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患者在精神分析期間的作用

自我精神分析就是嘗試著在做患者的同時,還要做大夫。所以,對于分析過程中參與的任意一方的工作,都需要進行談論。但是,一定要牢記這種過程既是精神分析師與患者各自所做任務的總和,又是一種人類關系。對于各自所做的任務,與之相關的兩個人都發揮著一定的作用。

患者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分為三種。第一,他一定要盡量真心實意地把自己表現出來。第二,對他的潛意識驅動力進行了解,并且知道他的生活因為這些力量受到了怎樣的影響。第三,將改善那些干擾他本人以及他和周圍世界關系的能力發展起來。

完全表達自我的方式就是自由聯想。截至目前,只在心理學試驗上采用過自由聯想,弗洛伊德創造性地發現這能夠作為一種治療方式。對患者來講,自由聯想代表著將自己的努力徹底表現出來。在進行自由聯想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聯想到的全部,不管是一些瑣碎之事,抑或看起來像是瑣碎之事,或與主題不符、散亂、荒誕、冒失、不得體、讓人難做或者是羞辱的事情。需要再進行一番說明,“全部”這個詞是毫不夸大的。這“全部”不但包含稍縱即逝與發散性的思維,并且還包含一些具體的想法與記憶——上一次分析以來發生的事情,生活中所有階段的經歷,關于自己與別人的思想,對精神分析師或者分析局勢的反應,宗教、道德、政治以及藝術的信念,未來的愿望跟計劃,對以前與此刻的想象,當然,還有夢。諸如喜好、期望、成功、失望、安慰、困惑、生氣和各種散亂或者特殊的思想等所有產生的感情,都被患者表現出來了,這才是最關鍵的事情。在對某些事情進行表述的時候,患者自然會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因素遭遇阻礙,不過,他應當做的就是把這些阻礙講出來,而并非用這些阻礙來抑制自己特殊的思想或感情。

和我們普通的思考或談論方式相比,自由地進行聯想是不一樣的,這種不一樣不但體現在它的坦率與毫無保留,還體現在它顯然是毫無方向感的。在就一個問題進行討論的時候,我們習慣于緊扣主題,例如討論我們的周末籌劃、敘述商品對顧客的作用。我們從腦海里出現的種種意識中選擇和議題有關聯的論據進行表述。就算和我們談話的是親近的朋友,我們也常常選擇性地進行闡述或者略過不提,即便這種行為是潛意識的。但是,在進行自由聯想時,對于腦海中所產生的一切,無論這種思想將來會走向何方,我們都不得不竭力地表述出來。

如同人類很多其他的努力那般,在使用自由聯想的時候,他們所懷有的目的或許是正面的,也或許是有害的。假如患者決定向精神分析師袒露自己,那他的自由聯想就具備了啟示價值,不再是毫無意義的。假如他具有嚴肅的信仰,某些潛意識原因得不到他的正視,那他的自由聯想就是沒有任何用處的。這或許是一些占上風的信仰,從而導致這種聯想的美好感覺不再發揮任何作用。那么,這種后果就是一系列沒有任何價值的思想。這些思想只是在模仿真正的自由聯想罷了。因此,在展開自由聯想時,所懷有的情緒就全然決定了其作用,假如懷有最大的坦白與真誠的情緒,決定正視自己的問題的情緒,而且想要把心中所想的都告訴另外一個人,那這種過程就可以為預想中的目標服務了。

通常來講,這一目標是讓精神分析師與患者都可以對患者的心理活動有所了解,進而最后對他的性格構成有所認識。還能夠憑借自由聯想來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如焦慮的侵襲、突發的疲憊、胡思亂想或者夢境等的含義。面對一個具體的問題,為何患者沒有任何反應?患者為何忽然感覺厭惡精神分析師?昨晚在飯店的時候,為何會產生一陣反胃的感覺?面對妻子,他為何無法盡丈夫的義務?或者在商討的時候啞口無言?在患者思考具體問題時,他會想辦法看見自己都想到了什么。

例如,在夢中的時候,一位女患者夢到自己非常貴重的東西失竊了,她感覺非常傷心。我問她,她因為這些時斷時續的夢境想起了什么?出現在她腦海中的第一種聯想是一位在兩年多前把家中的某些東西偷走的女仆。患者對這位女仆并不是特別信任,她沒有忘記在尚未發現女仆偷竊的時候她自己心中那種強烈的擔憂與困惑的感覺。第二種聯想是記起自己在小的時候,對拐騙小孩的黑面女人非常畏懼。隨后是一個神秘的故事,她想到有人已經盜走了圣人皇冠上的珠寶。隨后,她想到曾有一種議論被她無意中聽到,大體就是講精神分析師都是不可相信的。最終,夢中的一些事情被她想起來了,提示她應該去精神分析師的診所。

可以肯定,這些聯想暗指夢境和分析的情景是相關的。有關精神分析師不可相信這一議論,證明是與所花費的金錢相關的,不過這并不是一種正確的觀點。在以前的時候,她始終感覺所花的錢是合情合理的,非常值得。是上次精神分析導致了這種夢境嗎?她并不認為是這樣,因為她上次從診所離開的時候心情非常輕松,并且懷著感恩之心。上次的精神分析談話所發揮的實際作用就是她已經了解到周期性的疲倦跟遲緩屬于一種壓抑癥,一直都具有毀壞性的影響。因為她從未感到灰心喪氣,所以她跟其他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些周期的存在。但其實她吃了很多苦頭,她的脆弱程度要比她預想的更加嚴重。她總是把自己受傷的情感壓抑起來,因為她覺得要強迫自己化身為一位理想型人物,可以與一切抗爭。就像那些一直過著超出自己經濟收入生活的人頭一次意識到完全不需要進行這種假裝一樣,她內心也充滿了那樣的輕松感。但是,這種解脫感很快就消失了。然而,不管怎么樣,這種解放忽然讓她感覺到,她在經歷了那次分析談話之后始終十分煩悶,胃部感到隱隱的不舒服,沒有辦法睡著。

對于自由聯想,我不想進行具體闡述。最關鍵的思路證明是神秘故事的自由聯想:我把她皇冠上的一顆寶石盜走了。要給自己或者其他人一種非凡力量的印象,這種努力必然讓人感到累贅,不過,它所具有的作用也是非常關鍵的:她因為它而感到驕傲。在她真實的自信心尚且堅定的時候,她始終都急切地渴望著這些。她在它的守護下無法意識到軟弱性格和荒誕傾向的存在。事實上,對她而言,它所扮演的是有用處的角色。我們揭示了這樣的事實:它只是一種構成威脅的角色,對于這種威脅,她感到憤怒。

自由聯想絕對不可以用于天文數字的計算,并且不能用來對政治局勢進行清楚明白的分析。唯有具備機敏清楚的理智,才可以做這些工作。不過,自由聯想產生了一種完全適用的辦法——按照我們目前所知道的,辦法只有這一個——對潛意識感情與努力的存在、關鍵性以及價值進行了解。

我還要再講一下自由聯想對自我認識的作用——它并不能產生奇跡。有人期待著,只要理智的控制被消除了,我們擔憂與輕視自己的一切就會全部暴露出來,這并不是一種正確的觀點。我們能夠全然確定,這種方式所表現出來的真實情況絕對在我們可以忍受的范圍內。僅僅會產生潛意識壓抑的感情或者動機的衍生物,如同夢里面那般,它們以一種變換了的形式或象征性的表達方式呈現出來。在上述自由聯想的環節中,圣人代表了患者潛意識中的理想形象。自然,在有些時候,讓人想象不到的因素會以一種戲劇化的表現方式呈現出來,不過這只是在提前對相同的議題做了很多工作,讓這些因素接近暴露出來的時候才會發生。就好像已經闡述過的在自由聯想中的一環那般,受到壓抑的感情的表現方式或許是一種類似于久遠記憶的方式。在這一環中,對于她因為我毀壞了她試圖自我夸贊而產生的惱怒,患者并沒有直接表述出來,她僅僅是間接地跟我講,我好像一個卑鄙的犯人,沒有遵守圣潔的戒律,把別人寶貴的東西奪走了。

自由聯想是無法讓奇跡出現的,不過假如在進行自我聯想的時候心情非常好,患者的思緒的確可以憑借這些自由聯想顯現出來,如同平常無法看到的肺、腸的工作情況可以透過X光看清楚那般,總體來講,是以一種含義隱晦的語言展開的。

對所有人來講,自由聯想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不但不同于我們平時的思想交流方式與一般禮節,而且每位患者所面臨的困難也各不一樣。雖然這些困難是彼此交叉的,不過它們仍舊能夠被劃分為不一樣的種類。

首先,一些患者會在自由聯想的整個過程中感到畏懼或者壓抑,因為假如他們當真任憑感情與思想隨意打開,他們就會對感情的禁止區域進行侵犯。從本質上來講,存在的神經癥傾向依然是那一觸即發的特有的恐懼形成的根源。關于這一點,如下事例可以證明。

一個患者敏感憂慮,從小時候開始,他就一直害怕生活中難以預想的危難,他總是無意識地避免冒險。他一直堅持虛幻的信仰,宣稱他可以通過不停地預想遙遠的將來來掌握生活。所以,對于那些無法預先知道結果的步驟,他從不采用。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他肯定不會冒險,這是他最重要的原則。對于這種患者來講,自由聯想代表著最大程度的草率,由于這種過程的價值,恰好是在提前不清楚將會發生什么,并且不清楚會走向什么地方的情況下,準許將自己的全部表現出來。

對那些非常孤單的患者來講,自由聯想還面臨著另外一種困難,這類人只有在戴著面具的時候,才不會感覺不安。對于所有對自己個人生活方面的侵犯,他都機械性地防衛著。這類人生活在象牙塔頂端,感覺所有對其私生活進行侵犯的行為都是危險的。對他來說,自由聯想代表著一種難以容忍的侵襲,非常不利于他的獨立生活。

還存在一類精神上不夠獨立自主的人,他們沒有勇氣形成自己的觀點。他如同一只蟲子那般伸縮它的觸角,以此探知局勢,卻沒有養成憑借自己的積極性去思考、感知或者活動的習慣。他呆板地關注著周邊世界對他抱有怎樣的期待。在別人接納他的看法時,他就認為這是一種出色的、對的看法。在別人不接納他的看法時,他就認為這是一種糟糕的、不正確的看法。對于表述腦海中的任何想法,他都感覺是危險的,但他仍采用一種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形式。他很納悶為何自己只清楚怎樣反應,卻不清楚怎樣自然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對于他,精神分析師抱有怎樣的希望?他只需要不斷地講話嗎?對于他所做的夢,精神分析師是否有興趣?或者有興趣的只是他的兩性生活?期待他被精神分析師的情網束縛住嗎?什么是精神分析師贊同的,什么又是他不贊同的?對于這類人而言,坦誠自然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讓他產生這些讓人擔憂的、難以確定的事情,與此同時,還表明了絕不會將思想表露出來的態度。

最后,還有一類患者被自己沖突的陷阱困住,已經變得束手無策,而且不再擁有意識到自己身上本就擁有一種力量的本事。假如他想要接著進行努力,唯有從外部世界獲得主動性。對于問題,他十分樂意進行解答,不過,在需要自己動腦的時候,他卻感覺不知道應該怎么辦才好。他積極行動的能力受到了壓抑,沒有辦法繼續進行自由聯想。假如這位患者強烈渴望一切都能成功,那他就會因為自己對自由聯想的無能而感到恐懼,因為他的壓抑極有可能被他自己當作一種“失敗”。

上述例子講述了一些患者是如何因為整體的自由聯想過程而感到恐慌跟壓抑的。不過,即便是那些在普通過程中具有自由聯想能力的人,他們思想上也有一兩塊區域,只要一被接觸,同樣會產生焦慮情緒。就拿克萊爾的事情作為例子,她基本是可以自由聯想的,不過,在進行最初階段的精神分析時,任意觸及她生活中壓抑的需求都會導致焦慮情緒產生。

另外一種困難就是將自己的一切感情與思想全部表述出來,這樣讓他覺得害羞或者難以講出口的品性都必然會呈現出來。就像在神經癥傾向那一章里所講到的,那些被認為令人羞辱的品性有非常大的改變。例如一些以玩世不恭的態度追求物質利益,并且因此感到驕傲的人,假如他理想主義的傾向暴露出來了,他肯定會感覺難堪,不好意思。有的人驕傲于自己的天使外貌,但只要他自私至極以及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性格被揭示出來,他就會感覺慚愧不已。不管是怎樣的偽裝,只要被揭開,都會有相同的羞辱感形成。

在表達自己思想與感情的時候,很多患者所遇到的困難都和精神分析師脫不了干系。所以,沒有辦法展開自由聯想的人——不管是由于他的自我防御因為這種自由聯想而面臨危險,抑或是由于他早已不再具備過多的積極性——都會輕易把他對這一過程的厭煩或者他沒有成功的惱怒歸結到精神分析師頭上,并且會無意識地表現出對抗性的阻礙。對于自己的發展與快樂都已經到岌岌可危的地步這一點,他似乎已經不記得了。就算他并未因為這一過程敵視精神分析師,在一定程度上,也必然會非常擔憂精神分析師的態度。他能夠體諒嗎?在他看來,我是不是治不好了?他是否會輕視我,或者對我不忠?對于我本人最佳的發展,他是否真正重視,或者他想要我屈服于他的模式?假如我把自己的觀點告訴他,他會感覺受傷嗎?假如他的暗示并未被我接納,他會感覺不耐煩嗎?

導致坦白誠實的自由聯想難以進行下去的根源就是這些變幻莫測的擔憂和阻礙。最終含糊其詞的計策難以避免地形成了。一些微小的事情就會被患者有意省略,他肯定不會在分析過程中考慮到某些原因。由于感情是一眨眼就會消失的東西,所以它并不會被表達出來。在他看來,很多細節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他都會一一省去。自由的思路將會被“推斷”取代。對于日常生活中偶然發生的事情,他會堅持不懈地進行講述。患者遇到越大障礙,成功的自由聯想就越不容易產生。患者越是與自由聯想靠近,他就越易被自己與精神分析師看穿。

患者在分析期間所要面對的第二項工作就是坦誠地正視自己的問題——通過認識一直到現在都還處在潛意識形態中的因素,對這些問題進行自我反省。但是,如同“認識”這兩個字所暗指的那般,這不只是一個理智的過程。從費倫茨與蘭克開始,都會在精神分析的作品中重申:這不但是理智的過程,同時還是感情的過程。假如使用術語來講,它代表著我們獲得了自身“內臟”所感知到的信息。這種自我反省的作用或許就是對一種全然受到潛意識壓抑的因素的認識。比如,一個人具有強迫的謙遜和善良,可以了解到他其實一直瞧不起別人,而且還認識到這是一種趨向,他原本是清楚這一趨向的,不過卻一直對這一趨向的程度、強度以及品質一無所知。比如,患者或許了解到他懷有雄心壯志,不過,下列真實情況是他以前始終堅信的:他的宏偉志愿激情四射,對他的生活起決定性作用,其中所夾雜的摧毀因子是報復性的,意圖超越別人。也許,這種自我反省是一種發現:某些因素從外表上看可能毫無關系,而事實上它們密切相關。一個人已經了解到對于自身的重要性以及一生的成就,他存在某種不符合實際的期盼,并且已經了解了他表面顯得灰心喪氣、憂郁,大體可以感覺到馬上就要來臨的災禍必然會暫時打敗他。不過,其中任何一種態度都意味著一個問題,對此他卻從未懷疑,并且一直相信兩者之間不存在任何關系。即便如此,他或許還會通過自我反省意識到,他過于死板地希望自己因為特有的價值而受到崇敬,甚至因為難以把這種愿望變為現實而感到非常憤怒,所以就降低了生活價值。如同一個貴族政治論者,因為太過固執,就寧愿就此死去,也不愿忍受一種與他的尊號完全不相稱的、低水準的生活。所以,他預料到的馬上就要降臨的災禍其實把一種潛藏的、不愿繼續生存的愿望表達了出來,他之所以厭煩了生活,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他的期待落空了。

對于患者而言,獲得問題的自我反省代表著什么,這是普通的專業術語難以說明的,就像沒有辦法說明對一個人來講在陽光下赤身裸體代表著什么一樣。陽光或許會殺害他,或許會解救他,或許會讓他感到疲憊,也或許會讓他精力充沛,其作用與陽光的強烈程度、自身條件都緊密相關。相同的道理,他或許會因為自我反省而非常煩惱,也或許會得到解脫。上面所探討的問題都是非常相似的,也就是精神分析在不同階段的治療作用,不妨總結一下上下文中微小的差異之處。

有關自我反省或許會讓患者得到解脫的說法有很多理由可以予以證明。首先,最不引人注目的是,只要把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弄明白的現象的根源弄明白,一般都會使人感到愉悅。在人生中,無論是在哪個時期,只要能夠認識到真理,就極有可能產生欣慰感。不僅現在的特性適合用這種思考進行說明,就連如今已經忘記的童年時期的記憶,如果它可以協助人們正確理解在事業最初階段對他的發展造成影響的原因,就也適合用這種思考進行說明。

更加關鍵的是,患者通過自我反省了解到,他真實的感情已經被他之前虛偽的態度揭示出來了。在他的憤怒、激動、輕視、怯弱或者一直到現在都被潛意識壓抑著的全部情緒都可以被他自由表現出來時,毫無用處的壓抑就被積極主動的感情取代了,他就能更進一步地認識自己。對這種發現經常無意發出的笑聲,證明他的感情獲得了解放。盡管這種自我發現并不盡如人意,比如,患者了解到他一生都在“混日子”,或者始終試圖去傷害別人抑或掌控別人,但這種發現本身卻對治療很有益處。自我反省除了可以增強自我感情、敏感性和能動性,還可以把之前那種一定要克制真實感情的緊張狀況消除——之前用在抑制方面的力量如今也能用來增強有用的精力。

最后,和精力的釋放程度密切相關,在潛意識的壓抑被消除之后,便擁有了隨心所欲的行動方式。只要一直抑制著患者的努力或者感情,他就會陷在絕境中,始終出不來。比如,在只感覺沒有辦法跟別人維持好關系而絲毫沒有認識到自己敵視別人的時候,他不知道應該怎么應對這種敵視的態度。對于敵視形成的原因,他是無法認識到的,并且也無法在證明了它的存在時發覺它,更沒有辦法減弱或者消除這種敵視。不過,只有在消除了潛意識壓抑,而且能對敵視的存在有所感知的時候,它才可以得到他的正視,并且接著發掘他自身的弱點。正是這些弱點讓他產生敵視態度,并且他始終無法看清楚這些弱點,就像無法將敵視看清楚那般。通過揭示最終改變產生困擾的因素的可能性,自我反省可能帶來極大的解脫感。就算并不能輕易做到快速改變,也依然存在解決問題的前景,哪怕最開始的反應可能只是一種傷害或者恐嚇。克萊爾意識到她對自己期望過高,并且還有著極高的要求,她在最開始的時候感到恐懼,因為這讓她強迫的謙虛有所動搖,她之所以會在精神上感到安全,就是因為這種強迫的謙虛。不過,只要可以消除這些強烈的擔憂,內心就不再感到有負擔,因為它證明了有可能從約束其手腳的鎖鏈中掙脫出來。

不過,對自我反省的第一感覺大多是痛苦的,而并不是毫無負擔的。就像在上一章中所探討的那般,一種自我反省所擁有的負面反應有兩種。對于自我反省,其中一種反應是將其當作一種危險,另外一種反應則是灰心失望。雖然這兩種反應有著不一樣的呈現形式,不過從本質上來講,它們只是表現程度不同,但它們都是因為患者尚且無法或者不想拋棄自己對生活的基本主張才產生的。當然,究竟是哪種主張這取決于他的神經癥傾向的類型。

這些主張之所以會這么的頑固、強硬以及難以拋棄,恰恰是因為這些傾向的強迫本性。比如,一個人深陷權力欲望之中,在不舒服、不開心以及缺少女人和朋友的情況下,他可以做所有讓自己生活得滿意的事情,不過他必然會要求獲得權力。對于這一主張,只要他下定決心堅持,所有質疑這一主張價值的行為都會讓他憤怒或者受驚。這種受驚不只是因為意識到他絕不可能實現自己的獨特目標,還因為他的目標讓他難以實現別的同樣重要的目標,讓他的痛苦與阻礙難以清除。再比如,一位患者飽受孤單和無法跟別人保持良好關系的痛苦,卻仍舊不想從象牙塔中走出來,倘若他意識到自己要想免受孤單的痛苦,唯有從象牙塔中走出來時,他必然會感到焦慮。對于那種覺得依靠自己的毅力就能掌控生活的信念,只要患者一直堅持,一切暗指那是一種虛幻信念的自我反省都一定會讓他感到焦慮,因為這讓他感覺自己腳下沒有了可以立足的大地。因為患者逐漸感覺到了幻象的存在,所以這些自我反省才會產生焦慮。他慢慢意識到只有將自己的基礎改變了,他才有可能不再受束縛。不過,那些不得不改變的因素仍舊非常牢固,對他而言,那些因素依然是和自己、和其他人斗爭的一種關鍵辦法,所以他畏懼改變。在這個時候,自我反省所造成的就是恐懼,而不再是自由。

假如患者意識到他只有通過這種改變才能獲得自由,但自己卻根本辦不到,那他的反應就是灰心喪氣,而不再是恐慌。這種喪失信心的情感在他的意識中遠遠不及對精神分析師的怨恨。面對這樣的自我反省,在他感到束手無策的時候,他就會覺得自己是被精神分析師殘忍而又茫無頭緒地引導到這里的。對于那些無法根本地服務于我們明確目的的痛楚和困難,我們所有人都不愿去忍耐,所以這種反應是情有可原的。

自我反省的不積極反應并不是分析過程的終結。實際上在有的時候,這是快速得到解放的過程,并且這過程并不長。對于那些決定患者可不可以經由進一步的精神分析而改變對某種特別的自我反省的態度的因素,我在這兒完全不需要進行具體敘述。可以說,這種改變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但是,將認識我們自身的反應劃分為產生解脫、恐慌或者喪失信心等類型,我們對它還不能說是徹底了解了。不管會引發怎樣的直接反應,每種自我反省都代表著試圖挑釁現有的平衡。被強迫的需要驅使的患者會過于按部就班。對于一種目的,他依照自己的愿望追逐著。他在很多方面受到壓抑,在各個領域都顯得脆弱。他不得不把所有精力都浪費在抗爭潛意識壓抑的畏懼與憎恨上。他與他自己以及其他人都脫離了。雖然這一切缺點都存在于他的心理活動方法上,仍舊有一種有機結構由他內部的活動力量產生,在這個有機結構內部每一種因素都和另外一種因素有聯系。所以,如果無法影響整個的有機體,所有因素都會保持不變。嚴格來講,單獨的自我反省是不存在的。在通常情況下,常常會出現患者在此處或者另一處停滯的事情。對于所取得的結果,他或許會有一種滿足感,也或許會覺得消沉。對于持續前進,他或許會主動抵御。不過,從原則上說,只要是一種自我反省,不管這種自我反省如何渺小,它都會因為和別的心理因素的關聯而將一個新的問題揭示出來,所以整體平衡就面臨著被其撼動的威脅。越是牢固的神經癥傾向,就越難以容忍任意變化。自我反省越是與基礎密切相關,就越會產生更強烈的焦慮。“抗力”,就像我會在以后進行說明的那般,最后從需求轉化為保持現有狀態。

等待患者的第三個工作就是讓妨礙他最高發展的內部因素發生變化。這并不意味著只是行動或者習慣上的顯著緩解,例如得到或者再次得到公開行動、創造性的勞作、彼此協作以及男女關系等的能力,并且不只是意味著消除畏懼或者消沉的傾向。在成功的精神分析期間會自然而然地出現這些改變。這些改變并不是最重要的,不過它們是由于人格中不顯著的變化形成的。例如,用更加實際的態度面對自己,而并非徘徊在自我膨脹與自我輕視之間;擁有膽量主動行動、做判斷,而并非遲緩、怯弱;可以擬定計劃,而并非猶豫不決;把自己的重心找出來,而并非在別人身上寄托自己所有的希望,并且不對別人過于譴責。得到更多的友情以及對別人的體諒,而并非抱著防備性的敵視。假如這些改變都出現了,那外界活動與癥狀的改變就必然會跟隨而至,且在程度上與其一致。

很多在人格上產生的改變并不會引發出特別的問題。假如自我反省是一種真實的感情體驗,其自身就能引發一種改變。假如一直到現在都受到壓抑的敵視就是所獲得的自我反省,那么就說明一切都沒有改變:依然存在敵視,唯一不一樣的就是這種敵視被發現了。這種觀點只跟機械論相符合。事實上,假如患者過去只清楚他由于遲鈍、疲憊而感到憤怒,如今,他對受到壓抑的具體敵視有所了解,知道上述煩惱恰好是因為這些敵視而形成的,那么這就會令他產生重大改變。就像我們之前所講的,在意識到這一點的那一瞬間,他會覺得自己好像變了一個人。他跟別人的關系肯定會因此受到影響,除非他馬上想辦法消除這種認識。如此一來,就會讓他對自己感到驚訝,引發他對敵視的價值進行認識,把他面臨未知事物時束手無策的感覺消除掉,讓他感覺更加充滿活力。

還有一些改變會因為自我反省的非直接后果而自然形成。只要排除了患者產生焦慮的根本原因,不管是哪一種原因,他的強迫性需求就會跟著降低。只要受到壓抑的羞辱感被發覺并獲得了認識,就會有更多的友情自然而然地形成——就算適當的友情問題尚未被牽涉。假如意識到害怕失敗,并且這種害怕還得到了緩解,患者就會自發變得更積極,而且擁有了對那些迄今尚無意識避免的事情進行冒險的勇氣。

一直到現在,自我反省看上去是和改變相符的,好像完全不需要把這兩種過程當作互不相同的工作來講。不過,有些情景存在于分析過程中——這種情景也是生活自身所具備的——雖然自我反省已經形成,患者依舊拼盡全力對改變進行抵制。前面已經探討過一些情景了。可以這么總結,當患者意識到自己不得不拋棄或者緩和自己對生活強迫性的見解的時候,假如他想要發泄精力,以便進行合適的發展,那么他就應該展開艱難的斗爭,而且最終憑借自己的睿智說明,這種改變是不需要的,也是絕不會發生的。

在患者被精神分析引向必須直面那些需要做出決斷的沖突時,自我反省與改變都十分明顯呈現的情景就會顯現出來。精神分析中所揭露的沖突并非全都具備這種性質。比如,假如意識到在一定要掌控別人與一定要依照別人的愿望做事之間存在彼此沖突的驅動力,那就完全可以在這兩種傾向之間做出決斷。這兩種傾向都需要進行分析。在患者發覺自己和別人相處得比較好的時候,兩種傾向都將遭到消除或者在一定程度上遭到減弱。但是,假如有一直到現在都還屬于潛意識的沖突存在于自身實際利益與理想之間,那就變成另外一個問題了。或許,已經用完全不一樣的方法把這個問題搞得不清楚了:雖然已經認識到了憤世嫉俗的態度,不過,理想依然遭受著壓抑。假如這些理想偶爾會出現,隨后卻又被刻意隱藏起來;或壓抑了對物質優勢(金錢、名望)的渴望,卻刻意堅持不懈地保持理想;或尚未確切地意識到實現理想的方式應該是放蕩不羈,還是謹慎嚴肅。不過,在顯露出這種沖突時,只是見到它或者清楚它的細節還遠遠不夠。在具體敘述了一切問題之后,患者最后不得不做出決定,他一定要判決是不是準備認真實現自己的理想,或者實現到何種程度,而且打算在怎樣的范圍內實現物質利益。如此,這就是患者從自我反省到調整自己態度的猶豫不決的一種情形。

自然,患者所面對的三種工作一定有著密切關聯。他徹底地表達自己,為自我反省做好準備工作,讓自我反省發生改變或者替改變提前做好籌備。每一步都對別的步驟發揮著影響力。對于獲得一定的自我反省,他越是采取回避的態度,就越不容易進行自由聯想。對于一定的改變,他越是抵御,就越否定自我反省。但是,目標已經改變了。除了為了自我反省以外,認識自己的最大意義還在于把自我反省當作透視減弱、控制感情、努力程度以及態度的一種方式。

對于改變,患者的態度一般會經歷不同的時期。在通常情況下,他在開始治療的時候奢望著這種治療方法是奇妙無比的,期望他自己可以在一成不變的情況下消除所有煩惱,抑或在自己不用主動展開分析工作的情況下消除所有煩惱。隨后,他又覺得精神分析師是具有魔法的,進而盲目地尊重他。接下來,在他了解到這是一種完全沒有實現的可能性的期望時,他就萌生退意,甚至失去了之前的“信念”。他爭辯稱,假如精神分析師只是尋常人,就如同他自己這般,那他又可以從精神分析師那里得到什么好處?更加關鍵的是,他表達出了對自己主動做所有事情都失去信心的情緒。假如他可以消耗完自己的精力,進而可以積極主動地做事,唯有在那個時候,他才可能最終意識到精神分析師只能為他提供幫助,而他自己的發展只是他本人的事情。

在精神分析過程中,患者所面對的工作困難重重,但是收獲滿滿。完全坦誠地表達自己是困難的,不過這件事仍然是有益的。獲取自我反省的道理與進行改變也是相同的。所以,相比走捷徑,把精神分析當作協助自己發展的可能辦法是完全不一樣的。它需要患者這一方的大量決心、自我約束和積極斗爭。在這方面,它和一生中協助一個人長大的其他情景是相同的。我們在把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攻克之后,就會成為更加強大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岭县| 乌兰察布市| 芮城县| 东乌| 密山市| 汉源县| 兖州市| 西平县| 朔州市| 嵊泗县| 中宁县| 会昌县| 安仁县| 江门市| 张家港市| 砚山县| 武陟县| 咸阳市| 邵武市| 叙永县| 芮城县| 元谋县| 于田县| 绥棱县| 新宾| 淮北市| 乌鲁木齐市| 隆子县| 深州市| 安陆市| 恩施市| 太和县| 赞皇县| 交城县| 大港区| 永德县| 巫山县| 阳东县| 洪泽县| 买车| 博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