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2-1949年中國經濟史編年記事
- 王方中
- 1883字
- 2019-09-29 12:23:12
1868 (同治七年)
1月18日 福建船政局開始建造第一艘輪船——萬年青號,1869年5月下水。主機從英國進口,船政局只制造了船體。這是船政局造船工人最早建造的一艘運輸輪船。8月13日試航時,堅決拒絕法國總監工的挾制,一律用中國人駕駛。此輪于1887年沉沒。(338,55、103-106頁)
5月31日 1858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條約》第十款規定:“通商各口收稅如何嚴防偷漏,自應由中國設法辦理”。1866年10月27日,在得到署兩江總督李鴻章的同意和英國政府的批準后,公布了《上海海關扣留案件條款》,規定由海關監督、領事和稅務司共同會訊有關稅務的案件,這就剝奪了中國政府查緝走私偷漏的權力,是對中國主權的篡奪。1868年5月31日,這個條款演變成了由中國與各國共同簽訂的《會訊船貨入官章程》,規定會訊時,監督與領事同坐,稅務司亦當在座。有可疑違法行為的洋商由“領事官逐一代為詰問”。如果要罰款,“由領事官按其數斷令交出”。監督或其代理人(委員)即令在座,也形同虛設,實權在領事手中。何況監督往往委派稅務司為代表?《會訊章程》公布后,極少“會訊”過走私案件。(101,259-260頁;319,198-204、751頁;406,210-212頁)
7月28日 清政府的“辦理中外交涉大臣”蒲安臣(A.Burlingame。1861—1867年的美國駐華公使)在華盛頓越權與美國國務卿西華德(W.H.Seward)簽訂由西華德草擬的中美《續增條約》8條,擴大了美國掠買華工的特權。“民人前往各國,或愿常住入籍,或隨時來往,總聽其便,不得禁阻。為是現在兩國人民互相來往,或游歷,或貿易,或久居,得以自由,方有利益”。這是因為當時加利福尼亞州“正想要便宜而豐富的勞動力以開發該州的資源。”(101,262頁;407,2卷,207-208頁)
8月 江南制造局制造的第一艘輪船“恬吉號”(后改名“惠吉”)下水。船身木質,鍋爐和船殼是自造,機器則是購買外國舊機器改用的。這是舊中國自行制造的第一艘輪船。到1885年止,江南制造局共造成15艘輪船,其中分別于1873年、1875年制造的海安號、馭遠號,載重均達2 800噸。此后該局停造輪船,專門修理南北洋各省兵輪船只。直到1905年船塢實行商務化為止,制造局的造船業務迄未恢復。(339,37-41頁)
8月 英商北清輪船公司(North China Steamer Co.)成立。額定資本30萬兩,實收19.4萬兩。該公司收買了德商惇裕洋行(Trautmann & Co.)的輪船和碼頭財產,仍由惇裕代理,以航行上海——天津為主。旗昌洋行與之訂有保持高運費的協議。此公司于1875年停閉。(328,134、202頁;327,89頁;119,294頁;331,119頁)
10月 英商太古洋行在營口開辦“火輪磨豆坊”一所,可能是用蒸汽機榨油的工廠。是為營口油坊改良之始。由于遭到土法榨油業者的反對,1873年出賃給當地一商號。(113,123頁;400,11-12頁;142,2卷,349頁)
12月27日 1867年4月,總稅務司通飭各關執行《引水章程》,規定“有條約各國之民”得和華民“一體充當引水”。章程賦予理船廳很大權力,規定:“凡夾板船、火輪船出進,須用引水引其進口。若該口有請領字據(即準予引水之執照)之引水……而該船不用者,即由理船廳向該經紀代引水局索取引水之費”。這被外商說成是強制引水。《章程》公布之后,激起了各領事和外商、外籍引水的強烈反對,他們害怕會侵犯到締約國臣民的治外法權。總稅務司乃于6月25日扎行江海關停止施行。是日總理衙門批準公布由赫德一手炮制的《各海口引水總章》(Chinese Pilotage Service:General Regulations,簡稱《總章》)。理船廳的管理權大大削弱,強制引水的條款被取消了。《總章》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引水管轄權屬于國家的主權范圍。《總章》第一款規定:“凡各口應定之分章及定明引水之界限,并應用引水者若干名,其引水各費一切事宜,均應由理船廳(harbour master)準情酌理,約與各國領事官并通商總局(Chamber of Commerce,即外國在華商人組織之商會)妥為擬定”。為維護國防安全,各國無不禁止外國人充本國引水。《總章》第二款規定:“凡華民及有條約各國之民有欲充引水者,均準其一體充當”。揀選引水之考選局由海關“理船廳約同領事官并通商局”負責組成。在揀選外國引水時,“其國領事官,或本人,或派員,均可在局從旁監同考試”。中國政府無權參與考試引水。引水有違法行為,由領事官懲辦。《總章》成立時,全國各港共有引水197名,其中中國籍引水103名。不久中國籍引水全部遭到開革。在上海港,到1903年,最后一名華籍引水被排擠掉了。(101,264-266頁;120,90頁;306,202頁;319,207-209頁;《上海港史話》,85-88頁。《總章》公布時間據《上海港史話》86頁)
12月28日 清政府及英、美等國公使批準《上海洋涇浜設官會審章程》,并確定該章程于1869年4月20日公布生效。章程第三條規定:為外國服役及洋人延請之華民“如經涉訟”,須移知領事官將其交案。凡為領事官服役之華人,“如未得該領事官允準,不得拿獲”(101,269頁)。為外人服役之華人得借外國領事之保護,逃避本國司法之管轄。(316,1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