部一支并行上結于臀部;向上夾脊旁,上后項;分支入結于舌根。直行者結于枕骨,上頭項,由頭的前方下行到顏面,結于鼻部。背部的分支,從腋后外側結于肩髃部;一支進入腋下,向上出缺盆,上方結于完骨(耳后乳突);再有分支從缺盆出來,斜上結于鼻旁部。足太陽經筋區域內及其循行路線附近的主要穴位有睛明、攢竹、百會、風府、大杼、大椎、氣海等。
主司病癥
《靈樞經》原文:其病小趾支跟腫痛,腘攣,脊反折,項筋急,肩不舉,腋支缺盆中紐痛,不可左右搖,名曰仲春痹也。
現代醫學解讀:在足太陽經筋的筋肉分布范圍內,常見的病癥有足小趾僵滯不適和足根部掣引酸痛,腘窩、脊背、頸項區域內酸楚、疼痛、麻木,肩不能抬舉,腋部僵滯不適,缺盆中如扭掣樣疼痛,不能左右活動。另外,遺尿、小便不利、小腹脹痛、神態失常等病癥也屬于足太陽經筋的主司病癥。若出現以上所述的癥狀,是由于足太陽經筋的異常所引起的,可以采用經筋疏通法以疏通氣血,身體便能迅速恢復輕松健康。
病變區域
小腿后側筋結區、腘窩筋結區、大腿后側筋結區、髀部筋結區、頸側筋結區、腋部后側筋結區、鼻旁及目上筋區的筋結點。
足太陽經筋循行路線
足太陽經筋從足趾外側起,沿小腿、大腿后側、臀、腰背直至頸部和頭部,是人體最長的經筋之一,此經筋發生異常時會影響到全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