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章 如何睡覺

去做那些不會給你帶來傷害的事情,在做出行動之前認真思考。在你完成每天的工作之前,不要閉上自己的眼睛去休息。請認真思考:我今天做了什么?我經歷了什么事?我還需要去做哪些事情?你首先要從第一個問題開始思考,然后逐一思考剩下的問題。如果你有不當的行為,就要責備自己,但如果你發現自己有正確的行為,就要嘉勉自己。

——畢達哥拉斯

自然的法則并不要求我們睡得太多,無論是對我們的身體還是靈魂,抑或就我們做出的行為來說,都是如此。任何一個處于睡夢狀態的人其實都是一樣的,因為沉睡狀態中的人其實跟死人是沒有什么區別的。但是那些對生命與理智有著最大追求的人都是想要長時間保持清醒的人,他們只需要為了保全健康而預留必要的睡眠時間。如果我們養成了正確的睡眠習慣,那就不需要過多的睡眠時間。

——柏拉圖

若是我們想對身體需求的概念進行更進一步的補充,就必須要考慮諸如吃飯、喝酒、鍛煉等事帶來的一些影響。現在,我們必須要充分考慮睡眠帶來的一些消極影響。

乍看起來,睡眠只不過是一種消極狀態,是身體功能的一種停頓,而不是展現身體功能的狀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沒有比以恰當的方式進行睡眠更加簡單且容易的事了。身體的其他一些功能可能會處于一種過度、不足或扭曲的狀態,但是身體的不良狀況若是出現在睡眠的時候將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影響。在成千上萬例失眠的例子里,我們都可以證明這為精神失常敞開了大門。在睡眠太多與睡眠不足之間,我們最好還是選擇睡眠多一些,但最好的狀態還是以恰好充足的睡眠為準。自然需要我們通過睡眠去補充身體的能量。若是我們不遵循睡眠的規律,必然就會讓身體遭受一些傷害。當我們在一個小時內做某事過度,就會發現自己在這個小時里失去了有意識的生活,也失去了可能得到的機會。在這樣一個大家都非常匆忙的時代,這可能就是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每一位擁有雄心壯志且認真思考的人都必須要將自身的興趣轉移到這個實用的問題上:我們該睡多久才算是充足呢?

18世紀時,本杰明·富蘭克林就曾直截了當地回答了這個問題:“男人睡六個小時,女人睡七個小時,只有傻瓜才一天睡八個小時。”

與絕大多數為人們所傳頌的格言一樣,富蘭克林的這句話其實也并不是十分準確的。富蘭克林顯然是按照自己的標準去對別人進行衡量。他的這句格言只不過是帶有一定自我性質的東西。看到像他這樣一天只睡六個小時,依然能夠擁有卓越思維的人,這是非常有趣與富有教育性的。但其他人則不能歸于此類。他們可能會將“男人”與“傻瓜”一詞進行調換,然后才覺得這句話是非常合理的。

一個簡單的事實就是,正如我們都知道且應該都知道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因為我們很難找到一條共通的標準來衡量所有人。一些人一天只需要睡五個小時,更多的人則需要一天睡六個小時,但一些人一天必須要睡七個小時,還有不少人一天要睡八個小時左右。若是我們按照富蘭克林那句話的字面意思去看的話,就會發現傻瓜需要比正常的男女睡更久的時間。傻瓜與正常人的區別并不在于他們睡得更久一些,而在于他們的睡眠質量。如果一個正常人在白天的時候總是處于一種半夢半醒的狀態,那么傻瓜可能就是處于1/10的清醒狀態。

在此,我們還必須要補充一點,那就是每個人的需求都絕對不可能成為評判別人行為的標準。一個人可能習慣比其他人多睡2~3個小時,因為他們養成了我所說的懶散睡眠習慣。這種過分懶散所帶來的懲罰不僅會給他們造成時間上的浪費,而且質量不高的睡眠也會讓他們的心靈意識受到傷害。雖然人的大腦在睡眠狀態時從未處于一種靜止狀態,而且盡管幾乎所有的睡眠都可以從理論上被稱為是一種睡夢狀態,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深沉的自然睡眠中,大腦的活動處于減緩狀態,以至于它的機能甚至都達不到潛意識水平。深層次且自然的沉睡就需要我們在一段思想完全空白的時候去找尋這樣的意識。心智的能量已經沉沒在意識之下。按照不同狀況,我們都應該知道,這樣的狀態絕對不可能使我們進行自身的有意識活動。過去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在正常的睡眠狀態下,神經的能量(在精神層面上的心智)能夠持續地沉入更為深層的狀態,持續1~2個小時,直到最后我們失去了意識。沉睡的狀態可以是一種深層次的睡眠狀態。從這點來看,潛在的能量會逐漸增強,就像一波持續形成的海浪,沉睡的狀態也會逐漸浮上來,直到我們最后達到了一種有意識的層面,那么睡眠者就會醒過來。

如果我可以這樣表述的話,那么意識其實就是從深度睡眠中醒來,這樣說應該是沒有什么問題的。在深度睡眠的狀態下,睡眠者要想蘇醒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在他醒來的時候,會感到非常困惑,最終又會陷入到無意識的狀態。這些熟悉的情景是絕大多數人在晚上醒來的時候都會感覺到的。比方說,醫生們經常會發現,在短時間的睡眠之后突然被叫醒,會感到很痛苦,盡管他們并不太在意夜里的求醫電話。一聲鈴響會將一位醫生喚醒,因為他的心智始終都會對鈴聲做出反饋。但是,如果他是從深層睡眠中醒來,會感到瞬間困惑,也許甚至因神經功能被突然喚起而導致頭疼。如果他是從淺層睡眠中醒來,會馬上清醒而且也沒有壓迫感。

機體在意識消失后很快就會進入活動水平最低狀態,這個事實引發了當前的一種說法,“午夜前一個小時的睡眠相當于午夜后兩個小時的睡眠”;這一說法常被奉為真理,僅僅是因為大多數的人都會在午夜前1~2個小時就寢。就此事而言,午夜時間與睡眠沒什么關系,因為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真正起作用的是睡眠最初的幾個小時,也是最舒適的幾個小時。

很多人都持這樣錯誤的概念,就認為睡眠在醒來之前的那個階段是最為深沉的,這樣的說法其實與另外一個詭辯存在聯系——在黎明之前,黑夜是最黑的。當然,這兩種說法都有悖實情。如果真像人們常說的那樣,印第安人很擅長在黎明時分偷襲營地,那無非也是因為整夜警醒的營地哨兵很可能放松了戒備而入睡。在正常狀態下,一個睡了幾個小時的人通常都不會失去自身的意識。他會逐漸接近自己的蘇醒點。確實,總體來說,機體的生命活動在黎明前的幾個小時里處于最低水平,但是大腦存儲的潛在能量在釋放時就產生了意識,而且這種能量會隨著睡眠的繼續越來越受到壓迫。

關于在蘇醒時大腦究竟處于什么狀態,很多說法都是推測性的。但是,一般來說,可接受的說法是,意識是大腦中一系列破壞性生理變化引起的。人們認為,在發生這種破壞性活動的同時,也在發生著構建和修復性活動。但是人們還進一步認為,在清醒的時候,人類大腦中的破壞性強度遠超過修復性強度,因而在破壞性超過一定程度時人就有必要進行周期性的睡眠。思維器官必須經常性地關閉以做修復。這種觀點認為,只要大腦中的破壞性生理變化過度就會產生意識,而睡眠則是最重要的恢復過程。很難證明這種說法描述的恰是事實,但是,總的來說,這種說法與事實相當吻合。

還有一種狀況也是需要我們去注意的,這是心理活動的一種間斷行為,這樣的心理活動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意識活動,雖然在我們清醒之后能夠回想起來這些事情。這一中斷的時期可以被稱為夢境的狀態。至于這些夢境狀態是否處于一種正常狀態,這個問題是值得討論的。但這種情況其實還是有點不那么正常的。在進行一般性的討論時,這樣的感受是我們很難去理解的。

既然這樣,什么是夢境呢?

就我們目前掌握的所有知識來看,夢境是大腦某個獨立或是部分區域活動的結果,在某個時刻,大腦的一般性能量會處于意識的邊緣。在我們蘇醒的時候,大腦的一部分或是其他部分會處于最活躍的狀態,但這些細胞始終都會與其他的大腦細胞處于一種協同的狀態。結果是這樣的意識始終都無法變成一連串的思想,而是變成了一系列不那么鮮明的思想,讓我們能夠對沒那么鮮明的思想有所了解。這種附屬性的思想能夠讓心智獲得一種全新的視角——這就是所謂的“第三維度”——這些維度時常能夠給我們帶來積極的影響,讓我們能夠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事物。若是我們缺乏這樣的心理視野或是對此進行限制的話,這其實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活動處于一種不活躍的狀態,這與我們的夢境以及蘇醒之后的意識存在著本質區別。正是出于這個原因,夢境的思想才會看似對心智具有這樣的束縛。想象中最奇怪的產物都會在睡眠的過程中出現,同時不會讓我們看到一系列修正性的思想,讓我們覺得夢境中的一切都是可怕的現實。也許,除非我們大腦的其他部分都能被喚醒,否則這樣的夢境是不會消失的。睡醒后我們才可以感受到這些修正性的概念以及記憶。

正如我們所假設的那樣,如果夢境代表著大腦所有不協調的心理活動,那么了解造成這種不合時宜以及不當活動的原因就顯得非常重要了。與其他所有的機能活動一樣,這是對外部刺激做出的一種反饋。這樣的刺激可能會在當前的那個時刻處于一種運轉的狀態,或是在我們蘇醒之后的某個時刻依然處于運轉的狀態,從而給我們帶來心靈的不安與煩惱,但是,這些都不會讓大腦陷入深層次的不安狀態。能夠直接產生影響的刺激都是一些不同尋常的聲音,或是一間空氣不流通房間里的有害氣體,或是身體的某一部分處于擠壓的狀態,或是身體的消化器官出現了消化不良的情況,等等。就現在的狀況而言,對于除大腦之外的身體任何部位來說,這些外在的刺激都會傳送到大腦。這樣的刺激也會讓我們產生夢境,這些夢境通常都是源于身體內部的。

顯然,大腦的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任何外在不安的刺激所帶來的具體結果,這可能源于我們在睡夢中的任何感受。在深層次的睡眠中,一種非常活躍的刺激可能無法讓身體做出充分的反饋,從而記住夢境里發生的一切內容。當大腦從這個過程中慢慢蘇醒時,更為輕微的刺激可能就會讓我們產生一連串的夢境。在我們即將要睡醒前的幾個小時,當整個大腦都處于要蘇醒的狀態時,大腦里的所有細胞都會連接起來,拓展我們的心靈視野,對夢境的背景以及范圍產生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其他條件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夢境不僅會時常出現在早晨的時候,而且這樣的夢境更能夠接近我們蘇醒時產生的各種思想,這段時間出現的夢境會更加多一些。這樣的一個事實幾乎是每個人都能夠在起床之后感覺到的。人們可能會在淺層的夢境里睡覺,而夢中的畫面可能會掠過他們的腦海,這與他們在蘇醒之后產生的幻覺是相差無幾的。有時,這樣的幻覺會讓人對此產生一種疑惑不解的態度。無論人是否真的再次沉睡了,當他們再次蘇醒的時候,都會產生這樣的感覺。在這樣的時候,這些形狀各異且不成比例的畫面就會缺乏一副背景——這就是所謂的夢魘。有時,夢魘的出現意味著這些畫面已經在我們入睡的時候便產生了。

無論這樣的情況是出現在夢境的早期還是晚期,無論這是一幅清晰還是模糊,痛苦還是愉悅的畫面,這樣的夢境都必然會被視為心靈循環中一些讓人不大愉悅的元素。任何習慣性做夢的人都不會在夢境中得到最大的好處。在人做夢的時候,人的大腦可以說是處于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并不像白天清醒時那樣具有那么強大的修復能力。當然,在正常的生活狀態下,一定程度的內心不安是可以避免的。自然會以善意的方式讓我們感受到這樣的恩賜,同時給我們帶來視覺層面上的刺激,但自然發出的聲音也是很容易被我們所壓制的。幸運的是,大腦很快就能夠通過自身的調整,將身邊的噪聲的影響很快地降到最低。當我們身在夢境的時候,火車的呼呼聲,撞擊大鐘發出來的聲音,吹起來的口哨聲以及其他類似的聲音,都無法在我們經常體驗到這些事情之后,再給我們帶來任何其他不同的感想。當我們認真思考治療睡眠的問題時,很難對此進行改變。

我們的大腦無法充分地抵御各種不同尋常以及出人意料的聲音。可以說在任何能夠給我們帶來不良影響的環境下,我們都很難找尋直接的安全庇護所。但是,這些聲音無法阻擋我們深入夢境的世界,而光線的出現甚至比不上聲音對我們夢境的影響,當然這是對那些養成了良好睡眠習慣的人來說的。一個疲憊男孩的睡眠狀態可以充分說明他將外部世界所具有的反饋性活動都排斥了,從而使其在不受任何打擾的情況下安然入睡。即便你在他身旁開了一槍,槍聲可能都無法將他完全驚醒。即便是他輾轉著身子,處于一種半醒的狀態,也有可能再次沉入更加深沉的睡眠當中,而這些外在的刺激可能都被他視為一場夢境,繼而被他所遺忘。一個養成了良好睡眠習慣的成年人在睡覺的時候就像是一個男孩,這一點從他們的沉睡程度上是可以看得出來的。他可能在兒童時期并不能獲得那么多的睡眠時間,并且必須要在當下努力地彌補小時候所浪費掉的時間,從而增強自己的成長。但是,如果一個成年人只是想要得到自己所需的睡眠,那么他就會以非常正式的方式這樣去做。因此,他的睡眠質量可能就與一個孩子相差無幾。

擁有很好睡眠習慣的成年人并不多,這是毋庸置疑的,很多人都想要養成這樣的睡眠習慣,這一點也是不需要爭辯的。但是,他們應該怎樣才能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之前的討論可以視為一種鋪墊。

此時,我們要始終記住一個事實,即每一個個體在某種程度上都需要在這件事情上對自我進行衡量。我將努力按一般性的標準去講述一些實用建議,然后你們才能加以運用。當我提到良好的睡眠習慣時,我的意思是這樣的睡眠習慣能夠讓你們的身體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復原,讓你們在睡醒之后充分利用寶貴的時間,從而做到更好。

但是,我們絕不能單純地將睡眠時間縮減到最低限度。不同的人在睡眠時間上都有著不同的需求,這點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都應該努力發現適合自己睡眠的最少時間,然后按照這些時間去進行相應的分配與調節。

我們要記住一點,即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們每天最好要睡上八個小時,然后再開始一天的工作,因為這樣會讓我們的大腦處于一種更加活躍的狀態,讓我們更好地去做需要做的事情。一個頭腦完全清醒的人能夠在接下來清醒的十六個小時里更好地完成工作,這是那些因為睡眠不佳而頭腦昏沉的人所無法做到的。

要是我們每天早上五點的時候強迫自己醒來,在大腦無法完全適應一天的工作時就起來,這簡直可以說是一種愚蠢的做法。我們寧愿一天睡八九個小時,從而讓心智的效率提升到最高的程度。如果我們通過多睡一小時,提升了這一天的工作效率,那么這一小時的睡眠時間則是非常有價值的。

無論怎么說,我們都應該盡量找到適合自己的睡眠時間,而不需要過分在意別人所說的睡眠時間。

在任何一個具體例子里,要想決定每個人應該睡多長時間,都會存在著困難之處。這個困難之處在于,很多人都過著不一樣的生活,從事著不一樣的工作,因此他們的生活狀態與狀況并不是完全一樣的。人類的文明將很多人為的東西加在了每個人身上,而在睡眠這件事情上,每個人都應該有著自己的想法。人類是一種需要休息的動物。若是按照嚴格的自然規律來看,人類的睡眠時間在很大程度上是應該由太陽的升落起降來決定的。但是人類發明出來的電燈則讓我們從這樣的自然束縛中解脫出來了。我們人類能夠從嚴格的自然束縛中掙脫出來,從而得到了進一步的進化。因此,在當下的時代,我們沒有必要去爭論是否應該按照過去那些陳舊的標準去控制睡眠時間。

即便是這樣一句話——“早睡早起”——也是有點過時的。很多人是在半夜十二點的時候睡覺,到早上八點才起來,有些人則是晚上十點睡覺,第二天早上六點就起來了。雖然早睡會給人帶來一些潛在的好處,但若是我們從現實的考量去看,就會發現這樣的好處其實并沒有多大。對那些習慣了城市生活的人來說,我可以大膽地說,可能晚上十二點睡覺的生活習慣要比晚上十點睡覺的習慣更加適合他們一些。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在城市的生活條件下,很多人都會因為各種事情忙到深夜,他們可能到戲院看戲,或是找尋其他讓人愉悅的活動,打破了之前早睡的習慣,從而漸漸養成了晚睡的習慣。因為,這樣的習慣性是我們養成良好睡眠習慣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有時在晚上十點睡覺,有時在半夜十二點睡覺的人,很難說自己有什么真正的睡眠習慣。他只是在自己必須的時候才去完成睡覺這種強制性任務。如果這樣的習慣持續下去的話,那么他可能永遠都無法養成適合自己的睡眠習慣,也不知道如何充分利用睡眠的時間。

因此,養成良好睡眠習慣的第一個前提,就是讓自己習慣在某個固定的時間去休息。有人說,這是挺難做到的一件事,但這卻是必須要做到的。如果你必須要等到晚上十二點睡覺,那么你可能就要在睡眠中度過自己一天中一半或是1/3的時間。如果你能夠堅持這樣的話,也可以將休息的時間定在晚上十二點。如果你的工作是在第二天很早的時候就要開始,那么這么晚睡覺可能讓你無法擁有足夠的睡眠時間,這就會對你的日常生活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這樣的行為其實就是大幅度地消耗你的人生精力,讓你不斷消耗人生的寶貴能量,最終必然會讓你的身體遭受懲罰的。你必須要盡早地結束這一天的工作,然后在晚上恰當的時間入睡,才能夠更好地保證身體的健康。

但是,無論你覺得什么時候入睡才是最適合自己的,一旦你選擇了某一個睡眠時間,就要堅定地執行這個睡眠時間。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就能不斷給自己的大腦灌輸這樣的思想,即不到那個時候,我就不能去休息。對某一個時間點產生一定的期望,這是很重要的。一旦你完成了這樣的工作,那么養成良好睡眠習慣的第一步與最重要的一步其實已經被你所掌握了。你會驚訝地發現,一個固定的習慣會給你的身體機能帶來非常神奇的影響。當你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之后,你根本再也不需要擔心失眠了,因為你已經習慣了在某個時間點讓自己的大腦處于一種休息的狀態。當然,人不可能變成絕對意義上的機器人,但是當他在睡眠的時間上堅持一貫的標準時,那么在其他條件完全相同的情況下,他必然能夠通過睡眠讓自己的大腦恢復到一種更加活躍與積極的狀態。

到目前為止,一切都算是正常。上床睡覺,這是一個自愿的過程,但是躺在床上休息,卻并不一定意味著睡覺。要是你躺在床上的時候,你的意識依然在不由自主地運轉呢?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這是一個你是否能夠管控自己的問題了。當你養成了良好的睡眠習慣,那么在你的頭接觸枕頭的時候,你活躍的意識就會慢慢消退,直到你在第二天固定的起床時間。當然,雖然你可能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但要想完全實現這個目標,你可能需要運用其他一些更加有用的輔助工作。我并沒有談論任何藥物催眠的話題。這是你的醫生應該去思考的問題,因為每個人在睡眠這個問題上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所以醫生所開的藥方都是不同的。但我更想談論一些簡單方便的手段。

良好的睡眠其實就是與清醒狀態時積極活躍的心智活動形成鮮明對比的狀態。只有當大腦處于一種疲憊的狀態時,才需要通過睡眠來對大腦進行修復。某些憂郁癥患者甚至會接連幾個星期都很少睡覺,因為他們的大腦會喚醒他們,這些患者會變得無精打采、精神恍惚。這些病人總是睡不著,但是我們卻不能說他們是處于一種完全清醒的狀態。這些病人的心智可以說是處于一種死氣沉沉的狀態,與那些處于半夢半醒狀態時的人是差不多的。這些人根本沒有做出任何的心智活動,沒有對他們的神經活動帶來任何有意義的影響。

與此類似,一個正常人的心智活動有時也會顯得很不安,注意力不時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然后有意識地專注于某個具體的事物,這可能會讓他們的大腦感到非常疲憊,但當他們的大腦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時,是不需要休息的。這樣的人可以通過睡眠來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從而讓心智在白天的時候處于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

但在這里,我們也會遇到很多與此完全相反的例子,那就是大腦會通過自身一些積極的反應,從而在睡眠時間到來的時候拒絕入睡。我們可以說,這可能是因為情感上有過度反應所導致的,而不是因為嚴格意義上智力方面的因素。當這樣的情況習慣性地出現在一個人身上的時候,那么他很可能患病了。一個顯而易見的治療方式就是,我們晚上在睡覺之前,讓心智進行愉悅且有趣的活動,比方說與人進行有趣的對話或是進行一些“風趣幽默”的閱讀,讓身心處于極為愉悅的狀態。在睡覺之前洗熱水澡,或是喝一杯溫牛奶,這通常有助于良好的睡眠。

關于調整心靈狀態的方法,還有許許多多,這些方法都有助于活躍的心智慢慢地平復下來,處于一種平和的狀態。比如,我們可以通過數羊群,漫無目標地計算著羊群的數量,或者不斷地重復著某一句話。這些心理暗示存在的最大缺陷就是,它們能夠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一種錯誤的感受,雖然這些都是不怎么讓我們感興趣的東西,但靠這樣的方式去集中精神,有時很難幫助我們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據我個人的經驗,一個更好的方法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去進行心理暗示“將大腦里任何有系統的線條都打亂起來,然后將這些線條從我的心靈世界里徹底消除”。你們只需要在心靈世界里這樣去做,就會發現當你們認真思考著某一個問題時,會產生這樣的心理暗示“我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然后,你就能幫助自己遠離這些方面的問題。當然,你可以通過心智的聯系方式,立即與其他方面的思想聯系起來。但如果這樣的情況出現了,那么你會面臨著相同的挑戰。因為在你依然處于一種有意識的狀態時,是很難入睡的。因此,你需要防止任何一種思想在你的意識里占據主導的地位,讓每一種思想都處于一種臣服的地位,然后使這些思想慢慢地沉入到心靈活動的低級狀態,直到你的意識完全消失。出于某些原因,每個人都可能通過自愿的方式去這樣做。他們甚至可以在白天或是思想最為強烈的時候這樣做。這樣的做法所帶來的好處,就是能夠讓疲倦的大腦獲得休息。

當然,若是我們慢慢收回自身的意識,那么心智就會變成嚴格意義上的消極因素了。如果缺乏自我調整的思想進入到我們的大腦,就會讓我們的心智處于一個夢境之中,這個過程缺乏直接的反饋。讓我們充分了解到夢境不過是大腦之外的其他方面刺激帶來的不良影響之后,通常就會想辦法去阻止這些事情的出現。讓我們留心自身的身體狀況,晚上睡在一個通風透氣的房間里,盡可能地遠離外界的任何噪聲,蓋上一些被子,這些睡眠前的準備都能夠給你帶來一些積極的幫助。但是,我們特別應該留意自身的消化系統。身體的各個器官所產生的動機都會記錄在大腦里,即便一些動機在意識的察覺范圍之外,還是會被大腦全部記錄下來的。在我們睡覺的時候,當絕大多數外在刺激都消退的時候,這些“有機”的動機就會扮演著相對重要的角色。如果在這些時候,消化系統做出了超越其本身應有的行為,比方說我們在睡眠之前吃了一些可口的食物,那么消化系統就會在我們睡眠的時候給大腦帶來許多干擾性的影響。

在睡前喝牛奶以及其他容易消化的食物,從而緩解失眠的癥狀等這些問題,人們對此存在著一個很大的誤解。在這個時候吃這些食物,其實是起到一種治療性的作用,這能夠幫助我們將血液從大腦轉移到胃部,避免失眠癥狀的出現,幫助人體能夠持續地修復一些病人大腦里那些遭受傷害的組織。在每一個例子當中,這都可以算是一種臨時性的行為。即便一些人在吃這些食物的時候沒有過分注重數量,只要吃的也都是容易消化的食物,這也是有一定好處的。那些從中得到好處的失眠病人若是在睡前還吃上一頓好的,那么他們就會面臨著災難性的后果,這必然會對他們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

對那些身體健康的正常人來說,在他們將要睡覺的時候,寧愿選擇空腹,也不要吃太多的食物,因為這對于我們的身體是有害無益的。因為我們已經消化的物質就會進入到血液流通系統里面,那么修復身體遭受損害的部分就會給我們的睡眠帶來不良的影響。

毋庸置疑,若是當事人每天都被日常發生的事情所騷擾與影響,那么他所運用的方法是很難帶來任何積極作用的。當他們面對這樣的情形時,即便是在入睡的時候,依然能夠感受到心靈的焦慮所帶來的各種痛苦。這種對他們大腦固有的刺激會讓他們對不安的思想做出反饋。這必然需要他們更換自己的生活哲學,才能找到病癥的根源。

至于我們從睡眠中醒來的時間這個問題,這同樣是由我們的習慣所決定的。我們也應該盡可能地將起床的時間固定在某一個時間點上。這就是當我們習慣了某個起床時間之后,鬧鐘所能起到的神奇作用。但是,我們最好在培養良好睡眠習慣的時候,不要過分對此進行測驗。如果你在睡覺的時候,就想著要明天早上五點起床,那么你很有可能就是在明天五點這個時候起床。但你在晚上睡眠的時候,心智卻會因此處于一種過分活躍的狀態。因此,你寧愿選擇鬧鐘提醒你的方式,而不能讓自己的心智背負這種沉重的意識負擔,從而影響你的睡眠質量。對每個人來說,運用恰當的睡眠方式,可以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讓我們的心智在早上某個固定時間點上變得活躍起來。這會讓我們對養成的習慣時刻保持一種警惕之心。在決定具體的起床時間時,每個人都應該按照自身的不同情況去決定。

當你將晚上睡覺的時間固定下來之后,你接下來就需要決定自己在什么時候起床了。記住,很少人能夠在僅睡六個小時之后,依然能夠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絕大多數人每天都需要八個小時的睡眠時間,才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去進行測試,測試的時間可以是兩個星期,知道自己最低的睡眠時間是多少,然后在這個最低睡眠時間的基礎之上進行一定程度的延長。另外,如果某個睡眠時間被證明是足夠的話,那么就可以有選擇地進行縮短。但是,大多數人都覺得,七個小時是他們睡眠的最低要求,只有在保證了這個睡眠時間之后,他們才能夠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

一個人是否獲得足夠的睡眠時間的衡量標準,就是看一個人在睡醒之后,是否充滿活力與斗志去完成這一天的工作,充分發揮自身的能量,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去完成一些必要的工作。

當我們迅速經過了那一段幻想時期之后,就會發現蘇醒之后伴隨而來的意識會全面涌來。我們會感覺到自身健康的一種存在感,能夠感覺到自己充滿活力,意識到自己“能夠蘇醒一整天”。然后,我們就會以更大的熱情去完成自身應該要履行的使命,而不會像那些睡眠不足者那樣無精打采地工作。

我想,很多人都從未學習過如何以正確且簡單的方式下床,雖然他們每天都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這樣做。早上起來時躺在床上不愿起來,這可以說最糟糕的習慣——這樣的習慣控制著絕大多數人。對那些想要最大限度運用心智能量的人來說,這就好比是一個陷阱或是一個幻覺。在大腦已經完全蘇醒的情況下依然選擇躺在床上,這說明了你的睡眠并沒有給你帶來充分的活力。要是你習慣了這樣的行為,那么你的身體機能就會很快養成這樣的習慣,讓你無法將自身的能量充分釋放出來。因此,人們在睡眠的過程中始終處于淺層睡眠的狀態,就很容易受到各種不安的夢境的影響。也許,九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要是換成了七個小時的話,那么睡眠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要是我們讓身體在兩個小時內處于毫無作為的狀態,那么我們富于創造性的思想就會浪費了兩個小時的寶貴時間。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質問一點,相同的懶散行為是否導致了我們在睡眠狀態時無法深入感受到蘇醒的時刻。我們需要通過良好的睡眠習慣使自己的身體功能能夠處于一種完全蘇醒的狀態,從而讓我們感覺充滿能量。身體做出的行動作為一個整體通常都是持續的,如果這些富于建設性的過程以一種懶散的方式持續的話,那么這個具有毀滅性的過程就可能徹底摧毀我們的睡眠。所有習慣了安穩睡覺,第二天準時起來的人,都必然不會在醒來的時候依然在床上翻來覆去。我覺得,這些人深知一點,就是這樣做對于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是有害的。

但是,我們需要明白,這只是適用于早上假寐的情況。在大腦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之后,我們就已經準備好了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大腦經過了幾個小時高強度的工作之后進行“打盹”,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一些人從事著高強度的腦力工作,或是因為缺乏強大的身體活力,似乎無法擁有足夠的能量支撐他們一天連續工作16~18個小時。這樣的人可以從打盹中得到好處,打一個盹是半個小時左右。即便是這么短暫的休息時間,通常也能夠讓人的大腦清醒起來,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從而在接下來的工作時間里保持清醒的頭腦。

一般來說,大腦并不會在超過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去做更多的工作,在正確的時候選擇某個單獨的睡眠時間,這對于我們的身體在一天二十四個小時里保持健康的狀態是很有幫助的。那些能夠通過放下工作,更好地進行休息的人,才能夠讓身體感受到自身的活力。這是我們的身體擺脫失眠癥的重要一步,這也是我們能夠戰勝人生各種挫折的重要一步。當我們擁有了充足的睡眠、健康的身體,就能夠對理想的幸福有更為真實與理智的想法,那么實現理想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京山县| 泰顺县| 边坝县| 浦北县| 五莲县| 临海市| 新竹县| 尖扎县| 璧山县| 娄烦县| 远安县| 河间市| 高淳县| 东阳市| 宜阳县| 阳谷县| 理塘县| 麻江县| 泰顺县| 古交市| 成安县| 简阳市| 新野县| 门头沟区| 小金县| 南川市| 岱山县| 分宜县| 肥城市| 富裕县| 阳泉市| 宜良县| 眉山市| 长汀县| 抚宁县| 嘉黎县| 肇庆市| 全州县| 赤峰市| 大竹县|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