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
在人們對地理知識還知之甚少的時代,人類的移動不論距離遠近、規模大小,都會伴隨著隨波逐流的成分,這一點無論是陸路還是海路都并無區別,然而海路卻潛在著種種難以預料的危險。若不是佇立岸邊抑或是稍稍深入遠海就目之所及的鄰近島嶼,人們不可能漫無目標地制訂航海計劃。我首先感到費解的,便是試圖探尋日本人起源的那些專家學者,至今對于這一點絲毫不做考慮。人們簡單地認為人類是在各個島嶼上自然發生發展或是被上蒼創造出來的,因而不存在問題。后來漸漸地,人們開始相信神的啟示擁有比人類經驗強大得多的力量,并以此為依據去理解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載的社會狀況,那時的人們認為我們的先祖乘空越海,抑或是由高山峻嶺降臨至此,在那個時代有那個時代的充分理由,因此無可厚非。然而,我們一邊依賴現代的所謂常識,一邊對上述解釋進行否定,同時卻對人類為何在此生活這一點不做任何合理的解釋,這不能不說是我們彼此對這個問題的怠慢,對此我深感內疚。
作為某種意義上的贖罪,今日我提出一種假說,如今只待比以下說法更加確實的理論出現。即使同為“漂流”“漂著(zhuó)”,有的修成正果,有的無疾而終。當然,在上古時代屬于后者的情況必定很多,令人痛心。無法通知故鄉的親人自己已經平安地在此安居樂業的人們,很快就會斷了綿延子孫的香火。這是因為人們大多不攜妻小而出海冒險。如此一來,他們最終會暫時返回家鄉,著手各種準備,規劃未來的居住計劃并再次遠航。而這第二次航海就需要具備一定的地理知識并制訂明確的目標,不能再是毫無目的的漂流,雖然注定伴隨著諸多危險與艱辛,但如果不是遙不可及的距離,且與現在的生活光景相比能有明顯改善,雖說并不多見,但古代的人們確有因此決定遷移的。我認為,有關秦朝徐福帶領童男童女出海的傳說雖然只是天方夜譚,但成為其依據的并不僅僅是對蓬萊扶桑的神仙信仰,還包括那些經歷千辛萬苦前往外海的貧苦人民之間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傳說所積淀的思想,這些思想使得人們對它的印象更深刻、記憶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