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陽虛體質:養生就是養陽氣

◎所謂陽虛,顧名思義就是陽氣虛衰,人體內陽氣不足會導致機體功能減退或衰弱,出現虛寒的癥狀,常見的有胃陽虛、腎陽虛等。陽虛體質者養生,主旨就是讓體內的陽氣充盈起來,也即是我們所說的“養陽氣”。

陽虛體質養生法則:不傷不損陽氣

陽虛體質的人畏冷,尤其是背部和腹部特別怕冷。很多年輕女性常見手腳冰冷,但是如果僅僅是手指、腳趾發涼或發涼不超過腕踝關節以上,不一定是陽虛,與血虛、氣虛、氣郁、肌肉松弛有關。

陽虛體質常見夜尿多,小便多,清清白白的。水喝進肚子里是穿腸而過,不經蒸騰直接尿出來。晚上還會起夜兩三次。老年人夜尿多是陽氣正常衰老,如果小孩子或中青年經常夜尿,就是陽虛。要注意不能多吃寒涼食物,盡量少用清熱解毒的中藥。

◎陽虛體質者經常腹瀉,最明顯的癥狀是在早上5~6點拉稀便。

陽虛體質者會經常腹瀉,最明顯的早上五六點鐘拉稀便。這是因為,陽虛沒有火力,水谷轉化不徹底,就會經常拉肚子,最嚴重的是吃進去的食物不經消化就拉出來。

陽虛體質還常見頭發稀疏、黑眼圈、口唇發暗、舌體胖大嬌嫩、脈象沉細。中年人陽虛會出現性欲減退、性冷淡或者腳跟腰腿疼痛、容易下肢腫脹等。女性可見白帶偏多,清晰透明,每當受寒遇冷或者疲勞時白帶就增多。

陽虛體質主要來自先天稟賦,有的是長期用抗生素、激素類、清熱解毒中藥,或有病沒病預防性地喝涼茶,或者性生活過度等都會導致或加重陽虛體質。陽虛體質的人易肥胖,患痹證和骨質疏松癥等。

飲食調養:多吃溫熱食物。

少吃或不吃生冷、冰凍之品。如:柑橘、柚子、香蕉、西瓜、甜瓜、馬蹄、梨、枇杷、甘蔗、苦瓜、黃瓜、絲瓜、芹菜、竹筍、海帶、紫菜、綠豆、綠茶等。如果很想吃,也要少量,搭配些溫熱食物;減少鹽的攝入量;多食溫熱食物,如荔枝、榴梿、龍眼、板栗、大棗、生姜、韭菜、南瓜、胡蘿卜、山藥、羊肉、狗肉、鹿肉、雞肉等;適當調整烹調方式,最好選擇燜、蒸、燉、煮的烹調方法。

◎陽虛體質者不宜多食寒涼的水果,如西瓜、香蕉、梨等。

女性朋友認為多吃水果會美容,水果確實對皮膚好,但要看好自己是什么體質,陽虛、氣虛、痰濕的人,吃太多水果會影響胃功能,不僅對皮膚沒好處,反而會傷脾胃。

家居環境:注意保暖,不要熬夜。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關節、腰腹、頸背部、腳部保暖。燥熱的夏季也最好少用空調;不要做夜貓子,保證睡眠充足。什么算是熬夜呢?通常晚上超過12點不睡覺,就是熬夜,冬天應該不超過晚上11點鐘睡覺。

藥物調養:防止燥熱,平和補陽。

陽虛平時可選擇些安全的中藥來保健,如鹿茸、益智仁、桑寄生、杜仲、肉桂、人參等,如果是陽虛腰痛和夜尿多可以用桑寄生、杜仲加瘦豬肉和核桃煮湯吃。

經絡調養:中極、氣海、關元、神闕。

任脈肚臍以下的神闕、氣海、關元、中極這四個穴位有很好的溫陽作用,可以在三伏天或三九天,就是最熱和最冷的時候,選擇1~2個穴位用艾條溫灸,每次灸到皮膚發紅熱燙,但是又能忍受為度。如果有胃寒,可以用肚臍以上的中脘,方法如上。

◎神闕、氣海、關元、中極四穴位圖。

陽氣不足,所以陽虛體質者怕冷喜熱

《黃帝內經·素問·寶命全形論》中說:“人生有形,不離陰陽。”意思是說,人體生命活動的過程就是陰陽相互依存、對立、消長和轉化的過程。即陰陽相互依賴,缺一不可。同時,兩者只有在不停地運動變化中保持著相對平衡,人體才能進行正常的生理運動。當某一方出現偏盛或偏衰時,人體的平衡也會被打破,人就會呈現各種亞健康狀態或者產生疾病。

陽虛外寒的癥狀

陽虛外寒體質者主要有五大癥狀,即畏寒怕冷、消化不良、精神不振、舌頭胖大、脈象沉細無力。

人體稟受父母的先天之氣,與后天自身脾胃運化水谷之氣結合形成陽氣。陽氣是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陽氣有三大功能:首先是固護肌表、抵御外邪侵襲。即陽氣維持著人體體溫和臟腑、組織功能的正常運行。第二個是濡養著人的精神、形體。第三是陽氣作為“火力”,推動和固護著人體津液的順利循環。因此,陽氣虧虛則會引起人體生理活動減弱和衰退,導致身體御寒能力下降。

《黃帝內經·素問·逆調論》有云:“陽氣少,陰氣盛,故身寒如從水中出。”這就是說,陽虛體質者體內陽氣不足,陰氣相對較盛,所以平時會出現畏寒怕冷、四肢不溫,或腰膝冷痛的現象,甚至吃一些生冷寒涼的食物就會出現腹痛腹瀉、胃脘冷痛的狀況。《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中說:“陽虛則外寒。”即陽虛體質者陽氣的“火力”不足,不能溫煦肌肉、臟腑以抵抗外來寒邪的侵襲,所以特別喜熱怕冷。同時《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中也指出:“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意思是說,陽氣充足,人就會精神煥發,并且陽氣的溫煦可以使人的關節、筋脈柔韌有度;陽氣不足,人就會出現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的現象,同時也容易出現關節僵硬、疼痛等癥狀。當然,體內各個臟腑陽氣不足,則也分別會出現不同的癥狀。

◎陽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陽氣不足,“火力”也難以為繼,所以陽氣虧虛會導致人怕冷喜熱。

◎陽虛體質者體內陰氣較盛,常會出現四肢不溫、腰膝冷痛的現象,一吃生冷寒涼的食物,動輒就會腹痛、腹瀉。

人體陽虛的主要癥狀

心陽虛

心陽虛是指心陽不足、心陽氣的溫煦功能失調的現象。心陽不足,則心臟失去濡養,易出現精神疲乏、心悸心慌、心胸憋悶、氣短、心口發涼或者心痛等癥,并且失眠多夢。心脈運血無力、血行不暢,所以面部呈白、唇舌呈青紫、手腳冰冷

脾陽虛

脾陽虛又稱脾虛寒,是指脾陽虛衰,陰寒內生,陽氣失于溫運的現象。脾陽虛衰,則運化功能失調,易出現食少不消化、惡心呃逆、噯氣泛酸、腹脹腹痛、肢體水腫、大便稀溏的現象。又因陽虛陰盛,體內寒氣凝滯,所以喜歡吃熱的食物

腎陽虛

腎陽虛是指由于腎氣虛衰,腎陽氣的溫煦、汽化作用得不到正常發揮的現象。主要表現為:腰膝酸軟冷痛、畏寒肢冷,尤其以下肢為重;精神萎靡不振,面部呈白或發黑、發暗;小便較多,并且經常泄瀉

肝陽虛

肝陽虛是指肝氣不足,肝陽氣疏泄無力的現象。經常會出現頭暈目眩,兩脅隱痛,情緒抑郁,多疑善慮,月經不調,腰腹疼痛,脾氣急躁,筋脈攣縮,手腳、關節不靈活等現象

肺陽虛

肺陽虛是指肺氣失宣,肺陽氣溫養功能失調的現象。主要表現為身體畏寒、口不渴、易感冒、面色淡白、呼吸短淺微弱、精神渙散。此外,經常咳吐涎沫,量多而清稀,容易自汗,背部易寒冷,小便多

綜上所述,陽虛體質者以陽氣不足、喜熱怕冷為總體特征,因此,飲食應以補溫助火為主,同時注意養陰,以保持體內陰陽平衡。

現代人的陽虛體質,多是冰箱“凍”出來的

事實上,除了部分人屬于先天陽氣不足,我們大部分人的陽虛體質都是后天造成的。而且,在現代社會,大多數人的陽虛體質都是冰箱造成的。自從有了冰箱,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改變了,各種冰鎮食品紛紛往肚子里裝,直接降低了我們胃部的溫度,這不是身體內的自然調節,而是從外面強行侵犯。在中醫理論中,寒屬陰,陰盛傷陽,直接攻擊了位于中焦的脾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陽虛體質。

◎陽虛體質者飲食應以補溫助火為主,可多食荔枝、榴梿、大棗、板栗等物。

以冰西瓜為例。在夏天吃西瓜前,很多人喜歡把它放在冰箱里,凍得涼涼的再拿出來食用。這樣雖然嘴上舒服了,卻會對脾胃和咽喉造成很大的傷害。西瓜本來就是生冷性寒的食物,一次吃得過多容易傷脾胃,如果貪涼吃冷藏時間過長的冰西瓜,對脾胃的傷害就更大。此外,西瓜中有大量水分,可沖淡胃液,從而引起消化不良,使胃腸道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導致腹脹、腹瀉。特別是在勞動、劇烈運動之后,如果大量吃冰西瓜,會引發胃痛或加重胃病。胃腸虛弱的嬰幼兒和平時就有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等胃腸道疾病的人,最好少吃。

近年新出現一個名詞叫作“冰箱綜合征”,恰好說明了冰箱對人體健康的重要影響。那么,究竟什么是“冰箱綜合征”呢?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在盛夏的時候,吃上涼涼的冷飲和可口的冷食,會感到一時的舒服,可緊接著就是難忍的頭痛、胃腸道不適,這就說明你已經患上了“冰箱綜合征”。

◎“冰箱綜合征”是指由于長期食用冷藏食品而導致身體出現各種疾病的現象,常見有頭痛、胃炎、腸炎等。

所謂“冰箱綜合征”,就是由于食用冰箱內的食物而導致的各種疾病,如頭痛、肺炎、胃炎、腸炎等。下面我們逐一分說。

頭痛

烈日炎炎的夏天,人們免不了吃一些冷凍食物來消渴解暑。當快速食用剛從冰箱冷凍室取出的食品時,常常會出現頭痛,持續20~30秒。這是怎么回事呢?剛從冰箱取出的冷凍食品和口腔內的溫度形成較大反差,口腔黏膜受到強烈的刺激,引起頭部血管迅速收縮痙攣,產生頭暈、頭痛甚至惡心等一系列癥狀。有偏頭痛毛病的人,更易引起刺激性頭痛。

◎快速食用冰箱冷藏食品,會引起頭部血管迅速收縮痙攣,導致出現頭暈、頭痛、惡心等系列癥狀。

◎冰箱是許多人患上過敏性肺炎的原因,電冰箱的門上和冷凍機的排氣口等部位易繁殖大量真菌,這些真菌被吸入后會出現咳嗽、胸痛、氣喘等癥狀。

肺炎

許多人因發熱、咳嗽、呼吸困難被緊急送入醫院,經診斷,確定為過敏性肺炎。找尋病因,卻是冰箱“惹的禍”:電冰箱下方的蒸發器中,發現有真菌—“黑曲霉菌”污染,原來是電冰箱里的真菌引起的過敏性肺炎。

在電冰箱門上的密封條上的微生物達十幾種,在冷凍機的排氣口和蒸發器中同樣容易繁殖真菌。如果冰箱平時不經常擦洗,在室溫25~35℃,相對濕度70%左右時,就為霉菌生長繁殖創造了最佳條件。

當真菌隨塵埃散布至空氣中,被體質較敏感的人吸入后,就可能出現咳嗽、胸痛、打寒戰、發熱、胸悶以及氣喘等癥狀。

胃炎

這種胃炎的癥狀為:在食入過多的冷食半小時至一小時后,突然出現上腹部陣發性絞痛,有時會竄至背部,嚴重時伴有惡心、嘔吐、打冷戰、精神疲憊,一般不腹瀉。老年人發生冰箱胃炎后,常可引起反射性的應激性冠狀動脈缺血,從而引起心絞痛和心肌梗死。這種胃炎不是真正的炎癥,而是由于冰箱內所儲存的食物或冷飲與人體胃內溫差太大,引起的非炎癥性胃痙攣。

腸炎

如果說引起冰箱肺炎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冰箱外部不潔凈所致,那么冰箱性腸炎則更多是因為冰箱內環境受到污染使然。人們習慣于把食品存放在冰箱里慢慢享用。一般的加工食品只要在保質期內,放入冰箱中儲存是比較安全的,如在0~4℃的低溫下儲存保質期內的罐頭、飲料、調味品等,一般沒有問題,但實際情況又并非絕對。

冰箱內的冷凍溫度使微生物的繁殖機會大大減弱,但是冷凍不同于殺菌消毒,如果食品放置不當或時間過久,仍可出現發霉、干枯、變色等腐敗變質現象。即使已冷卻或冷凍的食品,仍會有少數低溫微生物在活動。

◎人們習慣把食物放在冰箱中慢慢享用,但事實上,在冰箱中存放時間過長的食物照樣會發霉、干枯、變質等,食用這些食物會引起腸炎。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冰箱綜合征”還沒有到影響體質的程度,但如果長此以往,形成陽虛體質是在所難免的。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盡量避免使用冰箱,即使食用冰箱里的食物,最好也要加熱后再食用。

寒濕傷陽氣,損陽易生病

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將很多疾病都歸因于寒邪入侵,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人們忍饑受凍,疾病以寒邪為主。而如今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了,多是寒邪與濕邪交織,在人體內形成一股濁重之氣,阻礙人體氣機,導致生病。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經常會注意到這樣奇怪的現象,就是冬天很少見到著涼感冒的人,反而是夏天常有這樣的病癥發生。冬天氣溫低,受寒濕侵犯容易理解,而夏天這么熱,怎么還會有寒濕呢?其實,這正是現代人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的。

◎空調是現代人健康受損的又一源頭,夏日人體的汗液被空調冷氣所阻無法揮發,淤積在體內易造成寒濕堆積,損傷陽氣。

◎脾臟雖小,卻是人的“后天之本”,脾臟最怕寒濕的侵襲,一旦受損會累及人體全身的各個器官。

炎炎夏日,人們多待在空調房中,身體該出汗時卻被空調冷氣所阻,汗液發不出來就淤積在體內,導致體內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尤其是到了七八月份的長夏天氣,濕氣達到最盛。而人體五臟之脾最喜燥惡濕,長夏濕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脾主運化,可以運化水液,運化水谷,把吃進去的糧食、水谷精微營養的物質以及水液輸送給其他的臟器,起到一個傳輸官的作用。脾的這種傳輸的作用對生命來說至關重要,故而中醫把它稱為人的“后天之本”。而體內濕氣過重會導致脾臟功能得不到正常發揮,人體各器官也會因得不到及時充足的營養而出現問題,導致人體生病。

由此可知,祛除寒濕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功課之一。那么,怎樣判斷身體內是否有濕呢?方法其實很簡單,觀察自己的大便情況,一看便知。如果長期便溏,大便不成形。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你的身體里蘊含了太多的濕氣。而長期便秘,則代表著體內的濕氣已經很重了。因為濕氣有黏膩性,過多的濕氣就容易把糞便困在腸道內。

事實上,祛除寒濕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身體溫暖起來,因此,健康與溫度有著密切的關系。眾所周知,掌握人體生殺大權的是氣血,而氣血只有在溫暖的環境里,才能在全身順暢地流通。如果溫度降低、血流減慢,就會出現滯澀、瘀堵,甚至血液會凝固,那么人就將面臨死亡,而且人的體溫上升,不僅會增強人體的免疫力,還能在正常細胞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大量殺死癌細胞。此外,溫度過低,會使體內的寒濕加重,外在表現就是上火。

所以,要涵養我們身體內的陽氣,就要遠離寒濕,溫暖身體。在中醫養生學中,讓身體溫暖起來的辦法有很多,《本草綱目》中就記載了很多可以養陽的食物,羊肉、狗肉、黨參等,都是補益陽氣的。另外安步當車,讓身體動起來,為自己選擇幾項適合的運動;放棄淋浴,經常泡個熱水澡;養成睡前用熱水泡腳的好習慣。這些方法也能讓身體暖和起來,使人體陽氣升發,免疫力提高。

◎祛除寒濕是養生保健必不可少的功課,養成泡澡的好習慣可以涵養體內陽氣,溫暖身體。

◎《本草綱目》中記載了很多可以養陽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黨參等。

脾胃運轉情況,決定陽氣是否充足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土為元氣之母,母氣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視耐老”;“土者萬物之母,母得其養,則水火相濟,木金交合,百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他認為,脾胃與人的陽氣有著密切的關系,人體內的陽氣因脾胃而滋生,脾胃的功能正常運轉,人體內的陽氣才能生長并充實。而人吃五谷雜糧、果蔬蛋禽,都要進入胃中,人體內的各個器官攝取營養,都要從胃而得來。

李時珍曾經說過:“脾者黃官,所以交媾水火,會合木金者也。”他認為,人體氣機上下升降運動正常,有賴于脾胃功能的協調。脾胃如果正常運轉,則心腎相交,肺肝調和,陰陽平衡;而如果脾胃一旦受損,功能失常,就會內傷陽氣,嚴重的還會因此而影響全身而患病。因此,人是否懂得養生,還要重視養脾胃,那么吃什么才能養脾胃呢?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棗、蓮子、南瓜、茼蒿、紅薯等都有養脾胃的功效。

另外,下面四大保養脾胃的要訣要記牢:“動為綱,素為常,酒少量,莫愁腸。”

◎適當運動并保持身心愉悅,是保養脾胃的訣竅。

保養脾胃的四大要訣

動為綱

指適當的運動可促進消化,增進食欲,使氣血生化之源充足,精、氣、神旺盛,臟腑功能不衰。因此,大家要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散步是一種和緩自然的體育活動,可快可慢,可使精神得到休息,使肌肉放松,氣血調順,幫助脾胃運化,借以祛病防衰

素為常

素食主要包括植物蛋白、植物油及維生素的食物,如面粉、大米、五谷雜糧、豆類及其制品、蔬菜、瓜果等。日常飲食應以淡食為主,以便清理腸胃。進食溫涼適當,不要過熱也不可過涼,因為熱傷黏膜、寒傷脾胃,均可導致運化失調。少食質硬、質黏、煎炸、油膩、辛辣性食品

酒少量

不要嗜酒無度,以免損傷脾胃。少量飲酒能刺激胃腸蠕動,以利消化,亦可暢通血脈、振奮精神、消除疲勞、除風散寒,但過量飲酒,脾胃必受其害,輕則腹脹不消,不思飲食,重則嘔吐不止

莫愁腸

指人的精神狀況、情緒變化對脾胃亦有一定影響。中醫認為:思可傷脾。意指思慮過度,易傷脾胃。脾胃功能失衡,會引起消化、吸收和運化的障礙,因而食不甘味,甚至不思飲食。久之氣血生化不足,使神疲乏力、心悸氣短、健忘失眠、形體消瘦,導致神經衰弱、胃腸神經官能癥、潰瘍病等

所以,必須注意性格、情操及道德的修養,做到心胸豁達,待人和善,遇事不要斤斤計較,更不要對身外之物多費心思。盡量避免不良情緒的刺激和干擾,經常保持穩定的心境和樂觀的心態,這也是保養脾胃、祛病延年的妙方。

造成陽虛外寒的原因分析

陽虛主要來自先天稟賦,在后天主要是由于長期損耗陽氣所造成的,如長期服藥、貪涼、縱欲、熬夜等都會導致陽虛。

戕傷陽氣的首惡—無窮的欲望

在中醫養生學中,經常會提到節制欲望的理念。確實,欲望太多就會傷害身體的陽氣。老子說:“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是說,罪過莫大于欲望膨脹,禍害莫大于不知道滿足,兇險莫大于欲望得以放縱。所以,知道滿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是永遠的富足。此外,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里也說:“常人不得無欲,又復不得無事,但當和心少念,靜身損慮,先去亂神犯性,此則嗇神之一術也。”意思是說,人是血肉之軀,是有情有欲的,要斷絕它做不到,也不必要,但需要節制它,這是守神的一種方法。

中醫養生學認為,立志養德是精神養生中的調神養生法之一,即樹立理想、堅定信念、充滿信心、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是養生保健的重要一環。中醫還認為,道德高尚,光明磊落,豁達大度,有利于神志安定,氣血調和,精神飽滿,形體健壯,能夠達到養生的效果。與此同時,現代生理學和生物信息反饋療法研究證明,堅定意志和信念,能夠影響內分泌的變化,改善生理功能,增強抵抗力,有益于健康長壽。

既然小欲、私欲傷身,大欲、大德、大志養心。那么想要健康長壽的人就必須注意了,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戒除以下心理。

◎中醫認為,過多的貪欲會損傷身體的陽氣,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才有利于神志安寧、氣血調和。

幾種不良的心理

自私心理

私心太重,斤斤計較,以自我為中心,世上的好處自己撈完才心甘,否則就怨天怨地。有這種心理,整天勞心傷神,寢食不安,必然危害身心健康

嫉妒心理

“人比人,氣死人”,任何方面都不容別人比自己優越,這種心理所產生的行為,不但容易在同行、同事、鄰里和家庭之間產生摩擦,也易使自己整天處于焦慮煩躁之中,傷心勞神,危害健康

貪婪心理

重財重利,貪欲無度,勞心傷脾,則百病叢生

陰險心理

心胸狹小,心機陰險,以整治他人為樂。這種品性陰險的人,不但生活不能瀟灑輕松,而且最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陽虛外寒者的精神養生

陽虛體質者性格較為安靜、內斂,容易陷入抑郁、消沉中不能自拔,或者是容易受驚、敏感、心神不定,為此陽虛者應加強精神養生,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

憂郁心理

抑郁寡歡,思緒重重,嘆老悲老。殊不知,“怕老老得快,嘆病病自生”。此心不除,疾病更易纏身

懷疑心理

對親朋好友和同事,缺乏起碼的信任和尊重。須知疑心過重是導致家庭失和、人際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

回歸心理

總沉湎于往事的回憶中,倚老賣老,看不慣一切新生事物。此心不除,就會落伍,形勞精虧,積慮成疾

三陽開泰,陽氣始生

“三陽開泰”,出自《易經》六十四卦之中的泰卦。古人發現冬至那天白晝最短,往后白晝漸長,故認為冬至是“一陽生”,十二月是“二陽生”,正月則是“三陽開泰”。“三陽”表示陰氣漸去陽氣始生,冬去春來,萬物復蘇。“開泰”則表示吉祥亨通,有好運即將降臨之意。人體的陽氣生發也有類似的漸變過程,武國忠醫師稱其為人體健康的“三陽開泰”,即動則升陽、善能升陽、喜能升陽。

◎陽氣不足,陰氣過盛,可以選擇做一些柔和舒緩的傳統功法,如太極、五禽戲等。

◎運動也要注意適度,以心臟不劇烈跳動,身體微微出汗發熱為宜。

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創編的五禽戲里面有一句至理名言:“動搖則谷氣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人只要動一動,搖一搖,那么氣血流通就百病不生了。學五禽戲的人都知道這句話,卻不知道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動搖正是對動則升陽最好的詮釋。現代社會是以腦力勞動為主體的,人們大多時候動搖的是精神,不動的是身體。上班的時間坐在辦公室里,出門就坐車,回家又坐在沙發上看半宿電視,一天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坐著的,不動則陽氣不得升發,氣血都瘀滯了,長此以往身體怎能不病呢?動搖精神損耗的是我們的陽氣,動搖身體則能生發陽氣,所以我們要身體健康,就一定得先讓身體動起來。

中醫有一句話:“陽光普照,陰霾自散。”如果你體內陽氣嚴重不足,陰氣過盛,可以選擇一些柔和舒緩的傳統功法,如養生樁、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等。運動有一個標準,就是以心臟不劇烈跳動,身體微微出汗發熱為宜,運動過度反而會傷害身體。上午和春夏都屬于陽長陰消的階段,所以陽虛的人應該在上午鍛煉。

善能生陽

《太上感應篇》中對“善”做了三個定義:第一是語善,第二是視善,第三是行善。

語善,就是要求我們說一些鼓勵人、激勵人、柔和的話,比如說一名員工犯了錯,如果是位善于管理的領導,他一定不會去埋怨員工,而是用激勵、鼓勵的方式,讓員工的信心建立起來,好的員工都是被不斷激勵的。

事實上,現實中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在上級不斷肯定和鼓勵下成長起來的,在這種肯定的語言激勵下,人的陽氣就會持續得到生發,身心都會得到平衡的發展。古人講,“良言一句三冬暖”,講的就是語善升陽的道理。

視善,就是要讓眼睛經常看到美好的事物。風景秀麗的名山大川,是天地間的大美,所以久居喧囂都市的人要經常出去看看,以此養目調心。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也是與天地交換能量,升發陽氣的過程。據說德國有一位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男人看漂亮女孩,如果每天看上5分鐘,可以延長10年的壽命。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眼睛所見之物反過來也會影響心靈,生活中不要總看到社會、人生的陰暗面,凡事要多看陽光的一面。如此,不用刻意追求,也能做到隨處視善了。

◎鼓勵他人也是一種善,同樣能激發人的陽氣,《太上感應篇》里認為這是“語善”。

那什么是行善呢?在日常生活當中,也能看到很多這方面的例子。比如一個人用車拉著一車煤或者白菜,爬高坡時上不去了,這時你幫他推一把,過了這個坡以后,拉車的人會回頭道一聲謝謝。這個時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覺呢?一定會感覺到暖暖的,這種暖就是陽氣升發的表現。日常中幫助他人的行為其實都是行善。

◎傳統認為善能生陽,幫助他人后,別人道謝時心中會出現一股暖氣,這其實就是陽氣生發的表現,《太上感應篇》里認為這就是所謂的“行善”。

《禮記·禮運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不管是語善、視善還是行善,都是在講做人做事要去掉私欲,內心光明磊落,多為他人著想,那種累在身暖在心的感受,也是能延年祛病的。

喜能生陽

古人說,喜則陽氣生。在日常生活當中,喜應該是很好做到的,多想一些高興的事情,看一些歡快的娛樂節目,聽自己喜歡的歌曲,看自己喜歡看的書,業余時間多做自己喜歡的事,都可以使人的陽氣生發。

喜能升陽,最典型的應用就是“沖喜”。按照道家醫學的觀點,沖喜是很高明的升陽方法,沖喜沖掉的是身體的邪氣,換回的是正氣。過去的人用辦喜事的方法來治病或者轉運。久病或長年身體不好的人,有意地操辦些喜事,有時候可能對病情有幫助。實際上沖喜是借助外在的環境改變病人的狀態。

只生歡喜不生愁的人,在古代就被稱為神仙。喜是人生的一種大境界,能夠保持一顆歡喜心,是比吃什么靈丹妙藥都管用的。

命運是每個人窮其一生都想去把握和改變的事。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命運賦予了每個人更加切實可把握的意義。陽氣旺盛不僅不會受到病邪侵害,還能使人的精神平和愉悅,心想事成。所以,升發陽氣還是改變命運的最好方法。

◎傳統認為喜則陽氣生,保持精神平和愉悅能升發陽氣,對身心十分有益。

避免孩子陽虛,從注重懷孕開始

一般說來,先天不足是造成陽虛體質的重要因素,如果母親身體不好,那么生下來的孩子很可能就是陽虛體質,這樣一來,要想后天進行調理就非常困難了。因此,要想讓孩子遠離陽虛體質,準媽媽就要做好全方位的健康護理。這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

生理健康

要想生育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母親的身體素質是優生的前提條件,所以孕婦應盡量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有病及早治療,并使自己的身體得到全方位的調養。

營養充足

孕期的營養是否合理、均衡、充足,不但關系到母親自身的狀況,也影響孩子的健康。所以,準媽媽在飲食上既要重質量,又要講究適量,所有養分,尤其是蛋白質、維生素、糖類、礦物質等都要充足,但在量的方面,不要過度進補,免得造成胎兒過度肥胖,影響生產。

◎孕媽媽的飲食要注意食物營養的均衡,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都要保證供給充足。

衣物寬松舒適

有些準媽媽覺得挺著個大肚子難為情,就穿緊身衣,束腰束腹,殊不知,這樣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所以,不要為了身材好看就穿得緊繃繃的,衣服要盡量寬松舒適,鞋子也要以舒適為主,不要穿高跟鞋,以免跌倒造成危險。

適當運動

孕婦通過體育鍛煉保持身體健康,能為下一代提供較好的遺傳素質。例如散步、慢跑、登山、郊游等,這些輕微的活動有助于順利生產,但切忌做太劇烈的運動或繁重的體力勞動。

定期產前檢查

定期產前檢查不但可以幫助孕婦了解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也能為胎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心理健康

孕婦在懷孕期間如果能保持愉快、穩定的心情,所生的孩子也能較好地適應外界環境,情緒也會較為穩定。

1.接受孩子的來臨

不要因為孩子不是在父母的期待中降臨而拒絕孩子,自己必須先從心理上接受這個現實,這樣才能有利于胎兒的成長。

◎母親在懷孕期間保持愉快、穩定的心情,對孩子的健康十分有益。

2.接受孩子的性別

不要苛求孩子的性別及容貌,如果重男輕女,或希望孩子出生時把父母相貌上所有的優點都一一具備,這種期望太高,會給孕婦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使她無法保持平靜的心態。

3.夫妻關系和諧

第一,丈夫要給予妻子足夠的關心,幫助妻子盡快適應懷孕所帶來的不便與不安,使之保持平和的心態;

第二,妻子出現失常的心理狀態時,丈夫要善于引導,幫助其恢復到正常的心境;

第三,夫妻雙方在解決某些問題時要能夠大度地容忍對方,以免發生激烈的爭吵;

第四,雙方共同安排有規律的生活,以消除某種容易導致心理失調的狀況;

第五,不要看刺激性強的雜志、刊物、報紙、電影,以免出現孕婦心理過于激動的現象。

孩子的先天之本,取決于準媽媽的身體素質,同時與準媽媽在懷孕期間的身體狀況有直接關系。所以,要想讓自己的孩子先天身體壯,準媽媽一定要把自己的身體調理好,并在懷孕期間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有針對性地多吃有利于孩子生長的食物,只有媽媽健康,生出來的孩子才能聰明健康。

◎孕期夫妻關系和諧對孕育健康寶寶很有幫助。

老年身體健康,離不開“虛陽氣存”

在中醫看來,人體的衰老原理如同一架機器,使用時間越長,磨損程度越大,就越需要維修。人上了年紀,陽氣不斷消耗,體虛陽衰是必然的,然而如果能做到“虛陽氣存”,維持身體健康是不成問題的。

幸福的家庭生活對老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有專家經過研究之后發現,如果一個人能夠長久保持一種向上的精神,同時做到心情比較放松、比較愉快、比較豁達,那么這個人機體里面的免疫系統工作就會非常出色,也就是說他的抵抗力會變得非常好,得病的機會從此就會減少了。相反,如果老人生活在孤獨的環境中,沒有子女的悉心關愛,整日郁郁寡歡,身體的抵抗力就非常差。

◎幸福的家庭生活對老人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心情愉快的老人抵抗力會很好,得病的概率也小。

其實,這一觀點并非現代醫學研究的產物,宋代深諳醫學的陳直早有論述,他在《養老奉親書》卷一“形證脈候篇”中指出:“年老之人,痿瘁為常,今反此者,非真陽血海氣壯也。但診左右手脈,須大緊數,此老人延永之兆也。老人真氣已衰,此得虛陽氣盛,充于肌體,則兩手脈大,飲食倍進,雙臉常紅,精神康健,此皆虛陽氣所助也。”

按照陳直的觀點,“虛陽”是老年最本質的生理特征,而“虛陽氣存”則是老年人身體健碩的標志。

“虛陽”是相對于小孩子“稚陽”、青年“成陽”、成年“盛陽”而言的老年生理特征。《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之數七,丈夫之數八。女子七七四十九,任脈虛,沖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丈夫八八六十四,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脈弱,形枯。”意思是說,女人四十九歲之后,男人六十四歲之后,生理功能有了明顯的衰退趨勢。

為此,陳直給陽虛之老人的健康提出了一個建議:“女子過六十之期,丈夫逾七十之年,越天常數。上壽之人,若衣食豐備,子孫勤養,承順慈親,參行孝禮,能調其飲食,適其寒溫,上合神靈,下契人理,此順天之道也!”

綜上所述,陳直虛陽氣存的學術觀點對老人長壽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為現代人養老奉親提供了一種新思路。不過,令很多年輕人感到為難的是,人越老脾氣就越古怪,讓老人覺得開心還真是件很傷腦筋的事。其實,只要多點兒耐心,讓老人眉開眼笑、心情舒暢是很容易做到的事。

◎“虛陽氣存”是老年人身體健碩的標志,這與家庭的和睦美滿有關。

◎總而言之,老年人保持心情舒暢是健康長壽的不二法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陕西省| 布尔津县| 滕州市| 温宿县| 吉林省| 肥西县| 石台县| 黎川县| 双城市| 肇源县| 南投市| 永清县| 博客| 孟连| 拉孜县| 崇礼县| 西和县| 通许县| 珲春市| 历史| 保靖县| 塔城市| 衡东县| 汉中市| 山东省| 敖汉旗| 慈利县| 墨江| 光山县| 隆子县| 思茅市| 宜黄县| 永川市| 巴林右旗| 和林格尔县| 阿克陶县| 巴东县| 平利县| 翁牛特旗| 上思县| 蒙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