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高的期望,導致孩子自暴自棄
日本有一位馬拉松選手,在日本為主場的國際馬拉松比賽中贏得了冠軍。很多記者聞訊趕來,采訪這位此前名不見經傳的運動員,問他如何才能獲得冠軍,這位選手只是淡然地說:“憑借智慧取勝。”這個回答顯然不能讓記者滿意,記者不滿地想:馬拉松比賽和智慧有什么關系呢?只與體力與耐力有關吧。時隔4年,馬拉松比賽在國外舉行,出乎預料的是,這位馬拉松選手又獲得了冠軍。如果說第一次獲得冠軍是僥幸,那么第二次獲得冠軍就沒有那么容易了。為此,記者們又去采訪這位選手,問他如何取勝,他依然不以為然地說:“憑借智慧取勝?!庇浾邆冇忠淮问鴼w,直到10年后,這位名叫山田本一的選手出版了自傳,人們才得知他所說的“憑借智慧取勝”是什么意思。眾所周知,馬拉松的整個賽程是非常漫長的,很多選手還沒有跑完一半的賽道,就會感到心力交瘁,疲憊無力。而山田本一與眾不同,他會先把賽道周圍的情況都一一熟悉,牢記于心,并且牢記賽道旁邊顯而易見的標志物,以標志物為標記對賽道進行劃分。這樣一來,他以百米沖刺的速度跑過一個又一個標記物,對于別人而言是進行了一場馬拉松,對于他而言只是進行了若干次百米賽跑,所以他既不覺得賽道漫長,也不覺得疲憊和乏力。這樣一來,他便可以得到想要的成功。
對于孩子而言,學習又何嘗不是一場馬拉松呢?盡管老師和父母為孩子描繪的學習前景一片光明,也很吸引人,但是對于孩子們而言,那樣遙遙無期的愿景無法激勵他們。當孩子們非常努力,堅持不懈,也無法看到學習的成果時,他們就會覺得疲憊乏力,甚至完全放棄努力。由此可見,過高的期望對孩子并不能起到督促和激勵的作用,反而會使孩子自暴自棄,陷入被動的局面。因此,要想激勵孩子,就要把漫長的學習愿景目標劃分為短期的小目標,這樣一來,孩子每實現一個目標,就會有小小的成就感,也會覺得內心充滿喜悅和動力,由此孩子才能繼續努力。只有在短期目標和遠期目標的配合下,孩子們才會有持續的動力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最近,媽媽發現子喬在學習上處于很懈怠的狀態,媽媽未免感到困惑:子喬一直以來在學習上還是比較讓人省心的,也很積極主動,為何到了初中階段,反而倦怠了呢?爸爸媽媽可是把希望都寄托在子喬身上,他們很擔心子喬會掉鏈子,為此媽媽更是一日三次地提醒子喬:“子喬,你可是爸爸媽媽的希望??!你將來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為咱們家爭光!”每當媽媽這么說的時候,子喬都忍不住唉聲嘆氣,內心也很惶恐。
有一天,媽媽又對子喬說起考名牌大學的事情,子喬厭煩地說:“媽媽,你想考名牌大學,你自己去考啊,為何要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呢?你這樣,我覺得很累,你知道嗎?我都想退學了,省得你們成天叨叨我?!甭牭健巴藢W”二字,媽媽驚訝地連聲問道:“為什么要退學,為什么要退學呢?你原本是很擅長學習的,而且學習成績也很不錯?。 弊訂陶f:“因為退學之后,你們就會徹底死心,再也不會把考大學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本來我還挺喜歡學習的,就是因為你給了我太大的壓力,我現在一點兒也不想學習?!?/p>
媽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陷入了深刻的反思之中,這才想起子喬有一次考試發揮失常,沒有考好,被媽媽嚴肅批評。似乎從那以后,子喬對于學習就不那么積極了。后來,媽媽又去咨詢了兒童教育專家,才恍然大悟:子喬對待學習的倦怠,都是由媽媽對子喬有太高的期望所導致的。后來,媽媽再也沒有念叨著讓子喬考上名牌大學,為家庭增光,而是引導子喬發現學習的樂趣,讓他在進步之中獲得成就感。漸漸地,子喬重新找回對于學習的樂趣,在學習方面也有了更好的表現。
如果父母對孩子期望太高,就會直接導致孩子非常努力卻無法獲得成就感。長此以往,孩子必然感到心力交瘁,也不知道如何做才能讓自己有更好的表現。漸漸地,孩子就會失去信心,陷入自暴自棄之中。其實,父母要想激勵孩子,就要采取本節開篇山田本一的方式,把遠期目標轉化為短期目標,這樣孩子在努力的過程中才能因為實現了一個個小目標而受到激勵,對待學習更加積極主動。
此外,父母還要端正態度,雖然孩子是因為父母才來到這個世界上,但是他們是獨立的生命個體,并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也不是父母的私有物。所以父母可以在孩子小時候盡心竭力地照顧孩子,也可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引導和幫助孩子,就是不要代替孩子決定人生的各項事宜,更不要剝奪孩子對人生的主宰權利。父母與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是至親的關系,小生命呱呱墜地之初是非常依賴父母的。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對于父母也會有所疏離,這是因為他們要遵循生命的呼喚,成為完全獨立的生命個體。父母要學會對孩子放手,在人生的道路上,應當拼盡全力送孩子一程,不要完全代替孩子走所有的人生之路。對于孩子的期望也是如此,作為父母,不要把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和孩子的人生目標聯系起來,而是要區分父母的、孩子的不同目標,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和平等對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