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家庭健康醫療實用大百科作者名: 張彩山本章字數: 737字更新時間: 2019-11-01 20:28:02
自我監測的目的和內容
其實很簡單,要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必須學會自我監測、自我保健、自我治療,以及自我康復。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對健康狀況進行自我監測。
那什么又是自我監測呢?其目的和內容又是什么呢?所謂自我監測,即主動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或是疾病動態進行監測、做好記錄,并進行相應的評價,以便及時發現各種問題,使之及時得到糾正和治療。自我監測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保證身體的健康。為此,平常一定要合理安排自己的起居飲食,不吸煙、少飲酒、不挑食,均衡攝入各種營養物質;不要過于勞累,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各種社交活動;不要給自己太大的精神壓力,保持輕松、樂觀、豁達的心態;保持睡眠充足,每天應保持8小時的睡眠時間。
一般來說,自我監測的具體內容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五官的監測。通常情況下人體的某些重大疾病的早期癥狀會在五官上表現出來,如耳朵血管形態改變,常見于冠心病、高血壓、支氣管擴張等病癥;眼白發藍,則可能是慢性缺鐵的征兆。
·身體感覺能力的監測。人體出現感覺遲鈍或麻木,往往預示著一些重大疾病,如手腳突然發麻或是感覺不到疼痛、冷熱等,這往往是中風等疾病發作的前奏。
·血壓監測。血壓監測看似很簡單,實則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極大,因為很多重大疾病都是由血壓過高引起的。所以,平常(尤其是50歲以上的人)一定要做好血壓監測。
·運動能力監測。即監測自己的運動協調能力。正常情況下,人的各種運動姿勢和大腦的想法能保持一致,如果出現運動障礙(大腦想的和手腳實際做出來的動作不一致),則應警惕大腦某些部位可能發生了病變。同時,對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也一定要做好相關的記錄,以便今后不時之需。在平日的監測過程中,一旦發現異常變化或危險信號,就要立即進行相關的檢查、治療,從而最大限度地確保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