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構造系統(tǒng)的方法論原則

卡爾納普說,《世界的邏輯構造》旨在“提出一個關于對象或概念的認識論的邏輯的系統(tǒng),提出一個‘構造系統(tǒng)’”。哲學家們曾經(jīng)提出種種的概念系統(tǒng),主要是把概念加以分類并研究它們的區(qū)別和關系;概念的構造系統(tǒng)與此不同,“是要把一切概念都從某些基本概念中逐步地引導出來,‘構造’出來,從而產生一個概念的系譜”。

建立這樣一種概念的構造系統(tǒng),必須應用由弗雷格和羅素肇始的“邏輯斯蒂”即現(xiàn)代數(shù)理邏輯的邏輯分析方法。弗雷格和羅素首先將這種方法用之于數(shù)學的分析,指出純數(shù)學的一切概念都可以根據(jù)一個基本的邏輯概念(在他們看來就是類的概念)通過逐步的定義而引導出來;羅素和懷特海在《數(shù)學原理》中就建立了一個宏大的數(shù)學概念的構造系統(tǒng)。如卡爾納普所說,羅素和懷特海曾經(jīng)設想將邏輯分析方法應用于“非邏輯對象”,即邏輯和數(shù)學領域之外的對象,亦即經(jīng)驗科學和日常生活所涉及的所謂外間世界的對象。羅素在《我們關于外間世界的知識》等著作中就已著手外間世界構造的工作。羅素通過對我們關于外間世界的知識的邏輯分析,指出外間世界的知識問題歸根結底是世界的究極成分的感覺材料與物質、空間、時間等等的關系問題,即一方面把物質、空間、時間等等外間世界的概念分析為(也就是還原到)感覺材料;另一方面又從感覺材料把它們構造出來,一切外間世界的對象都是感覺材料的“邏輯構造”,羅素也稱之為“邏輯虛構”。羅素說這種邏輯構造的方法是一把有力的“奧康剃刀”,可以把一切不是由感覺材料構造出來而僅僅是被設定、被推論出來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剃掉。因此,他說:“科學的哲學研究的最高準則是:凡是可能的地方,就要用邏輯構造代替推論出的存在物。”(5)

卡爾納普說,他在《世界的邏輯構造》一書所遵循的就是羅素提出的這個“方法論原則”。不過,卡爾納普認為,這個原則在羅素那里并沒有得到完全的貫徹。例如,羅素在《我們關于外間世界的知識》中只是致力于對日常感官世界和物理學世界的分析,在感覺材料的基礎上構造屬于這些世界的存在物,對于他人心理的對象和社會人文領域的對象則不曾涉及,而且他甚至認為,關于他人的心,“不可能沒有某種推論的成分而被認識”,它們是他所“容許”的一類“推論出的存在物”(6)。這顯然與他的邏輯構造原則是矛盾的,卡爾納普批評他對這個原則“尚未在邏輯上予以貫徹”,是很對的。

與羅素不同,卡爾納普則力圖將羅素構造理論的方法論原則貫徹到底,他說:“我們將比羅素更為徹底地應用這個原則。”所謂徹底,就是要毫無例外地把一切知識領域的對象或概念(卡爾納普說他是在同一含義上使用對象和概念的)都從某種基本對象或基本概念中構造出來。

卡爾納普把這樣一個構造系統(tǒng)也稱為一種“理性的重構”,因為一切知識領域中舊有的概念或對象都是通過分析被還原到作為系統(tǒng)之基礎的基本概念或基本對象再構造出來的。更確切地說,這種還原是把關于一切舊有概念或對象的命題都還原或轉換為關于基本概念或基本對象的命題。卡爾納普說,這也就是給這些概念以新的定義,所以,“所謂理性重構”就是“指給舊的概念找出新的定義”,于是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概念結構”。既然這整個的概念或對象系統(tǒng)是在同一基礎上建立或構造出來的,那么我們就可以把一切知識領域的概念或對象看做實際上屬于一個統(tǒng)一的領域,甚至可以說“只有一個對象領域,因而也只有一種科學”。這也就是維也納學派后來大力加以闡發(fā)和宣傳的“科學統(tǒng)一”或“統(tǒng)一科學”的思想。當然,這不是要抹煞各門科學及其對象的種類差別,卡爾納普把不同種類的對象也稱之為不同領域的對象,并且認為“領域混淆”是哲學上錯誤的一個重要根源。但是我們不能把這些不同種類的對象視為“互不相關的領域”,而是要按不同的層次或等級把它們安排在由同一基礎建立起來的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中。建立一個構造系統(tǒng),就是“建立一個按等級順序排列起來的對象(或概念)系統(tǒng)”。這樣的系統(tǒng)就仿佛是一個概念或對象的“系譜”。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舞阳县| 宜川县| 多伦县| 临沧市| 天津市| 平江县| 汉寿县| 兴化市| 施甸县| 邛崃市| 元阳县| 田林县| 武鸣县| 宜阳县| 涡阳县| 大洼县| 肃南| 大荔县| 康定县| 樟树市| 滁州市| 凤阳县| 碌曲县| 淮阳县| 馆陶县| 黔江区| 鄂州市| 武强县| 云安县| 咸丰县| 桑日县| 乌什县| 安仁县| 阜宁县| 罗平县| 黄石市| 屏山县| 崇明县| 日照市| 湖州市| 南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