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善為士者

原文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譯文

古時那些善于運用道的規律的人,見解微妙而且精深玄達,達到了常人無法理解的地步。因為難以了解,所以勉強將這樣的人的風貌品格特征這樣形容:行事穩妥謹慎啊,就像嚴冬赤腳過河;憂慮謀劃啊,就像提防四方鄰國來圍攻。恭敬嚴肅啊,像做賓客一樣;融和可親啊,就仿佛正在消融的冰;敦厚質樸啊,像未經雕琢的原木;曠達開闊啊,像空曠的山谷一般;混同不孤傲啊,像江河濁流一樣;誰能夠在混濁的流水中靜止下來,靜止后慢慢澄清?誰能夠使靜而不萌發的東西運動起來,使其慢慢顯露生機?遵循道的規律的人不提倡盈滿、過度,所以凡事寧可虧損缺失而不可成全完滿。

解析

老子承接上一章的內容,講解領悟了“道紀”之人的情貌特征。大而言之,得道之人有良好的人格修養和心理素質,有很強的靜定功夫。表面上清靜無為,而實質上蘊藏著極大的潛能,他們極富創造性,只是不愿顯山露水。他們靜謐幽深,難以測識。老子對得道之人的形體特點做了詳盡的概括,我們歸結為以下七點,并逐一進行解析。

一是“豫兮若冬涉川”,豫,警惕、慎重的樣子。全句的意思是說得道之人的每一步行動都是無比警惕、小心的,就像冬天赤腳過河一樣小心謹慎。我們都知道在冬天沿著冰面過河是十分危險的行為,一般人經常遇到這種情形,所以在處理事情時往往表現得粗心大意;而得道者無論遇到什么事都會表現出謹慎的處世態度,就如同冬天涉河一般。

二是“猶兮若畏四鄰”,猶,小心、猶豫的樣子。全句的意思是說得道之人好像畏懼自己的四鄰一樣,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約束自己的言行使之不逾越常規,制止自己的行動使之不囂張放肆干擾四鄰的生活。人是群居動物,得道之人也是人,他們也不可能生活在人世之外,他們要生存就必須與周圍的人建立密切的聯系,離群索居不是真正的得道之人,當他們和周圍的人進行交流的時候就不可避免地發生矛盾,處理矛盾的過程最能反映一個人的道德觀和處世哲學,周圍的人(四鄰)對其評價的高低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最能映射一個人的真正本質。

三是“儼兮其若客”,儼,莊嚴肅穆的樣子。全句的意思是得道之人無論在什么場合、什么情形之下,都會把自己擺在客人的位置,小心謹慎、嚴肅認真地對待人和事,而不會隨隨便便地對待日常生活問題。從生命的本質意義上來考察,人是人生路途上的匆匆過客,是大自然的普通客人,和其他的生物一樣,沒有生和死的選擇,這是大道的必然規律。得道之人和大道同步,他們乖乖地做客人,嚴肅認真地對待日常生活瑣事,和世間的庸人有本質的不同。庸人以大自然的主人自居,勢必以尊貴的態度對待自己而以囂張的態度對待自然,以損害自然為代價來滿足自己的私欲,最后以毀滅自己而告終。老子主張以客人般嚴肅認真的態度度過自己的一生,而不是以玩世不恭的態度混過一世。

四是“渙兮若冰之將釋”,渙,渙散;釋,消解,形容冰解凍的情形。此句指得道之人從自己的欲望、夢想、抱負、追求、知識等重負中解脫出來,恢復為本我,就會有難以言表的輕松愉悅、悠然自得。這種感覺就像是冰封了一個冬季的河水在春風的吹拂下慢慢消融,是一種輕松愜意的感覺。得道者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是因為他們懂得如何釋放自己。老子把得道者的覺悟恰當地比喻為冰封消融,從而煥發出自然的勃勃生機;從得道者自身而言,他們能沖破束縛自己的追求、意念、思維,完成自己對自己的征服。他們不執著于一事一物,了無牽掛,自然也就逍遙自在。

五是“敦兮其若樸”,敦,指內在端莊、厚重,外在樸素、自然。全句的意思是得道之人以其端莊厚實的本質能輕易地抵御外界的干擾和誘惑,因而表現出返璞歸真的外在形象。敦厚實在的品格是人類社會一直提倡和贊頌的,簡單樸素的生活方式也是人類社會所提倡的。我們常用渾金璞玉來形容那些不炫耀、敦厚樸實的人,得道之人就如同渾金璞玉,具有真材實料但默默無聞。

六是“曠兮其若谷”,曠,開闊、寬廣;谷,比喻像山谷一樣虛空。全句話的意思是得道之人心胸遼闊,就如同山谷一般空虛高深。他們能夠藏污納垢、包容萬物,無所謂仇恨,心中充滿了友善,和沒能體悟大道的人有本質的不同,沒領悟大道的人喜歡潔凈而厭惡污穢,有煩惱和禍患。得道之人處污穢無所謂污穢,處清潔無所謂清潔,與外在世界渾然一體,他也就無所謂痛苦煩惱、禍患和災難了,就顯得自在無為、隨心所欲了。

七是“混兮其若濁”,混,混同;濁,混濁。得道之人是清醒的,清醒的最高境界是,混濁的外在形象、透亮明凈的內心,他和污濁的世界同為一體,不隔離不生疏。這是修道的最高境界,也是修道的終點,它是平淡無奇的,沒有濃墨重彩、大肆渲染,不顯山露水,于平淡中見道之真諦。

智慧典例

為人之道

張良勤修內心成奇才

漢朝的開國元勛張良在他讀兵法之前,幾次刺殺秦始皇都未成功。后來,他因品德高尚而得到《太公兵法》,并努力研習,學成后輔助劉邦,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有一天,年少的張良前往集市,路過一座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迎上前來,對他說:“我的鞋子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你能幫我撈上來嗎?”張良二話不說就下河幫老人把鞋撈上來。等他上來時,老人又說:“我右腳的鞋又掉下去了,你再幫我撈一次吧!”于是,張良又按照老人的指示下到河中去撈鞋。老人就這樣三番五次地支使張良,他都照辦了。

老人滿意地點點頭說道:“孺子可教也,五日后你到這座橋下等我吧!”

五天后,張良見天快亮了,就趕緊起身到橋邊見那位老人。到了那里才知老人已等候多時了。

“你應約而來,卻不守時。年紀輕輕卻比我這個老年人還晚到!”老人嚴肅地說,“再過五天你還在這里見我。”

五天很快過去了,張良一聽見雞鳴就趕緊起身,一路小跑趕到橋上,可是老人還是比他早到。老人一臉的怒氣,嚴肅地說:“你再過五天來找我!”

張良覺得非常慚愧,心想:我身為年輕人卻連一個老人都不如。他決定下次一定要先到。第四天的晚上,張良不敢合眼,生怕自己睡過了頭,等到半夜,他就動身到橋上等候。這一次,老人還沒有到。一會兒老人來了,看見張良比自己先到,十分高興,說:“年輕人就應該多多努力,勤奮起早!”說完,老人拿出一部《太公兵法》傳授給他。

張良得到這本書后如獲至寶,每天早早起床,仔細攻讀,用心揣摩。后來,他掌握了其中的精髓和軍事思想,劉邦統一天下的時候,張良輔佐他,為他出謀劃策,立下了大功。

從政之道

張之洞言行謹慎,安享終生

張之洞每次遇事都能夠保持頭腦清醒,行事謹慎,就是在立憲這樣的大問題上也不例外。

張之洞主張立憲法、設議院的立場是鮮明的,態度是堅決的,要求也是迫切的,但這并未使他魯莽行事。

清廷發布預備立憲上諭的第二天,便頒發了改革官制的諭令。命載澤、榮慶、奎俊、鐵良、徐世昌、陸潤庠、袁世凱等諸大臣共同編纂改革官制方案,又令端方、張之洞、周馥、岑春煊等督臣派司道大員進京隨同商議,緊接著,又編訂地方官制。在編制時又分兩層。第一層為各省設行省衙門,督撫總理政務,略如各部尚書,藩臬二司略如各部丞;合并各司道局所,分設各司,酌設官,如參議者領之,司以下設曹,以五品至九品官分掌之;每日督撫率屬官,定時入署,共同商議各事;各府州縣公牘直達省;每省設高等審判廳,受理上控案件,行政司法,各有專職。第二層是:督撫經管外務、軍政,兼監督一切行政、司法;布政使管民政,兼管農工商;按察使專管司法方面的行政,監督高等審判廳;設財政司,專管財政、交通;學、鹽、糧、關、河各司道仍照舊制。

張之洞對地方官制改革的方案提出了許多異議,基本上持反對態度。他在1907年1月2日致軍機處厘定官制大臣的電文中說:“此次官制之應如何改定,自以有關于立憲之利害為主,其無關憲法看,似可不必多所更張,轉致財力竭蹶、政事叢脞、人心惶擾。”這些表明他主張緩進、審慎行事。他不同意裁撤知府,理由是:“一府所轄,少則四五縣,多至十縣,各縣距省遙遠,極遠者至二三千里,若有知府猶可分寄耳目,民冤可審理,災荒可覆勘,盜匪可覺察。”因而撤知府“勢有難行”。又如合并各司道一事,他認為各司各自有印,各自有稿,若合為一署,“無此廣大廨舍能容許多官吏,能存許多案牘”,再如各省高等審判廳一事,他認為“一省之中臬司即為高等審判廳矣,另設一廳何為”。至于第二層辦法,他反對的理由是:“尤多窒礙之處,民政以警察為大端,乃臬司分內事,今乃不屬臬司而屬藩司,理財乃藩司分內事,今乃,曾互訪商談立憲大計不屬藩司,而又別立財政司……藩、學、臬、運、糧、鹽、關、河權限本白分明,互相混淆,乃亦議改變則尤可不必矣!”總而言之,他認為改革官制各條,“似不盡與立憲關涉,竊謂宜就現有各衙門認真考核,從容整理,舊制暫勿多改,目前先從設四鄉讞局選議紳、董事人手,以為將來立憲之始基,如能實力奉行,此尚是達民情、采公論之實際,亦可稍慰環海望治之心”。

張之洞認為,立憲一事,關乎根本政治體制改革,牽涉到統治集團的切身利益,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他主張穩妥緩進。結果他在朝廷里受頑固勢力的沖擊最少。

由于張之洞一直謹慎行事,他得到了皇上的信任、老百姓的愛戴,一生都未遭遇大的變故。

經商之道

豐田英二謹慎行事,大獲商機

豐田汽車公司之所以成為汽車行業的巨頭,是因為豐田英二不貿然行事,能耐心等待時機,更能抓住時機。

1950年,豐田公司因危機的到來,被迫將工業公司和銷售公司分離。當時負責技術部門的董事豐田英二深知即使他提出重新合并的建議,在當時也是行不通的。

豐田英二在決定豐田的未來發展方向時,久久未做出決定,這是因為他認為條件不成熟,即便勉強行事也是要失敗的,與其胎死腹中,還不如耐心地等待時機的到來,一舉成功。

豐田英二在考察各種條件的同時,還要衡量各方面的利弊,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豐田的兩家公司才終于結束了長達32年的產銷分離,全新的豐田公司誕生,豐田英二的等待終于有了豐碩的成果。

在處理豐田公司赴美建廠一事上,豐田英二也同樣小心謹慎,耐心等待時機的成熟。

豐田公司進軍美國。在日本汽車廠商中,豐田公司是繼本田、日產之后的第三家,為此不少人抱怨為時太晚,會長豐田英二和社長豐田章一郎的回答是:“我們在等待時機,我們的行動并沒有落后。”由于采取了謹慎的戰術,豐田公司終于順利地打入了美國汽車市場。

豐田英二是個善于抓住機遇的人,善于等待,當機遇沒有來時,他靜如處子;一旦機遇來臨,他則動若脫兔。俗話說:“欲速則不達。”等待看起來似乎是消極怠工,其實是一種慎重的行事方式。等待并不等于落后,如同長跑,起步早的不一定能最終得到冠軍。

豐田英二懂得這些道理,做事謹慎,使豐田汽車公司順利地發展,一天天地走向壯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南市| 东至县| 松溪县| 禄劝| 泉州市| 吉首市| 玉龙| 红桥区| 安图县| 连州市| 元氏县| 乌海市| 阿拉善盟| 江陵县| 沛县| 长沙县| 平顺县| 全南县| 肃南| 泾川县| 花垣县| 棋牌| 卫辉市| 安新县| 张家界市| 方正县| 岳池县| 平顶山市| 左权县| 徐闻县| 嘉义市| 岐山县| 汾阳市| 上蔡县| 河东区| 宁德市| 浪卡子县| 滁州市| 梁平县| 太白县| 洛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