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藝術:1851—1929
- (美)理查德·布雷特爾
- 932字
- 2019-10-22 15:30:47
新造型主義
對于西方世界而言,他們要更熟悉蒙德里安和一個荷蘭藝術家、建筑家小團體發展出的抽象理論與實踐,這熟悉程度要遠遠大于對于烏托邦主義藝術生產的熟悉程度[圖30]。蒙德里安生活和工作于法國、英國和美國,以及他的出生地荷蘭。他和那些給現代藝術定義的知識分子們走得很近,與法國人如此,與美國人也一樣。盡管,他和他的跟隨者們密切合作,推進一個叫風格派(De Stijl)的團體的形成,并撰寫了強有力的論辯文。但是他的藝術卻保留了古怪的密封性,實際上,他在紐約與世隔絕并孤獨死去。

圖30 特奧·凡·杜斯伯格(1883—1931)
《純粹繪畫》(Pure Painting),1920年,布面油畫
甚至是這幅繪畫的標題也在告訴我們它的抽象本質。如果純粹主義要成為一個后來的巴黎藝術運動的名稱,那么它同樣也充當了為1910年代晚期和1920年代早期荷蘭畫家的法寶。這些荷蘭畫家不再將繪畫當成一種個人情感的表現形式,而是另一種藝術,在他們看來,畫作與觀眾之間純粹的相互作用對于繪畫理論而言更為重要。
蒙德里安新造型觀念的理想表現在藝術中,就是要從象征主義的表現論傳統中徹底解放出來,絕非偶然的是,他自己的早期作品就是一種晚期的、有幾分裝飾性的象征主義形式[圖31]。然而在巴黎生活時期,他直接面對了各種各樣的前衛藝術流派,他實踐了一種無所指(non-referential)的圖像創作,在畫面中,線的和幾何的元素與視覺世界沒有任何明確的聯系。蒙德里安的純粹造型藝術將馬列維奇和他的俄國同仁的藝術同時激勵起來,這并非偶然。但是,和他們鮮明大膽而動態沖擊的作品不同,蒙德里安的藝術有意識地拘泥、節制,在很多意義上是古典的。但是,馬列維奇的結構是為了頌揚線的世界,以有節奏的形式來進行視覺游戲,而蒙德里安的作品卻歌頌了架上繪畫直線版式中的限定性,并產生一種現代造型的形式。這種形式扎根于蒙德里安與其同鄉凡·高的出生地——荷蘭的那種新教世界。

圖31 皮特·蒙德里安
《藍色平面構成》(Composition with Great Blue),1921年,布面油畫
蒙德里安是幾何抽象表現領域最重要的畫家/理論家,他始終如一地堅持創作和理論主張。在某種意義上,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再現了他自己開辟的小徑上的每一步。盡管這條路基本是線性的,他的探求將他帶離故國荷蘭來到巴黎、倫敦和紐約,也讓他從荷蘭風格派運動復雜的派別中擺脫中來,盡管他對風格派運動貢獻甚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