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經絡調筋術
- 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
- 716字
- 2021-03-26 17:33:57
012 足太陰經筋
足太陰經筋始于足拇趾,如果其循行范圍內出現問題,人體通常會有脘腹滿、腹瀉等癥。
循行路線
《靈樞經》原文:足太陰之筋,起于大趾之端內側,上結于內踝;其直者,絡于膝內輔骨,上循陰股,結于髀,聚于陰器,上腹結于臍,循腹里,結于肋,散于胸中;其內者,著于脊。
現代醫學解讀:足太陰經筋起始于足大趾端內側,向后走向足背內側,結于踝關節。在內踝沿小腿內側直行向上,結于膝關節內側輔骨(脛骨內踝部);向上沿著大腿內側,結于股前,會聚于會陰部恥骨。向上行至腹部,結于臍部。從臍上行腹內,再沿著腹內結于肋骨,散布到胸中,附著于脊柱。足太陰經筋區域內及其循行路線附近的主要穴位有隱白、太白、商丘、三陰交、漏谷、血海、箕門、府舍、大橫、腹哀、食竇、天溪等。
主司病癥
《靈樞經》原文:其病足大趾支內踝痛,轉筋痛,膝內輔骨痛,陰股引髀而痛,陰器紐痛,上引臍兩脅痛,引膺中脊內痛,命曰孟秋痹也。
現代醫學解讀:足太陰經筋的主司病癥為脘腹脹滿、腹瀉、食欲減退、黃疸、水腫、身重乏力,女性可出現月經不調、崩漏等癥狀。在下肢的經筋區域之內還可能出現下肢內側前沿酸楚、麻木、疼痛,足大趾強滯不適,內踝部疼痛、轉筋,膝內側骨痛,陰部扭轉疼痛,并上引臍及兩脅作痛,牽引胸中和脊內疼痛。出現以上所述的癥狀時,只要采用經筋疏通法以疏通氣血,就能迅速改善不適的癥狀。
病變區域
腰側筋結區、上胸及脅部筋結區、肚臍下部筋結區、陰器周圍筋結區、髀內側筋結區、大腿內側筋結區、膝部內側筋結區、小腿內側筋結區、踝骨內側筋結區、跖骨前沿筋結區、拇趾外側筋結區。
足太陰經筋循行路線
足太陰經筋是分布于下肢內側的一條經筋,從大趾沿下肢內側經髀骨、陰器至肚臍,從肚臍散入胸腔內部。

足太陰經筋走向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