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世界不好,是你懂得太少
- 陳鳳玲
- 4132字
- 2020-06-24 10:41:02
第二節 把握分寸,嘴上帶尺腳下有路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明)馮夢龍
說好第一句話,讓他瞬間心動
與陌生人打交道,誰都會存有一定的戒心,這是初次交往的一種障礙。而初次交往的成敗,關鍵要看如何沖破這道障礙。
諸多事實證明,如果你用第一句話吸引對方,或是講對方比較了解的事,那么,第一次談話就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客套了。如果運用得巧妙,雙方會因此打成一片,變得容易相處了。
比如,在一個嚴冬的夜晚,你與一位陌生人見面,“今晚好冷”這句話自然會成為你們之間所使用的開場白。單純地使用它,雖然也能彼此引出一些話來,但這些話也可能對彼此無關緊要,這樣,再深一步的交談也就困難了。但是,如果你這樣說:“哦,今晚好冷!像我這種在南方長大的人,盡管在這里住了幾年,但對這種天氣還是難以適應。”如果對方也是在南方長大的,就會引起共鳴,接著你的話頭說出一些有關的事。如果對方是在北方長大的,他也會因為你在談話中提到了自己的故鄉在南方,而對你的一些情況產生興趣,有了想進一步了解你的欲望,這樣就可以把交談引向深入。而且把自我介紹與談話有機地結合,也不致令人覺得牽強、不自在。人們在不知不覺之中,就放棄了戒備的心理,從而產生了“親切感”。
當然,如果你采用一種很自然的、敘述型的談話開頭,也能給人一種親切感,同時還能讓人想繼續向你詢問一些細節。
總體來說,說第一句話的原則就是:親熱、貼心、消除陌生感。下面是三種非常常見的且有效的談話方式,不妨來借鑒一下。
1.問候式
“您好”是向對方問候致意的常用語。如能因對象、時間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問候語,效果則更好。對德高望重的長者,宜說“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對年齡跟自己相仿者,稱“老×(姓),您好”,顯得親切;對方是醫生、教師,說“李醫師,您好”“王老師,您好”,有尊重意味。節日期間,說“節日好”“新年好”,給人以祝賀之感。早晨說“您早”“早上好”則比“您好”更得體。
如何與陌生人建立共同話題
素昧平生,初次見面,何來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這就要在講話時仔細觀察對方,從他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到他的水平和心情處境入手,初次見面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洞幽燭微,由細微處見品性。尋找共同話題,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2.攀認式
赤壁之戰中,魯肅見諸葛亮的第一句話是:“我,子瑜友也。”子瑜,就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他是魯肅的摯友。短短的一句話就定下了魯肅跟諸葛亮之間的交情。其實,任何兩個人,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難發現雙方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親”“友”關系。
例如,“你是××大學畢業生,我曾在××進修過兩年。說起來,我們還是校友呢!”“您來自蘇州,我出生在無錫,兩地近在咫尺,今天得遇同鄉,令人欣慰!”
3.敬慕式
對初次見面者表示敬重、仰慕,這是熱情有禮的表現。用這種方式必須注意:要掌握分寸,恰到好處,不能胡亂吹捧,不要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之類的過頭話。表示敬慕的內容也應該因時因地而異。
例如,“您的大作《教你能說會道》我讀過多遍,受益匪淺。想不到今天竟能在這里一睹作者風采!”“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很高興能在這里見到您這位著名的山水畫家!”
還需要記住的是,說好了第一句話,僅僅是良好的開端。要想談得有味,談得投機,你還得在談話的過程中尋找新的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這樣才能吸引對方,使談話順利地進行下去。
說出來的永遠少于需要說的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觸:當你想用言辭來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時候,你說得越多,在別人眼里就越是平淡無奇,你所能控制的也就越少。
這是因為,你說得越多,說出愚蠢的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很多時候,如果你能把話說得隱晦一點兒,神秘一點兒,多給人留一點兒遐想,那么即使你是老調重彈,別人也會覺得你的見解獨到。
提起“劉羅鍋”——劉墉,人們腦海里立刻出現了一個聰明機智、正直勇敢、不失幾分幽默的人物形象。他憑著自己的正直和聰明周旋于危機重重的封建官場,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但很少有人知道,劉墉也曾遭遇重大挫折,受到乾隆皇帝的申斥,本該獲授的大學士一職也旁落他人。究其原因,不過是劉墉守口不密,說話不周,釀成了禍患。一次乾隆談到一位老臣去留的問題,說若老臣要求退休回籍,乾隆也不忍心不答應。劉墉便將這話泄露給了老臣,而老臣真的面圣請辭。乾隆大為惱火,認為這是劉墉覬覦補授大學士的明證,是“謀官”的明證,因而訓斥一通,將大學士一職改授他人。
四條溝通秘訣,讓你無往不利
卡耐基作為舉世公認的交際大師,總結了許多與人交往的秘訣,這些秘訣有助于人們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

1.盡量讓對方說話
如果你要別人同意你的觀點,應遵循的規則是“使對方多多說話”,從他的觀點來看待事情就能得到友誼,減少摩擦和困難。
2.強調共同目的
跟別人交談的時候,不要以討論異議作為開始,要以強調而且不斷強調雙方所同意的事情作為開始。

3.換位思考
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那你可以節省不少時間及苦惱。而且,你還會大大增加在做人處世上的技巧。
4.委婉地提出批評
當面指責別人,只會造成對方頑強的反抗;而巧妙地暗示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則會受到歡迎。

足見言語謹慎對于一個人立身、處世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處世戒多言,多言必失。與世人相處切忌多說話,說話太多必然有失誤。說話犯了隨便胡扯的毛病就會聽起來荒誕不經;說話犯了煩瑣啰唆的毛病就會使人感到支離破碎,不得要領。說話不小心會招致禍患,行動不謹慎會招來侮辱,君子處世應當謹慎。
武則天《臣軌·慎密》中有言:嘴巴好比一道關卡,舌頭好比射箭的弩機。一句不妥,駟馬難追。嘴巴和舌頭猶如一柄雙刃劍,一句話說得不恰當,就會反過來傷害到自己。因為話雖然是自己說的,別人既然聽到了,你就無法阻止別人去傳播,由此所帶來的影響你根本沒辦法控制。劉墉由于說話不慎,而將到手的大學士丟了,就是最好的明證。
“言多語失”,說話應謹慎,舍棄那些不可說的話,即使是可以說的話也應該按需要的程度,能省則省。要知道,雖然有時你說話并無惡意,但對聽者而言,卻可能傷及他的自尊心。
諸多事實證明,話說得得體,則讓人高興;反之,只會讓人傷心。就是同樣意思的話,出自兩個不同身份的人,聽起來也有區別。你自己信口開河,根本意識不到會傷害人,但別人卻認為你是有意的,如俗話所說“口乃心之門”,你明顯是故意傷害他。很多不愛多說話的人,他內心并不是糊涂得無話可說,而是他明白話說多了鮮有不敗事的道理。
掌握火候,說笑間得“笑果”
開玩笑是生活的調味品;開玩笑可以減輕疲勞,調節氣氛,縮短朋友和同事之間的距離,彼此之間產生矛盾時,一句玩笑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消除積怨;開玩笑也可以用作善意的批評或拒絕某人的要求。
然而,開玩笑要把握尺度,掌握分寸。玩笑開得過火會給人一種被耍弄的感覺,弄不好會加深或引發與他人的矛盾,導致談笑后只能吃“苦果”。因此,必須隨時記住開玩笑會有傷人的危險,要小心翼翼不能踏錯一步,以免一步走錯全盤皆輸,得不償失。
一天,幾個同事在辦公室聊天,其中有一位胡小姐配了一副眼鏡,于是拿出來讓大家看看她戴眼鏡好看不好看。大家不愿掃她的興,都說很不錯。這件事使老常想起一個笑話,他就立刻說出來:“有一個老小姐走進皮鞋店,試穿了好幾雙鞋子,當鞋店老板蹲下來替她量腳的尺寸時,這位老小姐——我們要知道她是近視眼,一看到店老板光禿禿的頭,以為是她自己的膝蓋露出來了,連忙用裙子將它蓋住。她立刻聽到一聲悶叫,‘混蛋!’店老板叫道:‘保險絲又斷了!’”
接著是一片哄笑聲,孰料事后胡小姐竟從未戴過眼鏡,而且碰到老常再也不和他打一聲招呼。
胡小姐和老常之間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其中的原因不難明白。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對老常來說他不過是說起一則近視眼的笑話,然而,胡小姐則可能這樣想:“你取笑我戴眼鏡不要緊,還影射我是個老小姐。我老嗎?我才26歲!”
所以,說笑話要先看看對哪些人說,先想想會不會引起別人的誤會。開玩笑之前,先要注意你所選擇的對象是否能承受得起你的玩笑。
一般來說,人可分為三類:第一種,狡黠聰明;第二種,敦厚誠實;第三種則介乎于上面兩者之間。對第一種人開玩笑,他是不會使你占便宜的,結果是旗鼓相當,不分高下。第二種敦厚誠實者,喜歡和大家一起笑,任你如何取笑他,他脾氣絕好,不致動怒。對這兩種人,你可以先看看對方當時的心情,是否可以開玩笑。而對于第三種人,則要十分小心。這種人一般也愛和別人笑在一起,但一經別人取笑,既無立刻還擊的聰明機智,又無接納別人玩笑的度量,如果是男的則變成惱羞成怒、反目不悅,如果是女的就獨自痛哭一頓,說是受人欺侮。
再者,開玩笑要有輕有重。“重”的玩笑多半是開不得的,它只能在比較特殊的場合才能開。若在一般場合開比較“重”的玩笑,可能就不再可笑了,甚至會變成悲劇。
據某報刊載:張某和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幾兩酒下肚后,張某腦袋就有些昏昏沉沉了。兩位朋友邊喝邊和他開玩笑:“瞧你這丑樣,你那兒子倒很漂亮,莫不是你媳婦跟別人生的?”張某是個大大咧咧的人,平時也愛丟三落四,但此時在醉態中卻牢牢記住了這句開玩笑的話。等張某跌跌撞撞回家后,就向妻子找碴兒:“你說!我長的是啥樣,為什么這孩子卻是那模樣?到底是不是和我生的?”他邊說邊逼近妻子。突然,他冷不防從妻子懷里抓過孩子,拎著小腿,把孩子扔到炕上,又順手抓起枕頭壓在了哭叫不已的孩子的臉上,可憐的孩子頓時沒有了哭聲。見此情景,妻子極力想救孩子,卻被丈夫打倒在爐灶前。妻子急恨交加,順手抓起爐灶旁邊的爐鉤,死命地甩向張某。只聽張某“哎呀”一聲,松開了枕頭,慢慢地癱倒在地上。妻子從地上爬起來,不顧一切地向兒子撲了過去。她急忙掀去枕頭,兒子的小臉兒憋得青紫,已經奄奄一息了。再看丈夫,他倒伏在地上,一動不動,一股青紫色的液體順著他的右腮淌下。原來她甩過去的爐鉤的尖端,剛好嵌進張某的右邊太陽穴,她見狀嚇得昏了過去。
一邊是只剩下一口氣的寶貝兒子,一邊是一口氣也沒有的丈夫。頃刻間,好端端的一家人,家破人亡,毀于一旦。
看來,開玩笑之前,我們務必要考慮這個玩笑可能帶來的后果。
開玩笑要掌握的分寸

4.朋友陪客時,忌和朋友開玩笑。
人家已有共同的話題,已經形成和諧融洽的氣氛,如果你突然介入與之玩笑,轉移人家的注意力,打斷人家的話題,破壞談話的雅興,朋友會認為你掃他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