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沃頓商學院時間管理課(修訂版)
- 穆然
- 2185字
- 2019-11-29 21:32:27
6.六大流程,通過時間管理建立承諾力
我們不斷地強調(diào)時間管理對于人生的重要性,但極少人明白時間管理到底管理的是什么。說它管理的是個人人生、自我、效率、精力、夢想或計劃……其實這些內(nèi)容都對,但它們都不是最核心的——時間在管理的,是我們對自己的承諾。
喬恩發(fā)現(xiàn),自己答應他人的事情經(jīng)常會忘記——這讓他給人留下了“不靠譜”的印象,“愛失信于人”成了他的“個人標簽”。可是,喬恩本人并不這么認為:每一次自己應承下來的事情,其實都是想要竭盡全力去完成的,但最終因為某些原因而失信。這種情況不僅出現(xiàn)在對他人的承諾上,同時也出現(xiàn)在對自己的承諾中。
像喬恩這樣的人活得并不自在,他們在時間與心理的雙重壓力之下,往往非常痛苦,而痛苦的原因就是沒有處理好承諾——在一個“信用即生命”的年代里,不管是對他人失信還是對自己失信,其實都是極不劃算的舉動。
在研究了諸多的時間管理與商業(yè)管理案例以后,嘉利教授總結出了一套“承諾力”流程,她依據(jù)收集、加工、組織、排程、行動、檢視六個流程,說明了如何通過每天的時間管理與一個人落實執(zhí)行的習慣,進一步積累個人承諾力。
(1)收集雜事
利用時間管理增強承諾力的第一個流程是“收集”:我們必須要將雜事做100%的收集,才不會使雜事在潛意識中形成壓力,使自己無法好好休息。
雜事就是我們的電子郵件、會議記錄、微博、微信、傳真等每日傳來的訊息,或者我們自己每日記錄的思考碎片。科技的發(fā)展導致個人訊息全面碎片化,想要擁有承諾力,第一步就要是做到完整的收集。
因此,我們需要對我們收集雜事的“收件匣”進行仔細的規(guī)劃,辨明我們與最常互動的伙伴慣用的工具,并將之作為收件匣,建立起清空收件匣的機制與時間安排,進而將這些雜事加工成行動與提示,這樣才不會使它們永遠地塞入收件匣中。
(2)加工雜事
將雜事進一步加工成行動需要兩個層次的思考,我們可以用沙漏來進行比喻:
●第一個層次是“一次一件事,一次一粒沙”,這代表我們每次只能將一件雜事加工成行動;
●第二個層次是我們要處理的雜事量大,需要使用批次處理才會有效率。
雜事就如同沙漏中的沙子,是否可以順利地通過瓶頸,加工成下半部的行動事項,往往決定著個人承諾力的高低。想要達到這兩個層次,就需要我們按兩個步驟來走:
①依據(jù)公式思考關鍵人物
想要將雜事變成行動,我們可以依照一個簡單的公式來加工:
行動=主詞+動詞+關鍵人物+事情
想要完成一件事,99%的行動都在于收集不足的資訊,而最佳品質(zhì)的資訊往往存在于人的身上。因此,遇到一個雜事,你可以問自己兩個問題:
●下一步的行動是什么?
●誰是關鍵人物?
同時,思考與這一關鍵人物要使用哪一個動詞來連續(xù),這樣便可以想出下一步的行動來了。
②遵循“兩分鐘原則”
上面是將一件雜事加工成行動的辦法,但是,我們往往會有數(shù)十、上百件雜事在收件匣中需要加工,因此,我們必須要學會一些批次處理雜事的方法。嘉利教授認為,“兩分鐘原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兩分鐘原則”即,在批次加工雜事的過程中,若是兩分鐘以下的問題便不用加工了,直接完成即可,這樣更省時間。
除此以外,我們還要明白:大部分的雜事其實并不重要,直接丟棄即可。
在加工這一過程中,掌握了這兩個要素,便可以使加工速度大大增加。
(3)組織流程
組織就如同一個個的容器一般,必須要裝載各種資料、行動、行事歷、任務等,且每個人的每日工作狀況不同,因此,涌入的訊息模式也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組合來回應,并將其結合起來,自然可以發(fā)揮更大的時間管理效果。
當我們做好了各方面的訊息收集與加工的工作以后,建立起自己的訊息系統(tǒng),并搭配合適的工具,養(yǎng)成每周檢視的好習慣,個人訊息組織自然可以更好地運作起來。
(4)事件排程
我們每天要找出最重要的事情,并將這些事情放在最有精力、最適合的時段來完成。嘉利教授指出,集中精力將那些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徹底而完美地解決,是獲得幸福的關鍵所在。
在排程的過程中,使用有效的工具規(guī)劃未來幾天重要的事項,同時做好未來幾天內(nèi)的行動清單,并在空檔的時候進行批次處理,留下規(guī)劃“每日待辦事項”的時間,配合相應的方法,來完成最重要的事項,并完成那些例行事項,我們便能夠讓自己的行動更加有效。
(5)立即行動
嘉利教授認為,時間管理講穿了,其實就是一句話:將想做的事情寫下來,將寫下來的事情完成。大多數(shù)人在一開始時,其瓶頸在于后半部:他們未能將“寫下來的事情完成”。
另外,個人產(chǎn)出往往是有限的,所以,在估算一天生產(chǎn)力的基礎上,通過個人監(jiān)督與有效的時間管理工具來提升個人行動力便顯得尤其重要。此外,在工作時,除了將最重要的工作率先完成以外,將困難的工作一件件地列出、完成,也可以大大增加我們的承諾力。
(6)檢視自我
檢視承諾力是時間管理的最后一步,它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次來說:
①寫日記、列內(nèi)容:每天通過寫日記或者簡單地列出成功條例的方式,可以讓你清楚地看到,自己今天的承諾力如何。
②每日檢視:在有效地行動以后,便應該檢視一下每日待辦清單,清空收件匣,看看行事歷,了解一天做事的狀況,并思考明日應該如何排程工作。
③每周檢視:每周都應檢查一下個人提醒系統(tǒng),看看各項任務的推動狀況,整理一下我們的行動清單與任務清單,使整個系統(tǒng)與真實的世界同步。
以上六個流程可以視為“承諾力”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可以反復地操作,不斷地增強個人“承諾力”。堅持下去,便能夠使你逃離“說到做不到”的痛苦,成為一個真正的時間管理行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