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春秋時期無神論和唯物主義思想的初步發展,“法”與“禮”的斗爭

春秋時期是奴隸制面臨崩潰和新的封建生產關系開始出現的時期。這種情況反映在哲學思想上,就是維護奴隸制度的神權思想的進一步動搖,和代表進步勢力要求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思想的進一步發展。

在這個時期,在自然觀方面,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斗爭,主要的是圍繞著“天”這個問題進行的。在社會思想方面,保守的和進步的思想斗爭,主要的是圍繞著“禮”這個問題進行的。

春秋早期有一個大政治家,管仲。《管子》這部書,據說是管仲所作的,但《管子》各篇,無論從內容或從形式看,都是戰國時期的作品。《左傳》和《國語》也都只記載管仲的政治上的活動和措施,沒有提到他的思想。《管子》中有很豐富的哲學史資料。我們將在以后講到。

春秋末期的主要哲學家是孔子。他的思想將于下章專章敘述。照傳統的說法,老子(老聃)也是這個時期主要的思想家。可是《老子》這部書,我們認為是晚出。其中也可能有老聃本人的思想,但是很不容易分別出來。因此《老子》書所表現的思想我們將于以后專章敘述。

在中國文字中,“天”這個名詞,至少有五種意義。一個意義是“物質之天”,就是指日常生活中所看見的蒼蒼者與地相對的天,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天空。一個意義是“主宰之天”或“意志之天”,就是指宗教中所說有人格、有意志的“至上神”。一個意義是“運命之天”,就是指舊社會中所謂運氣。一個是“自然之天”,就是指唯物主義哲學家所謂自然。一個是“義理之天”或“道德之天”,就是指唯心主義哲學家所虛構的宇宙的道德法則。

在第一章中,我們已談到,商周的統治者都強調有“至上神”。這個“至上神”原先稱為“帝”或“上帝”,后來就稱為“天”。唯物主義思想不承認有這樣的“天”,也不承認有“義理之天”或“道德之天”。唯物主義者所說的“天”,是“物質之天”或“自然之天”。在這時期出現了這樣的唯物主義觀點,與“主宰之天”的宗教觀念對立起來。

先秦所謂“禮”,包括的范圍很廣,并不是像現在所謂“禮”,僅指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儀式。這些儀式,先秦的人也認為是禮的一部分。但是他們認為,嚴格地說,這些只能稱為“儀”。他們所謂禮,包括奴隸主貴族的傳統慣例、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維護奴隸制的世襲等級制度。在奴隸占有制日趨崩壞的時期,這樣的“禮”當然是當時進步思想所反對和批判的對象。它的對立物就是“法”。在這個時期出現了“法”和法治思想,與“禮”對立起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班戈县| 甘泉县| 静宁县| 新绛县| 美姑县| 调兵山市| 麻江县| 岱山县| 和政县| 渑池县| 尼勒克县| 义马市| 九寨沟县| 女性| 徐州市| 瓮安县| 松桃| 磴口县| 修水县| 陆丰市| 广南县| 水富县| 贵阳市| 三穗县| 湛江市| 云龙县| 郓城县| 宜黄县| 八宿县| 湄潭县| 遂昌县| 吉隆县| 义乌市| 土默特左旗| 友谊县| 南投县| 汉源县| 泰和县| 汉阴县| 洛阳市| 崇礼县|