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理他!你的焦慮是因為對孩子關注太多
- (美)凱瑟琳·珀爾曼
- 1465字
- 2020-04-17 18:06:10
第二步:列出需要改善的行為清單
當你完成了觀察表,你應該對自己的教育力度有了更多的了解。你一定可以從中了解到孩子的哪些行為更容易激怒你,以及你對它們通常的反應。那么,在這一步中,請你關注這些觸發行為,以創建出需要忽視的行為清單。
但是,列入表中的并不是你需要關注的全部行為。換句話說,你不必忽視清單上的全部行為。相反,一些不在清單上的行為你可能也需要忽視。
簡單地說,創建清單的目的是幫助你將自己與孩子的具體行為聯系起來。這樣,當你看到孩子表現出這里面的某種行為時,馬上就知道應該忽視它,而不是對其有所反應。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觸發行為:
·從后面踢你的汽車座椅
·吃晚餐時不能安安靜靜地坐在座位上
·磨磨蹭蹭
·高聲說話或吼叫
·用胳膊肘推人
·把吃的東西弄得亂七八糟
·抱怨
·糟蹋書本,亂扔玩具
·打鬧
·故意像嬰兒一樣哼唧
·啃鉛筆或敲鉛筆
·啃指甲
·吹口哨
·用袖子擦嘴巴
·哀號
·咒罵
·沒有禮貌的行為
孩子們之所以做很多事情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尋求更多關注往往是他們行為背后的真正目的。孩子們大聲懇求或跺腳,發脾氣,有時甚至打人。為什么?因為他們想要得到父母的回應。他們想讓你注意到他們、看到他們、關注他們。這樣做通常非常管用。即使他們沒有得到想要的(多玩一會兒游戲或再吃一塊餅干),但他們至少得到了你的關注,這對他們來說是僅次于餅干或游戲的最想要的東西。
通常,它足以促使孩子們去做這些事。
我們再來看看這個例子:
杰森今年4歲。幾個月前,他有了一個叫提姆的弟弟。在這個討厭鬼出現之前,杰森是父母心目中的小太陽,是他們的一切?,F在,杰森雖然并不想這么做,但他不得不力爭得到父母的愛——哦,提姆不可愛!提姆很糟糕!看看提姆的微笑!提姆!提姆!提姆!
糟糕的是,那個可怕的嬰兒肯定會引起很多的關注。他總是不停地要喝奶、要換尿布,讓父母不能和杰森一起玩兒。杰森厭倦了競爭,如果他決定采取行動,那么,你可以想象得出當他沒能得到想要的擁抱時將會做些什么——這樣做至少可以讓爸媽暫時離開那個嬰兒。他的計劃很有魅力,因為每當杰森亂扔玩具或爬到他不應該去的地方時,父母就會立即將注意力轉向他。
通常,這樣的情況只發生在孩子身上。以溫妮為例,她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小姑娘。她的父母經常帶她出去吃飯和郊游。溫妮習慣于引起人們的注意。有一天,在操場上,溫妮迫不及待地告訴媽媽,她在雙杠上做了一個翻轉。然而,媽媽正忙著和老師談話。溫妮知道她應該等著,而不是打斷媽媽的談話。但她實在是太激動了,于是她跑到媽媽跟前試圖插嘴,媽媽悄悄告訴溫妮等一會兒。
溫妮忍耐了幾秒鐘,然后變得焦躁不安。她開始使勁拽媽媽的衣服,拍她的肩膀,低聲說:“媽媽,媽媽,媽媽,媽媽。”
最后,媽媽終于回頭沖她喊道:“到底是什么事?!”
Yes!溫妮立刻就可以告訴她關于翻轉的事了。盡管媽媽現在可能很不高興,但這些都沒關系。重要的是,溫妮成功地引起了媽媽的注意,并且能夠立刻告訴她這個消息。
OK,任務完成。
我在前面的清單中已經列出了孩子們許多尋求關注的行為,但你的孩子可能會有自己獨特的行為方式,請留意它們。
在你的清單上還應該列出這樣一類行為——你的孩子可能因為自身的健康問題所導致的難以控制的行為。例如,患有ADHD(多動癥)的孩子可能很難安靜地坐在座位上,或者做作業會讓他們非常煩躁。要知道,患有自閉癥的孩子可能會發出大聲的或重復的聲音。
對于這樣的孩子,懲罰是于事無補的。此外,你的孩子可能知道自己無法控制這些行為。所以,一直不停地要求孩子停止這些行為只會增加他的挫敗感。忽視這類行為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將注意力放到那些孩子能夠控制的行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