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自我激勵:創造奇跡的階梯

自我激勵就是給自己一個希望

一位彈奏三弦琴的盲人,渴望在有生之年看看世界,但是遍訪名醫,都說沒有辦法。有一日,這位民間藝人碰見一個道士,道士對他說:“我給你一個保證治好眼睛的藥方,不過,你得彈斷一千根弦,方可打開這張藥方。在這之前,不能生效的。”

于是這位琴師帶了一個也是雙目失明的小徒弟游走四方,盡心盡意地以彈唱為生。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在他彈斷了第一千根弦的時候,這位民間藝人迫不及待地將那張一直藏在懷里的藥方拿了出來,請明眼的人代他看看上面寫著的是什么藥材,好醫治他的眼睛。

明眼人接過藥方來一看,說:“這是一張白紙嘛,并沒有寫一個字。”那位琴師聽了,潸然淚下,突然明白了道士那“一千根弦”背后的意義。就是這一個“希望”,支持他盡情地彈下去,53年他就如此活了下來。

這位老了的盲眼藝人,沒有把這故事的真相告訴他的徒兒。他將這張白紙鄭重地交給了他那也是渴望能夠重見光明的弟子,對他說:“我這里有一張保證治好你眼睛的藥方,不過,你得彈斷一千根弦才能打開這張紙。現在你可以去收徒弟了,去吧,去游走四方,盡情地彈唱,直到那一千根琴弦斷光,就有了答案。”

希望是人生的方向,是心中一盞不滅的明燈,是我們前進的動力。面對恐懼時,希望使人從容淡定;面對挫折危險時,希望讓人獲得巨大的能量。

有個叫布羅迪的英國教師,在整理閣樓上的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練習冊,它們是皮特金中學B(2)班5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題目叫《未來我是……》。他本以為這些東西在德軍空襲倫敦時被炸飛了,沒想到它們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里,并且一躺就是25年。

布羅迪隨手翻了幾頁,很快被孩子們千奇百怪的自我設計迷住了。比如,有個叫杰克的學生說,未來的他是海軍大臣,因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3升海水,都沒被淹死;還有一個叫亨瑞的說,自己將來必定是法國的總統,因為他能背出25個法國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學最多的只能背出7個;最讓人稱奇的,是一個叫戴維的盲學生,他認為,將來他必定是英國的一個內閣大臣,因為在英國還沒有一個盲人進入過內閣。總之,31個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繪了自己的未來。有當馴狗師的;有當領航員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布羅迪讀著這些作文,突然有一種沖動——何不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25年前的夢想。當地一家報紙得知他這一想法,為他發了一則啟事。沒幾天,書信向布羅迪飛來。他們中間有商人、學者及政府官員,更多的是沒有身份的人,他們都表示,很想知道兒時的夢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簿,布羅迪按地址一一給他們寄去。

一年后,布羅迪身邊僅剩下一個作文本沒人索要。他想,這個叫戴維的人也許死了。畢竟25年了,25年間是什么事都會發生的。

就在布羅迪準備把這個本子送給一家私人收藏館時,他收到內閣教育大臣布倫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們保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經不需要那個本子了,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就一直在我的腦子里,我沒有一天放棄過。25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經實現了那個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

布倫克特的這封信后來被發表在《太陽報》上,因為他作為英國第一位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一個真理:假如誰能把15歲時想當總統的愿望保持25年,那么他現在一定已經是總統了。

希望就是如此給人信念與信心。相反,一個毫無希望的人會把自己的生活過得十分慘淡。

一個身患絕癥的中年婦女,遇到了一位名滿天下的名醫。她特別希望能夠得到他的免費醫治——因為她實在拿不出錢來支付高昂的手術費與醫藥費。

讓我們看看她是如何說服那名醫生的吧。

婦女:“醫生,我希望您能為我治病,而且我相信您肯定能治好我的病。”

醫生:“不錯,太太。我的醫術是很好,不過您也得花一筆不少的醫療金。”

婦女:“那您就不能免費為我治療嗎?要知道我已經身無分文。”

醫生:“你沒有錢,還打算請最好的醫生?!能給我一個理由嗎?”

婦女:“因為我還想去巴黎旅游,這需要一個好身體,就這些。”

醫生:“好吧。我從來只為心中存有希望的患者醫治。”

希望是春天的一抹綠色、一株綠苗、一朵粉色花朵……它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讓我們熱愛生活。

希望激勵我們向著一切美好前行。排除路上的一切障礙,心中長存希望,是自我激勵的一個好方法。

為我們自己喝彩

總有一些人愛挑自己的毛病,也專揀自己的短處來放大,這樣的人不是嚴于律己,而是不夠愛自己,在人生的跑道上不懂得自己給自己加油。不會欣賞自己的人,也得不到命運的垂青。

有一則英國寓言說:有一天,一個國王獨自到花園里散步,使他萬分詫異的是,花園里所有的花草樹木都枯萎了,園中一片荒涼。后來國王了解到,橡樹由于沒有松樹那么高大挺拔,因此輕生厭世死了;松樹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樣結許多果子,也死了;葡萄哀嘆自己終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樹那樣開出美麗可愛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牽牛花也病倒了,因為它嘆息自己沒有紫丁香那樣的芬芳。其余的植物也都垂頭喪氣,沒精打采,只有最細小的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長。

國王問道:“小小的心安草啊,別的植物全都枯萎了,為什么你這小草這么勇敢樂觀、毫不沮喪呢?”

小草回答說:“國王啊,我一點也不灰心失望。因為我知道,如果國王您想要一棵橡樹,或者一棵松樹、一叢葡萄、一株桃樹、一株牽牛花、一棵紫丁香,等等,您就會叫園丁把它們種上,而我知道您希望于我的就是要我安心做小小的心安草。”

無論我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還是一株參天大樹,何時何地都別忘了為我們自己喝彩。

人生來就需要得到鼓勵和贊揚。許多人做出了成績,往往期待著別人來贊許。其實光靠別人的贊許還是不夠的,何況別人的贊許會受到各種外在條件的制約,難以符合你的實際情況或滿足你真正的期盼。要保護自己的自信心和成功信念,不妨花些時間,恰當地給自己一些獎勵。

有一位美國作家,他是靠為報社寫稿維持生活的。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每周必須完成兩萬字。達到了這一目標,就去附近的餐館飽餐一頓作為獎賞;超過了這一目標,還可以安排自己去海濱度周末。于是,在海濱的沙灘上,常常可以見到他自得其樂的身影。

作家勞倫斯·彼德曾經這樣評價一些著名歌手:為什么許多名噪一時的歌手最后以悲劇結束一生?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舞臺上他們永遠需要觀眾的掌聲來肯定自己。但是由于他們從來不曾聽到過來自自己的掌聲,所以一旦下臺,進入自己的臥室時,便會備覺凄涼,覺得聽眾把自己拋棄了。他的這一剖析,確實非常深刻,也值得深省。

與之相反的是,一些名垂千古的人都不持自我否定的態度,他們對自己只有打氣而拒絕泄氣。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毫不懷疑自己在歷史上的地位,他預見到自己將來的名聲。愷撒一次在船上遭遇暴風雨,艄公非常擔心,愷撒說:“擔心什么?你是和愷撒在一起。”

命運給我們在社會上安排了一個位置,為了不讓我們在到達這個位置之前就跌倒,它讓我們要對未來充滿希望。正是由于這個原因,那些雄心勃勃的人都帶有強烈的自信色彩,甚至到了讓人難以容忍的地步,但這卻是讓他們繼續向前的動力。一個人的自信正預示著他將來的大有作為。

德國著名哲學家謝林曾經說過:“一個人如果能意識到自己是什么樣的人,那么,他很快就會知道自己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但他首先得在思想上相信自己的重要,很快,在現實生活中,他也會覺得自己很重要。”對一個人來說,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果做到這一點,那么他很快就會擁有巨大的力量。

做最好的自己

有些人想做大事,卻胸無大志,對自己的要求永遠是“還好”就可以了。這樣的人肯定會有很多局限性而難有大的突破和進展。實際上,凡是對自我無嚴明要求的人,都會給自己找退縮之路。

在古希臘,有同村的兩個人,為了比高低,打賭看誰走得離家最遠,于是同時卻不同道地騎著馬出發了。

一個人走了13天之后,心想:“我還是停下來吧,因為我已經走了很遠了,他肯定沒有我走得遠。”于是,他停了下來,休息了幾天,準備返回,并且終于回到家,重新開始他的農耕生活。

而另外一個人卻走了7年,都沒回來,人們都以為這個傻瓜為了一場沒有必要的打賭而丟了性命。

有一天,一群浩浩蕩蕩的大軍向村里開來,村里的人不知發生了什么大事。當隊伍臨近時,突然有一個人驚喜地叫道:“那不是克爾威遜嗎?”只見消失了7年的克爾威遜已經成了軍中統帥。

他下馬后,向村里人致意,然后說:“魯爾呢?我要謝謝他,因為那個打賭讓我有了今天。”魯爾羞愧地說:“祝賀你,好伙伴。我至今還是農夫!”

有多少不成功的人就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想成功。

也有許多頹廢者,常常對他人說:“得過且過,過一把癮吧!”“只要不餓肚子就行了!”“只要不被撤職就夠了!”

對前途和生活的要求低到不能再低的地步,怎么能夠獲得更高境界的成就?

雷納斯·格利需說,做事若想達到最優境地,就得有遠大的眼光和熱誠的心意。

大音樂家奧里·布爾與他的提琴的故事,實在是我們最好的榜樣。這位名震全球的音樂家一演奏起他的曲目,聽眾們就會驚嘆不止。可是他們不知道他所下的苦心。當他還只有8歲時,常常深夜起床,拿出一只紅色小提琴,奏起他日思夜想的歌曲,直到長大成人,從沒離開過它。他奏出的優美婉轉的歌聲,真不知傾倒了多少聽眾,使他們像被颶風吹動的草木一般,跟著樂聲舞動起來;又不知使多少聽眾受到了極大的感化,養成優雅的性格。它的聲音好像微風送出的一陣陣花香,使無數聽眾忘了一切煩惱辛勞,如登仙境。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不甘于眼下的狀態,力求通過奮斗、努力來達到更卓越的成功,改寫我們人生的歷史。

人生在世短暫的幾十載,試想到了生命盡頭的那一日,我們會不會因為總是得過且過而感到后悔?

與其等到將來的某日感慨沒有后悔藥,何不現在就要求自己時刻展現最好的自我?

生命因為有夢想而飽滿

夢想越高,人生就越豐富,達成的成就也就越卓絕;夢想越低,人生奮斗力便越差。這就是慣常說的:“期望值越高,達成期望的動力越大。”

把你的夢想提升起來。它不應該退縮在一個不恰當的位置。接受夢想的牽引吧!

一個夢想大的人,即使實際做起來沒有達到最終目標,可他實際達到的目標可能比夢想小的人的最終目標還大。

生命正是因為有了多姿多彩的夢想而顯得豐富、飽滿。

美國北紐約州小鎮上住著這樣一個女人。

她從小就夢想成為最著名的演員。18歲時,在一家舞蹈學校學習三個月后,她母親收到了學校的來信:“眾所周知,我校曾經培養出許多在美國甚至在全世界著名的演員,但是我們從沒見過哪個學生的天賦和才能比你的女兒還差,她不再是我校的學生了。”

被退學后的兩年,她一直靠干零活謀生。工作之余她申請參加排練。排練沒有報酬,只有節目公演了才能得到報酬。但是她參加排練的每個節目都能公演。

兩年以后,她得了肺炎。住院三周以后,醫生告訴她,她以后可能再也不能行走了,她的雙腿已經開始萎縮了。已是青年的她,帶著演員夢和病殘的腿,回家休養。

她始終相信自己有一天能夠重新走路。經過兩年的痛苦磨煉、無數次的摔倒,她終于能夠走路了。又過了18年——整整18年!她還是沒有成為她夢想的演員。

在她已經40歲的時候,她終于獲得了一次扮演一個電視角色的機會。這個角色對她非常合適,她成功了。在艾森豪威爾就任美國總統的就職典禮上,有2900萬人從電視上看到了她的表演;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加冕時,有3300萬人欣賞了她的表演……到了1953年,看過她表演的人超過了4000萬。

這就是露茜麗·鮑爾的電視專輯。觀眾看到的不是她早年因病致殘的跛腿和一臉的滄桑,而是一位杰出的女演員的天才,一位不言放棄的人,一位戰勝了一切困苦而終于取得成就的大人物。

心中充滿夢想的人從不會產生悲觀厭世的念頭,他們更不會有空去想怎么消遣無聊的歲月。因為在他們看來,時間只怕不夠實現夢想,哪里有那么多可以虛度的年華呢?

一個有了夢想的人,會感到有股強大的力量推著自己不斷前進,而促使他們為自己的將來作精心的設計。從沒聽過任何一個有卓越成就的人是個毫無夢想、毫無計劃的人,人生不相信誤打誤撞。

1976年的冬天,19歲的邁克爾在休斯敦一家實驗室里工作,他希望自己將來從事音樂創作。寫歌詞不是邁克爾的專長,他找到善寫歌詞的凡內芮,同她一起創作。凡內芮了解到邁克爾對音樂的執著以及目前不知從何入手的迷茫,她決定幫助他實現夢想。她問邁克爾:

“想象你5年后的生活是什么樣子?”

邁克爾沉思了幾分鐘告訴她:“第一,五年后,我希望能有一張很受歡迎的唱片在市場上。第二,我能住在一個很有音樂氛圍的地方,能天天與世界一流的樂師一起工作。”

凡內芮接著他的話說:“我們現在把這個目標倒算回來。如果第五年,你有一張唱片在市場上,那么第四年你一定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簽約。”

“第三年你一定要有一個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給很多唱片公司聽。”

“第二年你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開始錄音了。”

“第一年你一定要把你所有要準備錄音的作品全部編曲,排練好。”

“第六個月你就要把那些沒有完成的作品修改好,然后讓自己可以逐一篩選。”

“第一個月你就要把目前這幾首曲子完工。”

“現在的第一個禮拜你就要先列出一張清單,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完工。”

“好了,現在我們不就已經知道你下個星期一要做什么了嗎?”凡內芮一口氣說完。

“你說你5年后,要生活在一個很有音樂氛圍的地方,然后與一流的樂師一起工作,對嗎?”她補充說,“如果,第五年你已經與這些人一起工作,那么第四年你應該有自己的一個工作室或錄音室。第三年,你可能得先跟這個圈子里的人在一起工作。第二年,你應該搬到紐約或是洛杉磯去住了。”

凡內芮的5年規劃體系讓邁克爾很受益。次年(1977年)他便辭掉了令許多人羨慕的太空總署的工作,離開了休斯敦,搬到洛杉磯。大約在第六個年頭的1983年,一位當紅歌手誕生了——邁克爾的唱片專輯在北美年暢銷幾千萬張,他一天24小時都與頂尖的音樂高手在一起工作。

一個有著夢想的人會無比堅定、堅強,面對逆境從不恐懼。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海省| 汕尾市| 苏尼特左旗| 观塘区| 苏州市| 隆回县| 察隅县| 土默特左旗| 绥阳县| 康乐县| 揭阳市| 梁平县| 玉屏| 叙永县| 思南县| 河源市| 石城县| 法库县| 珠海市| 藁城市| 阿坝| 桐柏县| 林甸县| 肥西县| 新沂市| 清徐县| 通道| 都昌县| 德令哈市| 涪陵区| 青田县| 龙里县| 新源县| 收藏| 广汉市| 锡林浩特市| 五家渠市| 尼勒克县| 沁水县| 化州市| 西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