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藝術:1851—1929
- (美)理查德·布雷特爾
- 531字
- 2019-10-22 15:30:47
渦漩主義
自從拉斐爾前派以來,英國藝術家很少試圖聯合進前衛藝術團體。在20世紀第二個十年間,這種情況完全改觀了,畫家溫德姆·劉易斯(Wyndham Lewis,1884—1957)發展出一種他自稱為渦漩主義的藝術理論,這一理論聚焦于綜合性立體主義和意大利未來主義者的理論,從而創造出一個新的藝術運動。就像許多前衛運動一樣,這一運動將視覺藝術與文學聯系起來,詩人艾茲拉·龐德(Ezra Pound)對于渦漩主義的重要性,就如左拉之于印象主義,馬拉美之于象征主義,阿波利奈爾之于立體主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和期間,這些藝術家和作家創作了一大批佳作。不幸的是,這一團體在1920年代解散了,倫敦喪失了作為現代藝術生產中心的精神活力。然而在其鼎盛期,劉易斯和他的同仁C. R. W.內文森(C. R. W. Nevinson,1889—1946)、威廉·羅伯茨(William Roberts,1895—1980)和大衛·邦貝里(David Bomberg,1890—1957)一道創作了一批具有實驗性的作品,就像世界上其他的嘗試一樣有趣和重要[圖28]。

圖28 大衛·邦貝里
《泥浴》(The Mud Bath),1914年,布面油畫
盡管被其同仁溫德姆·劉易斯的大名所遮蔽,但在某些方面,邦貝里更有才能。他將自己的視覺思索與立體主義、未來主義的理論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繪畫物力論(pictorial dynamism)形式。與普托立體主義者或未來主義者傾向于理論性的作品相比較,這種形式與萊熱的更為一致、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